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强化情感体验——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2022-09-12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在重视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 也应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自我触动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声像同步等途径,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场景 (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感受、动情、主动学习。如教《桂林山水》一课, 教者开始可采用假想旅行的方式导入新课, 出示影像, 一下子就使学生仿佛来到了桂林, 亲临漓江畔。在学习漓江的水这段文字描绘时, 及时启迪学生展开思维想象:“漓江畔, 有好些船正等着我们, 今天,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坐上小船, 小船在漓江上缓缓飘荡……”。再让学生跟着音响轻轻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浆》的优美乐曲,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体会桂林的水之特色, 祖国山河之秀美, 适时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比如教学《穷人》一课的第二段时, 教者点出影像画面, 同时用这样一段话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情景 (境) :“托尔斯泰爷爷第一段的描写把我们带到海边的一间小屋里, 我们看到在这里又黑又冷的、狂风呼啸的夜晚, 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火炉旁, 一边补着破鱼网, 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出现画面) 。桑娜听着屋外呼啸的海风再也坐不住了, 她走出门, 来到茫茫的大海边, 希望能看到丈夫的打鱼船, 可是漆黑的大海上什么也看不清。 (出现画面) 她想到了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现在我们的目光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动到了西蒙家的门口……”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 展示的影像及富有生动的情感描述, 向学生们再现了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培育了学生的观察力, 赋于想象力, 使学生仿佛来到海边, 听到了狂风呼啸和巨浪拍打礁石的轰鸣声, 仿佛看到桑娜伫立在礁石上盼望丈夫安全归来以及来到邻居西蒙家门的身影。这时, 教室里的气氛沉静而紧张, 学生的心悬起来了, 不知不觉地触动了自已的情感之弦, 把自已和课文中那些穷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上面的教学实例可以看出, 情境教学十分注意依据现行教材内容, 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设备条件营造出一种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场景 (境) , 并注意在这样的场景 (境) 中调动学生的多方思维器官, 启动学生的情感积累, 从而使学生自我触动情感。

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自我体察情感

我们的教科书中有许多内容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 要准确、深刻理解课文内涵,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必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体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毛泽东的《长征》这首诗, 教者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红军不怕任何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先播放红军长征的影像片段, 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这首诗作好为情感上的铺垫。在领略“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放映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历史场面, 使学生通过影像看到红军不费一枪一弹渡过金沙江的喜悦心情, 从而明白诗行中的“云崖暖”真正表达的涵意, 其实就是红军战士们非常喜悦、暖和的心情。在体会“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 通过让学生看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场面, 使学生看到夺桥的激烈, 红军突击队员的勇猛, 敌人的凶狠, 江水的湍急, 这样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诗行所表达的意思。准确理解“寒”字所表现的当时战斗的紧张、激烈, 惊心动魄。在上述例子中, 教者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 创设和构建了一个易于调动学生表象积累的情景 (境) , 使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使他们健康的情绪在真境的氛围里激起并受到升华感染, 从而充分体察到作者情感投入产生的理想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自我领悟情感

情境教学非常重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去体会, 去领悟, 去融会。如教学古诗《泊船瓜州》, 教者在学生了解了诗人, 懂得了这首诗的大意后, 先播放录音让学生初略地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接着启发学生想象诗人作诗的情景, 根据学生讨论之后回答, 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木船、江水、伫立船头南望的诗人, 高悬天空的明月景色画面”。这就为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了教学铺垫。接下来, 让学生一边看画面, 一边听《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乐曲, 想象诗人站在船头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当时感到怎样?在学生看画面听音乐展开想象思维时, 教师根据乐曲的节奏•用这样一段话进行提示:“明月之夜, 晚风习习, 诗人走出船舱, 伫立船头眺望, 只见对岸就是京口, 由此, 诗人想到——, 当诗人想到现在已是春天时,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家乡春天的一幅幅美景来:——春天——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 又想到——, 接着让学生为诗人汇报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学生汇报所想到的家乡的许多美景:绿油油的麦田、盛开的桃花、飘荡的柳枝、金黄的菜花、明净的天空、清亮的河流、翻飞的燕子……。从而深入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两行诗句的含意。尤其对“绿”字有了形象的感受, 继而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家乡的美和他急切地想回到家乡的心情。在这个例子中, 采取播放录音朗读和范读, 加深对诗人作诗情景的想象为学生实现移情作了铺垫。看画面听乐曲及教者的提示则初步实现了移情, 而让学生来讲述这一角色的转换, 则使学生似乎真成了诗人。这样就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情境, 一步步使学生加深体验, 最终沟通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脉博, 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诗人迫切思乡之情。由此可见, 利用图像、录音、视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创设情境为学生移情的顺利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丰富了条件, 消除了障碍, 故能使学生获得较深层次的体验。

上一篇: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脱贫攻坚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