顺应时代绿色营销观研究论文

2022-04-28

近几年,我国报纸发行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庞大的发行量耗费了大量纸张;零售发行中每天有大量报纸未能售出,造成浪费;90%以上的报纸在城市发行,占全国人口总数70%的农民几乎没有读报机会,城乡报纸千人占有比高达15:1,城乡居民“信息沟”日益扩大。凡此种种,折射出我国报纸市场竞争本身的痼疾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顺应时代绿色营销观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顺应时代绿色营销观研究论文 篇1:

对发展绿色营销的思考

何为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制定、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生产、定价、分销、促销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在此前提下取得企业利益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它不仅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一切污染环境的经营行为和含有毒副作用、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产品,也包括保护消费者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树立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绿色营销体现了企业适应消费者利益和人类共同愿望,建立人类与大自然对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代表了企业生存发展与企业行为的未来方向。绿色营销的基础在于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对企业来说,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是其发展的必要选择:首先它适应了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战略;第二,它顺应了消费者"环保回归"的潮流;第三,它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它有助于企业追求合理的经济效益。

绿色营销的内容:

1、绿色营销的研究

绿色营销在消费者更加注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观念日益加剧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经营者不仅应顺应消费者的这种需求,研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心理,而且还要指导消费者强化绿色时代的观念。因此,企业经营应研究绿色营销的全过程,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并使产品具有多种用途和回用功能,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使绿色消费健康发展。

2、绿色工程及产品的开发

绿色产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纯天然产品,另一类是无公害产品。开发绿色产品,从产品的设计就要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用环保的观念进行设计,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在原料的使用上,尽可能采用可回收重复循环使用的资源。绿色产品必须是多用途,可回收利用,或在自然界能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绿色产品必须获得"绿色食品"或"绿色标志"标签,并按规定规范地使用这些标签,在产品包装上,也要充分体现绿色产品特色,要有明显标志和醒目的装璜,包装物体本身也采用环保物质。

3、绿色标志的使用

当前,环境标志制度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一些国家也先后推行了环境标志计划,并制定了本国的"绿色标志"制度,我国也制定了"绿色标志"制度,于1995年首次公布环境标志产品名录。为适应国际"绿色消费潮",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全球范围内环境标志方面的术语、测试方法等,我国也于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55种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环境标志"正成为国内外贸易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4、绿色产品价格的确定

绿色产品的价格要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出发,选择恰当的定价目标。要综合分析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承受能力。使消费者获得公平交易的满足。绿色产品本身能满足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心理,因此,消费者在接受绿色产品的同时,一般也会接受绿色产品的价格。企业经营者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应将生产开发绿色产品过程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在价格上反映资源和环境的价值,绿色产品价格应略高于一般同类产品的价格,使绿色产品显示出本身的较高档次,也有利于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促使绿色企业的发展。

发展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

1、营销观念的挑战。营销观念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它是否客观、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目前,生产经营者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观念下进行生产经营,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很少。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寓环保意识于经营决策中,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其结果不仅是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获得利润,而且还要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及时调整并转变营销观念,才能成为市场营销中的胜利者。

2、生产方式的挑战。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消费环境污染的根本解决方法只有通过改善生产环节来实现,这是绿色营销的基础。早在70年代,国际社会就提出"清洁生产"这一概念,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清洁生产"实质是追求物质和能耗最小,它将成为以后生产的主流方向。企业技术落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要生产绿色产品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观念的突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并且付诸实践。但如果仍沿用旧的生产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营销策略的挑战。绿色营销对传统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绿色产品取代非绿色产品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企业应积极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并逐步提高其"绿色含量";其次,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要把用于环保的费用计入成本,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在选择分销渠道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绿色"特性;最后,企业应积极开展绿色促销,特别是当前绿色产品的生产者,还应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正确引导绿色消费。

