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贸合作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关情况。据介绍,本届博览会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同时举办。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不仅自身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而且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成为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一篇:经贸合作论文范文

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诸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中非经贸合作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现状,其次介绍了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介绍了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思路,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一、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现状

自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增长乏力的问题,国际市场需求也呈现疲软态势。在这样的 时代背景下中非经济贸易合作活动,却抵制住了恶劣市场环境的压力,让中非经贸合作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拉近了两国之间的关系,让双方成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自经济危机以来,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非推出了贸易额600亿的合作规划,这对于进一步加深中非合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活动,对于促进非洲建设、发展中国经济具有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再加上,近年来中非政府高层的互动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多,政府间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这对于保证中非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一)中非贸易合作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中非贸易合作的紧密度和关联度不断提升。当下,我国已经成为非洲贸易最大的合作伙伴。近年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对中非经济贸易合作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限制了中非贸易合作的发展速度,但是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中非贸易合作总量的不断上升,中非贸易合作的 ?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阶段附加值高的和技术含量高的出口项目已经成为中非贸易的重要内容,这也就成为推动中非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中非贸易合作主体和领域多样化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企业对非洲贸易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有所涉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已经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和企业的主导。在中国对非洲投资力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责任资产的投资力度。

二、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

我国在2013年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其中的贸易投资、战略资源、投资布局等问题都与非洲地区具有紧密关联。该战略的实施对于加快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非经贸合作的过程中 ,对于推动非洲的产能合作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非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我国给与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这给中国的投资提供了诸多的发展机会。非洲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为中国提供了诸多的投资机会。再加上当下非洲的政治局面稳定,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挑战

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中非贸易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和政策红利正在逐步减少,随着非洲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他经济体进一步提升对于非洲经济的重视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或者建立稳固的中非经贸合作机制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再加上,当下非洲对新自由主义泛滥,中非之间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未来中非经贸合作空间所能够享受到的政策空间进一步收窄,这就导致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提升,并且会受到诸多规范政策的限制。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在合作过程中 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在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需要重视责任投资,责任投资对于我国在非洲经济打造持续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责任风险受社会、治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贸合作过程中责任投资的投入力度有待提升。这类投资涉及到政治、经济,政府、企业、银行等部门应当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减小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

(三)中非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

近年来非洲区域一体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对中非经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机会,但是由于区域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未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虽然当前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是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冲突。这些地区的冲突,会对非洲市场经济模式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不利于非洲经贸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这也对中国政府、企业处理非洲区域一体化构建过程中产生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要求我国政府、企业应当在处理这些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兼顾到非洲地区的政治、经济矛盾,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三、新常态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思路

(一)提升中非经贸合作层次

随着非洲地区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增速的不断加快,当下非洲最大的需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援助企业,而是需要服务业、制造业大量提升,推动城市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非经贸合作机会增多,这对非洲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的方向调整。中国在与非洲进行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及时的进行投资转型,不断丰富投资的层次,逐步实现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方向的转变,加大对于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注重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资源互补。还应当将三网一化和一带一路战略连接起来。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生产能力向非洲进行适当转移,另一方面还能够升级当下单一的产品输出模式,这对于推动非洲工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非经贸合作力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创新投资方式和贸易方式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传统的贸易形式虽然重要,但是还应当注重开发电子商务,这对于提升贸易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来看,预计2025年电子商务将会占据非洲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每年将会创造760亿美元的收入。随着非洲大陆数字化的不断加快,这将会创造出更多元的商业模式。虽然当前非洲的电子商务已经着手建设,但是远不能满足整个非洲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非洲的商业模式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企业应当注重在贸易交往的过程中,尝试采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活动。注重实现中非贸易活动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中国政府及企业在中非贸易合作过程中,应当注重拓宽贸易合作的地域边界,不断创新中非开展贸易活动的合作方式。创新贸易合作方式和投资方式,将会提升双方进行交易的效率,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四、结语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时期,该时期全球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迟滞,但是非洲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背景下,中非贸易合作对于推动双方经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洲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我国政府及企业应当认识到当下中非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改善中非经贸合作模式,不断尝试新型的贸易合作方式。紧紧抓住未来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中非双方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王旋 季美航

第二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全面推进

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关情况。据介绍,本届博览会与投资峰会将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同时举办。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不仅自身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而且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成为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经贸成果十分丰硕

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越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东南亚国家有着重要地位。如今,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亦不断地全面深入推进。

在贸易方面,2016年全年实现贸易额4522亿美元。2017年1至5月份,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速度达到16.2%,比全国平均贸易增长速度高3.2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继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亦快步向前。“这几年,中国和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合作不断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额达到296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2040亿美元。目前,还有一大批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桥梁等项目正在实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与东盟经贸成果丰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双方经贸合作历史悠久,不仅在自由贸易区(FTZ)谈判上起步较早,而且还有很多次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二是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很多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在经贸往来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是东盟国家近年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承接地”和“中转站”作用,从而让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沟通机制丰富灵活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热络是全方位的。例如,在企业层面,阿里巴巴集团将东盟作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基地;在政府层面,中国已与多个东盟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在民间层面,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定期会展活动往往包含主题丰富的研讨会、论坛、展览,从而为扩大客商经贸交流提供平台。”崔凡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博览会和投资峰会这种定期沟通形式,中国和东盟也是常做常新。在论坛主题选择方面,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首次增设中国—东盟海洋旅游合作论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工程应用与产业国际化论坛、中国—东盟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同时,博览会还将首次设立智能制造装备展区,集中展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产品。

