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

2022-08-22

第一篇: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

服务经济与产业集群

师心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入世和过渡期的结束,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及其影响,已渐次近距离、实质性进入我们经济活动可感知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尤其伴随世界通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加快加深了国与国之间从资金、技术、管理模式到市场等的经济交融。笔者认为,21世纪人类正全面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因此,尽管国家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不同,但在共同面临的时代背景下,却必须作出各自与之相应的战略选择。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正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发展服务经济是城市的第一要务,而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任务,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服务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世纪,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应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市场环境,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尽快扭转其长期滞后的局面,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一、服务业内涵日趋丰富

在服务业的研究中,理论界有不少诸如“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服务经济”的概念,哪一种提法更符合现实的要求,目前尚未明确和统一的认识。本文综合了主导性的概念和提法,基于这样的理解:服务业有传统服务业(狭义)和现代服务业(广义)的区别(无特别指明,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概念同)。传统服务业的概念基本等同于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三产业,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其内涵比传统服务业覆盖领域广,包括发达国家产业分类法中的所谓第四产业,如设计和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的部门,应用微电脑、光导纤维、激光、遗传工程等新技术部门,以及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产业部门等。主要指从农业、工业等产业部门的直接生产中不断分离出专门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设备维修、辅助服务、过程控制、程序编制等许多独立的行业;从流通过程中不断分离出专门从事产品包装、保管、运送、推销、广告、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许多独立的行业;从消费过程中逐渐分离出的为政府、社会与居民生活提供的多样化服务行业。

我国早先第三产业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四个层次之间的界限已不很清晰。新的划分规定以2002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分类的划分层次非常明确,继续划分四个层次必要性不大,因而2003年起不再对第三产业划分层次,并根据经济活动性质,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范围作了一些调整,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

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现代服务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服务业中非常重要的“亚产业”集群,其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基于布朗宁和辛格曼在1975年对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凸现了新经济的特征,即伴随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主要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直接提供的服务,如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的移动通信、网络、传媒等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咨询业、商务业、会展业、物流业,以及科技开发、教育培训等新兴行业,突出表现为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为社会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高人文关怀的现代化服务,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如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作为高增长性和最具潜力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城市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1948~2000年间,美国的GDP增长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来推动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当前,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发展呈以下基本特征:

经济总量规模化。从产业基础看,经济总量跨入人均GDP5000美元的国际化大都市一般都拥有发达的服务业,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都接近和超过70%,占绝对比重。

发展主体功能化。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逐步转向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性产业。同时,商贸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教育、中介服务等一批功能性行业也迅速崛起,发展主体功能化趋势明显,成为支撑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和功能提升的核心力量。

内部结构高度化。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大幅提高;同时,第三产业由传统转向专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智力因素在第三产业中的含量增高,生产型服务业也快速发展。

服务对象国际化。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积聚和辐射功能,服务对象国际化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快于实物贸易的增长。据世贸组织预测,未来10年世界服务贸易将年均增长10%,到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将达5.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全球经济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

功能布局集群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大都市出现了金融和生产型服务业向中央商务区集中的趋势,如纽约90%以上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司和85%的商务服务业集中在曼哈顿地区,形成了专门的金融、贸易和服务区。

三、新形势下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的耦合

产业融合。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产业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世界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甚至由以制造中心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中心。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其服务业收入已经达到总收入的2/3。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显著的经济现象之一,世界经济版图由众多产业集群构成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指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

具有相同、相近与相关性的企业和相关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学、标准化制定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构成的群体。如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等。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区已出现产业集群现象,我国也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

竞争力集群。为了整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发达国家如法国推出的竞争力集群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其联合某一地区若干个不同产业的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整合它们的资源优势,以协同生产的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强化功能区域协调发展。

服务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发达国家就基本上完成了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升级转变。我国目前也已经进入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初步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2007 年4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 号)进一步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大力优化服务业结构,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意味着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将迎来一轮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家在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要提高4个百分点。远期目标到2020 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第二篇: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摘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它具有显著的特点,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缺陷需要解决,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好莱坞,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卓有成效的实例。

