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育设施的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28

完善体育设施的体育文化论文 篇1:

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要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来促进,体育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水平、身心健康等均依赖体育文化的加强和健康发展。未来社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社会,竞争激烈,需要大批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只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应发挥体育文化的时代性、竞争性、先进性。正确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化 和谐校园 构建

文化是描述与社会有关的特殊社会现象的学问,并与人的积极活动有联系。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健身、锻炼、竞技和娱乐等以身体活动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创造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发展,体育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体育文化不仅对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其他文化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谐即美,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范围内的关于体育运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既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一道共同建设校园的精神文明、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人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校园体育文化包括外、中、内三个层面。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层即指物的层面,它主要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运动服装、体育雕塑、各种体育宣传媒体和手段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内容;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面主要指校园中的体育制度,如体育课程的必修制度、早锻炼制度、各种体育竞赛和学校运动会制度、业余训练制度、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等,还包括逐步成熟的学校体育理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层即指思想层面,它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以及长期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具有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氛的一种大众文化,有较高的层次和品位。它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已经成为学生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反映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校园体育文化倡导各种健康文明的积极行为,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它既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反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同时可约束、遏止各种不文明行为。在当今校园内,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以及观赏体育比赛蔚然成风。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学习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疲劳,而且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

三、校园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当前,确立这种教育理论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体育文化的传播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而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能够使人们在形象、生动和切实的体育实践中,受到时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能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机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多讲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学会“修己以敬”。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

四、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发展

(一)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意识是指一种体育精神、体育道德观念等。而文化对人具有可塑性,在全面实施大学校园内体育文化整体环境建设的同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的同时,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在体育馆、健身房等建筑的墙上悬挂体育明星的画像以及名人谈健身和体育的格言,在校园内建体育雕像等设施,拓宽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陶冶学术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同时培养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竞争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这些无疑是形成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催化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形式,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并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

高校的和谐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保证学校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定的精神文化作用有赖于一定的制度作保证,而体育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涉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所以要把学校各部门组织起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学校的体育活动委员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和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要制定学校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体育的一些法规性文件都能落到实处,把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中,避免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

校园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影响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因为这些有形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学校总体建设的框架内,建设好学校师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必须的场所,如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棋艺室、体育展览馆、体育宣传橱窗、校园体育网等,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使得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建设高水平的传统体育项目

高校的体育发展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有自己的体育传统,这样才能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适应21世纪高校的发展潮流。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开展广泛的学校竞赛活动。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直接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产生影响。高水平运动队伍的组成与训练、优异成绩的获得对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组建一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适合本校实际状况的高水平竞技队伍,将极大促进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改善。比如许多高校组建的CUBA队伍、清华组建的高水平跳水队等,都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组建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在体育课教学以外,有必要建立一些广大师生喜爱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的组建不仅不会削弱体育课的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加强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参加体育活动和各项组织与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进一步促进体育课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提高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构建和谐校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节

体育文化节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体育文化节是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它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校园体育文化,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以团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素养。通过体育文化节,不断改变师生观念,让体育不仅成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以多种方式进行融合、渗透,形成有利于学校内部群体,特别是学生本身实现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教育的氛围,增添了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春友.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4 (12) :47- 48.

[2]刘广慧.试议体育教学在构建学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读与写, 2007(7) : 71.

[3]吴红胤.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 .浙江体育科学,2008(1) : 85-86.

作者:洪伟

完善体育设施的体育文化论文 篇2:

申冬奥背景下大学体育文化对本地农村体育意识的提升作用

【摘 要】在申冬奥背景下,大学的体育文化对本地农村体育意识的提升作用有很多,比如说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当中,大学的体育文化可以对本地农村体育起到一定的文化建设作用,通过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加强对本地农村的体育意识宣传,从而通过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优势帮助农村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体育文化课程,将传统的体育项目走进农村,从而使农村体育意义得到有效的提升,帮助推进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本文对如何在申冬奥背景下通过大学体育文化提升本地农村地域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申冬奥;大学体育文化;本地农村;体育意识

0.引言

在我国即将申办冬奥会的前夕,首先就是要加强我国的体育文化,然而所需要加强体育文化的方面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体育意识。我国是一个农业发展的国家,因此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整个国家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农村体育文化,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目前的首要目标。所谓的提升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就是对目前我国农村的体育意识进行改善,从而使农村体育文化有所改观,只有提升我国的农村体育文化才能将我国整个的体育文化提升起来。本文就在申冬奥背景下如何利用大学体育文化提升农村体育意识作一探究。

