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分析艺术类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德育的现状,阐明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论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措施,巧妙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1:

激励原理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应用与探讨

摘 要:对教师来说,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职德育课程是中职德育主阵地和主渠道,发挥中职德育课程的力量促进中职学生德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应用激励原理,并借助多种激励方式进行激励,使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大程度发挥出来,促进教学,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提升中职德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激励原理;中职学生管理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单纯善良、活力无限、充满激情。但中职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中职学生的管理老师总是无奈地摇摇头,诉苦说: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了。我们如何履行教育者的责任,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输送到社会?

一、中职学生的基本特点

(一)自信不足,心存自卑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比较低,学校总是把高中生和中职学生区分开来。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这就使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把握。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信心不足,甚至非常颓废,认为学不学一样。他们经受不起任何打击,受到一点挫折就萎靡不振,情绪非常低落。他们不敢接受现实,他们怕被人嘲笑,没有动力去追求理想,也没有动力努力学习。

(二)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多的中职学生,并不是没有努力学习。但是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呢?一般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这就使他们学习没有效率,即使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也上不去,效率比较低。因此,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有的甚至早早混入社会,沾上了社会的不良习气,变得懒散无动力,一蹶不振。

(三)热衷网络,盲从轻信

当今,网络在不断发展,很多学生开始用QQ和微信联系,相处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不再进行面对面交流,而是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很多学生终日拿着手机上网,有的是趴在电脑前,玩游戏、聊天,乐不思蜀,忘记学习任务。网络的发展给中职学生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作为学生,他们的毅力不足,这样他们就会被网络奴役,就会被带到一个网络的世界,从此沉陷于网络游戏中。所以,网络的发展对学生是不小的考验,也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兴趣范围广,喜欢动手操作

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涉猎的知识比较宽,知识非常多。比如,他们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他们还喜欢吹、拉、弹、唱,他们的精力非常充沛,每天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都是那么兴高采烈,每天都是那么朝气蓬勃。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们觉得生活每天都是新鲜的。他们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去做。

二、中职学生课堂和德育课堂的特点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矛盾还是存在,大学的扩招引发了普通高中的扩招,现实生活中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盲目需求使得学生竞争激烈,生源紧张。中职院校生源逐渐下降,中职学生始终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都是不满足高中的分数要求才被迫来到中职学校的。中职学校学生不仅是成绩存在很大的问题,日常行为也是问题颇多,很多学生出现了冷漠、焦虑、叛逆、自卑等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学生产生贪玩、懒惰等不良情绪。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网络执着追求,贪玩任性。纵现如今的中职课堂,学生“学”的悠闲懒散和教师“教”的慷慨激昂形成鲜明的对比,课堂上乱哄哄,睡的睡玩的玩,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只能选择“睁一眼闭一眼”,放任学生。受义务教育的影响,学生重语数外轻思想政治,重技能轻德育。

三、中职德育课堂中激励原理的应用

激励原理源自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即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指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力量源泉。多次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原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事半功倍。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合理引入激励原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手段,由此可得,将激励原理引入中职德育课堂是非常有效的。

(一)理想激励

因为理想,人们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统一的行动,有了强大的动力,有了不懈的追求。作为中职学生,老师要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理想。他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为了理想进行拼搏,进行奋斗。他们在追求理想中,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和险阻,他们敢于面对一切的失败。理想为他们点燃了前进的灯火,为他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伟大抱负不断努力。理想可以使中职学生更有激情,更有方向,更有拼劲。理想的激励是无穷的,理想的激励是无形的。因此要注重理想的激励,使它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为中职学生点亮前程。

(二)榜样激励

榜样在中职学生中有很大的作用。榜样是典型的代表,他们不光是先进的代表,也代表一种正能量。每方面的榜样都非常重要,可以树立各种各样的榜样,可以让他们在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和其他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榜样是无声的,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一个时代的梦想,他们在用行动感化人们,他们同行动鼓舞人们,不断点燃人生价值,不断去发挥自身能量,为了明天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实现榜样激励,是让中职学生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点燃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断向着榜样的方向努力前行,在榜样作用的带动下,张扬个性,点燃激情,实现自我,超越梦想。洪战辉、郭明义、丛飞、文枝花……正是这些学生们心中的榜样,能够帮助中职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也并不神秘,更不是虚无缥缈和不切实际的,帮助中职学生改变无序的生活状态,使生活更加充实。