集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中国纺织集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里。西安高新区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西电捷通、宇龙等企业为代表,3G技术为支撑的通讯产业集群,2005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以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4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005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很多产业集聚群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并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向区域外的市场扩散,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集群同类企业之间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资金成本。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 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

但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聚而不群”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是“五脏俱全”,即各自独立完成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二,开发设计能力弱、技工和人才严重短缺、质量提高缓慢、创新能力弱、产品雷同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同业无序竞争和内耗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落后、融资环境差、支撑服务体系欠缺、环境污染加剧等等问题在目前多个产业集群试点中普遍存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如目前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普遍没有跳出仿制的窠臼。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仍然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车型虽然不少,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更少,总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但在形成企业集群过程中,有些同类企业不是自发集聚形成的,而是各地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靠政府行政命令聚集在一起,但实际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高度关联性,不是价值链自然衍生而成的企业集群,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企业产品单

一、缺乏协同效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想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定要改变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政府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对已有中小企业集群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对新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来安排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使之改变独立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过程中享有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二是转变集群集中于制造环节的现象,实现产业服务化,将集群提升与产业链完善结合起来。加快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企业集群生存环境,要大力培育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在企业集群发展中要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注重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包装储运方面的整体配合的一贯性,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是加强产学研的互动和一体化,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近5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成立产学研基地,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80所、博士后工作站39个,孵化科技企业2200多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由初期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点对点分散式合作,逐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网已具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由此可见,产学研一体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芹

摘要: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条件的逐步形成,陕西省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有必要对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进行实证。

Abstract: With the industrial cluster conditions in developed eastern region gradually formed, Shaanxi province must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luster,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play the advantag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speed up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 and further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关键词:陕西省;产业集群;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industrial clusters;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43-01

0引言

国内外实践证明,培育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陕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在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培育上显得有些滞后,陕西省目前已存在产业集群的雏形,但产业集群的发展显得非常脆弱和不完善。产业集群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已初步凸显,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1陕西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考察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需要选取一些能够反映产业集群状况的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进行纵向的分析或横向的比较,从而得出有用的结论。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有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

1.1 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区位商指标是经常用来界定产业集群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模式,产业集群水平高低,取决于区位商的大小,即区位商大的产业说明该产业在此地形成了产业集群。要研究产业集群与陕西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选取陕西各城市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此地国民收入为因变量来进行定量分析。

1.2 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用生产总值的数据与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样利用上述公式,计算结果,陕西各区域生产总值与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的相关系数为0.871。可以看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个数越多,此地生产总值也就越高,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比例关系。

2产业集群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后陕西省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业集群为陕西省乃至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考察工业化进程、城乡就业率、城市化水平与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2.1 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产业集群首先解决了一个陕西农村工业化问题。以户县渭丰乡、

大王镇一带出现的制造果品包装纸箱的产业集群为例来分析产业集群对本地的工业化水平的贡献。陕西已在户县渭丰乡、大王镇一带出现一个制造果品包装纸箱的产业集群的雏形,共有企业260多家。其中渭丰乡有纸箱制造企业216家,大王镇有50家。围绕纸箱主业,这些企业展开了分工与协作。在上述企业支持配合下,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雏形出现了。这两个乡镇生产的纸箱除主要满足我省陕北的苹果基地外,还远销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目前,户县年产纸箱约2亿个,每年的销售额约在3亿元左右。渭丰乡、大王镇本来是一个农业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显然,随着纸箱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这两个镇已经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成为了一个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可见渭丰乡、大王镇一带的企业主要是同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企业,所以渭丰乡、大王镇的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产业集群的贡献。

2.2 提高了城乡就业率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而产业集群区恰恰是我国民工流和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接纳区域。例如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西安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继续增强。再例如上面提到的户县渭丰乡、大王镇一带出现一个制造果品包装纸箱的产业集群中,一家小规模的纸箱厂,雇请工人20-30人,规模较大的企业,雇工约80人。从理论上来看,产业集群区之所以能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区域,与集群企业的特点有关。这些企业不仅能够就地接纳本地劳动力,而且能够使外来民工快速地适应生产。而且,产业集群中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许多地方的企业甚至显现出家庭作坊的特征,所以就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证书、培训等,只要很低的条件就立刻从农民转化为工人。往往在产业集群区,人员流动的机制都比较灵活,政府还为人员的流动设立了各种平台,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

