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表述

2023-02-2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 人们由于所处的自然区域、社会风俗及宗教、民族等人文环境的不尽相同, 从而会演化出表述差异明显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Use) , 所谓"出门三五里、乡音各不同"指的就是这类情形。况且, 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都会融入到本地、本民族的语言中, 形成浓郁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多样性 (Cultural Diversity) 。如果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就会经常产生偏差, 造成误解, 妨碍交流。

在国外, 人们普遍认为, 理解文化差异可消除所有差异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在我国, 按照基础教学阶段英语新课标要求, 中学生基本实现跨文化交际 (C r o s 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目标, 关键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包括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等等。其中文化意识又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意识和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四个方面。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 则是现行9年义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 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 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尽量让他们注意到英语国家自然、社会、文化及其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差别及其交际差异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 , 把握其运用情景并能活学活用, 切实提高他们的交流思想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总结教学实践, 这类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日常活动方面

社会准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应遵循的规则及其风俗习惯。通常, 这些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 称呼, 感谢, 介绍, 购物等方面。

1.1 打招呼

中国朋友之间日常见面先握手, 接着就问:"你吃过饭了吗?", 而英美国家的朋友之间见面时先拥抱、面吻, 再说:"H a p p y to see you";"Nice to see you again";"Long time no see.How is it going?"。如果别人不认识你, 应自我介绍,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Let me introduce myself, by the way"。如果你与英、美国家的人一见面就说:"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他们则认为你想请他们吃饭。

1.2 称呼

中西方对个人称呼的习惯用语不同。在中国, 人们喜欢用工作头衔来称呼人。例如:王老师, 李经理, 胡医生等。但在英美国家, 男士统称Mr, 女士称Miss (未婚) 或M r s (已婚) 或用M s来代替, M r或M s通常与被招呼的人的姓连用, M r s只与夫姓或其本人的姓连用, Sir和Madam既不可与其姓也不可与其名连用, 只能单独使用。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 名在后。而英美国家人是名字在前, 姓在后。例如:John Smith, John是名字, Smith是姓。在称呼他时应为Mr Smith;但对长辈常用称呼加其名字, 如Uncle Bob, Aunt Mary等。

1.3 感谢

在中国, 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一词, 总觉得是为自己的家人做事是应该的。而英美国家的人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 受助方也要说声:"Cheers!";"Thank you!"。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不管帮助与否, 都会说声:"Thank you"或"Thank you all the same"。较正式地说"I do appreciate your timely help";"I'm much obliged to you"。他们认为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1.4 介绍

在中国, 想要知道对方的名字, 可以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而在英美国家, 如果想知道别人的名字, 你可以这么问:"May I have you name?"或"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your name?"或"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等。如果用"What's your name?"来问, 他们会觉得不太礼貌, 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同时, 应主动介绍自己, 如"Hello!I'm……;"I believe we've met before.My name's……"。

1.5 购物

同样是接待顾客, 不同的国家服务人员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在中国, 服务员会问:"你要买什么?你要什么?"。而英美国家的人则会说:"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中国的服务员接待顾客是直接的买卖关系, 而英美国家的服务员则是把顾客当成受助的对象。

2 思维方式方面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一些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表现方式上的截然不同, 既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同时这些差异又往往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不协调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Incongruities) 。如中西语序差异, 待人接物、称赞、拒绝等方面的表述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意失误和信息不对称, 致使交际困难。因此, 需要对其差异进行有意识地比较、熟悉才有可能相互理解。

2.1 语序对比

中英文语序差别明显。中文语序通常是:主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谓语+宾语, 例如:“我每天早上在学校大声地朗读英语”。而英美人却这么说:"I read English loudly at school every morning."。地点、时间的表示方法处在宾语之后。英文中时间、地点讲述是由小到大, 而中文则相反。例如:"We will have a party on the evening of December 25th 2007.Zhongguancun Street No.12,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而中文是这么说的:“我们将在2007年12月25日的晚上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2号举行聚会”。

2.2 赠送礼物

在中国, 朋友之间送礼物、以示感谢时, 是不能当客人的面打开, 当面开启被认为是不礼貌行为, 一般是等到客人离开后方可打开。而英、美人会当面打开礼物, 而说"May I open it?", 这时应肯定回答"By all means.I hope you'll like it."。他们则会直接感谢:"It's so nice.I like it.Thank you."这既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是其礼节。他们认为不打开礼物是对礼物不感兴趣, 看不上所送礼物。