(二)企业发展绿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绿色营销活动的重要性。由于受到传统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影响,他们的经营观念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束缚,对绿色营销知之甚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没能体现出绿色营销的做法,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有很好的市场,但由于需花费较大成本,存在风险而不敢冒然行事;有的企业由于亏损太多,连正常运转都成问题,更无心思花较高的代价推行绿色营销,因而在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尚未形成。从目前的情况看,消费者易于接受绿色产品是因为绿色营销是从考虑消费者利益出发的,它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但由于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多数消费者还不知道绿色营销的含义。绿色意识的形成需要得力的宣传手段,才能使消费者普遍接受。

3、政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想,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全民绿色意识。目前,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统一组织;零星、分散的环保措施显得有些乏力。因此,政府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实施强制管理,完善绿色法规,以强制手段促进企业依法进行绿色营销。

企业发展绿色营销的对策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在决策中既要考虑企业利益,又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保利益,努力使其和谐发展。绿色营销观念的树立要求把培训绿色企业文化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绿色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文化中融入了环保观念,以绿色意识贯穿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把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使职工视环保为己任,使环保目标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

2、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收集有关绿色信息,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企业应选择绿色资源,设计和生产绿色产品,采用绿色包装,完善售后服务。

3、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企业的绿色产品需要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的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从而增加产品的销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畅通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事务,以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

4、加强绿色营销管理,建立企业的绿色营销组织和制度。真正的绿色企业除树立绿色观念外还应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企业应把环境保护纳入其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争取绿色标志,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传,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5、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环境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企业只有认真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做好各方面准备,实行清洁工艺生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作者:徐婉莉

顺应时代绿色营销观研究论文 篇2:

关于构建“绿色报业市场”的若干思考

近几年,我国报纸发行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庞大的发行量耗费了大量纸张;零售发行中每天有大量报纸未能售出,造成浪费;90%以上的报纸在城市发行,占全国人口总数70%的农民几乎没有读报机会,城乡报纸千人占有比高达15:1,城乡居民“信息沟”日益扩大。凡此种种,折射出我国报纸市场竞争本身的痼疾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一份负责任的报纸不仅关注自身的发行量,而且关注和谐的市场秩序;不仅关注报纸的当下利益,而且关注报纸的长远利益;不仅关注报社的利益,而且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公共利益。在当前新形势下,探讨“绿色报业市场”新理念,不仅是中国报纸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绿色报业市场”的界说

绿色报业市场与绿色营销有密切联系,两者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社会大同”等传统价值观,因而中国化的绿色营销包含了更多伦理与道德因素,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现代中国学者讨论的绿色营销不再局限于环境与生态范畴,而是将之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时代话语联系在一起。中国学者从两个层面理解绿色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充分注意生态平衡;广义的绿色营销,指企业营销活动中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①。

参照学者对绿色营销概念的一般界定,我们认为,绿色报业市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环境保护层面上理解,指报社在报纸发行营销活动中主动遵循环境保护规则,在报纸印刷、发行营销和废报回收等环节中注重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二是从营销伦理层面上理解,指报社放弃狭隘的自我利益概念,在报纸发行营销活动中充分考虑政府、读者的意见,主动寻求报社、读者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采取生态理性的营销决策模式,在利己的同时兼顾利他,在获得自身合理利益的同时,建构报社、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环境和谐与利益共享。

二、伦理与发展视角:建构绿色报业市场的基本框架

在文明社会中,发展要有伦理的依据,要讲和谐发展,要讲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动力机制,伦理是约束机制,只有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该视角出发,绿色报业市场就是摒弃“报社中心主义”的单纯经济利益思维模式,要求报社从宏观生态视角重构报社与自然、报社与社会、报社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报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个别报社利益与整个行业利益的统一。在报纸发行实践中,须从环境保护、竞合协作、提升服务和科技创新四个方面逐一落实。

1.从行业伦理出发,呼唤报业发展的“竞合”意识

绿色报业市场理念追求的第一个目标是市场和谐,它要求报社检省自身的市场竞争行为,遵循共赢的发行市场游戏规则,重建报社与发行市场之间的和谐关系,把遵守和维护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的价值诉求,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现代报业不仅要利用市场交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更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建构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发行市场环境,从而保障大多数报社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宏观层面做好结构调整。报纸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报纸市场长期存在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强有力的整顿,但报业结构仍显失衡。

