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2024-04-11

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共12篇)

篇1: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医疗技术也是发展勃勃,许多医疗技术更是让人们惊奇,今天我们就要说的是颈动脉彩超,颈动脉彩超相对于以前的颈动脉检查,能让医生更清晰的了解病情,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保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颈动脉彩超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异常结果: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 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可作为临床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力依据。

需要检查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

检查前:颈动脉彩超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只要在检查前,把会影响检查的颈部饰物除去即可。如果是刚做完剧烈运动,则需要先休息5~10分钟,等呼 吸及心率相对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检查时要求: 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按医生的要求做准备,医生仔细操作。

以上就是颈动脉彩超的临床意义,它的出现为医护人员诊断病情提供了更为明了的结果,为治疗颈动脉患者提供了保证,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疗科技者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医疗器具。

篇2: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2:颈动脉彩超与TCD 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于临床可以及时准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产生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以提高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

3: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但在检测结果分析中应提倡多参数分析,除相关血管段流速外,还得考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和血流声等。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篇3:肝硬化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60例肝硬化患者并作为肝硬化组, 男55例, 女5例;年龄31~61岁。另选择同期6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50例, 女10例;年龄23~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静脉血3ml, 放入试管中与抗凝剂混合1h, 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美国贝克曼公司) 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 即血小板计数 (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压积 (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 MPV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2组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 早期临床虽可无症状, 但可有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本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早期即有血小板的变化, 其中PLTPCT下降且随着病情的加剧而显著下降;同时MPV升高,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但PDM无明显差异。在改变的3个参数中, PLTPCT是最敏感指标。本研究中MPV升高, 与金海山等[2]报道的肝硬化患者MPV较正常人和慢性肝炎患者下降结论相反, MPV是判断血小板减少原因的指标。而PLTMPV均减少, 应考虑骨髓抑制的可能;PCT减少而MPV升高, 则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正常。PLT减少是外周血小板被破坏, 引起骨髓反应性增强, 新生成的MPV增大, 与测定结果相符。肝硬化患者PLT减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门静脉高压致脾功能亢进, 使血小板在脾脏中的潴留与破坏增加; (2)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对骨髓巨核细胞系统直接或间接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3]。但通过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 降低门静脉压力后发现PLT并未恢复正常, 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硬化患者外周PLT, 发现网状PLT减少, 提示免疫介导的破坏过程可能是PLT减少的重要原因[4]。有报道肝硬化患者血小板黏附, 聚集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人与慢性肝炎患者, 且下降程度与肝脏损害呈正比, 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功能障碍。因此, 临床上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 对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肝组织病理检查虽然可作为肝硬化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作为有创伤性的检查, 难以普及与重复操作, 并存在误差。而作为无创性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既简便又安全, 还能较好地动态观察肝脏病变的程度, 是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 可作为肝硬化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62.

[2]金海山, 王晓英.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5, 2 (3) :104-105.

[3]蒋孝华, 谢玉姚.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机制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 (11) :106-108.

篇4: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 血脂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协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97-02

血脂检测在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检测意义,血脂测定的准确性对于CHD等同状态、降低CHD以及防治血脂的异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新时期,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人民的体质,尽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医学实验室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帮助临床积极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工作,临床医生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疗方案的主要制定人,加上选择临床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以及合理应用检测结果都会贯穿于整个的医疗过程当中,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是医疗质量保证的基础,同时也是血脂检验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病例组:选择的是2010年2-10月在本院的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并且经过动脉造影、CT、以及B超等后检查确诊的一些脑血管病、冠心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计116例,在这其中,有63例颈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病患者;53例冠心病患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不稳定性的心绞痛和稳定性的心绞痛病患者和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女患者65例,男患者51例;年龄大多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8.8)岁。②健康对照组:50例在同一时期经检验后无心、脑血管、肝胆等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健康者。女30例,男20例,年龄大约在33-75之间,平均年龄为(57.5±9.3)。因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别不存在差异性,因此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受试者在清晨均需于空腹状态下采肘静脉血,对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A1(APOA1)、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C)进行测定,利用的是日本地日立7020生化分析仪,其使用的试剂是由上海长征医学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各项检测均是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以及仪器说明书来进行的。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参数采用的是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的是(χ±s)表示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DM并发AS组APOB100、LDL-C、TG、TC比DM组以及对照组明显高(P<0.01),但是DM并发AS组APOA1和HDL-C却比对照组和DM组低(P<0.01),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DM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的水平增高为显著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异常,患者久病往往会引发多系统的损害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血管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血脂的异常代谢,了解患者体内的血脂的状况检测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出现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血脂检测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脂的异常代谢状况、治疗后有无血脂变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Puavilai G,Chanprasertyotin S,Sriphrapradaeng 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glucose intolerance:1997criteria by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ADA),1998WHO consultation criteria,and1985WHOcriteria.World Health Organ.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9,44(1):21-22.

