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论文

2022-04-16

1.研究背景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凭借巨大的商业潜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外国客人前来会议,洽谈,参观。酒店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从事外事接待的酒店逐年增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因文化因素造成的各种问题,更好的满足外国游客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论文 篇1: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探索

摘   要: 高职学生要想在发展中求得一席之地,就要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实用性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包容性的文化接纳态度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本文通过对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现状进行分析,从学生、教师、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为高职生的教育教学、就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电学院学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习特点   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Made in China”几乎遍及全世界,中国俨然成为一个“世界工厂”。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4月,习近平同志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適应社会的需求,此种情况下就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不但“引进来”了,而且“走出去”了。然而,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的渊源、地理环境的阻隔等,形成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做事方式、语言使用规则、社会价值观等,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多,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政治等。那么,面临如此繁多的沟通联系,难免会因为文化差异产生文化冲突。

高职院校在促进国家工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对机电专业学生而言,机电学院有与德国合办的中德双元制班,在学校学习期间,有可能接触到外国专家授课,有的甚至有机会去国外深造或实习。在目前就业的大浪潮下,学生面对的是更复杂的就业环境,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从事技术类工作。一般来说,大型制造类公司,不仅有很多与外国合作的项目,还会派遣大批技术工作人员到国外交流学习。走出去的中国人不仅代表个人,还是国际社会上的一张中国名片,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以后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增强机电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二、机电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研究

文化本身是一个很复杂宽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有多种表述,很难固定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敏感性的认识。一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知;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显著的文化特征的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取得的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1)学习动力不够,基础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对于学习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做事拖拉。进入大学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娱乐和消费上。(2)生源多样化,个体差异明显。高职院校既有普通高中的生源,又有技校和中专的生源。学生在入学成绩、学习能力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高职院校更是增加了招生人数,致使学生素质更加良莠不齐。(3)思维发散,自律性不强。就如,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的实训课比较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纵观有关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期刊及论文,目前进行的讨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但是历史的车轮转动到二十一世纪,仅仅依靠英语教学是不够的,大学语文课,尤其是专业课,都应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方式和全方位的观察视角,使学生形成包容性的文化接纳态度,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

三、机电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现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在进行本学期教学任务之前,笔者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随后在教学期间通过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初期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采取总体统计百分比分析。

3.问卷调查的内容:

(1)学生名字、性别、年龄、专业。

(2)对于外国人不喜欢别人谈论自己的工资、婚姻、家庭情况,你如何看待?

(3)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日本送来的口罩包装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

(4)你如何看待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5)对于现在网络上公开宣扬“我爱中国”的外国人,你怎么看?

第一,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可知,首先,笔者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观察选课学生性别可以发现,在机电学院本来就男多女少的情况下,选课的女生人数竟然占班级的一半。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对跨文化交际感兴趣的人数占比远高于男生,几乎所有女生都对跨文化交际充满了好奇。可能与男女生的身心特点有关,女生正处于花季年龄,对外界充满了幻想,情感较丰富,独立自主意识趋显,希冀在人生路上有更多的体验,若有一段跨文化交际的经历,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满足她们的这种探知欲。

第二,大部分“00后”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不到10%的人比较消极。2019级的学生差不多处于18岁—20岁的年纪,这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展的黄金岁月,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他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被广泛使用,使他们可以随时了解世界上角角落落的时事新闻和奇闻轶事,学生的视野比起前几代中国人更加开阔,所以学生对于不同的文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出现的问题有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包容性较强。

第三,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多,笔者在课堂上概括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学生大都觉得以前学过,可是进一步提问时,能回答上来的人较少。可能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机电学院开设的专业属于工科,学生文学修养功底不强。从社会层面来看,一些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就受到社会上对文理科偏見说法的影响,认为文化课不重要。

