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规律

2022-11-04

第一篇: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规律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教学设计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教学设计

滦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冀连元

1 课题名称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授课班级

古马2012送教下乡畜牧专业学员 人数:28人 课时:

1课时 类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掌握传染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⑵了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⑶掌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把动物当做人类的朋友。 ②激发学生关注养殖业,关注动物传染病,更要密切关注人类的健康。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引用事例、实训操作,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2)难点:理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连续注射器、酒精、生理盐水、雏鸡

五、课前准备

学生深入调查,走访养殖场

六、教学过程(60分钟)

(一)列举实例,导入新课(5分钟)

我们常说一场烈性传染病可以毁掉一个养殖场,一场可怕寄生虫病可以吃掉养殖利润。1998年,滦县杨家沟村某肉鸡养殖场因不重视免疫接种,结果发生烈性传染病鸡新城疫,导致整个鸡场的鸡全部死亡,养殖户经济损失巨大,鸡场最终倒闭。在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

2 的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过程,有效的控制传染病,减少养殖损失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传染病的流行规律这一课。

教师板书

: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二)新授(50分钟)

⑴表达和交流,归纳概括

教师提出问题

①请问你见过哪些动物疾病?哪些具有传染性?哪些没有? ②这些病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多媒体图文展示狗的狂犬病传染过程的多媒体图片及文字说明,

人被病狗咬伤→伤口发痒→狂躁不安→精神沉郁→呼吸麻痹死亡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到伤者被咬伤后并没有立即发病,另外伤者死亡的结果也不是病狗咬咬伤直接造成的的,而是由于咬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由狂犬病病毒产生的嗜神经毒素所造成的。

师生共同归纳出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具有传染性的这类疾病。

教师板书:

一、传染病的概念

(2)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是否被所有犬咬伤后,都会发生狂犬病? ②我们与爱犬正常接触,能发生狂犬病吗?

③近期做过狂犬疫苗接种的动物,被病犬咬伤后,会发生狂犬病吗?

每个同学各抒己见,求同存异,集思广益共同归纳出本组的讨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得出结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切断三个环节的任何一环,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

教师板书:

二、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

(3)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多媒体演示图片

①宰杀、掩埋病死、病患家禽。

②对进出疫区的所有动物、人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③

对疫区附近的假定健康的家禽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学生思考讨论图片上的内容,然后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传染病的

3 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教师板书:

三、 预防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4)掌握技能、提升能力

①教师演示雏鸡颈部皮下注射

左手握住幼禽, 在颈背部下1/3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中线的皮肤并向上提起,使其形成一囊。针头从颈部下三分之一处,针孔向下与皮肤呈45°角从前向后方向刺入皮下0.5~1厘米,推动注射器活塞,缓缓注入疫苗。注射完毕,快速拔出针头。

②学生分组练习

4人一组,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摩点评,每个同学都要练习一遍。要求:注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连续注射器是否正常;捏皮肤时,一定要捏住皮肤,而不能只捏住羽毛;注射时不可因速度过快而把疫苗注到体外。确保针头刺入皮下,避免把疫苗注射到体外。

教师巡回指导,画龙点睛,指出不足。

(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5分钟)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课后作业

如果同学们的爱犬患传染病后,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说一说防治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一、传染病概念:病原 潜伏期 临床特征

二、流行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

三、预防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八、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我的教学理念,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我又设计了雏鸡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实训内容,本组同学为其做出等级评价。学生既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与学生配合默契程度不足,师生互动偏少,有待进一步改进。

第二篇:1、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1)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

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2)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和理解

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3) 在德育过程 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4)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

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为习惯的顺序进行。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是统一和谐地发展。应当指出,学生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通情不达理、达理不通情、言行不

一、口是心非等

5) 由于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

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1)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从哲学观点看,

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是不人脑固有的,而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结果。其次,从心理学观点看,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最后,从教育学观点看,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交往,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教育者的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

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它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活动,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教育性。这种教育性,即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而不是盲目的、自发的;第

二、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其特定的范围,而不是一般的广泛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第三,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起来的,是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

客观要求;二是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 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以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程。

2) 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主

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其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3) 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工作中,

