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新课改中提倡对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重视与引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重要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努力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更大贡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论文 篇1:

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武陵山地区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区域民俗文化烙印,是区域民族大众重要的传统闲暇娱乐方式与内容,现代全民健身标准对其不具备适宜性;生产生活变迁中社会生活观念等变化仍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发生现代位移的重要诱因;市场价值、休闲健身价值、文化保护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强化和融合构成了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价值取向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63SS0808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129),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10GXQ5B308)

作者简介:白晋湘(1962 ̄),男,山西人,博士,吉首大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是在共同的语言、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通过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对民族文化共同性的一种确认。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文化体系自身的有序性被打乱,也使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发生危机。

武陵山地区聚集了苗族、土家族、侗族等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保存了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该区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实现现代性转变具有现实意义。课题组曾经在2005年对湘西的传统体育文化需求及其变迁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将范围扩大到武陵山地区。课题组对区域内各市(县)基层进行了走访并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等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090份,回收956份,其中有效问卷共935份,有效率为85.8%。经检验,问卷的效度与信度都符合要求。

一、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

(一)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规模与范围逐步萎缩

通过调研表明(表1和续表1),该区域开展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开展较为普遍的项目包括舞龙舞狮、鼓舞、武术气功、摆手舞、毛古斯等,其他的秋千、毽球等具有局部的普遍性。但与2005年湘西的调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的萎缩趋势特征(当年舞龙舞狮样本频数为95.3%,武术气功为91.9%,鼓舞为88.4%[1])。这一现象表明尽管舞龙舞狮、武术与气功、苗鼓仍是该区域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但其规模与影响范围大大缩小了。考察中同时发现,之前在民族大众中也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活动,如举石锁、拔河、打弹弓、飞镖等,已经难以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力,只是偶见于区域民族民间节俗中。

从区域内群众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次数看(表2),也呈现出递减趋势。偶尔参加和从来没有参加过的人群占到64.4%,说明多数大众没有持续性和系统性参与,因而也谈不上体质健康意义。每月参与1~3次的只占8.1%,而每月参加4次以上的人数比例只有2.8%(调查表明,该部分人群多为村寨文艺爱好者或旅游公司演艺人员)。这些数据与调研访谈中得到的信息是基本一致的,并且与2005年对比具有明显下滑趋势。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娱乐手段的多样化,民族民间体育等民族文化在现代经济和科技信息化大潮中愈发力不从心。

(二)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

文化功能认知的调查能一定程度反映民族群众对其价值认同状况。下面从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对调查进行分析。

首先是群众对其个体功能的认知。根据表3的统计,武陵山地区民族群众对区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个体功能认知中,休闲娱乐、民族习惯分别排在了前2位,其样本频数比分别为86.7%和82.6%。强身健体功能排在第三位,但其样本频数比迅速降低为31.9%。这一调查说明了该区域当前开展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生活娱乐形式和手段,并具有浓郁的民族传承与习惯特征。在调研中同样得知,该区域内各种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大多集中于春节、三月三、端午等传统节日,成为当地群众大型节日聚会的重要时机。如湘西矮寨镇春节期间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百狮会”,近百个乡镇的龙狮队、武术队、苗鼓、民族民间风情艺术表演队、篮球队、拔河队、唢呐队等都会登台表演,成为当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盛会。“百狮会”是湘西苗族地区民间最隆重的传统庆祝活动。2011年的活动中,从正月初四到正月初七的4天时间里,有吉首周边各县市村寨的百余只狮子同场竞技,共庆兔年新春,活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访谈中得知,各村寨民族群众参与民族民间体育等文体娱乐活动的愿望非常强烈,每逢节俗活动都自发动员村寨成员参加。

另外增加收入和人际交往功能也不可忽视(样本频数比分别为27.2%和26.3%)。武陵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作为民俗文化旅游重要内容的民族民间体育自然担当了一定角色,也为民族群众从事民族体育表演等职业提供了机会。近年来在武陵山地区部分村寨,成立了各种舞龙舞狮、苗鼓等表演队,在农闲时节也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另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促进了村寨人际交往和凝聚力。

其次是对其社会价值的调查。如表4,在群众的体会和认知中,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交流和交往的选择比例最高,分别为93.5%和91.2%。显然民族文化传统与传承的情结仍然是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体育割舍不了的重要情怀。即使在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仍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表3的数据,促进民族大众交流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每年度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都是通过开展舞狮、苗鼓、拔河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促进村民和谐互动,增加群众凝聚力。随着近年武陵山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同样成为区域旅游商业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特色资源。其次是教育价值。调研中得知,诸如苗鼓、舞狮、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常被群众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让其在参与中接受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