以上是在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考察,大体上表现如上的三大特点。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了多次课堂小组讨论,比如:故意先给学生展示一组印度多人搭载火车的照片,再展示印度首都新德里繁华街头的照片,让学生自由讨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笔者发现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从学生方面来说,高职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持续时间较短,一两次话题讨论过后,就不再积极回答问题,后期课堂上一些学生会偷偷地玩手机,甚至某些学生出现缺课的情况。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尤其是机电的男同学。对于这种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课程,一些人学习态度较消极。

2.从教师方面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具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教师较少。一些教师上课或者照搬书本的理论内容或者凭自己的喜好选取讲解的知识点,理论课的过程枯燥乏味,实训课的过程只关注学生的实操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很少有人提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3.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表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不涉及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差不多都是网络选修课,据笔者私下观察,很少有学生认真对待网络选修课,刷课现象较多。

文化本身就包罗万象,古人认为:“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因此,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全面激发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兴趣。

四、机电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措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渐渐被提上日程。对于机电学生来说不管是在学习期间,了解最新的技术性知识动态时,还是在日后选择就业时,拥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都会有更多好处。针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现状,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何为敏感性?西方学者Kealey和Ruben(1983)认为具有如下人格特征的人是高敏感性的人:他们的思维是开放的,对他人的感觉和思想感兴趣,善于在人群中建立关系,对他人的态度积极且尊敬。同时又是自信的,能起表率作用,在模棱两可的环境中能保持冷静和灵活。“00后”学生因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较多,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元性、瞬时性、丰富性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随时随地搜索想要了解的知识,另一方面,繁杂、快速传播的网络信息,有时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辨别信息到底是真是假,容易对某些文化形成“刻板印象”。因此,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有助于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保持自信和冷静。

(二)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持久的兴趣。

由于生源的影响,确实有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极浓的兴趣,积极向上,充满求知欲望。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提不起兴趣的问题,可以先构建一个教学内容体系,分批次给学生展示中国人在国外生活工作的纪录片,一期介绍一个话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PPT小组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进行探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班里一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带动态度消极的学生,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三)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水平。

就业大环境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若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觉得只要抓住自己该讲的专业课知识就满足了,是远远不够的。高职教师应该积极抓住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学习本行业的最新知识,将国外优秀的教学方式与国内实情相结合,应该注意强化跨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转变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融入国际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特别是英语课上。

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注意力仍停留在对单词字音、字义、句子的翻译上面,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甚少涉及。英语课是锻炼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极佳机会,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总体概念来看,那么语言就属于人类的总体文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英语课上,在教授外国语言的同时,应该适当地让学生体验国外的文化习俗、交际习惯、价值观等,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是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就不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即使是专业类课程,也应该在上课时融入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经验。

(五)在语文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高职工科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今,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象征,是一个国家强盛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在语文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对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心中藏有笔墨。这样,当他们走出去遇到不同的文化时,就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这种情况,明白文化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对本国的文化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会在遇到文化冲击时,理解欣赏他国的特定文化,得体地介绍本国的优秀文化,做到文化自信。

五、结语

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以及就业环境对学生个人素养的高要求,使得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人才教学势在必行。因此,高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校期间要抓住机会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样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生就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下,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立足于社会。

通过诊断性的调查问卷和教学期间的观察,主要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对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跨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六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高职生的教育教学、就业发展有所帮助。但是,由于调查对象仅局限于一个学院,论文写作时间较短,因此提出的观点难免有失偏颇。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23624.共赢与共存——经济全球化的指标挑选[EB/OL].豆丁网.

[2]史聪.浅析大专院校学生特点及学生管理工作[J].才智,2017(36).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8%E6%96%87%E5%8C%96%E6%95%8F%E6%84%9F%E6%80%A7.跨文化敏感性[EB/OL].globrand(全球品牌网).

[4]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8d3e0e28455472248e 7d6e30e1c84ba.html.

[5]曾玲玲.浅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J].戏剧之家,2018(19).