再例如,中国贸促会与东盟有关国家工商会在2015年曾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的倡议。这一平台自2016年底上线至今,已有7个东盟国家的907类商品实现了在线销售,累计完成交易达75万单。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表示,今年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有关方面就将举办平台建设成果展示及线下交流活动,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满足双方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一帶一路”空间广阔

针对地缘政治是否会影响经贸合作,钱克明表示,无论从贸易、投资来看,目前中国与东盟共同开展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经贸合作区建设,对于推动各自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融入全球化都有很大作用。“下一步经贸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将对促进这一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钱克明说。

在分析人士看来,中国与东盟今后经贸合作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一带一路”密切有关。其中,无论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还是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抑或是越南的“两圈一廊”规划,都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找到大量的契合点与广阔的对接空间。

“如今不少人在分析‘一带一路’时,往往将目光聚焦在‘一带’上,而对于‘一路’的关注则有所不足。实际上,从文化、政治、宗教、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视角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不仅风险较小,而且商机同样巨大。未来,在与东盟进行经贸合作时,中国相关地区要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商机。”崔凡举例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不仅是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升级版,更应成为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从而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拾级而上”提供更多贸易、金融、交通支持。

第三篇:鲁韩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

2004年12月9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恳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对山东省与韩国经贸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确定将建立包括“韩国——山东省城市间经贸合作会议”在内的诸多机制,推动这种深层次的恳谈对话趋向制度化。就具体对话机制,会议提出了“直通车”式的设想。山东与韩国的合作与交流由此步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韩国是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

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是中韩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在中国与韩国建交的13年中,山东与韩国共同经历了创业和发展,培育了信任和友谊,奉献了智慧和财富,也共同创造了山东经济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韩国是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2003年,山东与韩国的进出口额实现96.4亿美元,是1992年7.2亿美元的13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1.6%,占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达到15.2%;2004年1-10月份,双方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了31.7%,达到102.12亿美元。

——韩国是山东第一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家(地区)。2004年1-10月份,山东批准韩商直接投资项目2368个,实际投资额3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2.3%。截至10月底,山东累计批准韩商投资项目达到12315万个,实际投资累计127.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数的28.5%和27.6%,占全国吸收韩国投资的50%以上,成为韩国企业海外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韩国前20位大企业集团中来山东投资的已经有15家,包括韩国电力、三星、LG、现代、SK、韩进、乐天、POSCO、锦湖、希杰、斗山、晓星、大宇等大企业集团。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韩资大项目累计达552个,合同外资额65.2亿美元。

——山东成为韩国朋友居住最多的中国地区。目前,韩国在山东的常驻人员近7万人,在全国各省市中最多。

——韩国是来山东的各国游客中最多的国家。2004年1-10月,来山东旅游的韩国客人达38万人次。

——韩国在山东的加工贸易位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1-10月份,加工贸易项下与韩国进出口额达63.1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项进出口总额的28.2%,其中从韩国进口36.7亿美元,占全省的42.5%。

——韩国还是山东出访频率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韩国企业是容纳山东劳动力最多的外资企业。

韩国投资山东历程

山东吸引韩国企业投资山东发展主要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1、1988-1991年起步阶段。

中韩两国建交前的1988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把韩国作为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开始积极稳妥地开拓对韩国的民间经贸合作。1989年2月,韩国三养食品(株)与青岛第二食品厂合资创办了第一家中韩合资企业。1990年9月,开通威海-仁川海上客货航线。

截至1991年底,韩国投资企业达到95个,合同外资额7525万美元,主要是小型劳动密集型项目。

2 、1992年-1996年快速增长阶段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成为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发展的新起点。两国建交当日,当时任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的李春亭先生率400多人的经贸代表团出访韩国,成功举行了“山东省(汉城)经济贸易洽谈会”和投资说明会,在韩国形成了“山东热”。当年,山东赴韩经贸人员近3000人次,来山东考察的韩商达到10762人次;批准韩商投资项目188个,合同外资额1.3亿美元;对韩出口4.4亿美元。韩国跃居山东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家(地区)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1992-1996年的六年间,山东吸收韩商投资成倍增长,合同外资额年平均增长达到104%,累计33.76亿美元。

3 、1997年-199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阶段

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也深受影响。当年,山东批准韩商投资合同外资额大幅下降了79.4%,投资额3.2亿美元,仅为1996年的20.5%。1998年继续下降了8.9%,投资额2.9亿美元,降到了两国建交后的最低水平。1999年,伴随着韩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韩国企业在山东的投资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达到4.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4%。