1.申冬奥背景下利用大学体育文化提升农村体育文化意识的主要方法

1.1利用大学体育文化走进农村宣传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农民阶级虽然说已经脱离了贫困,但是农村的教育以及体育文化都是需要不断的充实的,然而,目前普遍的农民都还是没有认识上去,因此农村体育文化还是比较滞后的,这就致使农民的健康没有保障,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导致了农民的健康意识滞后。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大部分的农民都认为锻炼身体是没有必要的,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体育文化的滞后。然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抓住农村人民的心理,也就是所说的农村体育文化意识,所谓的农村体育文化意识,也就是农村人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以及主动程度,农村人民的体育意识是导致其锻炼身体的内在条件,因此只有改善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才能使农村人员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进行自主的体育运动,提升农村民众的体育文化意识。然而要想改善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意识,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使学校的大学的体育文化走进农村去进行宣传,让农村人民意识到锻炼身体的好处,从而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

1.2组建农村人民体育文化组织

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其次就是从现实上帮助农村人民提升其体育文化意识。与上述的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的方法不同,前者是从精神上帮助农村人民更加明确的了解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的作用以及积极意义,而后者则是从实际入手,利用学校中的大学体育人才,深入到农村去普及体育知识以及锻炼身体的设计内容。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实施永远没有理论来的快。因为农村的人员居住的地点没有学校那样的统一规范,而且农民的作息时间也没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去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是非常的困难的,对于这种情况,那么解决的方法就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人民的体育组织,因为农村人民要想发展体育文化,那么首先就确认一套相对来说较为规范的体育组织,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组织的管理,从而让农村人民更加热衷于体育锻炼,以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

1.3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人员帮助农村体育组织更好发展

在确定了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组织之后,就可以让一些大学的体育人才去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组织中去普及体育文化,传授锻炼身体的方式,这样的做法就是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村人民提升体育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节省开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设这样的体育文化组织,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农村人员,因为农村人民的作息时间以及居住地点都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也是不稳定的,因此建立的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组织的关系,农村人员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了。此外,还可以按照乡镇的级别组建一系列大小等级规范的农村人员体育组织,这样做的方法就是可以完善的帮助农村人员体育文化可以更加规范的发展和建设。

2.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优势

(1)在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优势,比如说,学校中现有的体育设施,以及学校里体育文化的人才,在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两个因素,在对农村人民还没有组建体育文化组织的时候,他们的健身锻炼空间也仅仅局限于某个地方,这个时候,学校的大学体育组织就可以帮助这些农村人民去进行锻炼身体,比如说引领农村人民到学校的体育馆去继续锻炼健身,虽然说,这样的做法有点不合乎情理。但是因为我国目前是在申办冬奥会的前夕,因此要想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这样的做法也无疑是最快最便捷的。另一点就是学校的体育人才这一方面,要想更加快速地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意识,那么就应该让学校的体育人才去带领着农村人员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锻炼方式对于没有人来引领的锻炼方法,当然是前者较为迅捷。

(2)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去走进农村宣传。首先,要对农村人民的基本意识进行改观,比如说,让农村人员了解其体育锻炼的自身的好处,转变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文化的宣传活动。开展体育文化的宣传活动,必须要采用农村人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进行宣传,对农村人员广泛的宣传具有科学性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让农村人员更加充分的了解体育文化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申办冬奥会的前夕更好迅捷的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在我国即将申办冬奥会的前夕,加强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因为我国人民的比重大多数都是以农民为主,因此,只有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才能提升全国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便捷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首先要对农村人民普及体育文化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农村人员充分的了解体育意识的作用,明白强身健体的有利方面。此外就是要组建农村人民体育文化组织,让农村人民更加全面地提升体育文化意识,其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理解农民,要用农村人民喜欢的方式传播体育文化。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更好的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从而提升全国的体育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应超.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李海文.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223.

[3]朱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

作者:杨天洋

完善体育设施的体育文化论文 篇3:

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体育文化解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新疆高校应引进轮滑运动专职教师,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当前高校内科研人员对轮滑运动开展研究工作,促进当前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疆高校;轮滑运动;体育文化;解读

在文化的概念及其构建上,卢元镇教授认为, 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1]。故本研究开展借此范式进行,重点探索了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本研究通过梳理轮滑运动文化在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脉络,探讨轮滑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作用,促进当前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

2研究结果

2.1 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物质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在高校中存在、传播和发展的一种物质表现形态的总称,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2]。

2.1.1轮滑运动的场地设施、器材

开展轮滑运动在场地设施上,只要是平整地面即可满足,在校园很少受到场地的限制,随处可见轮滑运动者,即便在热闹的街区,依旧可以开展“刷街”活动,当然相对于不同类型的竞赛需要一定规格的场地。器材的配备上,分为轮滑鞋和护具两种器材,新疆高校学生在获取方式上有两种,一种是由班级组织统一购买,另一种是学生自行购买。物質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对于轮滑运动来讲,场地设施、器材就是保障轮滑开展实施的基础。受访轮滑者在访谈过程中大多表示,场地对轮滑运动本身影响不大,校园的地面完全可以满足轮滑运动的开展,相反,面对校园的道路趋向及穿越在人群中恰恰能够增添运动的刺激感,多了一分乐趣,远远比在练习时间过障碍物趣味性强。彭立群在中央教育科研所“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调查表明,新疆高校体育场馆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比较滞后的现象,体育场地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3] [4]。综上所述,轮滑运动的开展有利提高校园场地的利用率,改善师生对体育场地的需求困境,解决体育场地匮乏的一种良好途径。

