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创新教育

2023-02-0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 要“坚持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这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是进行高等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笔者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深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在分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涌现营造良好的环境。

1 在推进创新教育过程中, 现行高校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这几年, 我们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好的发展, 但是, 与发达国家比较,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学科前沿滞后, 知识视野比较窄, 创新意识不强, 在学科领域缺乏远大的理想。什么原因呢?从笔者调查和制度分析看, 我国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基础上的, 把教学活动仅仅看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活动, 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 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

1.1 部分专业陈旧, 学生“学非所爱”, 扼杀了潜在的创新人才

“学非所爱”现象缘于现行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制度, 而部分专业的陈旧更加剧了这一情况。虽然有的大学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 试行主辅修制、双专业制或双学位制, 允许少数学生转系或换专业等, 但新的制度和举措明显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少数学生群体。这种“学非所爱”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 专业和院系之间的鸿沟限制了学生选择创新知识结构的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潜在的创新人才。

1.2 课程设计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离, 学生课程学习缺少选择性

我国高校的课程设计、教材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明显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离。现行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刚性十足, 学生缺少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时间等自由。虽然部分高校试行选课制、学分制, 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和权重, 但学生能够自由选课的余地还是太小;同时对学生每学期应修习的课程学分数, 分别作了上限和下限的要求。这样导致学生喜欢的课程难以开设, 而某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又不得不修读。

1.3 课堂教学管理片面追求数字统计结果, 考试和学籍规定不尽合理

大学学习应当追求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然而, 学校一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规定的地点上课, 并实行严格的课堂出勤管理制度, 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愿意。教师上课要点名, 教务部门组织抽查, 出勤率与平时成绩挂钩, 出勤率与奖学金挂钩, 旷课和缺交作业达到一定数量者不得参加考试或不给重修的机会等。大学的考试一般都强调“统考”、闭卷考试, 考试的压力强化到了部分学生难以承受的地步, 其中公共外语考试事实上成了大学生的“生死令牌”。学校管理学生, 主要是看分数, 不仅专业课程如此, 就连思想品德也是如此。在这种数量化的管理下, 非人格化的数字最终抹煞了人的情感, 活生生的个体最终被淹没在各种表格、数据的“冰窟窿”中。

1.4 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观念僵化, 管理效率不高

许多管理者把管理等同于管住人, 把学校等同于一般的社会, 简单移植、套用一般社会管理的方法、模式, 而不是根据师生教学和高校育人的需要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同时, 教学管理工作方法陈旧、手段较落后, 太注重教学的完成情况, 忽视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 教学管理整体效率不高。

2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 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 同时培育创新能力。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在注重继承的同时, 更强调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 (2) 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强化素质教育; (3)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激发潜在的创新才能。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动力,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创造性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离开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将成为空谈, 创新能力只是用来傻干、蛮干。

3 改革本科教学管理制度, 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贯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 与一般的技能培训有很大的不同。新时期, 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着力体现自由和服务的基本理念, 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激情与潜在的创新能力。

3.1 拓宽专业, 放松教学管理限制, 保留一定的能够让大学生自己自觉选择行为的余地

改革过于“大一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 通过调整、改造和重组现有专业的方式增强专业的适应性;逐步放开专业选择, 放松对转系、转专业的各种限制 (如学习成绩、转专业费用等) 。加大自由选课的力度, 改革刚性的培养计划, 把必修课控制在适当的比例, 逐步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 实行学分制、选科制、主辅修制。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客观条件等情况, 恰当地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

3.2 建立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因材施教,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其课程设计、教材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合理的教学制度规范必须具有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开放性。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学制度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变更。大力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拓广基础, 淡化专业意识, 改变过去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 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路改革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3.3 改革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考试评价机制

积极推广免听和免考制度, 允许并保障学生通过自学方式完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学习, 变刚性学制为弹性学制, 适应生源多样化、学习需求多样化和休学创业等需要。同时, 改革现行考试制度和评分标准, 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教学制度, 实行选拔方法、评价标准、考试机会、入学方式多元化。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考试评价机制, 从学科、专业和课程性质出发, 按照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要求, 来设计和改革现行考试制度 (如, 引入“创新学分”和“科研学分”等) 。

