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式校园环境文化的育德功能——龙山小学“体验式”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2023-02-13

美是一种力量, 是具体事物包含的正价值。不管从社会取向或个人取向来说都无可厚非。作为具有育人功能的校园环境, 其“美”的高雅与低俗, 粗糙与精致, 无疑对在此生活六年而懵懂无知的少年儿童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考验。而人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唯一对象,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 以往只在课堂上教授书本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从小学做起, 而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一个辅助而重要的手段, 是实现创新实践课堂的根基。因此, 以“美人”为标准打造的校园环境文化,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一、以“美”为标塑外形, 让美景浸润身心

在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 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区的校园建设, 都能很好地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一所校园能否让孩子时刻都能欣赏美、感受美、甚至享受美与创造美, 则是现代校园环境创设的高级目标, 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优雅的校园呈现美。以貌取人, 是人的本性, 无可厚非。我偶然听到一个老师很自信地向妈妈介绍:“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大门, 够大气吧!像不像一所大学校门。”那语气, 那神情, 犹如自己小时候穿上一条期盼以久的公主裙, 必须要向邻居炫耀一番;我也看到某些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 妈妈在你们学校那个公园等你”, 没错, 就是一个树木茂盛、花开满地、绿草如茵、名符其实的公园;走在校园里, 会常常听到欣喜的童音:“你看, 这个小蕃茄红彤彤的, 这么多挤在一块, 好可爱哟!”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从整体规划设计到一苗一木, 一花一果, 都突显了美, 为孩子们发现美和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沐浴其中, 犹如享受到“美疗”的功效。

体验式环境创新美。如果优雅的环境能培养孩子欣赏美的兴趣, 激起孩子发现美的激情, 那文化的合理融入无疑为美的校园锦上添花。为了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每天所期待的去处, 龙山小学在打造校园环境文化的过程中, 除了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 广泛征询老师们意见外, 孩子的心愿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初衷;梦想阶梯, 是每个孩子与家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精心挑选出的十大梦想名言, 每天孩子们上下楼梯都能看到, 并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梦想源里一颗颗五彩晶莹跳动的梦想星, 承载着每个孩子许下或大或小、或近或远的梦想, 如果你看到一个或几个可爱的虔诚的身影跪地双手合十地在祈祷, 千万别奇怪, 这是孩子们为自己的梦想在努力的一种特别方式;还有张扬孩子天性, 画出心中所感的涂鸦墙;挥洒强健汗水的运动场;拓展视野, 享受读书乐趣的开放书吧;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兴趣的红领巾气象观测站;增强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体验园……。这一切, 都竭力让孩子感受到由于自己的参与、付出而使校园变得更美。另外, 学校会制定不同的主题内容让师生共同装扮他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教室一会儿成了圣诞老爷爷的温馨小屋, 一会变成梦幻的“绿野仙踪”, 一会又变成了学生们的快乐小屋。如此, 这众多的校园实践大课堂里总有着孩子们割舍不掉的美妙去处和挥之不去的童年美好回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面镜子, 你在这面镜子面前能看见你自己, 也能知道如何对待自己。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美成为孩子特有的一种学习动力。

二、以“人”为本育内德, 让美成为一种习惯

常言道:内外兼修才是王道。作为教育的对象, 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性, 为了保护其独特性, 再用旧有的教育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 一种适合个体的"体验式"校园实践大课堂应运而生。所谓“体验式”校园实践大课堂, 就是以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 学生自主参与, 自主管理, 学校综合评价, 以此培养学生美言美行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代学生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课堂所授知识, 它更包含着人际交往、情感体验、智慧生成、生命成长等更为自然、灵动、丰满及个性化的内容。为此, 我校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梦想书吧里, 你会看到有好朋友共读一本书的温馨场面, 也有为争看同一本而闹得郁郁寡欢, 被同学劝阻后又开心在一起的好伙伴;有主动把翻看凌乱的书本收拾整整齐齐的小身影;翰墨园, 有认真在水写台书写后把毛笔挂于展示架的好习惯, 也有主动整理书写用具的好行为;在交通体验园里会听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友善提醒;开心农场里与同伴争论植物品种并分享收获快乐的欢笑声……, 这些有声有色的“体验式”校园环境文化, 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堂以外的, 更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空间。使学生的美言在这儿得以扩展, 美行得到彰显。

在美的校园中, 学生的美言、美行、美仪、美趣都凸显出来;在这里, 美成了一种教育力量, 而不再是一句口号。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让人性美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竖立起来, 并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行为, 使每一个个体的思想、情感和集体里的相互关系都受到道德美的陶冶, 达到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 凌三源.《让课堂生活回归生命的原点》.《今日教育》2014.05.

[2]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革新路径下一篇: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