[2] 蒋利,周林,闫振成,倪银星,陈静,赵志钢,钟健,刘道燕,祝之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04):45-46.

篇5:癌基因检测的意义

癌症如果是早期发现,手术后可以作为慢性病治疗,存活几年、十几年没有问题。甚至如果能更早期发现癌症的迹象,通过早干预、早预防,定期体检等手段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那是建立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基础上,以及未来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可以像慢性病一样进行治疗。

核子基因表示,我国 80%的癌症患者确诊时即属于中晚期,癌症一旦出现转移或进入中晚期就变成了急性病,晚期肺癌一般存活期只有一年,肝癌晚期出现黄疸和腹水存活期为 1-3 个月。所以,癌症基因检测还是要尽早做。

篇6:孕产妇孕期HIV初筛检测的意义

安亚丽

澄江县妇幼保健院

云南澄江652500 摘要:目的 为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459例孕产妇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 检出抗HIV待复查者5例。DIC确认1例。结论:孕产妇孕期HIV抗体初筛检测可为其早预防、早治疗提供依据,改善孕产妇孕期生活质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关键词: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抗体初筛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类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婴儿和儿童感染艾滋病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自己的婴儿,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之一。它可以发生在妊娠(主要是孕晚期)、分娩或哺乳过程中、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母产道、母乳喂养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婴儿从感染的母亲那儿获得这种病毒的风险,在发达国家为15%到25%,发展中国家则为25%至35%,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喂养习惯;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母孕乳喂养更为普遍,时间通常更大,传播的风险也更大。艾滋病的流行对儿童的健康影响很严重,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吞噬了将近300万儿童的生命,现今还有100万儿童携带艾滋病病毒,世界范围内,1998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中1/10是儿童,艾滋病可能使儿童生存方面取得的进步出现逆转,艾滋病已使流行最严重国家的婴儿死亡率成倍增加,中国累计已有9000例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每天大约有80万儿童受到母婴传播的威胁,至今已有50万儿童因艾滋病死亡,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了75%。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通过广泛开展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意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支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减少母婴传播,最大限度地防止所生婴儿感染HIV,提高儿童生存率,所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刻不容缓。

材料和方法

一、受检者

我院(澄江县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2007年3月孕产妇共459例,取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凝固和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pm离心15分钟,吸出血清备用,置2—8℃冰箱保存1—7天内进行检测。

二、检验试剂

1、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诊试剂盒(胶体金法)

2、美国雅培有限公司提供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胶体硒法)

3、检测

三、检验方法

首先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进行HIV抗体筛查实验,若出现阳性结果,则再用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和HIV(1/2)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两种试剂同时进行抗体筛查实验,若出现一阴一阳或两阳送CDC进行确认。

果 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提供酸免疫试剂(ELISA、双抗体原夹心法)本实验测定459例孕期孕产妇HIV抗体待复查数(待复查率)为5(1.15%)送CDC确认的阳性数(阳性率)为1(0.12%)。

在459例孕产妇中检出5例初筛阳性,血样送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认为1例,阳性率为0.21%,这例HIV感染者为孕39周孕妇,无艾滋病症状或体征,否认有输血史、手术史、吸毒史和卖淫史,但自认卫生意识差和防范意识差,曾被野外带血注射器划破手指。像这类患者容易被忽略不做抗HIV抗体检测,潜在的传播气焰很大,应该引起所有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提醒广大患者加强自身保护。HIV筛查结果是阴性的,要反复解释“窗口期”的意义,若在“窗口期”的建议三个月后再做检测。