2.1.2轮滑运动的消费

新疆高校学生在轮滑运动中的消费主要有服饰、社团费和比赛费、器材。服饰是文化符号的一种体现形式,通过调查得知,轮滑运动的服饰主要分为比赛服装、社团服饰、运动服装。不同的服装是用于区分类别的有效途径,促使使用者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学生主要以自己配备的运动服为主,受访者表示,一般在社团活动或者比赛时间会穿队服。社团的会费和比赛费并无过多的支出,调查中得知,新疆高校的社团团费一般都在30元到50元之间,并且只需要缴纳一次,即成为永久性的社团团员。在新疆当地组织的轮滑运动比赛中,有的是免费参加,有的只需要缴纳20元左右的参赛费,如果需要到内地比赛,代价相对较高,也很少有人参与。在整个消费项目中,具有变动因素的项目为轮滑鞋的购买,存在不同的价格层次,一双成人的轮滑鞋一般的价格100元到300元之间。对新疆高校的学生消费调查发现,月均消费在600-1200元的学生占主体[5]。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能接受轮滑运动消费的支出。

2.1.3轮滑运动的文献资料

轮滑运动的文献资料分为书籍、论文、各种宣传资料、影音教程等。目前并没有有关新疆轮滑运动的书籍出现。当前研究新疆高校的论文有《新疆师范大学轮滑选修课现状调查研究》、《论新疆高校轮滑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等。宣传资料的传播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扩大了对轮滑运动的宣传,在线上以互联网便捷性、即时性的特征,快速传递相关消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轮滑运动的相关动态,线下的宣传内容多为赛事、社团纳新的宣传。影音教程为轮滑运动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通过访谈和调查得知,互联网上有很多轮滑运动教学视频,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微博、快手、抖音、优酷等平台进行学习,同时新疆高校的社团或个人也会在网络平台上传一些比较优秀的视频进行分享、交流。

2.2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制度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以学生及其高校成员的行为或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是校园体育物质和精神联合的中间层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6]。

2.2.1轮滑运动的教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轮滑项目的教学,一方面以课堂为契机提高轮滑项目的地位,在众多体育项目中突显出来,引起人们对项目本身的关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学习,提高对轮滑运动的热爱,培养运动习惯。新疆高校轮滑课的开设情况基本没有太大区别,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轮滑运动作为公共体育选修课,共有72个学时,分两个学期教学。轮滑运动作为体育学院的选修课,共有36个学时,一个学期教学。有受访者表示,她之前很不喜欢体育,但是上大学后接触了体育课开展的轮滑课后,发现自己很喜欢轮滑,现在经常在课余时间或假期间和同学约在一起轮滑。部分公共体育课的受访者表示,上课教的轮滑运动技能太少,无法满足自己需要的技能学习。学生对轮滑运动的热爱,对于教学本身来说,是开展体育课的一个利好。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同学们对体育课的厌倦程度,提高了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其次,有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符合大学体育课的“三自主”原则。最后,促进轮滑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2.2轮滑运动的社团

除了课堂教学,社团在课余时间是具有号召力的组织者,对轮滑运动的发展与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新疆高校中有轮滑社团的高校有19所。在访谈和调查中发现,一定数量学生的轮滑运动起步是在社团开始的。在体育文化传播视域下社团承载着多种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交友功能。首先,协调乌鲁木齐轮滑协会、学校、其他学校轮滑社团和社员之间各种活动的安排,促进活动的有序进行,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其次,弥补课后轮滑教育的缺失,作为非盈利性组织,帮助社员在课外学习轮滑技能,提高社员的轮滑运动水平。最后,发挥集合的功能,满足社员在轮滑运动中的娱乐、交友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团的文化建设。轮滑运动凭借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对社团的建设。社团作为一个组织也带动着轮滑运动的发展,社团自身所具有的条例和特点,一方面保障着轮滑运动在群体中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校园轮滑运动的发展方向。

2.2.3轮滑运动的课余锻炼

课余锻炼是学生在课外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新疆高校轮滑运动的课余锻炼主要有两种导向,一种是作为平时的锻炼形式进行的,另一种是为了比赛或者参加活动而进行的训练。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得知,调查中的轮滑者多数是把轮滑运动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认为轮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也有人表示会把这一爱好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坚持。轮滑运动为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提供了一种选择,其可操作性优势也为轮滑的推广普及助力。面对当下体育设施用地不足,学生课余锻炼缺乏的困境,轮滑运动的出现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选择和参考。课余锻炼需要众多体育项目作为运动的媒介来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迎合终身体育的目标,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进步,提高生活质量。