结构转型不能靠市场进行自发调节,中国报业今后要走出“过热——硬着陆——过冷”的恶性循环,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避免传媒投资过分集中于大城市的综合性日报,引导报纸资源的重新组合。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必须要实现一部分过热报纸的软着陆,同时更要大力促使一些专业化报纸的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报业发展后劲。

具体而言,“冷热兼治”从两个层面来治,一是从结构配置层面,调控过热的报纸类型,有针对性地减少供大于求的报纸,对都市报、晚报的增加投入等要加以严格限制;同时,通过税收等政策,加大扶植弱势行业报纸的力度,促使这些产品供求达到平衡,如面向农村农民的报纸。二是从区域配置层面,调控过热区域的报纸,对大城市报纸要严格限制,而对中小城市、西部和农村报纸要给予政策扶持。此外,在报业集团内部也须注意结构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内耗。

其次,要提倡“竞合理念”。在缺乏和谐观念的市场环境中,报纸发行决策遵循的是“零和博弈”规则。“零和博弈”也被称为“非合作博弈”。但在市场和谐理念看来,“零和博弈”是一种缺乏远见的竞争策略,长期的对立和冲突必将破坏市场的和谐秩序。要在市场上建立新的“非零和博弈”规则,以代替“零和博弈”规则。

当前,实行自办发行的各家报纸各自为政,为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而竞相降低报价,引发了全国或局部范围内的发行价格战。这种零和竞争的结果是发行量虽然上去了,却带来发行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报业整体利润不断下降。为摆脱发行困局,报社必须转换经营战略——由过去单纯的“竞争理念”变为“竞合理念”,不再把竞争对手看作单纯的“敌人”,应在竞合状态中发展自己。

2.从环境伦理出发,突出报业发展的环保意识

绿色报业市场理念追求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自然和谐,它要求报社及发行机构检省对自然的掠夺行为,重建报纸发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把热爱和保护自然作为报业的重要价值诉求,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自然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家园,也是报纸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源。

报纸作为传统的强势媒介,在普及文化、传播信息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沉重压力。首先是报纸发行消耗掉了大量纸张,以中国为例,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8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43种,平均期印数21154.79万份,总印数442.92亿份,总印张1930.55亿印张,折合用纸量444.03万吨。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1%,新闻纸生产能力有限,每年需进口大量新闻纸。此外,在报纸发行诸环节,也可看到破坏环境的现象,街头乱丢报纸,影响市容;有的报社片面追求发行量,印刷数远远高于实销数,大量报纸未经阅读直接进入废品收购站;“敲门发行”盛行,发行员带着高音喇叭进社区征订报纸,居民平静的生活不再平静……

要在报纸发行中营造自然和谐氛围,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在印刷环节上,建立节约导向的发行观,控制印刷数量,避免浪费;在渠道环节上,制定合理的发行价格,防止报纸未经阅读直接进废品收购站;在零售环节上,建立更加规范的连锁售报点,减少政府管理的压力;在征订环节上,尽力做到征订不扰民,不制造噪音;在回收环节上,报社发行队伍要主动承担回收责任,提高废报利用率。

3.从当下发展任务出发,提升报业发展的服务意识

绿色报业市场理念追求的第三个目标是提升服务水平,它要求报纸发行队伍审视自身的服务行为,重建报社与社区、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把提高服务质量、传播文明精神作为重要的价值诉求,纳入发展规划。读者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今报社的营销理念已由以内容为导向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报纸发行属于服务业,它要求发行人员树立全程服务理念,不仅能够完成报纸配送任务,而且能够在服务中传递新的时代精神。

绿色报业市场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发行服务看作传递真诚、善良、美德的过程,看作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看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在现代报纸发行中,投递与配送只是发行的一个服务环节,而树立全方位发行服务理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内容,打造发行服务的良好形象和品牌,才是服务理念的真正内涵。

