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四肢动脉急性栓塞的临床价值

2022-09-11

四肢动脉急性栓塞形成是临床常见血管疾病, 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5例四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进行检查, 效果满意, 诊断率高,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均为临床疑诊为急性四肢动脉栓塞患者, 男10例, 女5例;年龄37~75岁, 平均56岁。其中因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例, 外伤后2例, 房颤患者2例, 其他8例。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应用PHILIPS7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0MHz。根据患者血管病变部位, 选择仰卧位、做位, 探头置于上肢及下肢皮肤表面, 上肢病变沿着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连续扫查, 下肢沿着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小腿动脉走行连续扫查, 观察管腔、管径、管壁、栓塞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并与健侧对比观察。

2 结果

1 5 例疑似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得

到确诊, 其中上肢5例, 下肢10例, 完全栓塞12例, 多普勒显示彩色血流于栓塞部位突然中断, 动脉栓塞段不能探及血流频谱;不完全栓塞3例, 彩色血流呈不规则细条状, 色彩明亮或暗淡, 多普勒检测可见栓塞区血栓与管壁间可见不规则血流信号, 此处血流速度多不太高, 脉冲多普勒频谱波形不定。栓塞远心端动脉内可能谈及低速低阻或单相连续性带状频谱。经手术治疗后, 栓塞处血管内血流完全充盈。

3讨论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心端动脉壁脱落, 或自外界进入动脉, 随血流冲入并停留在管径与栓子大小相当的动脉内, 引起受累动脉供血区组织的急性缺血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致病病因可分为心源性、血管源性、医源性三大类: (1) 心源性:绝大多数栓子来源于心脏, 占90%以上, 既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最常见原因。 (2) 血管源性:主要是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血栓形成, 脱落到达远端动脉。 (3) 医源性:各种有创心血管检查, 介入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 动脉内留置导管等引起血栓形成, 导致动脉栓塞。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5P征:疼痛[pain]、麻木[parasthenia]、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运动障碍[paralysis]。急性动脉栓塞超声影像的主要表现为:彩色血流于栓塞部位突然中断或血流呈不规则细条状, 色彩明亮或暗淡。多普勒显示于动脉栓塞段不能探及血流频谱或多普勒检测可见栓塞区血栓与管壁间可见不规则血流信号, 此处血流速度多不太高, 脉冲多普勒频谱波形不定。栓塞远心端动脉内可能谈及低速低阻或单相连续性带状频谱。

通常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典型,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清晰, 可明确诊断。对于肥胖患者, 由于其血管位置较深导致图像不清晰, 可改用低频探头进行探查, 以取得较清晰图像。由于肢体动脉急性栓塞起病急, 发展快, 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终身残疾, 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在发冰4~6h内肌肉缺血但尚未坏死, 继发血栓也常未形成, 手术效果较好。

下肢动脉栓塞以往主要靠X线静脉造影来诊断, 但受年龄, 体重, 循环时间, 心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其为有创性方法, 尚有一定危险性及并发症, 不宜重复, 对孕妇、有碘过敏者或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并且其费用高, 不易被病人接受。而超声检查简便快捷, 能够无创直观地显示栓塞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从而迅速确定栓塞的部位和范围, 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可以作为取栓术后了解血流重建情况的监测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四肢动脉急性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急性四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 观察血管内径、栓塞范围、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 急性四肢动脉栓塞形成后血管内表现为不均质实性偏低低回声, 有时可见不规则强回声斑块伴典型或不典型声影。有时栓塞近心端可见血栓头漂浮于管腔内。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急性四肢动脉栓塞, 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 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是诊断四肢动脉急性栓塞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四肢动脉栓塞

参考文献

[1] 唐杰, 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26, 329.

[2]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818.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技术下一篇:语文高效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