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语文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职教语文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确定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目的,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教育,使语文课堂体现职业性特点,从而实现预期培养目标。

第一篇:职教语文论文范文

职教语文教学改革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学校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以下几点是我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二、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追求着一个“同”:同一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要做的只是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尽管这些“标准答案”无疑可置,但这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纯粹的讲解绝不能代替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中不能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尤其作为职高学生,他们无法做到只记不动的听课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变求“同”为求“异”。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必然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会不同,所以对于同一文本,甚至同一语段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理解、感悟来替代学生异彩纷呈的思维,应积极倡导学生去自我感悟、品味其中的感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

四、突出“双性”,激活职业语文教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学生。

突出开放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系统。

(1)教学手段应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变“灌输”为“激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

(2)教学方法应由“模式化”转向“灵活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合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唯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规范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学会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努力成为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赵旭燕.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

[2]郝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

作者:李桂凤

第二篇:职教语文教改尝试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确定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目的,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教育,使语文课堂体现职业性特点,从而实现预期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类职业学校随之迅速成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职业学校以其突出的职业培养能力吸引着众多基础知识成绩偏低而又渴求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因此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基础课现象,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课也陷入了这种尴尬境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些专业领导认为语文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如“鸡肋”,可有可无,大肆削减语文课的教学任务,直接造成了语文课承载任务的缺失。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紧密围绕市场教学,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避免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实现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工作第二次交流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定位,完成语文课程的突围。

一、以职业性定位语文课程

语文课是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它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科学素质,适应今后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高职语文课的任务是通过大信息量的读写听说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准确定位所教课程,突出语文课程的职业性。现代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为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开启心智,塑造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就是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获得融入社会且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的能力。根据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职业学校的特点,语文课必然要担负起让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为此,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应再以高中学生的能力素养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也不能再沿用普通高校专业培养的思路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要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语文课程的职业性特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继承语文传统课程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融入职业特点,使其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工作中较熟练地运用相关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让语文体现出职业性特点是准确定位语文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一个重大挑战,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给药学、制药、食品、医电和自动化等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语文教师要对药物理论、药物生产、医药流通和药品管理等专业知识进行广泛研究;而给营销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上课,语文教师就需要懂得一些政治、外交、金融、统计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才能突出本专业语文课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又能和本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学生愿意学习,语文的人文精神及其工具性才能发挥作用,语文教学的承载任务才能完成。从语文教学历史上看,博学多才亲和力强的语文教师最能影响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格精神也最健全。因此,语文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彰显了语文教学,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

二、以职业性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是高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它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学以致用、自主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出合乎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高职语文教学应认真分析现状,积极探索,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使语文教材由单一走向开放,要把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依据《高职语文教学大纲》关于语文能力训练要求和学校高职语文教学计划,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1.口语交际训练紧扣专业。我们把“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说话有条理,有内容;用语文明得体,仪态自然大方;了解常见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本手段,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应具备的重要素养。我们着眼于现代社会高信息化、高交际化和高效率化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精选了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的情境,认真组织教学,进行口语测试,强化口语训练。教学时积极诱导,及时鼓励,解除心里障碍,使学生丢下包袱,勇于表达,积极参与评价,在不断总结与反思中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寓职业教育于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的欣赏,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在文学作品欣赏教学中,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要求,启发学科间的联系,特别是与學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完成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寓职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避免了单纯的说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优秀作品欣赏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与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不断探异求新中,拓展新的学习空间,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道德修养。《包身工》是夏衍老先生的一篇报告文学,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大好时光和学习条件,认真学习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夏衍写作前冒险调查搜集材料的艰辛,教育学生要有敬业精神,将来才能成就自己。教授《西岳群英谱》时,教育学生无论学习工作都要学习第四军医大学学员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和崇高精神,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教授《沁园春?长沙》时,针对当代高职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认为上了职业学校,将来工作不理想,结合写作背景中毛泽东同志南下广州革命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尽管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混乱不堪,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明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直至1949年革命成功,毛泽东同志已经年届56周岁了。我们高职生正年方十八、九岁,稍微经受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对未来悲观丧气,实在是不应该,应当像毛泽东同志那样,百折不挠。教授《将进酒》时,以“天生我材必有用”来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凡事执着,定能成功。针对部分高职生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现象,以“朝如青丝暮成雪”警示同学们光阴如梭,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成就自己。教授《氓》时,结合我们部分女生盲目的感情生活、虚幻的浪漫想象,警示女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保护意识,自尊自爱,不要被花言巧语冲晕了头脑,不要像《氓》中的女主人公那样落得被虐被弃的下场。

