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民营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企业集群背景下民营企业集团的形成与治理研究

摘要:在当今的中国,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关联于市场结构的微观组织形式,包括国有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集团两种组织形式。以企业集团的形成机理、治理过程和绩效而言,由于这两种企业集团具有不同的最终控制权和所有权,我们在理论上不能简单地以国有企业集团的研究来代替对民营企业集团的研究,反之亦然。现代企业制度的等级交易和混合交易的现实表明,在市场和企业这两种治理方式的连续谱系中,企业集团与其子公司的关联越来越比市场显示出紧密的趋势。本文试图从节约交易成本、执行企业战略和社会关系网络演化等多个维度来解释企业集团的形成,并试图在民营企业集团的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和母子公司关系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下,对民营企业集团在企业集群背景下的形成机理展开理论分析,对民营企业集团治理机制及其绩效进行实证检验。 现有的关于企业集团的研究,是偏重于国有企业集团有余,对民营企业集团的研究则显得有些不足。其实,市场经济以契约为主导的交易形式正在逐步扩大民营企业集团的市场份额,市场治理结构及其规定的交易类型也在不断地渗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着重考察了民营企业集团在企业集群“竞合,,机制中的形成机理,认为这种机制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会有“竞争>合作,,和“合作>竞争”两种形式,当出现“竞争>合作”时,传统的企业集群将失去既有的优势,集群内部的企业会通过兼并重组而重塑成以“联合式”企业网络为特征的民营企业集团。不同类型企业集群中的民营企业集团分别有“合作→竞争→联合”、“合作→联合”、“竞争→联合”和“综合式”等四种主导形成模式。 如果以上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结合企业集群背景建立的民营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析框架则与这一创新点逻辑关系紧密且与实践高度吻合。本文建立了民营企业集团的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析框架,并选择恰当的指标对民营企业集团的各集群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绩效进行研究。本文对民营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治理机制进行了讨论,根据各集群利益相关者对民营企业集团的治理过程有没有通过中介发挥作用,把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分为直接治理机制和间接治理机制两种类型。 同时,本文从母公司与子公司间集权与分权的信息控制角度对民营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关系治理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母子公司的组织形式,并据此概括了在企业集群中形成的民营企业集团的协同优势,认为这种协同优势的发挥,一方面要取决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信息控制,另一方面要降低由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母公司的有限理性约束所带来的治理成本,并且在制度安排中,要优化母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和高管人事结构。 本文实证论证的基础,是依据企业集群中形成的民营企业集团受集群利益相关者约束,以及集群利益相关者对民营企业集团的治理过程是否发挥中介作用来展开的。对于受直接治理机制影响的单个集群利益相关者,采用了显性经济利益指标来进行衡量;对于受间接治理机制影响的集群利益相关者,则是通过构建省域集中优势指数和地方性特征指数来选择样本变量的。同时,按照股权结构和高管人事结构两个方面选取了相关的变量对母子公司关系治理的绩效进行考察。 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集团采的单个集群利益相关者中,员工对其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债权人显著提升了企业价值,供应商和分销商均对企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在民营企业集团主要利益相关者中对其价值影响最大且显著为正。本文所构建与选取的5个表示企业集团集群利益相关者间接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中,产品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的省域集中优势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要素市场和地方中介组织发展水平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集群的所在区域的市场化总体化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价值。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对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两权分离程度对企业价值有显著负面影响,高管安排中控股股东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以及高管在股东单位兼职比例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在对企业价值有显著正面影响的同时,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负面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企业集群背景下民营企业集团治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及某些值得重视的内容进行了评说。

关键词:民营企业集团;企业集群;形成机理;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母子公司关系治理

学科专业:企业管理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1.2 选题的理论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和几组主要概念的辨析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几组主要概念的辨析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集团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2.1.1 管理学与社会学解释

2.1.2 经济学解释

2.1.3 国内相关研究

2.1.4 简单评述

2.2 企业集团的形成动因

2.2.1 企业集团形成的经济动因

2.2.2 企业集团形成的管理原因

2.2.3 国内相关研究

2.2.4 简单评述

2.3 企业集团治理

2.3.1 企业集团一般治理问题的研究

2.3.2 企业集团特殊治理问题的研究

2.3.3 国内相关研究

2.3.4 简单评述

2.4 将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背景相结合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营企业集团在企业集群中的形成机理

3.1 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历程

3.1.1 民营企业集团发展萌芽阶段(1978年至1992年)

3.1.2 民营企业集团的初期发展阶段(1992年至2001年)

3.1.3 民营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3.2 从集群企业网络演进到民营企业集团的形成

3.3 集群企业网络演进中的“竞争”、“合作”与“联合”

3.3.1 集群企业网络“竞合”机制中的“竞争”与“合作”

3.3.2 “联合”式集群企业网络结构与民营企业集团的组建

3.4 企业集团在集群中形成的主导路径

3.4.1 合作→竞争→联合

3.4.2 合作→联合

3.4.3 竞争→联合

3.4.4 综合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营企业集团的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

4.1 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的理论基础

4.1.1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的简要回顾

4.1.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4.1.3 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

4.2 民营企业集团的集群利益相关者界定

4.2.1 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利益相关者

4.2.2 民营企业集团外部利益相关者

4.3 民营企业集团集群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

4.3.1 直接治理机制与间接治理机制

4.3.2 主要集群利益相关者的具体治理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治理

5.1 从一般企业治理到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治理

5.1.1 第一类代理与第二类代理

5.1.2 一般企业治理机制

5.1.3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治理

5.2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治理中的集权与分权

5.3 母子公司关系治理中的成本与收益

5.4 母子公司关系治理成本与收益的来源

5.4.1 子公司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治理成本

5.4.2 母公司有限理性约束导致的治理成本

5.4.3 “母合优势”带来的母子公司关系治理收益

5.5 民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治理的具体机制

5.5.1 股权结构安排

5.5.2 高管人事安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命题假设与实证研究设计

6.1 前言

6.1.1 实证样本企业集团的具体组织形式

6.1.2 研究路径说明

6.2 命题假设

6.2.1 民营企业集团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命题假设

6.2.2 母子公司关系治理的命题假设

6.3 实证研究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

6.3.2 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实证模型与变量选择

6.3.3 母子公司关系治理的实证模型与变量选择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7.1 民营企业集团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

7.1.1 单个集群利益相关者直接治理实证结果与分析

7.1.2 企业集群综合变量间接治理实证结果与分析

7.2 民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关系治理

7.2.1 股权结构安排治理实证结果与分析

7.2.2 高管人事安排治理实证结果与分析

7.3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机电产品市场营销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