[6]薛风敏.服装院校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9(06).

作者:李欢

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论文 篇2: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1.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凭借巨大的商业潜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外国客人前来会议,洽谈,参观。酒店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从事外事接待的酒店逐年增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因文化因素造成的各种问题,更好的满足外国游客需求。

桂林旅游学院是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重点院校。现阶段,其酒店管理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分散于外语课程中,如《大学英语》《酒店英语》中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经验,分享跨文化交际案例;同时从教科书上选取跨文化内容分析。該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常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安排前往一线城市知名酒店实习。

2.研究问题与意义

跨文化交际教学应该是教师受过专业培训,在独立的课程进行讲授实践。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基于市场需求。学生能够运用于各种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场景,克服跨文化障碍,达到有效沟通。但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桂林旅游学院现有模式是潜移默化的分散在平时的外语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中。相关老师并没有获得相应培训,教学质量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企业实地考察,追踪学生情况,从而反思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问题:

(1)学生在酒店工作时,对于跨文化交际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克服?

(2)酒店是否有相关培训?

(3)反思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内容需要做哪些调整?

本研究受众面广,能够有效发现学生在工作场景中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为酒店管理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建议。其他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校也能从研究发现中有所启发。

3.文献回顾

3.1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朱,2010)。跨文化能力的组成部分是指文化对所有人的影响发展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理解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行为、价值观、信仰体系等)(Banks, 2004; Oxfam, 2015)。

3.2跨文化交际教学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陈(2018)指出,21世纪人才需求趋向多元化、国际化,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学生不仅要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还应该使他们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在国际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中减少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颜,2012)。

4.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个案分析。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在学生实习期间研究者采用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对该校参加实习的5名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酒店均为国际游客定点接待地。研究者对每名学生进行50-60分钟的访谈;同时到酒店进行一天的实地观察,并对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问题、学生表现、游客评价及酒店相关情况进行记录。数据收集后,研究者将对访谈及实地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5. 研究发现

5.1 访谈

研究者对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对话进行录音并记录,以下摘取比较有代表性的访谈。

1. 酒店工作中,哪些场景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同学C:礼宾部订车,前台订房,销售部预订等相关外文邮件;解决客人相关出行,入住等问题。餐饮服务中,点餐及用餐过程经常涉及到食品、食用方法介绍。

同学E:有时客人进行旅游咨询,特别是咨询有民族特色的景点。如果将民族文化介绍给他们,能够提升服务品质。

2.工作过程中,遇到哪些跨文化交际挑战?都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A:最大的挑战来自餐饮服务。客人经常要求推荐一些特色菜肴,我推荐的全是当地特色,但客人并不是很满意。另外他们要很多冰块,不喜欢热茶。

同学C:前台工作时,经常有客人问我周边的景点,我通常推荐看夜景。他们刚开始都会表现很差异,并反问我这么晚还有人吗?是否安全?

同学A: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关注公众号,微博,app等相关软件学习;也会向部门同事请教。

同学B:自己的学习积累是基础,配合工作实践来丰富。多与外国朋友交流。

3. 酒店有哪些跨文化交际培训?

同学D:酒店定期开展酒店英语培训时,提到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注意事项。

同学E:部门内部的培训,正式员工及实习生入职前的岗前培训等。平时会有一些语言方面的考核,但对于跨文化的考核,并没有涉及。

同学C:曾经请过一些业界人士做讲座,分享自己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历。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4. 结合实习经历,学校在跨文化教学方面需要哪些改进?