3.4 强化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 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随着信息化、市场化和教育消费观念的增强, “教育市场”、“教育消费”等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管理就是服务”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更显其现实意义。因此, 高校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更新与当今创新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 充分履行教学服务职能, 树立学生为本、服务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教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现代化, 积极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发挥群文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殷涛叶体勇

(鱼台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山东鱼台272300)

摘要:发挥群众文化的宣传作用,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本文就如何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作一探讨。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前提必要条件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 (2008) 02 (a) -0189-0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提出的一项任务,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何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 探讨如下:

1发挥群众文化的宣传作用,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群众文化的基本任务是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是从国家利益出发, 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用各种文化活动, 通俗地、准确地帮助群众弄清党的方针, 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把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及时传播开来。使更多的人受到鼓舞, 得到教育。

在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中通过群众文化的宣传, 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多种活动形式, 通俗地宣传科学知识。例如:鱼台县文化馆组织各类文艺比赛和演出, 表演舞蹈、声乐、小品、谐剧、器乐演奏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走村窜户, 在农家院坝、在城乡文艺广场, 为群众进行文艺演出。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 达到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的目的, 也是搭建文化与群众交流的平台, 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起到在全社会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使人们在群众文化中愉悦心身, 陶冶情操, 增长知识。人们知识提高了, 社会得到和谐。

2夯实群文辅导干部队伍的基础知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以打实群众文化辅导干部队伍的基础知识为根基, 以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 决定群众文化工作质量的好孬。加强辅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可采取业务培训、轮流学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等提高辅导干部内在的艺术修养功底。鱼台县文化馆先后选送专业人员参加重庆市举办的音乐、合唱指挥、戏剧小品表演与编导、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与开发、论文研讨会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对业务干部充电加油补充能源。通过更新知识, 创作的作品达到上档次, 质量得到提高, 取得了成效, 业务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 起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作用。

3发挥群众文化的辅导作用,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搞好群众文化业余骨干的辅导、培训、提高文化艺术人员的才能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任务。对各乡、城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质量, 为培养群众艺术人才, 发挥了积极的辅导作用, 开设了各项艺术门类的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 举办中老年新秧歌舞、少儿舞、硬笔书法、普通话、美术骨干、电子琴等各类辅导培训班。抽调6名业务干部到清河、王鲁、张黄等乡镇组建铜管乐队和文艺演出队, 定期进行指导、辅导培训。有计划地举办文化中心专干群众文化知识培训, 用以班代训开展辅导工作, 将社区、乡镇业余文艺团队、文艺群体的组织者, 活动骨干组织起来, 通过培训提高、发挥种子作用。坚持到社区、乡村进行基层辅导, 使文艺新人不断涌现, 为繁荣群众文化, 创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 发挥群众文化的调研作用,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方法

群众文化调查研究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文化馆的工作精髓是通过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调查研究就是到基层了解群众文化动态、组织辅导创作、研究艺术作品生产等情况, 从群众生活中提取精华, 根据群众对文化的要求, 创作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接近生活, 来源于基层的各门类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又回归到农村为民演展, 用之于群众实践, 采取走出去, 请近来的方法搞调研, 反馈群众意见。深入到鱼城、唐马、等乡听取全县10个乡文体专干及分管领导, 对群众工作的汇报和建议, 又将10个乡镇文化站长, 请回文化馆召开研究会, 专题就如何搞好全市群文工作, 加强沟通和联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收到了好的效果, 为改进文艺作品的创作题材、辅导、为群文工作的发展理清思路, 找准了方向,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办法。

总之,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顺应时代, 与时俱进中, 奋发有为。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用群众文化占领城乡阵地, 发挥着出色的优势, 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国内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教育目标, 并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创新思路, 有助于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创新,高校

参考文献

[1] 郭冬生.新中国的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 2004:84-87.

[2] 周建平.生态式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24 (2) , 52-56.

[3] 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75.

[4] 袁贵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J].求是, 2003, 1:34-36.

[5] 母国光.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J].求是, 2003, 11:47-48.

上一篇:探讨如何强化基层采油厂安全环保管理下一篇: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2013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