通过上面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较为有限,这也与多数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状类似,这显然与其文化形态和体育萌芽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即其本身更多地属于民俗游戏与竞赛,更多地凸显娱乐节庆性而非体育本质的健康与训练特质,这与胡小明等学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2]。总体上,民族传统、休闲娱乐、促进交流、强身健体、民族教育依次构成了民族民间体育价值认同序列。这也体现了其文化活动的多元文化特征,它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身体练习行为,而是一种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其民族文化的展现,包含了其民族文化中的信仰、习俗、渊源、情感等多重意义[3]。至于一些最为现代的观念致使的认同有所差异,主要是民族地区人文环境所折射出来民族传统文化中健身娱乐的下意识思想与其所认同的传统文化的有意识行为形成的差异[1],这也是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现代发展中游离出来的现代文化认同特性。

三、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价值现代取向

(一)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与变迁过程,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从发展趋向看,其价值取向也必然体现出一种继承、创新与发展变迁的结合。本课题从存在问题和价值需求取向角度进行分析,其中问题从自身和社会环境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调研。

首先是民族民间体育自身的影响因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是武陵山地区民族大众重要休闲娱乐手段与民族文化载体,其开展的手段、内容及其开展形式等都直接决定了其在相应时代背景下被认同与接纳的深入性、广泛性,也决定了大众对其价值取向的时代基础。表5的调查表明,方式与手段落后,不符合现代价值观与审美观是影响其现代发展的首要因素。这说明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娱乐观、审美观、价值观等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中,部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项目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其次是技术与规则松散与不规范排第二位。当前诸多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具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因此在表演尤其是竞技中,难以用今天人们崇尚的量化标准加以衡量,从而也造成部分项目的普及推广的难以操作性。第三个影响因素是部分内容中包含了迷信、野蛮等不符合现代文明与科学的因素,不管是民族大众的心理还是外来游客的审美都难以接受,如苗族椎牛中对耕牛的刺杀与血腥场面让人难以接受。总体上,这些因素中大多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合理调整和规范整理予以解决。

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表6表明,现代生活观念的变化排在首位。考察表明,随着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区域基础设施的跟进,长期闭塞的武陵山寨文明与观念也在信息化大潮下受到了明显波及。2005年考察显示当时这种影响还相对有限,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发展,民族群众的生活视角、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次是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生活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村寨群众与外界有了诸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有了更多的娱乐与健身选择,也造成了对民族民间体育的强烈冲击。调研中发现,尽管部分村寨仍然封闭落后,但麻将、扑克等娱乐手段盛行。因此在麻将、电视、手机乃至电脑等娱乐手段的冲击下,民族群众已经不再是农闲之余难以打发时光了。这既是时代的可喜进步,也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提出了挑战。第三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民族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勤劳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如大批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都对传统文化生活造成了重大冲击。在现存的诸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已经难以见到年轻人的身影,不得不让人担心其现代传承的可持续性。第四是生产与劳动方式的转变的影响,这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具有明显相关性。相当部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依托乃至起源于特定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劳动方式,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劳作方式变迁的冲击。稍感意外的是,现代体育项目的影响排在最后,说明现代体育的传播对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影响还较为有限。(二)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价值取向

表7表明,民族群众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加大政府投入与扶持力度、促进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加强项目的整理规范和推广排在前三位。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急需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经费的投入。当前的诸多文体活动大多是村寨群众自筹经费开展,规模影响稍大些的活动则除了自筹外,主要依靠私人或企业赞助维持。其次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当前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为了治安等因素,对具备规模性的民族民间群体活动存在诸多安全责任等顾虑,最后为了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就是不鼓励甚至禁止开展。随着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特色与潜力日益得到挖掘,因此如何将其与现代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具有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赢特征。当然在这种现代发展中,部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剔除糟粕而取其精华显得特别重要。另外还包括制定保障性政策法规、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对外宣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从而切实强化其增收、文化保护、大众娱乐健身、教育等功能,进而形成市场、休闲、文化保护和教育价值的完美结合。

四、结语

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具有逐步递减的倾向,且认同特征中具有强烈的休闲娱乐和民族文化习俗特征,其强身健体功能较为有限。自身的规则体系松散、内容的良莠不齐和开展手段方式的落后制约了其现代发展,同时现代娱乐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因素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价值认同提出了挑战。在其现代需求价值取向中,急需在政府扶持、商业开发、项目规范整理、政策保障、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齐抓共管,并通过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大众的响应形成合力,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娱乐消费心理和时代科技进步的价值基础与取向,从而真正实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区域和谐发展。整体上,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加快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给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4]。市场价值、休闲健身价值、文化保护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强化和融合构成了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张小林.湘西地区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趋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胡小明,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J].体育学刊,2010(1).

