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诊断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诊断学内容包括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部分,实验诊断在临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据统计显示,临床诊断的信息超过70%均来自于实验室检测,但该部分内容枯燥繁多,专业性强,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故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部分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教研室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改革新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篇:诊断学论文范文

实验诊断学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临床医学诊断学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分析临床专业的学生在检验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现状和特点,提出针对临床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的方法。结合医院检验系统的操作和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教学研究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对各门临床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桥梁过渡和支撑作用,也是一门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虽然实验诊断学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具有内容多、较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能与实践相结合就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重点注意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检验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实验诊断学要服务于临床和服务于病人,一定要以疾病为中心。因为它是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实验诊断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临床病例来分析讲解。通过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病例展开深入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生硬的实验诊断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极佳[2]。

1.2授课内容与实际检验仪器相结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检验仪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学时数限制,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理论课上不能一一介绍,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实验课时间来弥补理论课的不足。实验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某个检验项目的测试,这样学生从了解认识实验设备仪器开始,逐渐认识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过程、临床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检验项目的理解认识;同时,通过仪器的学习和使用,接触了医学检验和实验诊断的前沿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挑选资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向学生介绍医学检验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补充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等教学内容[3]。在教学内容上的补充,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形象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诊断课程中,包括很多原理及图像,如果采用平时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的加入,增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了非常感性的知识。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课件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Flash动画形象生动、具体逼真,便于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又根据近年来多次再版的实验诊断学教材制作了1100多张教学幻灯片,不仅教师可以应用于实验诊断教学中,而且发表于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上,网站上还提供了学科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详解,图文并茂,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对于难点知识的查阅和学习。

对实验诊断学教学和学习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

3根据培养方向,合理进行考核管理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因此实验诊断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诊断学课程的需要,我们在实验课中采用了“笔试+操作”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实验诊断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涉及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实际操作考试,则考察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双向的综合评定,更好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验诊断学承担着为医学生打基础的重任,是大多数未来医生接受系统规范实验室训练的唯一机会,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医生质量的好坏。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而应该适应形势,探索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系统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为临床医学生早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虹,李智,盛红华. 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2]候振江,王新颖,张宗英.病例分析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1)

[3]杨丽娟,赵玉茹.深入临床实际调研,促进生化检验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10-111

作者:马明等

第二篇: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

摘 要:诊断学内容包括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部分,实验诊断在临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据统计显示,临床诊断的信息超过70%均来自于实验室检测,但该部分内容枯燥繁多,专业性强,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故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部分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教研室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改革新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诊断;教学方式;改进

1传统诊断实验学教学的模式与弊端

诊断学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此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医学生的职业规划、行医习惯与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是各门临床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现在传统诊断实验学教学仍以理论授课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与临床脱节严重,并且实践课时少,每组人数多,缺乏阳性体征病人,学生没有直观印象,普遍动手能力较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医学人才的要求相差较远。我们应当保持原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为改革重要目标。

2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2.1病例选择原则

根据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按照尽量覆盖重点内容的原则设计病例。选用临床典型病例,选择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便于教师传授及学生学习。特别是在循证医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医学强调客观依据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的医生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这就要求其必须熟悉实验诊断学内容,能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外,医学生只能在诊断学课程学习中比较系统地接受实验诊断训练,工作以后接触的多是检验结果。即便在那些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科室学术交流比较频繁的医院,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所接受的也只是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专项培训。随着高校的扩招,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但由于研究生教育更强调专科化,所以也很难进行基础实验室培训。可以说,系统培养未来医生实验室诊断知识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实验诊断学教师身上,学生如果在此期间没有扎实掌握知识,势必对将来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2.2电子标准化病人在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传统诊断学实验课上,老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但部分女生不愿意暴露身体进行查体,同时部分阳性体征在练习对象中不易见到,故学生较难掌握其基本技能和技巧。而电子标准化病人具有高仿性,可以模拟疾病临床特征在查体过程中体现。如心脏各个瓣膜区的杂音可通过模拟人进行听诊,为学生进入临床打好基础。同时腹部体格检查中肿大的肝脏和脾脏也可以通过模拟人进行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可以在诊断学实验课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过程中内容空洞和病例缺乏等问题。但教学过程中仍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其虽形象逼真,但与真实情况仍有差异,无法与“患者”进行交流,不能明显体会医生的责任感。

2.3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

实验诊断是临床学生进入临床阶段接触的重要内容,医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检查项目并掌握其主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诊断部分的兴趣,教研室采用CBL教学法以病例为先导进行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诊断学中常见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提炼出典型病例,学生根据病史和查体选择实验项目,再依据实验项目回报结果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出初步诊断。以“贫血”为例,教师结合症状学及体格检查为学生提供病例,学生通过分析病例,选择实验项目如血常规、红细胞有关参数MCV、MCH、MCHC、骨髓细胞学检测等,再依据实验结果提出诊断。通过传统教学与CBL教学结合,可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2.4翻转课堂

常规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枯燥,师生之间不易形成良好的互动。翻转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予以引导和辅助。在课前一周将教学材料、临床化验报告单等资料通过QQ群或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学生,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将实验诊断部分的模块分派给各组。教师对各模块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随后按照分组学生准备授课幻灯。学生讲授结束后,教师和各组长进行点评,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互动自然流畅,课堂氛围活跃融洽,同时教师也能从中获取教学新思路。

