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验诊断学》实践性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2022-09-11

随着现代实验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的结合, 实验诊断的发展已越来越迅速, 已成为一门相对成熟和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拥有许多新的特点:检测项目多样化, 检测技术自动化, 分析方法标准化, 质量控制制度化, 实验室管理微机化、网络化等等[1]。这对实验诊断的教学, 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提高新形势下实验诊断的教学质量, 已成为大家关注的新课题。

目前, 《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与临床脱节, 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更新慢,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实验室可做的项目很多已被临床淘汰, 而临床开展的很多项目和方法在实验室无条件开展[1,2,5]。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临床知识, 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理解不深。再加上实验诊断学本身牵涉范围广, 内容多而杂,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记忆。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有难度, 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效果不佳。针对上述原因, 在近两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 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 已取得一定成效。

1 改革思路与方法

实验诊断学面对的是未来的临床医师, 应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正确的判断。同时, 它所涉及的内容必须与临床检验的发展同步, 要能充分利用现代检验技术的优势, 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 能尽快适应临床的发展。因此, 根据临床专业培养目标, 紧密联系临床,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当前改革的重点[4,6]。

1.1 实验课教学

在实验课中采用P B L教学法。开课之前, 根据实验内容引入病例资料,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 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要求自主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 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上课时, 先指导学生分析病例, 根据给出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 启发学生判断疾病的性质或方向, 选择检查项目。在统一了学生的意见以后, 确定实验项目, 介绍实验原理、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于操作简单的内容, 老师先行示教, 再由学生自主操作;复杂的项目则由老师演示操作过程, 给出检测结果, 由学生自行分析实验结果, 给出一个正确的诊断意见。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 尽量选择临床常见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 对于不能操作的项目, 可提供检测结果, 帮助分析。

1.2 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教学大纲以外新增的项目, 见习内容包括:①医院检验科的学科设置及其工作流程;②目前实验诊断开设项目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③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④检验申请单的填写要求;⑥检验报告单的阅读与分析;⑥实验室质量控制;⑦临床实验诊断新进展。在见习中, 临床带教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检验报告单的同时, 结合实验诊断的过程, 着重介绍了分析前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分析中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以及质量控制, 分析后检测结果的评价与应用。

2 效果评价

教学改革在本校2 0 0 5级临床医学专业 (专科层次) 学生中进行。临床医学8~10班为试验组, 1 1~13班为对照组, 二者为同起点、同层次、同时开课的两个理论教学大班。理论课按同样的方法进行, 实验课试验组以模拟病例的形式进行, 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进行。另外, 试验组增加了一次临床见习。

2.1 通过问卷调查, 试验组

91.5% (107/117) 的学生认为临床见习课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见习课开设很有必要;97.4% (114/117) 的学生认为以模拟病例形式开设的实验课形式新颖, 更接近临床, 学生更乐于接受。

2.2 从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以每1 0分为一个分数段进行分组, 学生考试成绩见下表。统计显示:x2=47.37, P<0.001,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成绩优良 (≥80分) 率试验组为27.61% (37/134) , 对照组为17.16% (23/134) ,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及格 (<60分) 率试验组3.73% (5/134) , 对照组7.46% (10/134) ,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3 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调查

在2 5家实习医院发放问卷调查表2 6 8份, 回收217份。从调查结果上看, 试验组的学生对实验指标的理解更深刻, 在实验指标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对照组更全面。在选择实验指标的同时会考虑病人的用药情况,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会考虑病人的基本状况。而对照组的学生在遇到上述情况时, 更多的是依赖于带教老师, 或者是根本不予考虑。

3 讨论分析

在实验教学中, 试验组采用P B L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将实验检查和临床资料紧密结合起来, 进行问题式、讨论式及启发式教学, 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 引入模拟临床病例, 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 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 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2~3]。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的学生提问的多, 课后查阅资料的多, 实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因此, 我们认为, P B L教学法很适合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用, 并值得推广。

通过见习, 学生亲临临床第一线, 目睹了医院检验科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了解到实验诊断不只是学会开化验单, 判断实验结果, 还要能综合分析实验结果, 做出准确的判断, 包括疾病的诊断, 病情的变化, 用药的监测和耐药分析等, 让他们明确实验诊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疾病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 让学生了解临床检验工作的大概流程, 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充分认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仪器功能的局限性, 检测指标特异性的差异, 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应用检验结果。对于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实验结果, 要能够从病人自身因素、标本采集和处理因素、实验室的影响因素等多方面来分析。这样一来, 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实验诊断指标, 并能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将实验诊断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实验诊断学由于其特殊的地位, 给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一直深受广大医学教育者的关注。我们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 结合临床专业培养目标和临床发展, 实施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明显。但由于教学资源的差异, 教学条件的限制, 仍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同时, 还需紧跟临床发展, 不断深入实验诊断的教学改革。

摘要:实验诊断是疾病诊断的依据, 更是临床对疾病治疗的前提。因此,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针对目前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临床专业培养目标, 实施教学改革。采用PBL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进行讨论式及启发式教学, 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加强临床见习, 紧跟临床发展,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实验诊断,实践性教学,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曲波, 黄宪章, 徐宁, 等.建构主义在实验诊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 11 (6) :841~843.

[2] 潘世秀, 胡丽华, 崔天盆, 等.P B L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 2006, 19 (5) :49~50.

[3] 吴健民.关于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 (5) :463~464.

[4] 何晓峰, 魏信艳, 张存泰, 等.在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重视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8) :1277~1280.

[5] 侯振江, 王新颖, 张宗英.病例分析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 (1) :61~62.

[6] 张梅, 吕卓人, 韩丽。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9, 3 (4) :192.

上一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下一篇:浅谈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