3.强化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文是用来办理事务解决问题的文章,具有直接的功用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应用文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说明书、质量分析报告、广告宣传还是职务聘用、调职申请等都离不开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我们现在的一些职教学生连最基本的请假条、寻物启事都写不完整,如何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及学生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依照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广泛交流、共同协商,慎重地从大量的应用文体中选出最具实用价值的文种,按照实用性的标准分类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基本技能的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每个应用文种的基础理论教学之后都有和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例子,对例文采用分栏加上对应点评的形式作简要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应用文体的基本程式和内容要点,供学生借鉴、模仿。在每次教学后还设计形式各异的思考和写作实践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掌握有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技能。

4.改革语文成绩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的任务已不再局限于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弹性学习制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基础知识相对扎实,而有些同学热心各种活动,组织能力相对较强,动手能力更为突出。这两类学生在理论考试时分数高低基本没有悬念,但很显然分数不能全面衡量这两类学生的素质。依据终身学习发展观要求,我校对职业教育的成绩评价方式进行了方向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采用的普通中学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劣的“选拔型 ”评价方式。因此,随着职业教育学习成绩整体评价方式的调整,语文课成绩的评价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

语文课的人文性及工具性是其众所周知的双重属性,语文成绩评价方式也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改革,由量化的百分制变为质化的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情感指数。这种评价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始时语文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档案,档案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作业考核、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部分按一定比例综合汇总形成学期成绩。前三部分为平时成绩,语文平时成绩中,小部分是对教材内容的考核,大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测试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例如演讲、专题讨论和课本剧表演等;其他部分的材料,可以广泛地记录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创新发明等的具体情况。这样,档案内容就会真实记录学生一学期以来的语文学习历程和综合素质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从量化变为质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现自我能力及素质的平台。

三、搭建通向职业之路的桥梁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基本是靠自学来增长才干,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语文作为一门最易让人理解,最易让人接受的教学课程,必须要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要坚持化枯燥为有趣,化单纯的理论知识为实际运用知识的传授,化单纯的课堂教学为全面的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浓厚兴趣,切实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强化其职业意识,唤醒学生“人”的自我意识。只有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才能极大地挖掘“人”的最大潜能。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认识自我,认清自身在社会中应占何种地位,应发挥何种作用。其次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他人”,认清他人的优劣长短。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人”的意识,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加强双边合作,多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利用教材,巧设疑问,调动并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同时加强双边合作,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成长。加强大语文教学观念,结合专业开展语文实践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萌发。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了解生活、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学语文、用语文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此为契机,积极延伸第二课堂。通过课外活动让语文学习融入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接触社会,寓语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实践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积极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全面培養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树立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必须开展课内课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写作指导,密切语文科目与专业科目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教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需要出发,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最终完成职业学校培育学生的目标,服务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1]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7,第一版.

[2] 董立国.《医药应用文》[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 郭知斌.《职业意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北职教》2010.

[4] 刘元龙.《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5] 麦齐好.《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定位》[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 佟欣.《突出高职语文教学特色体现实用性原则》[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何崇见

第三篇:职教语文教学的回归探寻

摘要:从将语文课程教学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职教语文的教学追求,并结合职教语文教学现状,提出实现职教语文教学追求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回归

职教语文的教学追求是什么

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而开设的。因此,职教语文与普教语文所肩负的课程功能应该是一样的,即传授民族语言艺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充分体现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所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毕竟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课程,职教语文与普教语文在相同的课程功能之外也必然会有其在不同教育体系中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两者在教学追求和表现形式上是不尽相同的。

一是教学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职业教育是为就业作准备的,兼顾升学。普通教育是为升学打基础,兼顾就业。因此,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由于被纳入不同的教育体系中,在实现课程功能总方向一致的过程中,教学追求必然会各有侧重。