[3]张小林,周道平,龙佩林.我国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4]白晋湘,张小林,李玉文.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

(责任编辑:粟世来)

ResearchonCulturalIdentityandValueOrientationofFolk

SportsinWulingMountainAreas

BAIJin ̄xiang,TIANZu ̄guo,SONGCai ̄zhen,ZHANGXiao ̄lin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China)

作者:白晋湘,田祖国,宋彩珍,张小林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论文 篇2:

体育教学是传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摘 要】新课改中提倡对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重视与引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重要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努力为中华民族振兴做出更大贡献。本文试分析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面临的窘境,体育教学对传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及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间体育项目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有效途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表现出来的诸如趣味性、简便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需求,也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如果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能够进入高中体育教学课程的课程中,就能够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所以研究其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面临的窘境

通过对我县19所中学进行调查:将民族民间体育列入校本课程的学校为0所,教学计划中有的9所,列入运动会的4所,偶尔开展的4所,从未开展的6所;再通过对全县480名中学生进行了解与喜爱度调查,有427人有所了解,占88.95%,希望在教学中开展的339人,占70.63%,无所谓和不喜欢的141人,占29.3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模块教学中开设民族民间体育模块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诸多学校教学在这一领域还是一块处女地。

民族性与世界性、时代性相结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遍览世界各地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都是把自身民族民间的优秀体育项目作为中学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大部分是吸收国外的,颇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特点。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我国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其不仅有利有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简单易学。但经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人数和项目在递减。[1]虽然,教师对民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表示很支持,并肯定民族民间体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民间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是师资、场地设备及民间体育资源还需进一步的整理与开发。

且目前能熟练掌握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师很少,也没有专门关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体育教材可以应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多不被重视,几乎不会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出现在学生的体育课程中,纵然有部分涉及,也不过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内容出现。

二、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间体育项目的方法与途径

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时要善于进行创新利用,在进入体育课程之前,教师应加强民族民间体育的学习研究,同时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喜爱。经过创新改造后的民间体育项目必须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需求、情感态度、生活经验、可接受性、价值观和实用性及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情况。

同时,根据学校的环境条件、地域特点、学生情况等进行有选择的应用。将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要注意融入现代体育观念,合理地吸收与消化其他地区输送来的营养成分,使它符合时代性并具备中华民族特色,从而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获得更为强大的活力。[2]中西兼容的教学模式,既能传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精神,也能取其精华吸收外国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

三、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意义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要获得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意识到体育教学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间体育项目就变得尤为重要。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因素,是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好的载体。通过民间体育项目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易学的健身技能,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结语

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蕴藏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民族情感的深化及民族向心力的凝聚,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内涵。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民间体育项目进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是时代的召唤,同样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有义务在充分继承与有条件创新的基础上,努力保持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住世人的眼球,重建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在不断创新中获得真正的发展,并通过体育教学为载体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代代.民族民间体育教学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

[2]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王凯

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论文 篇3:

论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的理性回归

摘 要: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与竞技性,是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内容。教师在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时,要注意对其功能性、精神内涵、生活性与自然性进行理性的思考,让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活气息。

关键词: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 现代学校体育 理性回归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探究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方面活动的文化财富,与现代体育交相辉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民族民间体育未能有序地融入学校与社会中去,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到现代文明和经济大潮的冲击,处于弃旧而未迎新的相对真空期。民族民间体育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技价值与在社会中的道德教育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经济发展价值,都要求广大体育工作者不容忽视[1],提升对民族民间体育的认识,挽救和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是当务之急。

国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2001年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新课标和新大纲的灵活性与选择性为发展本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民族民间体育进入现代体育课堂提供了依据。我们在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时,要注意对其的功能性、精神内涵、生活性与自然性进行思考,探索一条与现代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理性回归之路。