同学A:多提供相关机会,增加学生跨文化实践的经历,或丰富相关渠道信息,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学B:可以系统的学习,而不是老师仅仅作为自己的经历进行分享。

同学C: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课程系统讲解,并进行考核。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同学D:如果有本书当作指南最好了,我们知道如何应对。

5.2 实地观察

研究者用一天时间(当天会有澳洲参展团队入住),在A同学和B同学实习的酒店观察他们对于跨文化问题的处理方式,并做好详细记录。

时间 早上7:00-晚上21:00

内容 观察前台接待,餐饮服务,旅游咨询等

学生表现 同学A对于跨文化交际场景能够很好应对。但在下午茶点餐过程中,不太了解下午茶文化。

同学B对于客人提问需要多次询问才明白意思。缺乏专业训练,在旅游推介,餐饮安排方面表现不足。

客人反馈 同学A比较专业,提供的服务很符合期待,感觉在家一样。

同学B作为游客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但在高端团队接待时,有可能会被投诉。

酒店培训 酒店在早上开餐前进行员工会议,说明团队情况,并且提到外国团队接待常见问题。工作当中,管理层进行巡视,并与该团领队进行沟通。晚上结束时,再次召开员工会议,总工作并进行点评。

6. 对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启示

基于以上访谈及实地观察得到的反馈,研究者重新反思该校酒店管理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建议。

6.1明确学习目的

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认为这是老师经验分享,也不明白其重要性。学生更多关注语言的学习,而忽视跨文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强调跨文化交际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6.2 课程考核

访谈发现,没有考核,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也不能明白自己掌握程度。考核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同时也能敦促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

6.3 系统培训

酒店服务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其中餐饮服务及旅游推介等涉及跨文化交际概率更高。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各个场景进行模拟实践。特别在餐饮服务上,可以学习饮食文化差异,迎合外国客人饮食习惯。教学从酒店从业者出发,分析他们可能遇到的跨文化问题及处理方式,而并非教科书上内容生搬硬套。

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跨文化交际教师的培训不仅在于教学设计,也包括教师知识素养,实战经验,教材编写、课程考核及课程设置等。可以通过讲座、教师挂职、公开课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跨文化交际素养及教学水平。

6.4 教材编写

目前该校学生没有跨文化交际教材,仅教师选取市面上的教材进行参考。研究发现,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学习,也可作为自学材料和参考。因此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类校本教材尤为重要。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组织老师共同研讨,编制属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校本教材,并在课堂上使用。

结论

本研究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采用个案分析,通过对该校酒店管理专业5名实习学生进行访谈及实地观察,探寻学生在酒店工作中跨文化交际方面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同时借鉴酒店培训经验,反思课堂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不足,并提供建议。研究发现,跨文化交际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多数通过分享经验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缺乏系统的学习、考核。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研究结论及建议也对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跨文化教学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Banks, J. (2004). Teaching for social justice, diversity and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world. The Educational Forum, 68, 289-298.

Oxfam. (2015). 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 Guide for Schools. Oxfam GB, London.

陳桂琴. (2018).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颜静兰. (2012). 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Electronic version]. 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50--51.

朱治亚. (2010).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Electronic version].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183–185.

本文获得桂林旅游学院 2019校级教改课题 “全球化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项目以及桂林旅游学院译介与语言诊疗研究中心科研平台资助,也是该教学改革项目及科研平台的成果之一。

作者:于士华

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论文 篇3: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专业教学

摘要:当今经济全球化使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但当前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的现实状况焏需改进。为有效改善现状可从学校倡导文化教学、老师开拓多种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跨文化学习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教学

当今经济全球化毋庸置疑,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各国交往中起到的桥梁作用不言而喻。在新时代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既需要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又要加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传统英语专业教学中对其重视度不够,因此培养英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吴为善、严慧仙在《跨文化交际概论》中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一概念强调交流者需要有来自于不同文化圈的差异。文化圈既包含思维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还包括人际交往。其中人际交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引起矛盾与冲突的部分,因此人际交往的学习也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重中之重。