(三)鼓励激励

中职德育课堂在教学改革中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进入课堂。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可以引入鼓励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因为中考的失利,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灰色的,在德育课堂充分发挥鼓励奖励作用,会使学生更加阳光积极地面对生活,也会达到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目的。在进行鼓励激励的时候,一定客观、现实,避免夸大、不切实际。鼓励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要结合,既要有物质的鼓励,也要有精神鼓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鼓励。

(四)竞赛激励

竞赛可以使中职学生形成竞争力。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使他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通过竞赛,可以互相进行比拼,在比赛中增加知识,增进友谊,使他们的头脑更加灵活,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竞赛在中职学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竞赛可以比学习成绩,可以比各项技能,在竞赛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对方优点,互相促进,起到互相推动对方发展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竞赛的作用,点燃中职学生学习的激情。

(五)情感与法律激励

情感在中职学生中有着极其微妙的作用。情感是一种软实力,它不是刚性的,但是对叛逆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手段。情感虽然跟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如果运用好了,对学生也有很大帮助。情感可以跟学生拉近关系,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一旦融入了情感,他们就对老师有了依赖,就觉得老师非常亲切,愿意听老师的话,就安下心来努力学习。利用好情感这一武器,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会把学生带入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情感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渗透到学生中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打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自由呼吸学习的空气,去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中职学生非常难管,如果用非常粗暴的手段去管理学生,就会适得其反。运用情感,可以抚慰学生的叛逆心理,可以让他们感到关怀,从而更加安心学习。

仅有情感激励还是不够的,需要在德育课堂上渗透法律意识,用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中职学生德育课堂是中职学生管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积极合理应用激励原理,将会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中职德育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眭莉.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3,(16).

[2]孙思芳.浅析激励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9).

[3]王宁.激励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13).

[4]李德才,沈克祥.浅议激励理论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 华东经济管理,2014,(2).

作者:吴雪莹

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艺术类学牛德育探究

【摘 要】本文分析艺术类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德育的现状,阐明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论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措施,巧妙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艺术类学生 德育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目标,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也意味着职业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意义重大的伟大工程。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构和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至关重要。其中,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要途径。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其关键又在于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德育水平,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不断进步。当代中职艺术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比较重视,但成长于这个互联网、开放性时代的他们,普遍存在功利性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德育,甚至觉得没必要。这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对他们加强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其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艺术类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德育的现状

艺术类中职学生年龄大多为 14~17 岁,年龄普遍较小,生理、心理都尚不成熟,情感丰富,重视个性的发展。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不爱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绩也较差,很多学生就读职校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也跟不上新的学习进度。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对未来、前途没有信心,具体来说,他们中有的同学对未来发展无计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存在自卑心理。中职类学生是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而艺术类中职学生又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艺术类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和专业技能,对所学专业比较重视,也大都将主要精力投入专业技能的学习中,但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对品德学习也不注重。他们过度讲究功利性,对我国优秀的传统品质“诚实守信”“慎独思远”等不重视,甚至鄙弃这种优秀的品质,将之视为迂腐而无用。他们自我意识强,个性化突出,很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娱乐,不关心时事,觉得政治理论的学习可有可无。他们处理事情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考虑事情容易脱离现实基础。他们自律意识薄弱,对信念与理想的追求淡薄,缺乏诚信与社会责任感。中职阶段是学生一生中很关键的发展时期,这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都逐渐走向成熟,性格也逐步稳定。教师应该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使之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和恰当地处理事情,有责任有担当,身心健康地成长,成为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可见,加强艺术类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十分必要。

二、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其中“德”是第一位,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整个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生活能力和审美情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交往和融入社会,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有很大的作用与意义,是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文化基础课程。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文字是通情达意最好的表现方式,语文知识既有人文性、典范性、感染性,又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特点。人文性的核心是人,把人放在首要位置,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想法与个性。教师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唤醒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典范性,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文质兼优具有代表性,有着浓厚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善于从课本和生活中发现先进典型,充分运用好这些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融入集体主义、团结友善、爱岗敬业、奉献社會等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不断提升。时代性,语文知识一般是能够体现当代民族文化精神风貌和社会经济发展新成就的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充满时代意义。实用性,中职语文课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并使之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熟练应用。比如,应用文,我们经常见到、用到,非常方便与实用。可见,语文教学具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独有的优势与条件,是我们加强学生德育的良好手段。