二是教学追求的程度不尽相同。由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教育是同一水平层次的教育,因此,虽说职教语文与普教语文分属两个教育体系,但在教学要求上大致相当。所以,课程专家在开发职业教育课程时,对职教语文课程提出了“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水平”的程度要求。尽管此提法是以“普通高中”作为参照系提出的,且“相当于”用语模糊,但此表述基本反映了职教语文教学的程度要求。因为“相当于”一词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不同专业对语文课程的不完全相同的要求。总体说来,工科专业可以略微低于要求,而文科专业中的文秘、导游、播音等甚至会高过“普通高中文化水平”对语文的要求。

三是教学追求的方式不尽相同。由于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以及内容组元仍然是按文体或主题采用文选式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的,且范文系统选用的经典美文与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在联系并不紧,有时连一点形式上的关联都没有,从而使职教语文难以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默会式的形象思维来组织教学,缺少与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形成相一致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无关而无趣,与未来的生存竞争无关而无用。因此,职教语文的教学追求更应由隐性到显性,由情境化的默会到情景中的行动。

正因为上述原因的存在,职教语文与普教语文所应呈现的不同个性被泯灭了。所以,有必要彰显职教语文的特性。

一是与普教语文和其他课程“并立”关系不同,职教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是“嵌入式”的关系。就两种教育体系的构成特点看,普通教育的课程开设进程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身心规律,各学科之间并无很强的内在逻辑关系,几乎是平行推进的。而职业教育的课程开设进程除了依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外,还要考虑到课程之间的递进和衔接关系,因此,各课程之间绝不是平行推进,而是有铺垫与服务的关系。尽管语文学科的服务性与数学、物理相比不是特别显著,但这种服务性依旧存在,尤其是在文科专业的学习中。因此,普教语文既是一门作为母语教育的课程,为学生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与数学、物理等其他文化课“并立”的一门课程。而职教语文不仅同样是一门作为母语教育的课程,同时又是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嵌入式”课程。

二是与普教语文“以语文知识为逻辑主线兼顾学习主题”的编写体例不同,职教语文的编写是“以职业活动过程为逻辑主线兼顾语文知识”。目前,职教语文课本与普教语文课本除了封面上所标注的“中等职业学校规划使用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外,其编写体例与课程内容并无其他差别。因此,职教语文课本要打破过去“以语文知识为逻辑主线兼顾学习主题”的普教化的语文编写体例,构建“以职业活动过程为逻辑主线兼顾语文知识”编写形式,在充分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并存特点的同时,将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主要是应用文体写作(书面表达)、学生社会交际(口头表达)以及对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阅读和倾听)等,与学生未来的择业行为、就业行为的获得结合起来,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三是与普教语文教学的“应对语文解题”的训练不同,职教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应对生活需要”的能力训练。当前,普教语文教学虽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但围绕学生的语文教学依旧是以文本为载体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阅读课文、字词讲解、段落分析等,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被扭曲为类化文本的解题技巧应对,从而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成对大量文本的条分缕析而丧失了语文学习的智性快乐。而职教语文学习,除了为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奠基外,其学习文本应贴近生活,尤其是职场生活,其读、说、听、写等能力培养应是未来职场生活中适用、实用、使用的语文技能训练。

职教语文教学现状究竟怎样

对职教语文教学现状的描述,可以用“三个不”来概括,即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不高,教师教语文的热情不浓,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好。正因如此,职教语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处于尴尬的地位。

一是由于对语文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师生易认为语文课程的开设“可有可无”。职业教育是专业定向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就业作准备的。因此,学生“实用主义”地理解为只有专业课程对将来就业有意义,语文课程的开设“可有可无”。也有部分专业课教师错误地认为应少开或者不开文化课,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用来组织专业课教学,这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更有利。显然,这是将非学历型的短期职业培训等同于学历型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和急功近利的做法。

二是由于对语文教学追求的理解不足,师生易认为语文课程的教学程度“可深可浅”。当前,由于职校学生对职教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从而导致语文教学“无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不够,学习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又由于职校语文教师遭到专业教师的挤压,易滋生对语文教学投入不足的消极情绪,教学兴趣不浓,从而导致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状态不佳。在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强,对内容选择的任意度较大。再由于各类专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师生对职教语文教学的达成度认识和把握难度较大。语文教师也应了解所任教专业对语文课程的相关要求和发展趋势。就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来说,营销、餐旅和导游等专业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职业要求就比较高,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与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的说话方式和表达能力。而机电、数控、模具等工科类专业对职业口语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口语交际能力,而是训练学生日常与人交往的基本表达能力。教学追求侧重点不同,易导致职校师生对语文教学深度产生认识误区,甚至会产生语文教学深浅随意的应付式教与学。