此初筛实验其检出HIV待复查5例,确认1例,确认占待复查的20%,提示此初筛实验为避免漏检HIV抗体阳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利于预防孕产期艾滋病母婴传播。

此初筛试验共检出HIV待复查5例,确认1例,确认占待复查的20%。提示此初筛试验为避免漏检HIV抗体真阳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初筛试验的开展也为HIV确认试验(免疫蛋白印迹法)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确认试验一个是成本高,方法复杂,在HIV确认实验室才能开展,不能普及。而初筛试验因方法简便,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等优点,适合于取得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资格的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开展。HIV抗体初筛试验的开展在母婴儿阻断工作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它为医生对孕妇孕期指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提高了母婴医疗保健水平,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支持艾滋病病毒阳性妇女对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为儿童及其父母提供关怀,支持和治疗,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注意孕期保健,规范HIV感染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处理 方法和新生儿喂养和随防措施,孕期、产时和新生儿产后分别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阻断,采用有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率,从而预防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初筛检测的目的是检出所有的阳性者,因此对筛查试剂的质量要求

敏感 性必须好,特异性可能相对降低,在得到一个筛查试验阳性的结果时,要想到它极为可能是真正的阳性,但也有假阳性的可能,同时还要检查实验过程中有无技术性错误和误差。但假阳性反应的原因可能很多,如一些会有针对HLA抗原的抗体和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寄生虫病(如症疾等)、其它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等),患者的血清标本常容易出现假阳性,越是在传染病流行率高,病种复杂的地区,发生假阳性反应的越多,这可能是由于一些传染病病原体与HIV某些抗原体决定簇有交叉反应,因此对筛查阳性结果的解释必须慎重,但初筛试剂敏感性高,可避免漏掉真正的弱阳性。

所以,初筛试验的检测因特异性、敏感性高、方法相对简便,成熟,HIV抗体除感染早期短暂的窗口期外,整个生命期间长期稳定地存在并可被检测到。国内外的经验和研究证明,实施孕期自愿咨询与HIV抗体初筛检测,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可效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国芳,方利文,王克让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培训教程》2005,3 [2]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7: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水质检测;正确性;措施;意义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呈现出上升发展的趋势,逐渐地提高了工业的用水量、居民的用水量以及农业的用水量,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慢慢地凸显出来。在我国快速发展现代化工业的过程中,人类对高水质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更加重视检测水质以及关注水质检测的结果。为了保证用水的安全性,找到更加合适的检测水质的方法以及加大检测水质的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水质检测

在人类正常生活以及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水资源,人类的健康也和水资源的质量有着最直接性的关系。在我国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科学不断进步以及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水质有着更加高的要求,同时也正维持着不断完善以及不断发展水质监测标准的状态,水质的重要判断标准就是水质检测。人类的身体健康主要是受水资源中饮用水的影响,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标准主要是化学指标以及物理指标,还有生物指标。然而,水资源的水质主要是会影响到工业中的产品质量、损坏管道以及容器等。水质检测主要包含着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化学需氧量、余氯、臭味、浑浊度、以及色度等[2]。

其中,在实际水质监测的过程中,检测水质会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方法。通常情况下,检测水质的方法以及应用的原理是不一样的,最常见的检测方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检测方法,另外一类是物理检测方法,这两类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度法以及化学法。实质上,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化学法是比较常见以及常应用的方法,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非常快的检测速度,同时还是因为检测人员不具有非常高的检测水平以及检测的条件很受限制等。然而,化学检测方法具有非常简单的操作、非常广泛地适用范围,所以其具有的这些不良问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将检测水质结果正确性提高的措施

2.1 加强建设水质检测的人才团队

在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检测人员的共同协作,所以加强建设水质检测的人才团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检测水质的主体就是检测人员,其在检测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非常重要的地位,检测团队人员的责任感、专业水平、工作态度以及心理素质将会对水质监测的各方面工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由此可知,水质监测部门应该加强建设水质检测的人才团队,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更加重视考核检测人员相关的专业水质检测知识以及技能,更加协调地发展人才的量以及质。