要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德育措施的有的放矢。

4) 学生品德正是在为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

展起来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向着德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发挥道德成长主体——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5) 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觉教育能力,培养

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过程是长期有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1)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长期反复教育的结

果。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

2) 学生任何一种优良品德的养成或不良品德的矫正者是期、反复、不断深化的培

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结果。

3) 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

抓反复。

2、 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引导和组织作用,因为:

A)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职责决定的;

B)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C)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因为受教育者是具有主观意志和意识的人,他们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 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具有主动性,他们的学习具有选择性,因此,受教育者不 仅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规定着教育者的活动,而且学以自身的意识、意志作用 于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 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各种思想情绪,也在一定程 度影响着教育者。从这个意义说,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3) 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

A) 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进行得死板、被动,不利

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

B) 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使学生的学习陷

入盲目探索,只能获得一些零散的实用知识,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

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 发展智力是深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 强调知识和智力的统一,并不排斥再者的差异;

4) 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力的条件;带有规律性知识以及教师具有启发意义的讲

授,才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智力;

5) 教学中防止两种倾向。

A) 反对教学中只抓知识教育、忽视智力发展的做法,

B) 也不主张脱离教材,另搞一套去发展智力,

C) 我们强调知识教育与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规律

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 教学的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

E) 教学的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

F) 教育的教育性,是教师本身思想修养的必然体现;

2) 知识和思想品德的联系:

G) 知识和思想品德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一定的知识是培养良好思想品

德的基础,而思想品德的提高,也会对学习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在学习知识方面,思想品德起动力作用,它会影响人们学习知识的质量。 H) 当然一个人知识水平越高,思想水平不一定就越高,因为二者毕竟是两个

概念、两个系统,存在着许多差别。

3) 教学中坚持教育性,应防止两种倾向

I) 一种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不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教材因素,使教学作用流于

盲目和自发,甚至放过思想教育的良机;

J) 另一种是所学知识内容本身没有思想性却牵强附会地进行思想教育,甚至

脱离知识的教学,另搞一套进行思想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脱离教育内容,流于空洞与虚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K) 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应不断地借助于语言和文字,以间接经验的

方式 获得他人的经验,汲取书本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地发明和创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人类个体的认识规律,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L) 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

识世界的捷径。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M) 虽然个体的知识的获得通过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种方式,但就知识本身

而言,任何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感性认识,然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

N) 在学习书本知识过程中,对于学习难以理解的、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必须

让学生以直接经验作为理解知识的桥梁。

3) 中学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O) 一种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偏向,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习惯于教师讲,

学生听,不注重给学生感性认识,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际活动,独立操作去积累经验、探取知识,未能所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结合起来。

P) 另一种是在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经验的

积累,注重从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而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传授,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流于自发状态,结果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篇:人物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

课 题:人物走路的基本运动规律 执 教 者:陈 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物走路的基本规律和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走路的观察、探究和最后的归纳总结走路的几个基本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人物走路在动画技法中的重要性,体验在自己的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快乐,激发对动画的热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人物走路的理解能力,通过对走路的理解进行走路的绘制。 教学难点:

如何绘制一套准确的走路动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动画片中,角色的表现占很大的比例,即便是动物题材的角色,也需要大量的拟人化处理。所以,研究人物的运动规律和表现人物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些活动中走路又是其中最最基础的。

人物的走路是动画技法的重点也是人物动作中最难的,因为里面的变化太多了。通过走路可以看出人物的年龄、身体的状况、心情、是否喝酒等等。 但说到底“走路”其实就是阻止自己跌倒的过程。走路是上半身前倾,及时伸出脚以避免自己跌倒。踏出、止住、踏出、止住、再踏出、再止住。走路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走路这么复杂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他呢?