在韩国经济困难和大批国内母公司陷入困境的时期,山东各级政府以“安商、亲商、富商”为宗旨,从信贷、税收、减费等各个方面给予韩国企业最大支持、援助,扶持和支援了韩资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4.、全面发展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000年以来的五年间,山东批准的韩商投资企业,项目数年平均递增1700个以上;实际投资年均增幅达到57.0%,累计投资额95亿美元,占历年批准韩商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4.3%。双方的进出口贸易也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达到24.8%。2002年开始,韩国同时跃居山东省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家(地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

特别是2003年以来,山东进一步把韩国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实施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战略。通过政府高层推动,进一步密切政府、团体、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关系,在韩国营造了新一轮“山东热”,在山东也形成了“韩国热”的整体氛围。韩商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呈现出速度快、水平高、领域广的全面发展态势。一是2003年至2004年10月韩商实际投资额64.9亿美元,超过了2002年前的历年总和(63亿美元);二是项目规模大幅提高,平均规模234.2万美元,比2002年前的韩国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增加了87万美元;三是制造业投资比重达91.4%,主要包括:IT及通信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工制品等行业。

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韩国已成为山东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鲁韩经贸合作互利互惠,一方面为韩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使众多韩国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山东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乃至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经贸为推动力,拓展了双方科研、教育、文化、旅游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为适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山东正在积极克服和改善进一步提升海空铁陆运输网络和能力、专业人才不足、制造业综合配套能力不强、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政府政务效率和政策可预见性等各种制约条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东亚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通过泛黄海、环渤海等多种形式,正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际产业,特别是国际制造业正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FDI最大输入国。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高能耗、低效率、低水平重复性投资和环境污染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韩国的产业转移,正从过去传统的轻工、纺织服装等转向汽车零部件、造船零部件、IT、化工、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把中国列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山东与韩国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山东省正在加快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打造制造业强省。以全省经济园区为骨干,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具备接受全球订单的能力,成为汽车、造船、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的主要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环渤海经济带重要的制造业聚集区。

汽车制造业——重点发展轿车、载重车、特种车和各种汽车零部件,尽快培育起汽车支柱产业群。

船舶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高速豪华游艇,以及船用柴油机、风机等造船零部件。

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数字通信产品和数字家电产品。

化工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基因工程药物、海洋生物药物等。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提高服装面料染整技术。

农产品及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水产制品、食用植物油、肉制品和饮料、海洋食品、粮食、肉类、果蔬深加工产品,积极推动外商来山东投资农产品种植、加工一条龙项目。

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环境保护产品、洁净产品、环境保护服务和废物循环利用,加快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对外出售。

相关服务机构——金融、保险、证券、会计、律师、建筑。

在 “山东省与韩国经贸合作恳谈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指出,山东省正在根据自身经济特点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家电、化工、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产业群。山东将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同韩国的经贸交流,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

2005年山东10大措施扩大鲁韩经贸合作

1、高层出访,企业跟进。2004年韩寓群省长访问了韩国,2005年,山东还将组织100家重点企业和经济开发区,分期分批赴韩国考察,举办对口洽谈,寻求合作机会。

2、建立双方稳定、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继续推动与韩国政府有关经济部门、商会、协会和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互信。

3、办好东北亚合作论坛。2005年,山东省将继续在威海举办东北亚合作论坛,希望韩国有关各界人士届时参加论坛。

4、建立新的城市经济合作框架。积极与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合作,争取两国政府的支持,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8市与韩国8市共同举办以经贸合作为主题的两地城市经济交流合作会议。建议第一次会议在山东举办。进一步加强双方贸易、投资、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的交流。

5、双向互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鼓励双方企业积极参与对方组织的展洽活动。2005年,山东省将举办青岛电子家电博览会、烟台国际果蔬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等会展活动,韩国还将继续在山东举办逆向商品采购活动。山东将致力于推动有实力的山东企业到韩国开展投资合作。

6、专题研讨WTO,推进环保、金融、旅游合作。2004年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双方可就共同关心的环保、金融、旅游领域合作开展专题研讨,推进更加深入和更加广泛的合作。

7、办好中韩经贸交流中心和山东驻韩国经贸代表处。目前,山东省17市和开发区在韩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已超过40个。省政府已决定在汉城设立山东省驻韩国经贸代表处, 2005年1月份将正式挂牌,派出常驻代表。同时,还成立了“山东—韩国经贸交流中心”,进一步开拓双方民间的合作渠道。

8、推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合作。山东省将继续推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9、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为韩商创造具有亲和感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强化外商投资企业后期服务和投诉处理机构,方便外商求助咨询、解决纠纷,维护外商的合法权益。

10、加强媒体合作,提升经贸影响。与有关方面合作,推动山东媒体与韩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邀请韩国主流媒体来山东采访,加深双方的了解。

作者:杜启洪 贾继庆 丛蓉蓉

上一篇:审计监管论文范文下一篇:医疗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