2.2 对检测以及管理水质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只有对检测以及管理水质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将水质检测的稳定性以及精准线提高,同时还可以将检测水质的速度加快,以及将检测水质的效率提高、缩减了实际水质监测的时间,所以对检测以及管理水质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

2.3 对检测水质的点进行合理的设置

只有对检测水质的点进行合理的设置,才能够更好地将水质检测的精准度提高,设置的标准主要是按照水源的种类进行设置。相对而言,地下水很多都比较容易产生块状的污染,所以在实际水质检测的过程中就需要检测人员选择垂直方向的监测点以及平行于水流方向的监测点,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水污染面积增大的不良状况[3]。

确保检测水质结果正确性的意义

篇8: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BNP,肝硬化,临床意义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肝纤维化的不断进展,肝脏结构及血流循环途径的改建,门脉高压症的发生,随之继发神经内分泌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突出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及交感神经的反应增加,肾素、醛固酮等的分泌增加,同时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液体静水压的升高,以及肾血流量的减少,肾灌注压的下降等原因都会导致钠水潴留的产生,并加重心脏负荷[1]。而BNP是利钠肽家族的成员,由心室壁细胞分泌,在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时会刺激其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包括扩张血管,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同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拮抗作用、并能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及抑制交感神经的过激反应、并有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促排钠、排水,减少钠水潴留的作用[2]。因此BNP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功能方面的改变具有拮抗作用。国内关于肝硬化与血浆BNP水平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检测了肝硬化患者以及非肝硬化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通过两者BNP水平的比较,以及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评价指标,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能状态、肝硬化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5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肝硬化肝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70岁,平均(47.8±10.3)岁;观察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33~80岁,平均(48.1±10.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对照组入选标准:(1)符合肝脏疾病诊断标准;(2)常规生化指标正常;(3)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长期饮酒或者酗酒者;(2)近期有用药史;(3)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4)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2.2观察组入选标准:(1)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代谢性、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者;(2)严重意识或者精神障碍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者。

1.3方法对两组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年龄、性别等,按照常规方法,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肝功能、纤维蛋白原、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尿素氮、胱抑素C、肌酐、血红蛋白以及血浆BNP等。同时,观察组将患者的腹部彩超、便潜血实验、病史以及入院查体等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与消化道出血进行判断。

1.4观察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对BNP水平是否可以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充分反映出来,以及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与BNP水平的相关性。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中便潜血阳性、弱阳性、阴性间BNP水平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组的57例患者中,>70岁20例、50~70岁30例、<50岁7例;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20例、C级27例;其中无消化道出血30例、有消化道出血27例;便潜血实验:阳性20例、弱阳性10例、阴性27例;其中无腹水20例、有腹水37例;无贫血25例、有贫血32例;无肾功能异常40例、有肾功能异常17例。

2.2两组BNP水平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205.3±223.5)、(34.44±11.09)pg/m 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Child-Push A、B以及C级的BNP水平分别为(80.22±107.21)、(157.22±131.28)、(272.45±342.11)p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观察组各个指标间血浆BNP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便潜血阴性患者相比,便潜血阳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有合并症患者与无合并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BNP水平对生存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将157.3 pg/m L这一BNP水平中位数作为分界点,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BNP≤157.3 pg/m L组相比,BNP>157.3 pg/m L的生存率下降快,即生存率与BNP呈反比关系,见图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慢性肝炎患者人数的增多,肝硬化在本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4]。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与血浆BNP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NP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钠肽,是利尿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的肺、脊髓、脑以及心脏等重要组织中广泛分布,并且在心脏中具有较高的含量[5]。BNP通过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血流动力进行调节,能够使水钠滞留减轻,使血管阻力降低,使肾小球滤过率提高,从而达到利尿、降血压的效果[6]。有报道显示,BNP基因不仅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中的表达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7]。