2.3 提升了城市化水平产业集群现象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要求中小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这将会导致这一区域人员的大量集聚。而这些区域的发展就势必导致区域城市化的趋势。反之,当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后,随着当地基础设施等的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改善,又会增加区域集聚的向心力,成为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再者,从总体上来看,产业集群是目前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文章还通过进一步分析陕西工业结构偏差可发现:各区域企业群发展规模、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两两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就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企业集群方式的那些地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显著得快于没有产业集群这些方式的地区。

3结论

通过陕西省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个数越多,此地生产总值也就越高,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比例关系;同时,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越高,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生产总值也越高,表明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再者,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就业率等指标体现,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两两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就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产业集群方式的那些地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显著得快于没有产业集群这些方式的地区。

参考文献:

[1]唐华.产业集群论.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大学,2004..

[2]张元智,马鸣萧.西部地区工业走产业集群道路的几个问题——以户县纸箱产业集群为例[C].中国产业集群,机械工业出版社.

[3]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考察[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6).

第四篇:产业集群地区经济发展

目录

1 产业集群的效应 ………………………………………………………1 2 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2

2.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2 3立足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树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3

3.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3

3.2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区域特色 …………………………………………3

3.3注重培育集群社会文化环境 ……………………………………………3 4 推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4

4.1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4

4.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4

4.3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4

4.4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4 参考文献 ..……………………………………………………………..……

5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支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更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和现状进行考察,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对

提升民族地区产业竞争力,加快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民族经济产业结构竞争力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始终扮演着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角色。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集群经济战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发展途径。在当前的“十一五”规划制定中,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建设也成为各地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对于经济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其经济发展完全有可能借助产业集群模式,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培育和企业的创新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1.产业集群的效应

产业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和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为区域经济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互补性,可形成协同效应;产业集群的集散效应可汇集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可以促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稳定的学习、交流、创新和进步的共生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创新效应;产业集群还可发挥区位群体效应,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更主要的是,集群制造不同于大规模制造,集群制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以往工业化道路上的弊端,具有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良性互动的特征,也必然大大推进城镇化进程。

可见,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其发展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

近几年,民族地区经济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集群化趋势皆初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2.1.1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极大地带动了周围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地区龙头企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2.1.2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民族地区畜产品资源优势充裕,在肉类加工工业、乳类加工工业、蛋类工业和皮革毛绒工业等各类加工工业中表现突出。

2.1.3能源、化学工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各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煤、电、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

2.1.4金属冶炼制造业集群。民族地区资源富集,许多资源不但储量大而且开发条件好,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2.1.6旅游业产业集群。民族地区集中了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中新疆、广西近年来发展较快,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

2.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

2.2.1丰富的资源禀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基础。资源优势有利于培育构建以此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2.2.2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拉动产业集聚。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依托“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项目及其他国家重点工程,促进了生产要素集聚,加快了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2.2.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开拓了市场,创出了品牌,不断带动基地建设,引领其他相关配套企业的成长、壮大。

2.2.4特色产业多集中于初级产品市场。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产量大,质量高,但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却有限。

2.2.5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在产业分布上,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规模到数量都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几个高科技园区。

总体来讲,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启始阶段,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处在产业集聚阶段,有的还仅仅是个雏形。

3.立足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树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明显之处在于鲜明的民族性。其二,民族地区具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对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三,在各民族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历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存在差异,发展产业的形式与结构各不相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使得各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也相应呈现出差异性。当前,对于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决策和规划都应充分认识这些特点,由此树立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民族地区缺少沿海经济起飞时好的商业环境(沿海区位优势、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国内经济短缺、国际产业大量转移等),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要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抓好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的建设,促进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3.2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区域特色

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区位品牌”,不仅要使物质资源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还要使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体系之中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3.3注重培育集群社会文化环境