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德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任重道远,不能急于求成。常言道:“给人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语文教师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有效的德育方法,巧妙地寓德育于语文学习中,加强艺术生的德育,提升他们的德育水平,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一)巧妙地运用教材对学生开展德育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多数文质兼优、享誉中外,充满人文性、思想性、感染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充满丰富的思想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和典型性。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最好的素材,完全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把课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讲解和分析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巧妙地利用一些典型性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比如就教法而言,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目的,然后再对文章进行全面详细地解读。在概括文章的主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概括,再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文章蕴含的思想,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景,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内容,又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得到思想上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虽然近年来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时减少,叙述典型人物的内容减少,但只要教师巧妙地充分运用好教材,也一样能达到德育的目的。比如,讲解《项链》一文,分析女主人思想行为的时候,既要从女人公具有的熱爱生活、勇于承担责任和勤劳坚强这些优秀品质进行分析,又要从人性的虚荣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哪些需要我们放弃,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把小说中的人物拿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对比分析,让学生对照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在分析和讨论中,让学生有自主权,当课堂的“主人”,从而获得德育。又比如教材中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和美国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这些都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非常好的现成素材。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好课本内容,巧妙地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使学生更亲切,不会觉得品德学习空洞。这些现实生活,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身边人的故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明星行为,以及其他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事。贴切学生熟悉的生活的事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听课。具体来说,教师如果能将理论和情感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人文关怀与个人情感结合起来,那么就能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产生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效果更为显著。

例如,学习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时,就热爱生命而言,如果老师没有将文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那么学生会觉得空洞,听课的热情不高,也不能理解生命的价值。而如果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那么情况就会不同。比如,教师在讲解中适时地问学生,作为一名中职艺校生,如何度过职校生活才算是热爱生命,才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命。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领会生命的价值。又比如,可以结合蝴蝶破茧成蝶的过程进行德育。蝴蝶幼虫包裹在茧里羽化时死亡率高达 80%,经历了化蝶时的痛苦挣扎,依靠自己的努力,才最终成为一只拥有美丽翅膀的蝴蝶,自由飞翔于天空。让学生领悟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要努力要坚强。或者,结合电影《芳华》来学习。很多学生都看过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关于军旅岁月记忆的作品,讲述了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经历的人生故事。主人公富有理想抱负、心有信仰,是一个胸中有家国情怀的热血男儿。结合这部电影,深入挖掘文章蕴含的思想魅力,使学生的心里有所触动。

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求教师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懂得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事例。既不局限于教材,又不能脱离生活,缩小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学生只有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思想力量。

(三)将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

艺术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不高,更对思想教育不感兴趣,但都比较重视所学专业,对专业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甚至是执着。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注重的“实用”这一方向出发,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和他们所学专业联系。这样,在学习时,学生就会觉得很新颖、很实用,不会觉得枯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把学习专业的热情延伸到德育上。例如,在给声乐班讲授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话剧《雷雨》和诗词贺敬之的《回延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这些优秀作品所体现的正义、勇敢、忠诚、爱国等精神魅力。告诉他们,音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只有能体现优秀品质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也才会受人们欢迎。当你们欣赏、创作音乐时,要注意这点,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搏动,要能深深打动人们的心,让人们从中领悟什么是高尚的品德,什么是崇高的理想。比如,《我的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些歌曲,因为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洋溢着一种骄傲、一种自豪,赞美了新中国的成立及中国人民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以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经典歌曲。这样,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让他们体会品德学习对他们学习专业是有帮助的,德育学习和专业学习不可分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语文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下转第93页)(上接第29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上都能够不断进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修养,成长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艺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将德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

[2]闫 辉.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3]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2)

【作者简介】苏 凤(1990—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文学学士,广西艺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和中职教育。

(责编 卢建龙)