通常情况下,肝硬化患者发病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因为受到心脏兴奋收缩障碍、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外周及内脏血管扩张以及肝脏灭活功能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心脏长时间处于高输出状态,为了对抗心肌重塑和使水钠滞留减轻,从而增加了心脏的BNP分泌[8,9]。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血浆BNP浓度在无心脏基础疾病的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血浆BNP水平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可以将血浆BNP水平作为晚期肝硬化患者危险分级与预测生存率的一个重要因素[10,11]。在本次研究中,对57例肝硬化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再选择60例非肝硬化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发现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说明血浆BNP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12]。同时,在Child-Pugh分级中,相比较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而言,Child-Pugh C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并且血浆BNP水平与Child-Pugh水平呈现出正比关系,即Child-Pugh水平越高,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越高,说明肝功能分级与BNP升高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将血浆BNP水平作为判断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一个重要因素[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无合并症的患者相比,合并肾功能异常、贫血、腹水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高,其原因主要为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或者消化道出血时,会影响有效血容量,甚至出现贫血,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心脏负担和肾脏缺血加重,诱发诸多并发症,从而导致肝硬化进一步加重,并且还会对心脏分泌大量的BNP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升高血浆BNP水平[[15,6]。同时,肝硬化患者因为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减少肝脏凝血因子合成,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Fujimoto等[17]在研究中发现,纤维蛋白原、APTT以及PT与BNP水平不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血浆BNP水平与肝脏合成功能无关。此外,血浆BNP水平升高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有关,如自发性腹膜炎、食管静脉曲张等,文献[18,19]在研究中发现,相比较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而言,肝硬化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较低,说明血浆BNP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尤其是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文献[20,21]在研究中发现,在野生型和BNP转基因小鼠诱导纤维化模型中,BNP可以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并且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好转,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

篇9: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功能;四项检测指标;严重程度;出血倾向

【中国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01-0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的慢性肝病。该病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而导致死亡。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肝炎就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左右,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但乙肝病毒并不是直接病毒增殖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机体病理免疫应答而引起损害,但在病毒或毒素的作用下会导致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异常。为探讨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意义,现对我院收治的388例病毒性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的四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调查与方法

1.调查。2002~2008年传染科住院的病毒性患者,患者均符2009年版《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脂肪肝,未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全部病例均不包括血小板疾患。

2.检测指标及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8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整套试剂由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提供),清晨取四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加入EDTA-K2抗凝管内,混匀,迅速离心10min分离出血清,于1h内置于仪器中进行自动测试,得到相应的血小板计数(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值(PCT)。

二、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组、慢活肝组、急黄肝组和健康成人组的血小板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如表1。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肝炎后硬化)的血小板四项指标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差异均有(P 0.05),其中PLT、PCT两项指标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PDW值除健康成人组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肝病组中MPV、PDW均比健康成人组有显著增加,但均值仍在正常参考区间内。

三、讨论

病毒性肝炎肝炎患者由于其病毒持续复制,肝脏炎症活动不断促进肝硬化进展。肝硬化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血小板结构、形态及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其具体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病毒通过内毒素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高等因素,使血小板在体内不断激活,血小板各种活性物质被释放,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发生肝损害。⑵骨髓造血障碍:肝炎病毒明显的抑制了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导致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下降。⑶脾功能亢进:肝硬化时,有脾脏容量增大和脾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过度活跃,使血小板过分滞留和破坏增多,寿命缩短,脾结构紊乱伴有异常细胞分布。因此,脾功能亢进是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时血小板减少原因之一。此外,免疫介导的破坏过程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是血液有形成分一,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血小板PLT、MPV、PCT及PDW 4项参数与血小板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单纯的PLT并不能反映患者血小板的全部功能。MPV是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增生代谢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PDW是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差异程度的参数,PCT是反映血小板所含颗粒及血小板活性物质多少的参数。

上文中提到的血小板的4项指标是间接衡量血小板功能的重要参数。本研究结果显示,388例各型病毒性肝为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而且随病情的进展和加重及严重出血,血小板的4项指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血小板4项指标的变化表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不但数量减少,而且功能也存在异常。肝硬化组患者变化更为显著,特别是PLT和PCT二者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慢活肝组及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 0.05)。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特别是发展到重症肝炎,病死率较高,由于肝功能衰竭各种凝血固子的合成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将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出血。在出血前仔细观察PLT、PCT结果的下降,以便提前应对出血症状。出血患者的血小板在数量及质量上都有显著异常,由此看来,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发生明显异常,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周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所致,各种肝病均能影响血液方面的指标,而且多数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脾亢造成血小板減少。

由此可见,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同正常人相比血小板正常或稍低,血小板4项指标的异常程度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出血倾向呈正相关,其中PLT、PCT与MPV、PDW的敏感指数最高。因此,对肝病患者在做肝功能化验的同时也查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分析血小板参数,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动态观察,并对预后做出客观评估。

参考文献

[1]于咸怀,于芹芹,于莉.美能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66.

