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血小板指标检测

2022-09-11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 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 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可出现造血系统的损害, 如晚期脾肿大并伴有脾功能亢进, 血液中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以及贫血等,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患者易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 (PLT) ,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血小板压积 (PCT) ,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常作为临床诊断各种出血性疾病的主要参数[2]。肝硬化患者中血小板4项参数发生明显变化,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的意义, 本文对7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病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为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24例, 年龄28~62岁, 平均51岁。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肝炎肝硬化44例, 酒精性肝硬化20例, 胆汁性肝硬化6例, 其他原因肝硬化2例。肝功能72例, 伴出血者29例。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7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45例, 女性25例, 年龄30~59岁, 平均年龄4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人院后次日采肘静脉血1mL抗凝送检, 仪器选用美国coulter丌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专人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组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各参数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测试结果:肝硬化组血小板4项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经统计学处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1。

分析显示, 肝硬化患者四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其中PLT变化最为明显, PLT、MPV与PCT间呈正相关 (r=0.73, P<0.01, r=0.835, P<0.01) , PLT、MPV与PDW呈负相关 (r=-0.563, P<0.01, r=-0.62, P<0.01) 。

3 讨论

血小板计数 (PLT) 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的指标,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是反映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 血小板压积 (PCT) 是反映血小板总容积的参数,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参数。血小板在凝血和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时, PLT减少, MPV增大, PDW增加, 而在血小板生成低下时, PLT减少, MPV和PDW变小[3]。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其原因是肝硬化患者脾大引起血小板分布异常以及破坏增加所致。近年来发现骨髓异常或生成不良是PLT减少的重要原因。

PLT、PCT、MPV、PDW等4项参数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指标, 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增大伴有脾亢时血小板被大量破坏而致血小板减少。同时, 乙肝病毒和肝硬化时血清其它毒素对骨髓造血细胞产生抑制, 使血小板减少。另外, 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MPV作为应激性反应指标, 随着血清蛋白浓度的下降, 巨核细胞释放大体积血小板增多, 致使MPV升高, 而PDW是定量反映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它与MPV呈正相关[4]。本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 PLT、PCT逐渐降低 (P<0.05) , 而MPV、PDW逐渐增高 (P<0.05) , 从而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降低, 易导致出血和凝血机制障碍。

本文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 出凝血情况判断有一定指导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中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检测72例肝硬化患者及7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硬化组血小板4项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肝硬化出血组血小板4项参数亦明显低于非出血组,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 。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4项参数

参考文献

[1] 张书娥.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E[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 (10) :953.

[2] 卧任高, 陆再美.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 崔春吉, 董海静, 金幸, 等.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5, 17 (1) :30~32.

[4] 陈鑫, 张忠新, 王桂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 25 (5) :27~28.

上一篇:潜山井带压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下一篇:研究分析如何确定衡器检定周期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