作者:苏凤

中职学生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浅析中职德育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对中职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角色扮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中职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    角色扮演    应用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角色扮演”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该教学模式,不但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而且可加以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广。

二、中职德育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中职院校在德育教学中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首先,认识不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一部分中职院校里,德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思想上不具有科学性,并且没有对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升学率,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在教学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予重视,认识不到德育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与心理健康。在教师眼里,德育教学只包括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两块内容,其实德育教育远远不止这些。

其次,中职学校对德育教学的要求比较低。中职学校为了广招学生,本着学生至上的原则,学生纪律出现问题,也没有严格处分;加之学生、家长对德育教育认识度不够,导致学生纪律松散,无法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另外,影响到中职德育教学质量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受到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学校与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学生走向社会要具有生存能力、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却向学生灌输社会公平竞争的思想,学校和社会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致使学生在社会中无法适应,思想道德素质出现问题。

三、“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德育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有利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面对“角色扮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都会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此时,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不但可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兴趣。例如,当学习到《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时,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安排学生扮演在小卖部购买食品的景象,分别表演两个不同的情景。情景一,到小卖部购买食品的人非常多,出现拥挤的现象,学生A撞到了学生B,学生B手中的奶茶泼洒在了衣服上,学生A没有任何反应,此时,学生B怒气冲天向学生A理论,两人争吵不已,矛盾激化。情景二,当学生A撞到学生B时,学生A立马向学生B道歉,并请求买一杯同样的奶茶给学生B,希望学生B原谅自己的粗心,学生B用纸巾擦了擦身上泼洒的奶茶,谢绝了学生A的请求,两人未出现争吵等现象。面对同样一件事情,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学生亲自进行表演,切身体会到当时的心情,并且认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礼貌待人。另外,还有学生表演食堂吃饭排队的情景,出现学生插队的情况。在表演中,学生深深体会到以礼待人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学生纷纷参与到表演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知识,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今,学生社会责任感越加薄弱,很多学生都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这就意味着德育教学出现了问题。在中职德育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深入了解该角色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体会不同岗位的人物在社会中的感受,认识到自己步入社会之后,所做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恪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备课,安排学生扮演各个行业人员,例如扮演售货员、服务员以及清洁工等。比如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一名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购买到的商品有问题,将商品拿到售货处向售货员反馈情况,反馈时可以设置两个不同的情境:情景一,顾客一进商店就怒气冲天开口大骂售货员,说售货员卖假货给自己,此时,售货员与顾客理论,两人争论不休,矛盾激化;情境二,顾客进入商店后将产品出现的情况详细向售货员说明,售货员了解到情况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两人达成共识后,顾客离开,售货员的服务精神表现出来。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表演,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不同岗位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消除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的思想,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岗位存在的价值,心中的那份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角色扮演”融入中职德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将书本上的知识形象化,通过表演把知识传达出来,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学习到《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模拟一场招聘会,将学生分成两组,A组学生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B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招聘会开始时,两组分别安排3名学生扮演企业招聘人员,其他的学生扮演面试者,招聘人员向面试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试者回答,此时,教师在一旁观看并做必要的记录,招聘会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总结。A组学生在面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日后要在哪个岗位上发展,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而B组学生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从容面对招聘者,明确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教师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招聘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进行职业生活规划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定位,并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院校与高等院校不同,中职院校只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德育教学中,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融入表演当中,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这一课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学生A扮演求职者,学生B扮演招聘者,求职者去某公司面试,招聘者向求职者讲述了理想的酬劳与福利,求职者面对着诱人的薪酬与福利,想立马进入公司工作,但是招聘者提出,为了维护公司形象,降低人员流动性,每一个进入公司工作的人员都要缴纳服装费、定金等,求职者毫不犹豫按照招聘者的要求掏出钱缴纳相关费用,结果发现被骗了。此类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在德育教学中学生亲自扮演这一幕,引起了全体学生的关注,大家就面试上当受骗的问题展开讨论,踊跃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积极探讨在以后的面试中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要有效提高德育教学质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在中职德育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04):77-80.

[2]郏夕.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67-1968.

[3]王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石海龙

上一篇:园区网防火墙管理研究论文下一篇:铁路机械动力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