4.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彰显报业发展的科技意识

在没有科学技术参与时,报社要构建与自然、社会和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势必导致发行成本的大幅攀升,但在科学技术的参与下,绿色报业市场不仅意味着生态环保,而且意味着发行成本的降低。科学技术是推进绿色报业市场的第一力量,也是印刷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绿色报业市场理念追求的第四个目标是追求科技创新,它要求报社抓住科技变革的机遇,开拓新媒体发行的市场空间,建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开发和营造报纸的未来市场作为重要的价值诉求,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除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报纸仍在快速增长外,西方大多数国家报纸的发行量没有再出现明显增长,不少国家已出现缓慢下降的态势。新媒体对传统印刷报纸发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美国丹佛Paragon研究公司对新媒体的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正从传统媒体中“抢占”大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在对400个家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16%的人经常到新闻网站看新闻,有13%的人因为网上可以读到新闻而退掉报纸的订阅,另有11%的人将退掉报纸。

顺应印刷读者转向网络读者的潮流,推出数字报纸是报社的必然选择。数字化报纸与印刷版报纸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信息空间大,不受版面的限制;可采用FLASH、动画等技术,实现动态传播,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时效性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报纸节省成本,不会造成纸张等实物的浪费,可在瞬间传递到世界各地,读者只需将其下载至硬盘即可阅读,这不仅可实现即时发行,且数字化报纸的订费也远低于印刷版的价格。当前中国报纸的数字化发行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的网络版报纸让读者免费阅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但无疑会给印刷版报纸的发行带来很大的冲击。数字化报纸今后可根据报纸的特点,采取网上收费发行、数据库发行、信息提供商发行以及电子商务等经营模式,开辟数字化报纸的新市场。

总之,绿色报业市场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利益博弈的视角出发,它是报社、读者和政府三方利益博弈和均衡的结果。从伦理与发展的视角出发,环保意识要求报社处理好发行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报纸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竞合意识要求报社处理好发行与市场的关系,达到报纸与行业市场的和谐共存;服务意识要求报社处理好发行与社会的关系,达到报纸与社会的和谐共存;科技意识要求报社处理好印刷报纸与新媒体的关系,达到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和谐共存,进而为报纸发行培育新的市场空间。以上两个视角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浑然一体,共同构成报纸发行和谐市场理念的战略内容。

注释

①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吴锋系武汉工业学院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媒介管理学博士;许彦奎系武汉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我国新闻出版市场监测体系及其应用软件开发研究”(编号:09YJC860024)的部分成果)

作者:吴锋 许彦奎

顺应时代绿色营销观研究论文 篇3:

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的营销对策

[摘要]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旅游业发展的新生力量。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旅游休闲娱乐观的改善,体育旅游业成为现代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朝阳产业。从吉林省情况看,旅游产业发展处于提升期,冰雪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品牌,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丰富的体育项目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对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冬季旅游市场的PST分析,依此建立促进以冰雪为特色的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产业的营销策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吉林省 体育旅游 冰雪项目 营销

一、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市场的PST分析

PST分析方法即市场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segmenting)以及目标市场的确定 (targeting)。目前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构思,仍处于简单的粗放式经营:一是对市场不细分,把哪一部分消费群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不明确,由此导致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二是对目标顾客不分层,不管什么层次的游客一律提供同一种旅游产品,千篇一律。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性,但不具有唯一性,客观上造成了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资源吸引力的偏低必然会导致产品竞争下降。综合吉林旅游自身发展条件与外部竞争环境,目前吉林省冬季旅游的主要目标市场应该定位为国内游客。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选择目标市场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确定了目标市场,才能找出谁是顾客,谁是竞争对手,才可以谈论市场竞争,同时也才能按照这些顾客的特定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去制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及营销组合策略。吉林省冰雪项目的体育旅游具有健身、休闲、娱乐、交际的特点,根据吉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竞争状态,其目标市场应确定在:一是国内大中城市的白领、灰领阶层;二是周边地区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第一个阶层文化水平较高,长年生活、工作在繁华城市,工作压力大,通过游历自然的雪景,通过冰雪运动项目的亲身体验,通过观赏竞技比赛使精神放松、娱乐身心。第二个阶层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可以利用工休日,举行旅游活动。