2.3 称赞

当中国人受到别人称赞时, 往往会客气一番, 常用“不怎么样”以示谦虚。而英美人常把赞美作为交谈的话题。当听到别人赞美时, 首先要接受别人的赞美, 而且要立刻表示感谢。例如有人说"T h e j a c k e t matches your shoes perfectly, you look cool in your new jacket!", 可回答为"Thank you.As a matter of fact, you look smart yourself."。如有人称赞她的手提包很漂亮时说:"Your handbag looks nice."英美人会很高兴地回答:"Thank you."2.4拒绝

在中国, 如果双方的意见达不成共识时, 常常会说:“等我们研究后再说。”认为当面直接拒绝别人是很难堪的一件事。而英美人却可以当面拒绝。他们会直接说:"I don't think so."或"Sorry, I don't agree with you.";"I don't think you're right.";"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I don't think I share your view there."。

3 价值观念方面

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人们很难把握但可通过语言交流感受出他人的价值观。中西方人们交际上的价值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如邀请及请客、去朋友家串门、以及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差异, 大体上能够反映其价值观的不同。

3.1 邀请及请客

在中国, 邀请客人做客或吃饭, 被邀请者不能立刻答应, 邀请人需要再三要求, 这是中国人表示礼貌的一种方式。而英美人却要在第一次邀请时就给予肯定或否定回答。如有人邀请说"Are you free for dinner at 6o'clock?", 受邀人可回答为"OK!What occasion?", 邀请人则可说"Nothing special, but I'd like you to know some of my friends"。在中国, 如果单位或朋友请客时通常是不带夫人和孩子, 而英美人请客时夫人是被邀请的对象, 孩子可以不被邀请。

在就餐时, 中国的主人喜欢把菜夹到客人的碗里, 表示好客。而英美人则"H e l p yourself"。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 应让客人自己去选择。但可以先征求意见, 如"Which do you prefer, sour peppery soup or four-jewel soup?", 可回答说"Anything's all right with me.I'm not particular about soups."。中国人谁请客谁付钱。而英美人在一起吃饭时则各人付自己的帐, 英文为"G o Dutch"。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平等, 不能白吃白喝"Don't want to freeload"。

3.2 去朋友家串门

在中国, 朋友之间串门临走时一定会好意地说:“打扰了, 耽误你们那么多时间”等一些客套话。而西方人却会很不高兴, 认为是你们自己要走, 是你们自己的原因。他们会认为大家彼此之间交谈的很愉快、很开心, 不认为是浪费时间, 他们会说:"I h a v e a good time.Thank you."否则, 就“不再登某人家的门”, 即"Not darken the door of……"。

3.3 个人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可以相互询问:"你多大了?结婚了吗?有几个孩子?每月拿多少工资?"等等, 感觉很自然。而英美人认为这些都是涉及个人隐私"Privacy", 不愿别人过问。谈论天气、体育活动等, 是英美人间的主要话题。例如, 在与英美人交谈时可以问孩子多大了?但绝不能问老人、妇女年龄、个人薪资。但可以问:"What's your job or position?"。不可以问"Are you married?", 但可以问"Do you have a family?"。同样, 也不可以问西方人的宗教信仰:"Are you Christian?", 这样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

近年来, 随着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际交流愈来愈广泛, 特别是信息化的到来, 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跨文化交流。因此,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应把文化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提示、训练学生在什么场合该说些什么, 教会他们运用标准英语而非不规范的英语方言 (Teaching Standard English To Speakers of Nonstandard English Dialects) , 以避免Culture Shock。教师只要勤于思考, 善于挖掘, 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非难事, 它体现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方面应使交流语言“鲜活”起来, 另一方面, 应鼓励学生借助信息媒介多读多看, 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流, 以此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增加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 才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的目的。

摘要:在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中, 作者发现, 使中学生增强、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句法、语法等日常教学的同时, 必须要预设多种情境、讲述中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交际差异, 才能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跨文化思考、顺畅的语意沟通方式。为此, 本文从人们的日常活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三个方面, 对中英语言交际差异的表述要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以供教学参考之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结构,交际差异,交流思想能力

参考文献

[1] Heath, S.B.Ways with Words:Language, Life and Work in Communities and Classrooms.Cambridge, 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 Michaels, S."Hearing the Connections in Children's Oral and Written Discourse."Boston University Journal of Education, 1985, 167 (1) .

[3] Taylor, O.L., ed.Nature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in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s.San Diego, CA:College Hill Press, 1986.

[4] 谭维.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看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6) .

[5] 范晓林.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广东教育·教研, 2006 (1) .

[6] 何师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滁州学院学报, 2006 (6) .

[7]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论艺术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素养的提高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