三是由于对语文学习方式选择不当,师生易认为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可收可放”。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材为载体、在课堂中展开、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现在已被纳入职教序列的学生还是按照过去的传统语文学习方式来学习职教语文课。这种控制式的书斋学习,不仅制约着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而且束缚着学生活力的激发。因此,革新“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旧教学框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线”的职教语文新理念,构建“生活化、情境化、应用化”的语文课堂,变“文本应对式”学习为“职场实训式”的多课型操练,应是职教语文教学由课堂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由书本向生活延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实现职教语文教学的追求

要实现职教语文教学追求,就必须将职教语文引导到它应该回归的地方。语文教学回归的地方在哪里?显然,职教语文教学应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生活”中去,因为语文本来就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课程。

那么,职教语文教学回归的路径如何构筑呢?

一是回归鲜活的现实生活。虽然鲜活的现实生活不能直接等同于职教语文的全部,但母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科勒涅斯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语文作为汉民族的母语,反映的是我们汉民族的生活,尤其是鲜活的现实生活。如果不回归生活,语文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如果不回归鲜活的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语文,基于生活而存在,服务于生活而有价值。因此,职教语文的学习内容不能疏远现实生活场景和远离学生能够建构的精神世界。否则,语言只能是学生缺乏情感体验的符号“积木”,每天都在不断地搭,又在不断的拆,最终仍然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积木”。所以,鲜活的现实生活是职教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职校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不联系生活的职教语文教学,是不能实现职教语文教学“为了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追求的。

二是回归实在的职场生活。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也是包罗万象的,更是生动具体的。职教语文教学回归的生活不是笼统抽象的生活,而是指向具体的职场生活,让职校学生在与不同的职场生活互动中获得必要的语文能力。因此,开展职教语文教学实践,应设置必要的职业情境,并给予学生与之相应的专业文化熏陶,将语文情感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专业感情上,渗透在职业意识中,形成于具体的专业所需的语文技能之中,从而使职场真正成为职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和活化语文能力并展示其语文涵养的舞台。近年来,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已经开始以“专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按照“职业模块”设计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文质兼美的范文系统,并试图“以职业活动”组织教学,从而使职教语文教学也具有“行动导向”的职业特征。

三是回归丰盈的精神生活。职教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实实在在的职场生活,而且要关注职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因为职教语文教学所传授的不仅是与职场有关的语文能力,还要关注职校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与职场生活相比,精神生活对于职校学生更具有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否则,职校学生只能是被动地适应,甚至是机械地重复已有的生活,从而不能感受生活的意义以及工作的愉悦。因此,职业教育不能仅传授与职场相关的“知识碎片”,而忽视职校学生精神成长所需的“文化营养”。就某一特定的专业技能而言,技能一旦形成,除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外就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我们说,职场技能的提升是有界的,精神追求是无疆的,而职教语文教学就是为职校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构建丰富和充盈的精神世界奠基的基础课程。所以,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的语文教学应非常深刻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将学习过程浸润在具有文化要素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技能掌握过程之中。

总之,语文教学是汉民族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生产和文化进步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本民族的幸福生活。职教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激发思维的学习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洋溢着情意的生命历程。同样,焕发着生命活力的职教语文课堂更应是职校师生最有价值的人生组成部分和最为幸福的一段人生时光。只有把职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引向鲜活的现实生活、实在的职场生活、丰盈的精神生活,职教语文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健. 构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新体系的认识与实践[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09,(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沈彬.职业性 实践性 生活性[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2009,(12).

作者简介:

徐健(1969—),江苏海安人,供职于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以及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徐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职教语文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职教论文范文05-08

职教改革论文范文05-09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05-09

职教期刊职教论文04-16

重庆职教范文05-18

重庆职教基地范文06-05

职教语文论文提纲11-15

成人职教论文04-15

职教论文提纲11-15

语文教学职教论文04-16

上一篇:流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