篇10:类风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Ig型F被认为是RF的主要类型,也是临床免疫检验中常规方法所测定的类型。

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临床应用

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不是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因而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均较低(<40IU/ml),随着RF滴度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

IgA型RF:约有10%的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可检出IgA型RF,IgA型RF是RA临床活动的一项指标,该IgA型RF阳性与患者关节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骨质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

IgE型RF:在关节液、胸水中高于同一病人的血清水平。

篇11: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甲状腺素,肝功能

本文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及TSH浓度的变化, 了解肝功能受损程度对肝硬化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 探讨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FT3、FT4及TSH水平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肝硬化均为住院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超、CT及内镜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 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8例,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 酒精性肝硬化14例, 男76例, 女36例, 年龄32~68岁 (平均52.5岁) , 按Child-Pugh分级将病例分为A级21例, B级32例, C级59例, 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均无甲状腺疾病, 未服用影响甲状腺激素的药物, 3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

1.2 方法

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 FT3、FT4及TSH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仪器为拜耳Centaur免疫分析系统, 试剂为该公司的配套试剂。同时常规检测肝功能及凝血指标, 并进行ChildPugh分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结果以 (±s) 表示。

2 结果

2.1 肝硬化患者FT3、FT4及TSH检测结果

11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F T 3、F T 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t=12.23、10.35, P<0.01) ;TS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t=2.42, P<0.05) , 见表1。

2.2 FT3、FT4及TSH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A、B、C级3组血清FT3、FT4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t=3.45~15.46, P<0.01) ;B级组血清FT3、FT4均较A级组显著降低 (t=2.97、4.52, P<0.01) ;C级组血清FT3、FT4均较B级组显著降低 (t=2.23、2.17, P<0.05) 。A、B、C级3组血清TS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t=2.25、2.09、8.38, P<0.05或P<0.01) ;B级组血清TSH较A级组无明显变化 (t=1.12, P>0.05) ;C级组血清TSH较B级组显著升高 (t=4.13, P<0.01) ,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明显下降, TSH升高, 且和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与1974年Chopra报告的肝硬化低T3综合征相符[2]。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 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通常与肝脏损伤及生化代谢异常有关, 肝硬化时甲状腺素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 (1) 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肝硬化时甲状腺常有萎缩和退行性变, 使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2) 5’-脱碘酶作用不足:正常人血中80%的T3由T4在外周组织经5’-脱碘酶作用脱碘而来, 肝硬化时多合并食欲下降,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可使谷胱甘肽减少, 而谷胱甘肽是5’-脱碘酶的辅因子, 因此5’-脱碘酶活性下降, 致使T3浓度降低, FT3随之下降。 (3) 肝硬化时营养缺乏、碘摄入不足、血氨增高、多巴胺下降、水钠潴留、腹水稀释、应激状态等均可导致FT3、FT4下降, 从而TSH升高[3]。因此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FT3、FT4可以反映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也可作为判定肝硬化预后指标。非甲状腺疾病血清甲状腺激素降低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甲状腺激素的降低可使机体代谢下降, 减少了蛋白质的消耗, 以维持疾病状态下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临床无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 故不宜用外源性甲状腺素治疗, 以免破坏这一自我保护机制。但近年报告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素明显降低的肝硬化患者, 能有效地纠正低甲状腺素状态, 消除腹胀, 在增加食欲及改善肝功能方面起到一定作用[4,5]。有关肝硬化患者是否应用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尚需进一步探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5;B级组与A级组比较, ▲P<0.01;C级组与B级组比较, ※P<0.05, ※※P<0.01

参考文献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2]Chopra JJ.Hepatic alterations in circulating thyroid hormones and thyrotropinin cirrhosis:evidence for euthyroidism despite subnor-mal serum triiodothyronine[J].J Clin Endocr Metab, 1974, 39:901~906.

