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在化学课堂实施中的问题

2022-09-2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 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决定,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课改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新课改的实施就如同在死水般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 不仅为教育事业带来希望, 同时也为中国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新一轮课程改革, 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都已经进行中, 重庆等六省市2010年也进入, 也算是除了个别省市外最后一批进入的, 虽然其他省市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航向, 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在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不足。同时, 新课改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阻碍也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在化学这个学科, 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相互冲击, 如何把握教学与课堂就更加棘手了。我这里仅以高中化学为例, 浅谈一下因践行课改在化学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首先, 课程目标方面, 由最初的注重知识的接收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转变。培养目标的调整, 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倡在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化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制, 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 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但专家提醒, 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应该有机结合, 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性。然而, 将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也是险阻重重。

其次是课程结构方面, 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个模块一般为36学时, 2学分。选修模块的发展水平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差异。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更加灵活, 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给学生的学习留有较大选择空间,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性。新课改中课程结构对课程的宏观整体把握较好。然而, 这无疑会给教学工作者带来更多繁重的工作。

再次是课程内容方面, 新课改要求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基本原则;国家制订了各科目课程标准, 规定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然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 因此课程内容还需要根据地方差异等进行具体选择。在化学教材的选择上更应该加以注意, 化学以实验为主,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危险的实验或药品, 而且经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教材、合适的内容就是化学教育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接着是课程实施方面, 新课改课程标准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充分发展。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 当代社会更重视的是研究型的人才, 然而, 是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 还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是先理论后实验, 还是先实验后理论, 还是同时进行;是以讲授法为主还是寓讲与探讨之中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也是阻碍新课改的原因之一, 更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 同时在教材方面, 化学课本内容也逐渐由理论向实验探究方面转换, 然而计划目标是完美的, 实行起来却会遇到很多阻碍:首先是学校的教学设施需要改善, 实验增多, 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就应该随之增多, 然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 不可能短时间之内改善, 况且有教学目标的限制, 因此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究的。新课改要求创新, 即“破旧立新”, 而不是除旧引新, 也不是抛弃过去。这就存在一个把握度的问题, 如何调节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平衡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育专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 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

然后是课程评价方面, 新课程评价, 突出强调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新课改要求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同一种智力, 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加德纳认为, 因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 所以,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学生的统一评价标准, 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化学评价中也是如此, 不能单凭实验结果断定实验的成败, 其中可能不乏学生的创新没有成功;也不能单看实验报告断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其中可能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因此, 在对化学学习进行评价是, 要求教师能够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后现代教育主义思想为基础, 全面、多元、开放、主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无疑是给化学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从以前单纯的从学习成绩来看待学生到全面看待学生, 是一个极大的转变, 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摘要:旨在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新课改, 为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 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大的惯性, 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尤其是化学学科, 除了观念上造成的阻碍, 还存在试验设备跟不上的限制。然而, 相信通过广大老师不断的努力探索, 新课改一定能顺利实施。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课堂,问题

参考文献

[1] 文庆城, 主编《现代化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2009-06-01.

[2] 闫运珍等《教育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热爱生命的意识——教读毕淑敏《我很重要》的感受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