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研究

2022-06-27

第一篇:动物传染病学研究

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对动物传染病流行新趋势及动物传染病学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式下的要求,探讨提高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拟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更新,采用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等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现代化的养殖业特点,如畜群饲养高度集中,畜禽、人员、物料等调运频繁,贸易的全球化以及物流的快捷给传染病的发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对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检疫、封锁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认识和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努力做好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国际声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养殖大国,动物传染病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因此急需熟悉现代化养殖模式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制措施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探索对《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面对实际生产时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1 动物传染病流行新趋势

1.1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强度有所改变

以往,不少动物传染病常见突然暴发、呈大流行性,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多见于新病例、新病区和病的早期以及病原毒力强的动物传染病。当今在防疫措施执行得好,动物抗病力强以及病原变异,毒力减弱等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传染病流行缓慢、表现散发,例如猪瘟和鸡新城疫就出现这种情况,猪瘟病毒在母猪体内呈持续感染,不表现发病和流行形式。但也有些传染病则由流行缓慢变为迅速传播,如猪伪狂犬病,过去只在个别地区和猪场发生,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呈世界流行[1]。

1.2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增多

过去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水平传播,即在同代同一水平上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猪瘟通过污染的猪舍、饲料和饮水等传播;二是垂直传播,即通过亲代传给子代。当前一些常见传播途径正在不断改变,如猪瘟在有些猪场或地区则出现垂直传播。狂犬病过去一直认为是直接接触(即咬伤)后才能感染发病。现在证实,此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发病[2]。此外,鸡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贫血及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等多种禽传染病也出现了垂直传播。由于传播途径多样化,则给防疫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只有多方设法切断各种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3 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变异和血清型增多

口蹄疫病毒呈多型性和易变型,所以在一些地区每隔几年就大流行一次,甚至有些地区常年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呼吸道型、肾病变型和腺胃型。大肠杆菌以前主要引起幼龄动物的腹泻,但如今成年动物有时也发生,有些还引起幼龄动物的腹膜炎、脑炎以及母畜子宫及禽卵巢的疾病[3,4];总之,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是绝对的,至于变异的快和慢,毒力的强和弱等主要取决于诸多环境和动物体因素的影响。

1.4 动物传染病的新病增多而且传播速度快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国外引进的种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疫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致使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感染等一些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有些病传入我国后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了国内许多地方发生流行。在国内由于流动便利,市场活跃,以及人们对新发病的认识不足和一些相应的检验检疫手段未跟上去或有但未被推广应用,使这些病在动物流通经营中迅速被传播开来。

1.5 动物传染病的混合感染增多

许多饲养场由于防疫制度、环境消毒、隔离扑灭动物传染病等措施跟不上,只要发生一种动物传染病后就很难彻底消除其病原,这就造成了老病未除,新病又发,临床上发生的动物传染病常常是几种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6 动物传染病的亚临床型危害日益严重

由于有些病原在近年来的流行过程中产生了变异,使动物传染病在流行、症状及病变等方面与过去的表现比较发生了变化,一些对动物传染病较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不表现,原有的一些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由于给诊断带来的困难,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给生产造成损失,如近年来发生的非典型猪瘟、非典型鸡新城疫,常易出现误诊。

2 动物传染病学的发展动向

2.1 基础研究

掌握传染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理等,查明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免疫失败的原因。

加强对抗原保护剂、稀释剂、佐剂、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加强对新型表达载体构建和改造的研究,为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2.2 应用研究

不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疫病防治系统工程的研究,包括检测预报、免疫程序、疾病净化、环境卫生监测和消毒等。

制定符合国情的、达到国际标准的诊断方法,如抗原生产标准化、诊断试剂标准化、种毒标准化、生物制剂生产工艺和监察方法标准化。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改进

面对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防制的发展方向,《动物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3.1知识更新

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因为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包括新病原的出现、老病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愈来愈严重、病原不断变异和宿主谱变广等新形势,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对某一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和讲授,力图将其经典理论与新的流行规律、发病特点和防制策略等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践环节中能够较高效率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

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技术(图形、文字、动画等)向学生展示某一传染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策略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对该病的感官印象和理解能力,为以后参加生产实践打好基础。

3.3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讨论式教学互动模式、案例教学互动模式和现场教学互动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实验室和兽医院或生产一线,以小组讨论、学生微课比赛、教师答疑解惑等形式,对某些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要点,某一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等进行深刻讨论、辩证及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及对相关传染性疾病的系统的认识。

3.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和兽医院见习环节:通过带领学生们在生产一线对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剖检,根据所学知识组织讨论,做出判断,然后教师或当地兽医给出最后评价等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动物传染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动物医学、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和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兽医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动物生产单位和企业、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实验动物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教学与科研、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与推广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5培养学术后备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研究型教学目前正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摸索出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动物传染病学涉及到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动物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拓展,并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预防兽医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在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学技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考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除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为以后从事临床兽医或是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要求。