[3]刘明涛, 刘海峰.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02, 4 (8) :809~811.

[4]魏丽琴, 徐伟, 郭宏华.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和hTSH检测的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0 (1) :135~137.

篇12: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形态和血流的改变。方法:6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糖尿病足(NDF)组和糖尿病足(DF)组;所有对象均通过高频超声进行足背动脉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NDF组和DF组的足背动脉内径、舒张期反向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较正常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减小,内中膜厚度呈显著增加。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比较NDF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DF组与NDF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减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V和病程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SV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病程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足背动脉;超声检测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又称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是导致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下肢动脉病变导致缺血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们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形态及血流频谱改变,筛选有意义的临床检测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共收集研究对象62例,共分三组。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各,年龄55.8±10.1岁,均为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空腹血糖皆正常的门诊健康体检者。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系门诊或住院患者,纳入标准均按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提出标准诊断[2];所有对象均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血生化及胸片等检查并已排除1年以上的吸烟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及严重血脂异常者。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55.1±11.0岁,为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足溃疡或足部皮肤温度变化的患者,并排除非糖尿病原因引起的足部病变和糖尿病已行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或截肢术等治疗者。糖尿病不合并糖尿病足(non-diabetic foot group,NDF)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56.8±9.1岁,均为2型糖尿病但未患糖尿病足者。

1.2 彩色多普勒检测:用Philip锐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宽3~12MHz。患者坐位,足自然放松,于足背涂超声耦合剂,由内、外踝联线中点至第一、二跖骨间隙近端探测足背动脉,观察双侧足背动脉走行、管壁回声、内膜光滑程度及腔内血流充盈情况,彩色多谱勒观察腔内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血管内径测量选择双踝连线中点下方1 cm处,而脉冲多普勒取样则选择相同区段血流充盈最佳处,取样容积为0.6 mm,置于血管中心,声束方向与血流方向夹角≤60°。测量参数包括:血管内径(D)、内中膜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 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反向峰值流速(Revers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RDPV)和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检查时应不过于压迫动脉;每个指标测量3次,取双侧平均值。

1. 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应用非配对的t检验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各因素间的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及血糖水平见表1, 各组间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与血尿酸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三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及病程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F=16.57、11.80、25.49、45.73,P均<0.01);进一步SNK-q检验两两比较示病程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两糖尿病组的HbA1c、FPG及2hPG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 但NDF组与DF组间的HbA1c、FPG、2hPG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2.2 超声检测足背动脉的各项测值结果见表2。三组的足背动脉内径、IMT、PSV、RDPV和EDV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F=28.14、8.90、13.75、10.52、30.01,P均<0.01)。进一步SNK-q检验示三组间的RDPV和EDV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糖尿病组的内径和IM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NDF组与DF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DF组的PSV与NDF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NDF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将62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合并,以是否发生糖尿病足为因变量,调整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及尿酸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V和病程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2,2.708,P=0.038,0.016),而FPG、2HPG、HbA1C、D、IMT、RDPV和EDV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以PSV为因变量,以FPG、2HPG、HbA1C和病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与实际方程得符合率为46.5%(P <0.01),进一步进行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发现PSV与HbA1C及病程均有线性回归关系(β=-3.24、-0.684,P均<0.01),而与FPG和2hPG值则均无线性回归关系(β=-0.102、0.313,P均>0.05)。

3 讨论

外周动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足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于早期常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忽视,临床检查常以足背动脉搏动、患者皮肤温度为依据,但受个人经验及环境因素影响,易产生误差。血管病变从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至

中转开腹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最后一道防线。腹腔镜手术术中或术后,由于病变和各种术中技术原因而必须改行开腹手术治疗者称为中转开腹[2]。严格把握适时中转开腹时机,既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手术质量,也体现了手术者的高度责任心。本组中转开腹共6例,5例发生在前50例,开腹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

上一篇: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征文小学下一篇:许嫣娜纸马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