跨文化交际不仅是文化之间的交际,也是技能方面的交际,其中就包括理解并得体运用另一种文化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与基础,但非语言交际能力也不可忽视,在朱迪C·皮尔逊看来,“7%的情绪信息由语言传递,其余的93%要靠非语言手段来传递。”非语言交际能力对语言交际行为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交际有障碍时往往不可替代,它包括副语言,如沉默,话题转换;体态语,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客体语,如皮肤颜色的修饰,身体异味的掩饰、衣着、化妆等;环境语,如空间信息,身体距离等。交际者只有将文化与技能的融合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二、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在大学中,专四专八标准化考试的通过率仍是评价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老师注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甚至是做题技巧的研究反而忽视了语言知识所依托的文化背景;而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取得高分更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做题,追求标准答案。造成老师以讲授应试为主,文化知识讲授为辅,导致学生文化知识不全面且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实际的培养。

有一些学校意识到中国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后,希望通过外教授课来改进,但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在我国英语课上,外教表现很随意,他们或坐在桌子上进行授课,或一边嚼口香糖一边上课。在课堂教学中,外教与中教相反,其往往将讲解量减少到最少,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观点并推选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课后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为下次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对此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并不能完成外教所布置的课后作业,有的甚至认为外教课堂毫无意义,外教未尽其职。这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中,中教是严肃的,学生尊师重道,习惯于老师教授而不是自己掌握课堂时间。

造成上述多种教学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教仍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教学,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外教在课堂中注重培养思辨能力、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等课堂文化;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对教师关于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具体授课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由此造成中教不教授文化知识,外教随意教授的现象。

三、英专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改进措施

从实施教育主体和接受教育群体来看可以分为学校、老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那么改进英专跨文化教学即可着重从这三方入手。

(一)学校倡导文化教学,导入文化教育

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在《翻译:思考与试笔》中表示,“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薄弱也反映在他们对一门语言有没有实质性的了解。保证英专学生专业考试的高通过率不应视为英语教学的唯一目的,学校应倡导学生习得知识的多元化,承担起构建一座沟通母语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桥梁。要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任务,重视英语文化教学,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文化内容纳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与魅力。

(二)老师开拓多种教学方式,输入跨文化知识

面对更高的文化教学要求,老师就要开拓多种的文化教学方式。直接教授文化知识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书本往往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资料,充分挖掘知识点与背景文化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单词的由来、神话故事与西方宗教文化、风土人情、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由此激发学生,使其乐于参与课堂文化学习。老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来播放西方影片、歌曲等展现现代西方人的生活状态,使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不止停留在过往或是书本,而是能将古代西方文化與当下现代文化、书本中的和现实的相贯通。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进行运用也是加深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老师可以利用课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例如:排演外国文化剧、诵读外国文学作品、就中西某一方面文化差异展开探讨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识。

(三)英专学生主动参与跨文化学习,接受跨文化知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应主动利用多渠道学习和接受跨文化知识。英专学生应该意识到英语的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背诵单词、句型和语法,文化素养的提升在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包括要有清晰的跨文化意识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新时代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此英专学生课堂内、外要加强学习,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选择性的学习国内、外课程,比较本国与外国文化的异同加深理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利用外教资源,主动与老师交流不仅学到地道的语音、表达,更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外教可以作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更加直接的展现中西文化差异,学生也可对于不理解的文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培养跨文化素养。

四、结语

语言的习得是为了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面对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上都显现出明显的差别,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除了语言知识外,学生应该对外国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并能在恰当的场合运用适宜的交际策略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学生在“教”与“学”两方面共同探讨、积极改进,从而培养出一批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姚丽,姚烨.英汉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教学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葛瑞红.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分析[J].安徽文学,2016,(06):145-146.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石英.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72-75.

[6]张树光.大学英语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输入[J].赤峰学院学报,2014,(10):212-213.

[7]颜宝琴.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思考.探索,2016,(06):259-260.

[8]马春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素养培养[J].英语广场,2015,(12):108-109.

作者:王宇洁 张玉兰

上一篇:案例教学的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可行性旅游专业茶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