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

2022-09-10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在改革中求创新, 在创新中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无疑是情感教育的源动力。教师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 而且也能接受外界情感的刺激, 并对周围学生施予情感上的影响。教师的情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有情感,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也有情感。缺乏情感的教学活动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弃学, 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的压抑和扭曲。基于新课程标准, 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实践, 笔者尝试使用下列模式, 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会自然涌现, 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 每一节语文课, 当教师面带微笑, 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 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 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从而敞开心扉, 以更好的心态接受新的信息。因此, 教师进入课堂, 也必须像演员一样忘掉自己在课堂以外充当的各种角色, 完全进入“教师”角色, 酝酿符合课堂需要的情绪,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及接受知识, 让整个课堂活动心情愉快, 思维活跃, 精神饱满, 师生沉浸在愉悦的空间里, 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共同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 当老师经常用和蔼、慈祥的目光注视学生时, 教师的爱就会通过目光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 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 力求与学生的听讲形成一个双向交往的过程, 达成师生心理相融、思想共鸣, 借以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讲授效果。教师讲授时, 要恰当运用非语言手段, 以增强表达效果。教师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动作以及讲话的幽默感, 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启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从而使讲授升华到更加理想的境地。再者, 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感情, 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信赖的益友, 可亲近的良师, 因为学生热爱老师, 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 学习成绩自然就好了, 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2 情感交融, 挖掘课文蕴含的情感因素

“文章本是有情物”,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 不论是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观,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还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 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倘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法投入, 优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 把课文的各种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 带领学生披“文”、入“情”, 让学生体验这些情感, 同作者产生共鸣, 这样, 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 感受作品的美质。

教师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 或深沉, 或激昂, 或欢悦, 或哀婉, 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 掀动其情感的涟漪, 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 从而受到感染, 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作者在讲授《变色龙》一文, 朗读课文的时候, 通过言语表情模仿人物的语气、神态, 表达执教者内心的情感, 同时伴随朗读播放带有笑声的录音, 每读到令人发笑之处, 录音机里便传出一阵笑声, 学生受到感染也发出阵阵大笑, 在充溢着讽刺喜剧效果的氛围中, 学生理解了“变色龙”的深刻含义。又如, 作者讲读《最后一次讲演》, 当讲到闻一多“拍案”之时, 我怒目圆睁, 举手猛拍讲桌, 顿时, 浓烈的怒气充满了教室, 无疑也充满了学生的胸膛, 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氛围中变成了“真的”“活的”情感, 学生与之共鸣, 爱其所爱, 憎其所憎, 教学氛围的感染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 热情引导,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在教学中可采取“探究性”的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探究学习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获得知识与能力,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情感体验。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青睐。语文教学不再单纯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 并通过合作交流, 让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引导、鼓励能强化学习动机, 提高内驱力。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及时引导、鼓励, 不仅能沟通师生情感,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它是教师情感优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时, 要考虑教学的情境, 要切合课程学习的要求, 应让学生有选择地去探究;与课文学习关系不大的探究问题, 可让学生课外去思索、去实践, 以补充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教学《孔乙己》,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说说孔乙己与“酒”、谈谈孔乙己与“偷”、议议孔乙己这个人。课外, 还可以围绕“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这一问题展开课外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 加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总之, 教师的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是学生心田渴望已久的甘露,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 才能拔动学生的心弦, 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性,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本文论述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挖掘课文蕴含的情感因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等三方面出发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中学语文,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墨, 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 2004.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妊娠期糖尿病肾病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治疗机制的探讨下一篇:制定内蒙古路面工程补充定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