2.5病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往年学生普遍反映小课(1/4学时)学时不足,特别是实验诊断部分,且与大课衔接不够紧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大小课学时进行了适当调整,对小课内容重新做了安排。如增加了参观实验室环节,由检验人员实地向学生讲授,使学生对辅助科室的工作有切身体会和详细了解,熟悉工作流程;增加小课病例讨论,将一些本来安排在大课中讲授的内容放到临床病例讨论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摒弃以往教师在课堂照本宣科地讲各种检查指标、学生下课后机械记忆检验结果及其意义的做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认识到单纯采用诱导启发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效果均不好,实验诊断学教学应坚持二者结合原则。在进行每一系统内容教学前,简单复习已讲过的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某类待检物(标本)的形成机理、部位、代谢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测定原理,以病理机制为核心,重点讲解临床意义,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加以记忆、掌握、运用。此外,在实习课中增加小课,把各种检验项目横向贯通,按检验目的和临床意义归类。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检验项目、怎样分析检测结果。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学生学习情况动态管理等措施,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多种形式,将直观呈现和口头讲授相结合,使枯燥、烦琐的实验诊断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强化已经学过的检验知识。组织网上课堂和网上答题活动,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把部分实习内容移入临床检验实验室,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使学生了解实验诊断的全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同时也对实验诊断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具体认识,开阔视野。

2.6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传統的诊断学实践考核评价往往在期末进行床边考试和口述操作步骤的形式,存在评价方法单一不全面的问题,为了建立客观公正、完整全面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教研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可根据实验课课堂表现老师予以平时成绩,同时增加随堂实践考核,平时成绩和末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形成综合成绩。同时细化技能操作标准化评分、增加团队协作和人文素养模块等,进一步建立各环节的标准。

结论

实验诊断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临床工作中所需应用的重要内容,从实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均为临床医师所需掌握的必要技能,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与CBL、在线课堂等结合,发挥出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规避其缺陷,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晓艳,金玉芬,赵凤莲,等.实验诊断学章节整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初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09):1678-1679.

[2]陆松松,裴林,赵晓涛.CBL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5):1930-1932.

作者:彭明

第三篇:《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浅见

[摘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是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超声诊断学》的授课正好可以较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个优点,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下,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形象化,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识别能力培养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文是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和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多媒体系统的用途十分广泛,而其中一个用途就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学校的课程教学之中。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静态的材料动态化,这样不仅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激情。

一、对象与方法

为本校影像技术专业专科03级~06级学生,共402人,48学时,理论课堂学习均采用PowerPoint软件和Flash软件,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结论

1.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研究用临床医学辅助检查手段——超声诊断仪进行疾病诊断的学科。

临床检查中,超声诊断是应用较高频率(-40MHz,常用为2.2-10MHz间)的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形(声像图,血流流道图)、曲线(A形振幅曲线,M形心动曲线,流速频谱曲线)或其他数据,并用以分析临床疾病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治疗方案。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授课,根本无法让学生明白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所教授的内容。通常是我们在讲台上说得是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是云里雾里。

因此,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平时临床检查中所积累的医学影像图片放入到课件当中。例如,在讲授“肝囊肿”一节的课程时,笔者利用超声形成的声像图的图片来讲解肝囊肿(图1),让学生们根据书上对肝囊肿的文字描述,自己找出囊肿的位置。

这种做法使学生既乐意接受知识,又避免了教师大量冗长的语言描述。

2.突出重点、解析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越性还表现在能进行动画演示,使一些难以想象描述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设计“胆囊结石在胆囊内因重力随体位改变而发生位置移动”一节的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让学生们能一目了然的看到结石回声团依重力方向移动,使学生在好奇、惊讶之余,印象深刻,取得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现今制作图形动画的方式比较多,但比较简单也比较常用的有如下两种方式:一是制作GIF格式的动态图片,但是由于其只支持256色图像,尤其是描述有色彩细节的图像时便显得不足,所以在医学影像学授课方面应用较少;二是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Flash将超声诊断仪采集的声像图截图来合成动态动画的方式,这种方式十分适合于授课,并且声、图、文并茂,因此被广泛采用。

3.以丰富的信息资料,提高课堂效率

课件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大了信息量,节约了用于板书、选择挂图及擦黑板的时间,在讲解“产科”一节中,涉及到无脑儿的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相关资料,如患者的病历,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图片,以及引产后胎儿的照片,当学生们看到无脑儿的照片(图2)时,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记住了。这些资料为课本作了大量补充,还使教学内容真实、形象而富有情趣。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制作比较成功的课件,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多积累典型病例,使医学基础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操作,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同时,还必须学习许多与制作多媒体课件有关的计算机技术。例如,有关材料的综合排版,甚至动画效果的制作,录像的剪辑以及音乐的选择等等,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知识结构及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能搬上课堂的课件,往往要花上教师数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但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5.有利于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加入了医院超声科的工作照片,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并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病人交流,不要使用医学术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让学生们知道,医生不但治病救人,而且要关怀病人的心灵。

将超声报告和超声检查申请单扫描下来放到多媒体课件中,并在课堂上认真讲解如何正确填写,与临床实际接轨,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的时候,就不会有陌生感。

三、讨论

1.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媒体教学在丰富信息资料,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存在速度快等缺点。因此,在课堂上要多注意学生的反映,及时放慢切换速度,控制好讲课节奏。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笔者一边教学,一边修改课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数字影像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 莉 沈 迪

上一篇:美术史论文范文下一篇:群文阅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