2.3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精神文化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在校园中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一种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主要以体育思想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表现出来[7]。

2.3.1轮滑运动的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8]。以此将轮滑的体育观念演绎为通过轮滑运动中的健身、娱乐、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所展现出来的对轮滑运动的价值认知。在实地访谈中了解到,受访者对轮滑运动的健身和娱乐功能皆持认可的态度,对其他功能的认知也是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接触轮滑运动前特别害怕,担心摔跤,经过学习现在不再害怕摔跤,同时也逐渐勇敢起来。轮滑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积极乐观的品质。体育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深化轮滑运动的内涵,促进轮滑精神的传承。

2.3.2轮滑运动的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修养是指体育活动中体育工作者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效果, 是对所有体育运动参加者提出的客观要求[9]。体育道德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产物。轮滑运动中对体育道德的诉求是轮滑运动规范发展的标志。轮滑运动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公平追求、超越精神无不是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对轮滑运动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水平。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道德问题时有发生。“花钱代跑”、“大学生运动员资格造假”等等,反映出学生体育道德的缺失。对轮滑运动的体育道德建设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借此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3.3轮滑运动的体育目标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轮滑运动的体育目标应以轮滑运动为基础并作为终身运动方式,以此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访谈中发现,受访者基本上将锻炼身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参与轮滑运动,这虽与宏观的体育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是在宏观目标下进行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轮滑运动的深度了解,广泛传播体育思想,促进学生对体育目标的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轮滑运动发展目标的更多内涵,明确目标的要義,促进体育目标的完善。

2.4影响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体育文化的因素

2.4.1有利因素

2.4.1.1新疆高校大环境对轮滑运动的引领。在新疆高校中,轮滑运动开展比较普及,已纳入到体育选修课教学中,相关的比赛活动较多,轮滑运动的喜爱人群较广泛。

2.4.1.2完善的组织体系。上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滑协会,下至高校的社团,每个组织都有相关负责人。一方面方便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展相应的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4.1.3领导支持。大到城市宣传片,小到学校运动会开幕式,都会邀请轮滑团队进行展示,运动项目社会影响广,轮滑运动充分得到领导的认可。

2.4.1.4轮滑器材厂商的加入。入驻新疆的轮滑器材国际品牌众多,充分表明新疆的轮滑市场有广阔的空间。

2.4.2不利因素

2.4.2.1天气的影响,新疆的冬季周期过长,降雪多,限制了场地的使用,不利于户外轮滑运动的开展。

2.4.2.2师资力量薄弱,科研理论缺乏。当下缺乏专职的轮滑运动教师,不利于学生对轮滑技能的深度学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新疆高校开展轮滑运动有利于解决当前体育场地匮乏的困境,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3.1.2新疆高校学生在轮滑运动中的消费主要有服饰器材、社团费和比赛费。现在的高校生有能力承担轮滑运动的消费。

3.1.3当前对新疆高校轮滑运动研究的书籍、文献较少,网络影音教程促进了此项运动的传播和学习。

3.1.4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无法满足当前新疆轮滑运动的教学需求。

3.1.5新疆高校的轮滑社团活动促进了轮滑运动的发展,为学生参与轮滑运动提供了条件。

3.1.6新疆高校校园轮滑运动的精神文化分为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目标,轮滑运动促进了体育精神的传播和诠释。

3.2建议

3.2.1引进轮滑运动专职教师,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2.2引导当前高校内科研人员对轮滑运动展开研究工作。引导在校的科研人员对轮滑运动进行研究,逐步完善相关理论,引导轮滑运动科学化发展,促进轮滑运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188.

[2] [7]苏玉宝. 扬州市大学生篮球联赛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8.

[3] 彭立群.对新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41-42+48.

[4] 王莉莉,鱼宏映.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调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34(1):38-41.

[5] 徐妍,马雪梅.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调查分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7,7(6):56-61.

[6] 孙太华.论排球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6):86-87.

[8] 王林,徐元玉.高校体育观念的要素及创新[J].湖北体育科技,2002(4):397-399.

[9] 余新丽,卢东升.谈体育道德修養[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8-89.

[10] 肖伟,马永明.农村体育文化结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9):12-15.

[11] 吴健,剧冰纯,盛鹏杰.简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青少年体育,2019(7):34-35+43.

[12] 刘海英.广东优秀体育文化资源与高校体育文化育人的探索——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3):101-103+120.

[13] 王汉臣.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途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5):107-109.

作者:苑艺博 陈冰洁 陈香序

上一篇:大益普洱茶品牌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互联网企业营销渠道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