1. 保持特性,传其功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流传于民族民间的体育游戏多不胜数,是我国体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仅内容丰富、花样繁多,而且具有娱乐性、健身性、观赏性、竞技性,对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和谐共处,以及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健康知识技能都有好处,对学校的体育教育是一种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丰富性,可以弥补竞技体育内容上的枯燥,以及趣味上的不足,更可以满足那部分被竞技体育置之门外的学生的需要。在体育课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积极有效地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充实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利用其特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课程内容为投掷类时,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作为引导,如:壮族的投绣球比赛,仫佬族的打灰包,畲族的打尺寸游戏,等等。课程内容为跳跃类时,我们可选择壮族的跳桌活动,黎族、苗族的跳竹竿活动,民间流行的跳骆驼、跳绳活动,等等。在运用和使用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可对其进行改编,但应注意保持其特性,对其功能要运用得当,既要保持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又要符合于新课标关于课程资源内容开拓的要求,突出体现出其应用性特点,让游戏化教学更科学化、实际化,使其操作性更好,这是一种创新,是对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功能的拓展,也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一种提升。

2.探析内涵,承其精神

现今的体育教育中所传授的多为竞技体育知识、技能,偏重于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艺而忽略体育中的精神与文化的意义,尤其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并很少有人追溯其文化内涵。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积累了深刻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和极其丰富的休闲和娱乐性的内容,其道德教育价值与民族认同价值不可忽视,体现出体育的人文精神内涵,始终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精神快乐,促进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发展。如仫佬族民间体育游戏抢粽粑、打竹球等,其中所体现出的“连结现象”就是一种体育的人文精神,通过连结的方式在相互保护、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情况下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参与者能够得到身心的健康与快乐,直接促进生产力中“人”的发展,不是为了纯粹的技能提高和竞技的体现,而是为了促使参与者形成自然质朴、重情义、崇礼重教的民族性格。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的精神内涵在学校中传承,有利于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有利于专项化的体育游戏选择,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成运动技能的形成,达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终身体育的要求。

将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到学校体育教育当中,是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理性回归,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措施,是尽一份责任。现今,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因为其流传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民俗性,很大一部分项目缺乏整理与挖掘,有些项目后继无人,有些项目甚至已经失传。我们应利用学校这一块沃土,让学校成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基地,使民族传统体育能成为有源之水、有土之木,从此生根发芽,民族精神永存。

3.体验过程,还原生活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的萌芽与发展根植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其浓重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广泛的娱乐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密切组成部分。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成人的节日庆典。有些游戏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备,最后形成了竞技项目和杂技艺术,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回归到社会当中,成为社会体育中的一项。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满足民族的健身、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文化,由于活动鲜明的身体表征属性、参与者接触的频繁性、对情感和意志体现的直观性等特点,使得参与的人们很容易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锋、意志的考验,从而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达到培养民族认同感的显著效果,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各民族真实生活的还原。“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这句诗深刻地反映出老一輩人心中的感慨,充满了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在回忆中,总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游戏,如滚铁环、踢毽子、跳房子、放风筝、打陀螺、跳绳、滚玻璃球等,而与游戏玩伴结下的友谊,伴随着自己成长的生活历程,成了一生甜蜜的回忆。感叹当今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常使子孙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丢掉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

体育游戏是启发青少年身心的最好教育手段,青少年参与各项体育游戏的过程,就是他们获得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2]。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到学校中,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让他们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找到生活的乐趣,从而学会去适应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将其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既能促进民族传统教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能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康教育观念,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无论对于其日后的体育生活还是日常的社会生活,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体现出深广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抛开功利,回归自然

如今,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竞技的高层面似乎仅仅只是为了“争光”。而体育活动中的竞技运动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时,所体现的功利性和竞争性,导致参与者必然大幅减少,身体运动的不足与身体素质的降低,让许多的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让原生态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到课堂中,抛开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和竞争性,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追求乐趣,在游戏的乐趣中自满自足,通过具有创造性和变化性的民族民间游戏活动来使学生体验动态时的欢愉感,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人格的升华,对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积极的作用[3]。同时,让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在学校中传承下来,也是体育活动进入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符合倡导“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的宗旨无形地显示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价值递进所在。因为,当今的体育运动,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体育文化现象,它已融入到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因此,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学校,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教育、竞技性,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在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将其与本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各民族经过不断的变迁与融合形成的文化风格与传统,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再回归到社会当中[4]。

5.结语

民族民间体育游戏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出的方向,是抢救、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环境和途径。同时,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学校体育课,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还会勾起学生家长的童年回忆,从而产生学生、家长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当然,民族民间体育游戏是不能代替现代学校体育课堂内容的,但我们要求的是互补、相融与和谐发展,让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1]文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综合分类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22.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07.

[3]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80.

[4]程斌.民族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2006,2:130.

基金项目: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与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构建[广西教育厅200911MS220]

作者:文 展

上一篇:中职媒体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作文教学效率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