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群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2019年,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在各级省、市、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在国内的示范应用,推动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及数字农业的建设。在农业产业集群中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以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发展的水平。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立、国民幸福、社会安定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就是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大部分处于零散状态,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劳动力很难形成规模呈现出显著优势。当原本的农业发展模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时候,就会促使农业产业集群的出现,它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是一种崭新的、先进的发展模式。实践表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前进步伐。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新阶段中,更是大力的驱动了农业的三产融合,将互联网创新技术融入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中,不仅有助于集群内部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化,更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资源禀赋的集聚能够很好的促进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发展路径。在国内省市中,江苏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不仅农业生产资源丰富,而且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更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分析研究苏南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很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近些年,虽然苏南地区各市县农业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在目前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中仍然普遍存在产业集群程度不高、集群结构不完善、关联产业发育不充分等问题。由于农业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企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农业企业其中在农业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中产品的销售环节成为了集群模式的问题节点,同时也出现了市场供求信息对接不平衡,管理制度运作无序,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力薄弱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苏南地区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制定农业产业集群发的展规划,形成有针对性的区域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完善的市场运行体系从而推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以规模经济理论、集聚理论、创新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采取实地调研法、文献收集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对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将查询整理的文献及理论加以阐述,其次根据调查研究归纳、整理出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集群之间的作用关系,得出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及问题。最后,根据调研区域常州夏溪集群与常熟董浜集群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判断其模式发展的水平,进而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运行机制三个方面解析其模式水平产生差异的动因,最终,提出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农业产业集群相关文献基础上,以苏南为研究区域,阐述在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并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深入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差异性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通过调查分析,常州夏溪与常熟董浜的发展模式分别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资源整合以及以互联网为创新技术驱动。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互联网对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因分别是:内部驱动因子及外部环境因子,内部驱动因子包括互联网环境及运行机制特征,外部环境因子主要包括资源禀赋特征和市场需求特征。第二,在常熟董浜发展模式中外部环境因子中市场需求特征对其影响最大,主要是由于市场结构不明确,内部分工不清晰,导致没有形成很好的带动辐射效果。常州夏溪发展模式中资源禀赋特征对其影响最大,由于集群中企业劳动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制度管理薄弱,没有标准化的人员管理制度,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对于高新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市场管理混乱,发展受到制约。第三,通过常州夏溪与常熟董浜集群的比较分析发现,农业产业集群中企业的人员素质较低会导致组织目标不明确,参与集群的意愿不够强烈。而常熟董浜蔬菜产业集群因为将互联网作为新技术在集群中加以应用,同时汲取核心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撑技术从而带动周边市场,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准确度也更高且渠道广泛,而常州夏溪产业集群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渠道比较少准确度也不够精准。农业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也对集群模式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常州夏溪产业集群销售渠道主要以同行、客户介绍、合作社的形式等为主,常熟董浜蔬菜产业集群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主要以网络、同行、企业、政府信息平台为主。论文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借助互联网构建农业产业集群联盟,降低交易成本,健全完善市场服务组织体系,着重提高合作共赢,针对性提出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为完善江苏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互联网;苏南地区

学科专业:农业发展(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 农业产业集群

(二) 农业产业化

(三) 文献评述

五、研究内容

(一) 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 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主要模式

(三) 苏南典型模式比较及政策建议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图

七、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 资源禀赋

(二) 产业集群

(三) 互联网+农业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 规模经济理论

(二) 集聚理论

(三) 创新理论

三、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 互联网环境下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与诱因

一、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一) 互联网向农村持续渗透

(二) 农业产业集群

二、农业产业集群形成诱因

(一) 资源禀赋决定

(二) 市场需求拉动

(三) 互联网技术驱动

(四) 社会环境推进

三、互联网对农业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

(一) 提高产业集群市场的运营管理效率

(二) 推动集群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 优化农业产业链的联结结构

(四) 提升相关产业的融合水平

第三章 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苏南互联网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二、苏南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模式

(一)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驱动模式

(二)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资源整合模式

(三) 基于互联网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四) 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产业链融合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

(一) 从业者素质低,创新驱动力不足

(二) 市场信息对接不平衡,资源整合能力较低

(三) 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辐射能力较弱

(四) 分工协作能力薄弱,协同融合水平较低

第四章 互联网环境下苏南农业产业集群典型模式比较

一、典型模式选择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比较方法

(一) 调研区域与对象

(二) 常州夏溪模式

(三) 常熟董浜模式

(四) 比较指标体系构建

三、常州夏溪与常熟董浜典型模式比较

(一)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效果比较

(二)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动因比较

四、典型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一) 经验

(二) 启示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一) 提升从业者素质,推动创新驱动能力

(二) 完善市场信息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共享

(三) 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四) 优化集群内部分工协作体系,提升产业链融合水平

参考文献

论文资助说明

致谢

上一篇:教育课程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学困生成因转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