第二篇:第一章 动物疫病的传染与流行

一、名词解释

1、感染

2、疫病

3、传染病

4、持续性感染

5、慢病毒感染

6、潜伏期

7、转归期

8、疫源地

9、地方流行性

10、爆发

二、填空

1、动物疫病通常具有一定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

2、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为传染源、。

3、感染的类型按照病程的长短分有最急性、

4、全身感染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菌血症、病毒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等。

5、持续性感染包括潜伏性感染、慢性感染、和

6、传播途径有和两种方式。

7、疫病的流行形式有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

三、判断题

1、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不同动物的感染力和致病性差异不大。()

2、按疾病的危害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动物疫病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

3、猪瘟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或猪霍乱属于原发性感染。()

4、传染源的含义要比疫源地广泛。()

5、一类疾病大多数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列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疾

病。()

6、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称为二类疾病。()

7、目前已发现人兽共患病约200种,其中常见的有89种。()

8、猪气喘病的主要传播渠道是饲料和饮水。()

9、日本乙型脑炎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出现。()

10、在经过一个相对恒定的时间间隔后,牛、马等大家畜比猪禽等容易发生周期性流行的特

点。()

四、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一类疫病指的是()。

A. 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

B. 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

C. 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

2、在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所指的范围最大。

A. 疫点B. 疫区C. 受威胁地区

3、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任一环节则不能造成流行;接种疫苗是从

()环节阻止传染病流行。

A.易感动物B.传染源C.传播途径D.传播媒介

4、疫点、疫区、受危胁区和封锁令由()划定公布。

A.市畜牧兽医行政部门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省畜牧兽医行政部门D.农业部

5、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的长短,观察期一般为()。

A.一个月B.3个月C.半年D.一年

五、问答题

1、动物疫病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简述动物疫病的发展阶段。

3、动物疫病的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是如何划分的?

4、简述动物疫病流行的周期性。

第三篇:2011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为摸清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掌握本地区主要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的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为动物疫病预报预警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结合农业部、吉林省有关文件要求,按照目标明确、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工作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职责分工

(一)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负责全市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技术指导工作,制定和发布全市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成立由梅河口市畜牧业管理局防疫科和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工作人员组成的市级动物疫病流调队,组织实施畜禽和宠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定期向通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二)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依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具体工作方案;并组建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由专人负责,具体实施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定期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报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三)村级防疫员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动物饲养和动物疫病发生情况的日常统计和巡查工作,认真填写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动物存栏调查表,并定期上报乡镇畜牧兽医站。

二、流行病学调查范围

梅河口市的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覆盖面要求达到100%,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调查区域

涵盖全市21个乡镇,其中梅河口市城区以宠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主;其它乡镇以畜禽重大疫病和常发病调查为主、宠物疫病调查为辅。

(二)调查对象

包括养殖场/户、动物诊疗机构(含畜牧兽医站)、屠宰场、等。

(三)动物种类

包括鸡、鸭、鹅、猪、牛、羊、马、、犬、猫等。

(四)疫病种类

1、重大传染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猪伪狂犬、猪蓝耳病、布病、结核病、马传贫、马鼻疽、炭疽、疯牛病、痒病、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病、弓形虫、等。

2、常发疫病。包括:猪圆环病毒病、禽白血病、衣原体病、细菌性疾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猫瘟热、猫白血病、猫传染性腹膜炎等。

三、工作内容

(一)市级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流调点,通过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整个动物群体的一种

统计调查方法。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星期到2个乡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每个乡镇负责4个养殖场及10个养殖农户的联系和确定工作。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填写流调表、临床解剖、采集病料并开展实验室检测等形式进行,诊断结果和防治建议于7-10个工作日内反馈。

2、流行病学定点调查

通过有代表性的定点抽样调查,更准确地了解梅河口市动物疾病的流行状况,定向监测动物疫病流行的变化情况,为宏观和科学分析评估、预警动物疫情、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本辖区内设立猪、鸡、牛、羊四种动物各一个饲养场做为市级定点调查对象,负责日常疫病动态观察,每周填写《养殖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每月至少收集和留存病例样品四份以上(同畜种或不同畜种),以备市兽医实验室及时接样诊断。

3、流行病学紧急调查

当梅河口市区域怀疑或确认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疯牛病和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出现、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征出现明显变化、牛瘟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紧急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现地调查,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根据调查情况,流调队要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4、流行病学专项调查

围绕特定目的,灵活设臵的调查项目。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影响因素,适时开展各种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乡镇级流行病学调查

各乡镇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月至少对猪、禽、羊、牛养殖场各2个,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关于紧急流行病学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各乡镇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流行病学调查预案或方案,并根据需要积极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开展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包括以下信息来源:

1、畜禽养殖场:地理特点、饲养数量、疾病种类、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治疗情况、损失程度,免疫情况等信息;填写《养殖场流行病学调查表》。

2、 动物诊疗机构(包括乡镇兽医站):通过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的调查,了解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填写《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宠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 屠宰场:通过对屠宰场检疫过程中,发现疾病的流行情况并填写《动物屠宰场动物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4、 动物饲养数量动态调查:通过对辖区动物的引入和转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辖区内动物的饲养情况并填写《动物存栏情况调查表》。

四、分析评估与信息交流

(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辖区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结合本地畜牧业生产、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数据,定期评估疫情发生风险。

(二)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对疾病诊断结果及时反馈养殖场,指导畜牧生产,要及时与各调查点交换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意见。

五、其他工作要求

1、各乡镇兽医站于每月十五日前将流调情况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2、市动物疫控中心于每月二十日前将流调情况报通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3、各乡镇兽医站于每月二十日前上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月报表》。

第四篇:动物园烈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动物园禽流感预防应急预案

根据各级政府有关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的要求,为确保人员及动物安全,防止烈性传染病在动物园发生、传播、扩散,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高度重视烈性重大传染疾病预防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把预防重大疫病做为动物园业务工作中的重心,成立预防重大疫病领导小组,制定具体防治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召开全科专题会议,提高工作人员防护意识,部署重大传染疫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监督和检查。

二、成员组成: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防治措施:

根据我园工作实际,制定预防措施。

1、认真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工作方针,使此项工作有序、有效规范开展。

2、严格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要对鸟类加强观察,防止与可疑野生鸟类接触,杜绝与游客接触;对草食、猛兽类等动

物加强观察做好隔离工作。

3、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密切监视园内动物体质状况及变化情况,严格落实笼舍环境消毒与防疫制度。

4、加强动物临床巡诊,强化日常检测,对可疑情况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对重大烈性传染病实行零报告制度,同时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业务上的密切联系。

5、对动物粪便、垃圾台、笼舍及周边环境加强消毒工作,强化园内环境卫生保洁,杜绝疫病发生。

6做好饲养人员防护工作,配齐工作服、胶鞋、手套,配备专用衣柜,工作结束后,用肥皂彻底洗手,做好自身清洁防护工作;谨防被动物抓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若受伤及时到治疗室处理诊治。

7、组织专人对园内野生动物加强监控,避免疫情发生。

四、配齐设施、保障有力:

对消毒用的药品、器具保持完好无损,配齐人员及各种试剂用品,对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加强周边信息的采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五、其它事宜:

自觉接受地方防疫部门的领导,及时掌握有关防疫信息,积极搞好本单位的防疫工作。

第五篇:2009年太平镇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方案

为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状况, 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规律,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规范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按照目标明确、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工作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分工

(一)组成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凤海

副组长:马文利

组员:窦华通韩永彬师艳松季云东及各村防疫员

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一)范围

1.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4)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复发;

(5)新发病以及其他呈暴发流行或病因不明的疫病。

2.发生其他动物疫情时,由区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 必要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二)工作目的

1.查明病因,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确定疫病的可能扩散范围;

3.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三)工作程序

1.兽医站接到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由当地区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应参照相关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设定的有关内容,调查疫情现状,追溯疫病来源,追踪病原去向。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他动物疫病发生时,可参照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开展调查。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情况,描述动物疫情的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必要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溯和追踪调查。

4.对于特定重大动物疫情,要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等专项调查。

(四)报告

兽医站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工作。

三、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一)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1.每年6月份填报上畜牧业生产、屠宰加工和流通贸易信息;

2.月底前填报上月畜禽产品价格信息。

(二)重点动物疫病抽样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以及畜禽养殖场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定期抽样调查。

1.禽病调查。

(1)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感染发病情况,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2.猪病调查。

(1)目的:分析猪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了解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牛粘膜病、猪链球菌病及猪圆环病毒等主要猪病病原感染状况及发病动态,开展分子流行病学和病原遗传演化规律研究,判断猪群疫病可能发展趋势,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2)范围:在辽宁、河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云南、四川、陕西等10个省份,各选择3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以所在县为重点区域,选取一定数量的养殖场户和屠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3)承担和参与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3.牛羊病调查。

(1)目的:分析口蹄疫、蓝舌病、布病、结核病等发病情况和传播、流行风险因素,评估口蹄疫免疫效果。

(2)范围: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重庆、甘肃、新疆、青海、广西、上海等10个省份,各选择牛羊饲养量较大的2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以所在县为重点区域,选择一定数量散养户、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3)承担和参与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4.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1)目的:了解环境致病污染状况,分析与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低碳生活宣传资料下一篇:党史知识竞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