二、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营销策略

1.顺应绿色消费观念,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市场营销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经营战略的制定、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的生产、定价、分销、促销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取得利益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绿色营销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绿色消费观念是21世纪人类所倡导的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西方学者将旅游市场的这种变化形象地称为“市场的变绿”。实施绿色可持续营销是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首要战略。当前人们对环境原生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注重环境的质量、寻求绿色氛围成为人们的首要取向,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的旅游地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吉林省冬季千里冰封、白山松水的自然风光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良好的绿色旅游资源为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创造了条件。在进行绿色营销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围绕眼前的经济利益,应当综合体育旅游多元的社会价值和产业链特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实现行、游、住、吃、购、娱旅游业六个要素效益最佳组合的生态经济综合体。促进体育旅游产品多样化、体育旅游消费大众化、体育旅游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消费者健康需求和绿色消费,培育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和谐相处的绿色消费理念,提高旅游者绿色消费意识,提高旅游者环境保护素质,同时要实施绿色营销工程,建立旅游产品绿色营销体系,制定旅游产品的绿色价格,进行绿色包装与绿色促销,进行产品的绿色营销认证。

2.依托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推行节事营销策略

旅游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是文化产业。旅游开发和经营只有体现出清晰的文化特征才能促进旅游消费,实现经济目标。于光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突出特色”的文化营销是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有必要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构建核心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

吉林省纬度高、气温低,属高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群山连绵,林海绿涛,充满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冬季雪量大,雪质好,生态环境好,大部分地区从11月至翌年2月都以降雪为主,冬季积雪日数为80天~120天。滑冰、滑雪、冬泳、狩猎、雪地秧歌、冰上拔河赛、雪地足球等融冰雪文化、关东风情于一体的冬季体育项目深受人民喜爱,也是目前大众所推崇的休闲健身方式。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查干湖冰雪捕鱼节、中国长白山国际雪文化节等节令活动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一切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中,文化资源是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注重丰富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活动(行、游、宿、购、食、娱)中的文化内涵。将建筑、服饰、音乐和歌舞等表现民族对世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阐释的元素融合到旅游过程中,这也正是它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所在。以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节事设计与运作,以丰富多彩的参与性活动与可看性节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当地文化,给游客留下美好而永恒的记忆,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扩大客源市场份额。

3.加强环境建设,实行品牌营销战略

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中的一种专项旅游。由于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开展较晚,冰雪体育旅游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对这一产品比较陌生。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应加强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使体育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形成知名产品和旅游精品,树立品牌形象地位,增加市场竞争力。美国著名品牌策略大师奥格威曾经说过:“最终决定品牌市场地位的是品牌自身的性格”。品牌产品对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起着导向作用,是最具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如2007年初,长春成功举办了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届亚冬会是亚洲冬季运动史上规模最大、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广、参赛运动员最多、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届冰雪体育盛会。通过亚冬会搭建的平台,全国和世界各地众多的体育界人士、新闻媒体和旅游者进一步关注吉林、了解吉林,给吉林省带来更多的人气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大大提升了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的知名度,提高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已进入品牌时代,如何打造和维护一个有价值的品牌成为市场活动的关键。吉林省要依托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相关体育旅游设施,针对国内外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开发体育旅游精品,加快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化发展,使品牌产品走上商品化和高档次发展、高水准管理的道路。呈现出由单一产品到众多精品,再发展到独具一格的良性发展格局。并且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来促使人们逐步认识这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将人们对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从目前潜意识状态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汝深: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J].体育科技, 2002, 23(2): 11~13

[2]汪德根陆林: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 2002, 17(1): 49~53

[3]张琳:关于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1): 23~26

[4]孙建华立寅:冰雪旅游的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的策略[J].冰雪运动, 2003(2): 104~106

作者:王明强 王祥全 孙 彦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哲学论文下一篇: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