(学生对走路的技法肯定感到新奇又有些疑虑。受教者的情绪感染,会急切地想去探究竟)

二、学习新课:

1、不同人物的走路视频观看 (1)师打开视频引导学生从走路的节奏、步伐的位置两个角度观看人物走路的动态。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领悟走路的节奏和步伐位置。

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让学生先从现实生活中感受走路的节奏和步伐的位置,让学生有自己主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树立主观感受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2、讲解走路的几个关键帧 2.1虽然走路的步骤很多,但是有诀窍窍门在于:顺序要做对,从确定节奏开始,然后画出脚跟触地。

首先在黑板上画出范画确定第一个接触帧的位置也就是人物接触地面的第一帧,接着根据人物走路的规律画出过渡帧也就是第七帧最后画出第十三帧(以走路一拍一为例)。黑板范画如下图

2.2最低位

在第一帧和第七帧中间有一个走路的最低位第四帧同样在黑板上画出为同学们讲解这一帧为什么是最低的。(可以通过自己的走路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有很直观的感受)

2.3最高位

在第七帧和第十三帧间有一个走路的最高位第十帧同样在黑板上给同学们画出来并通过自己的走路姿态给学生们看讲述这一帧为什么是最高的。

自此走路的几个关键帧讲解结束了

3、走路时脚的走法 3.1在黑板上画出起始和

结束的两帧动

3.2接着

3.3画出中间的几帧

通过对脚上的动作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对脚步的动作有所认识。

4、胳膊的动作

通过自己胳膊为学生讲解走路时后的胳膊的动作在黑板上进行示范画

5、总结画出走路整体的动态注意和学生讲定位脚要踩实。

三、学生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画出人物走的波浪图,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指导学生。 注意提醒学生:

(1) 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 (2) 定位的时候脚要踩实; (3) 胳膊的位置。

四、小结

1、展示与评价

对学生课堂上的作业进行点评,让学生们互相点评后挑出有代表性的进行点评,点评时注意做到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 2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深化对走路运动规律的了解。并且结合所学的后期软件将动作合成输出影片。

第四篇: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

一:对遗传中的一些概念及实验过程的理解

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

A.甲ⅹ乙 B.甲ⅹ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ⅹ甲,乙ⅹ乙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

①鉴别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5、下列现象或方法能够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①F1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③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不同颜色数量之比为1:1 ④由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雌蜂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三: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7、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牛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8、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 _______ 9.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10、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F2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遗传

(1)从性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杂合子在雌雄中的表现型不同。

11 人类秃发遗传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b+b 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2)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

①确定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②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12、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本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 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雄株有3种基因型 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产生三种配子

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3)致死基因:隐性致死和显性致死 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完全致死和不完全致死

13、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2:1 B、2:3:1 C、4:4:1 D、1:2:1

14、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 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 六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15、某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A、a和T、t位于Ⅰ号染色体上,D、d位于Ⅱ号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①-④中任意两个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能选择①和④、②和④、③和④杂交验证 C.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④杂交验证

D.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将②和④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直接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有四种,比例为1:1:1:1 七:自由组合的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的问题(分解法)

16 番茄红果是黄果的显性,二室果是多室果的显性,长蔓是短蔓的显性.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

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

)

A 9/6

4、1/9 B 9/6

4、 1/64 C 3/6

4、1/3 D 3/6

4、1/64

17、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 yyrr B.YyRr yyrr C.YyRR yyrr D.YYRr yyrr 八:两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9:3:3:1变式

9:3:3:1变式常见类型总结:双杂合自交结果和对应的测交结果

(1)自交9:7测交1:3 (2)自交9:6:1测交1:2:1 (3)自交15:1测交3:1 (4)自交9:3:4测交1:1:2 (5)自交12:3:1测交2:1:1(6)自交13:3测交3:1

18、 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九:基因的等价和累加效应

(1)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双杂合自交后代表现型有5种, 比例为1:4:6:4:1 (2)性状由三对基因控制,三杂合自交后代表现型有7种,比例为 1:6:15:20:15:6:1

19、 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 mm。花长为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16 B.2/16 C.5/16 D.6/16 十: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连锁

20 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由图判断图乙为变异个体,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十一:伴性遗传的特点

21、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十二:X Y同源区的遗传

基因在XY同源区,雌性有3种基因型,雄性有4种基因型,雌雄共有7种基因型、12种杂交组合。属于伴性遗传的一种类型,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2、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一

1、Ⅱ一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十三:遗传系谱图

23 有两种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染色体 、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7号个 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 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十四:遗传实验 杂交组合选择的一些原则:

①若实验材料是大型哺乳动物,在选择杂交组合是一般用多对(因为产生后代少) ②优先选择是纯合子的材料(野生型、品系一般都是纯合子)

③除非题中有特殊说明,选择的都是某种表现型(且该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是唯一的) ④常见的杂交组合有:自交(植物) 测交 正反交 隐♀X显♂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等 ⑤一次实验(即进行到F1)不能判断,可以设计二次实验(进行到F2)

24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2)现有一条黑眼黑体的鳟鱼,用题中出现的其他鱼为材料,判断该鱼的基因型

25 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设计了下图(左)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下(右)。分析回答:

(1)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II区段 ,也有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3)请从野生型、F

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实验步骤: ①用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

②用棒眼雌果蝇与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II区段;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第五篇: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1.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概念要明确,判断要确定。

例1: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

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2.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不能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例2: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有信心考上,但却没有把握。

3.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必须是明确的。

例3:有人说“可能有鬼”,有人说“可能无鬼”,我对这两种观点都不赞成,这种争论没有多大意思。

4.如果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例4:我明年一定能考上研究生,因为今年我的一位老乡考上了研究生。

同一律一位在美留学的研究生和一位美国朋友在谈到语言的沟通问题时坦言,自己虽然能应付日常会话,但有些内心深处的话仍难于表达。

美国朋友安慰说:“不必多虑。我认为你已经进步很快了。我和妻子都是美国人,结婚十年了,到今天还有许多内心深处的话不知怎么表达呢。”

A 偷换概念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嚷嚷地打麻将,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里有一段对话:

甲:乙,我们当你是可靠的好人,所以几种关系革命的事情都没有满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乙: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

甲: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乙: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B 混淆概念

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的确不好,应当克服。但是又难于克服,如背警句、背外语生词、演员背台词等等,怎么能全都不用呢?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可以保持不变。

C 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则是把原来需要论证的命题有意地换成另一命题的逻辑错误,系诡辩手法。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对此,主教们愤愤不平,提出质问:“有哪一个人见过,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

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 ,他们用偷换概念的手法将它歪曲为 “吃饭决定思想体系”这一荒谬论断,然后对此加以恶毒攻击。

(偷换论题)

甲:你们家能不能深更半夜不打麻将?吵人睡不着觉。

乙:你们家的孩子能不能深更半夜不哭?也吵人睡不着觉。还有你们家厕所的水管水声老大,你们家能不能把厕所关上?

(偷换论题)

在讨论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时,有人发言说:“质量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这里有一个手艺很高的铁匠,由于思想保守,手艺只传给他的小儿子。后来他和小儿子都死了,手艺也就绝了,很可惜啊!”

(转移论题)

甲:你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今后希望注意一点。

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

(转移论题)

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转移论题)

矛盾律

《井冈山》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井冈山》不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有的物体不是运动的。

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及格了。 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没及格。

自相矛盾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敌人基本上被我们全部消灭了。

(3)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

2、使用矛盾关系或否定关系的两个判断反映同一对象情况。

(1)电站外高挂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2)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为寻找失散30多年的女儿,千里迢迢从日本回国。上飞机前,他给女儿拍了一封电报。

(3)一个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年轻人,对科学发明有很高的兴趣。有一天他对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风趣地说:“那你用什么器皿

放置这种溶液呢?”

(4)清晨,天刚发亮,我们就披着万道霞光,开始军训了。

妙用矛盾律:

(1)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2)廿四桥畔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排中律

《威尼斯商人》中,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人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

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作我的丈夫。”

金盒子上写的是“肖像在这盒里”,

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

求婚者猜中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猜中的吗?

三、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非此非彼(两不可)” “模棱两可”

1.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一个也不肯定,都给予否定。

(1)这场战争既不是正义战争,也不是非正义战争。

(2)说世界上有鬼,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3)说他既会雕刻,又会游泳是不对的;不过,说他不会雕刻或不会游泳也不对。

2.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无所断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做明确回答。

(2)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2)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

乙:谁说我不去?

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

甲:那么,你不去呀!

