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及评价

2022-09-11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是教学过程中来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审视传统的教学, 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与答问能力是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以往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间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墨守成规, 缺乏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新型人才,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 所以中学数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不良问题大致有: (1) 什么都要问, 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 各类问题“应有尽有”; (2) 只提问好学生, 不提问后进生, 或者专提一小部分学生, 冷落了大多数学生, 或者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 给他们难堪; (3) 提问没有层次性, 难易问题无阶梯; (4) 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对学生的质疑不理不睬; (5) 不能灵活应变, 拘泥于原有教案的设计, 不善于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这此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初中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 但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的这此特点, 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

一、提问设计

(一) 提问要有启发性

尽量避免“什么是XX”, “XX定理内容是什么”式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只能使学生机械的死记硬背。我认为提问: (1) 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或者自然现象中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同时,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习惯。 (2) 要善于利用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来提问, 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的同时,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训练。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为缓解用电紧张局势, 四川德阳出台了峰谷电收费方案, 每天8:00到22:00叫峰电, 每千瓦时0.58元;每晚22:00至次18:00叫谷电, 每千瓦时0.32元;七月份小李家的总用电量为156于瓦时, 总电费为72元, 请问小李家七月份峰电、谷电各是多少千瓦时?这个问题提出后, 因为它贴近生活, 学生对该问题很感兴趣, 立即展开激烈的讨论, 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该问题的提问和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提问要抓住重点

通过提问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能可能对所有问题都展开详细的讨论。因此, 提问必须突出重点, 抓住学生认识模糊, 易疏漏的地方。如我在教学《速度的变化》一节中, 为了使学生理解速度曲线图的意义和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对教材P204的例题: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 速度往往是变化的, 下面的图像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我设计了下面的提问: (1) 梯形上、下底各定点表示什么? (2) 汽车从开始行驶到最后停下来行了多长时间? (3) 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 图像有什么特点, 时速分别是多少? (4) 出发8到10分钟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5) 汽车在哪段时间在加速行驶, 哪些时间在减速行驶这图像有什么变化? (6) 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行驶的全过程。

以上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经同学的讨论回答后全班同学都能理解速度变化图像的意义, 并能根据速度图像回答问题, 对利用速度变化曲线图研究速度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 提问后要有评议

学生回答问题后, 特别是有不同意见时。老师一定要给子评议。首先, 要明确说明正确的答案。其次,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指出错误所在, 帮助学生纠正。第三, 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帮助学生解决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 对个别学生特别是差生答不上来时, 要设计台阶, 并进行启发, 尽可能帮助他们得出答案, 实在不行也不能批评, 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四) 提问后要留适当的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 要留出适当的时间比学生考虑, 不能一提出来, 就马上要答案。所留时间不能过长, 也不能过短, 要顾全大局, 做到“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五) 要注意因人而异

提问要有全面性, 提出一个问题之前, 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哪些情况, 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 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 还有可能问得学生晕头转向, 给教学设下障碍。

二、提问的实施

(一)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 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面向多人, 形成一种讨论的气氛。每一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 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 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 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 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 对个别学生的回答, 不论正确与错误, 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 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 那么他所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大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 提问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 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 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 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 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 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 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使他们答出正确的答案。

(三) 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 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 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 虽有难度, 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 也不至于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 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

(四) 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 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 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答问的评价

(一) 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

在提问时, 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 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 表示确认;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 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 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 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 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加以示范;依据学生的回答, 联系其材料, 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 促使学生理解和深人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 提出新见解。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 引导其他学生参于评价、矫正和扩展。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 不仅表明学生没有掌握这个内容, 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 要尽量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二) 以表扬为主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 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 即使回答完全错误, 应听他说完, 再给予评价。或者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 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 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 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 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 提问应以“启发式”和“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导全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基于提升中小学校长学习力的培训模式构建下一篇:浅议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