民族地区各地文化特色明显,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创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营造产业创新氛围和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4.推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4.1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待开发阶段,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要跨入现代工业化的门槛,就必须把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输入等和区内条件结合起来。为此,应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协调产业政策;逐步对产业集聚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营造产业载体,吸引企业聚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入沿海东部企业和外资企业弥补本区集群内部的产业缺口。

4.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民族地区在特色农业、畜产品、能源开发、旅游业、边境贸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不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特色产品和资源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现有产业集群要以现有的主导产品为基础,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开发,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体功能。

4.3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专业市场与地方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共生关系,国内许多地区产业集群都得益于各类专业市场的有效发展。民族地区应利用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配套,依靠各类专业市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

4.4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当前,绝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产业集群从事的是加工业。这些产业集群凭着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规模经济等优势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影响。但是,这些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等并不能保证产业集群的持久优势;强化内生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开发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才是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民族地区应在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推出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培育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集群模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集群产品产业化。对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当地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力量,发挥当地专业性人力资本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如此,民族地区才能把产业集群不仅建成产品加工基地,更积极建成产品创新基地。

参考文献:

[1]廖佳敏.建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与管理.2006,(3)

[2]徐承红.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活力.2005,(10)

[3]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南京社会科学.2005,(5)

[4]隋映辉.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青岛出版社.2005

[5]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李靖靖.发展壮大内蒙古产业集群研究.内蒙古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06

[8]陈德峰.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大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创新网.2006-9-8

第五篇:壮大区域品牌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我省产业集群发展,11月7日至9日,我省举办了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培训班。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处长张江乐,省品牌战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武志辉,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副处长吴志国等参加了开班仪式。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就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近年来,湖南的非公有制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促进湖南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邀参加培训班的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介绍了湖南省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经验。他说,湖南省中小企业局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把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和引导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各类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络架构。

在培训班上,省品牌战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武志辉就如何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对品牌的概念、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培育发展品牌、打造品牌强省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品牌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重要表现。”武志辉谈到,一个地区或企业要想创建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首先应全面认识品牌的重要性,真正意识到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强势的区域品牌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对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产业振兴、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良好的培育扶持机制、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有利条件,使企业不断增强品牌创建意识和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积极投身到品牌兴省战略中来,使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能持久健康

成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关系我省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的重点工作,也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此武志辉说,政府职能部门应把品牌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和激励保护机制,搞好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落实,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河北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进而不断提升我省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立足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坚实中小企业基础,扩大行业覆盖面分布。”

据介绍,我省今年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培育100项以上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国名牌及区域品牌产品,争创100项以上驰名商标等战略目标,为全省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不能只依赖大企业,因为如果长期以来只依赖少数的大企业,必定会使经济发展出现后续力不足的问题。”武志辉建议,各知名企业之间应当加强合作沟通,使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仅要自己发展也要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在品牌战略上,通过合作构成强大的产业链,进而带动全省整体经济发展。

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副处长吴志国对中小企业名牌组织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他说,各地区一是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企业积极申报,使企业认识到此项工作对于促进自身品牌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认真协助企业收集整理申报材料,做到资料全面、真实、准确,严格把关申报资格;三是要在评审过程中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原则,严格按评价程序和规则要求为申报企业服务,评价产生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知名度居本省同类产品前列,企业信誉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河北中小企业名牌,促进我省中小企业提档升级。

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处长张江乐在培训班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举措,并对省中小企业名牌评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说,经过省市县镇多年培育,我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品牌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争创区域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小、产业链条体系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对此张江乐说,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示范产业集群和“国字号”的区域品牌;着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渠道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品

牌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平台发展,健全产业链条体系;抓好企业名牌和区域品牌培育,下大力做好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业集群产品质量。“今年的申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行材料审核和现场审核。材料审核主要依靠省品牌战略促进会负责,现场审核将由促进会和省局形成现场审核组,赴各设区市、县、企业开展现场审核。省局将按照申报条件要求从严掌握,真正做到严格把关,宁缺勿滥。”

座谈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就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强调: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发展的眼光,有效的措施,扎实的工作,研究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抢抓机遇,把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融入产业集群工作之中,以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企业往来单位对账函下一篇:企业授权委托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