乙: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甲: „„

四、运用排中律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排中律起作用的条件。

2.注意问题的复杂性。

3.注意复杂问语。

(1)一位团支部书记在回答“星期天能否搞点棋类活动”的问题时说:“星期天下棋么,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

(2)甲说这个寓言是讽刺蜗牛的,我看这是不对的;乙说这个寓言是讽刺蚂蚁的,我看这也是不对的。

(3)记者:您认为中国阻止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外交部发言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所以台湾无权加入联合国。

(4)你是否还执迷不悟?

(5)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吗?

(6)你今天上课又迟到了吗?

妙用复杂问语

考考偷马者

有一次,邻居偷了华盛顿家的一匹马。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居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眼睛,对邻居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居急忙争辩说。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我又说错了„„”邻居还想狡辩。“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证明马不是你的,必须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

逻辑基本

规律 基本内容 适用范围 逻辑要求

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两可) 两不可 对相否定的思想 不能同时肯定 对相矛盾的思想 不能同时否定 相矛盾和反对的思想 相矛盾的思想 相否定的思想不能 同真,必有一假 相矛盾的思想不能 同假,必有一真 矛 盾 律排 中 律 作用 保证思维的无矛盾性

由真推假 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由假推真

(二)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前提与结论或论据与论题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可能推不出结论或 不能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1.论据与论题不相干(理由尽管是真实的,但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论据不足(论据对论证论题是必要的,但却不是充分的)。

3.以人为据(仅仅以某人的言行为依据,对某一论点或者肯定或者否定,却并没有考虑他们的言行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诉诸权威(以权威人士的只言片语来断定一个论题)。

4.以相对为绝对(把一定时间、条件和意义下相对正确的判断当作任何时间、条件和意义下都绝对正 确的判断,并以此为根据来论证某一判断的真实性)。

5.诉诸感情(采取某些激动感情的手法,来代替对某个论点的证明或反驳)。

6.诉诸无知(以自己的无知为根据,为某个论点论证)。

7.预期理由(本身的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命题充当论据,与虚假的理由一样,起不到证明的作用)。《十五贯》糊涂县官判案

看她艳若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他与奸妇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心。父亲阻拦,因之杀其父夺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就是不问,也已经明白八九了。

课堂练习

一、请简析下列议论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如有,它违反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在从前的年代,那座山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2.有一块空着的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丙、丁四人讨论这块地里种什么庄稼好。

A 甲一会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又说不应该种小麦,试分析甲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

B 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乙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

C 丙说:“我看还是种小麦好。”

丁说:“我看还是种油菜好。”针对丙和丁的发言,乙又说:“你们两人的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乙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

3.下面是甲、乙两人的对话:

甲:“照你这样说,就没有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乙:“根本就没有。”

甲:“你是这样确信的?”

乙:“对。”

4.下雨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5.甲乙两人下象棋,局终,有人问甲是赢了吗。甲回答说:“没有赢”;又问:那么你是输了。甲答:“我也没有输。”

二、有一天,某国首都的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一块价值五万美元的钻石。经过一个月的侦破,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甲、乙、丙、丁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犯而拘捕入狱。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甲:钻石被窃的那一天,我正在别的城市,所以,我是不可能去作案的。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三天前,我看见他在黑市上卖一块钻石。

丁:乙同我有私仇,有意诬陷我。

因为口供不一,案子一时不能定下来。

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罪犯是谁?

我们再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罪犯又是谁?

三、甲:“你认为《大明宫词》拍的好吗?”

乙:“我认为不算好。”

甲:“那就是说,你认为坏了?”

乙:“不,我并没有说坏 。”

甲:“说不好就是坏!”

下面那个选项不可能是对甲乙对话的正确评价:

A、甲问话的用意是要求乙作出一个肯定的、明确的答案。

B、乙的回答前后矛盾。

C、甲没有把握乙的两次回答的真谛。

D、在乙看来,《大明宫词》拍地一般。

E、甲对事物的评判一般是采取好与坏两个判定。

四、某校在讨论出国进修人选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如果甲去,那么乙不去。

(2)甲乙都去。

当问王校长的意见时,王校长说:“这两种意见都不对,我主张乙去,甲不去。”请问:王校长的意见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上一篇:大手牵小手手抄报简单下一篇: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