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价值

2022-09-11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 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约为75%左右[1]。本研究通过彩色超声对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28例, 年龄36~70岁, 病程1~20年,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WHO 1999年的诊断标准, 并发症:冠心病9例, 高血压11例, 糖尿病肾病12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50例对照组。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HDI5000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线阵探头, 频率为7.5MHz, 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颈部, 分别探查颈总动脉 (CCA) 近、中、远端颈动脉分叉部, 颈内动脉 (ICA) 近端、颈外动脉 (ECA) , 测量其内径和颈动脉内中膜 (IMI) 厚度, 分析血管内膜、斑块回声特点。

1.3 硬化斑块的分型标准

1.3.1 硬化斑块形态学分型

(1) 扁平斑:内膜不光滑, 回声增强、增厚, 局部轻微隆起; (2) 溃疡斑:斑块较大, 基底较宽, 表面出现凹凸, 回声不均匀。

1.3.2 硬化斑块组织病理学分型

(1) 软斑:斑块凸出管腔, 表面光滑, 回声较低; (2) 硬斑:斑块高低不平, 强回声, 后伴声影; (3) 复合型斑:斑块较大, 形状极不规则, 具有软、硬两种斑的超声特点, 如果斑块内有出血, 可见无回声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分型的比较

观察组扁平斑11例 (22%) 、溃疡斑4例 (8%)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病理学分型的比较

观察组软斑3例 (6%) 、硬斑10例 (20%) 、复合斑4例 (8%)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IMT值的比较 (表1)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2]2型糖尿病患者常由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斑块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后期血管钙化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斑块内出血导致栓子形成, 栓子脱落后会形成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粥样硬化斑块的及时诊断, 可以为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提供良好的预警指标。有研究表明[3],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主要以扁平斑和硬斑为主, 本研究中扁平斑占22%, 硬斑占20%, 均有较高的比例, 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4]。其中扁平斑和硬斑是由于硬斑主要是因纤维组织增生形成, 进一步提示糖尿病患者发病可能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有关。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MT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提示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易发生狭窄。另外分别对2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MT进行比较, 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明显高于颈总动脉的IMT, P<0.05;提示颈总动脉分叉处易发生血管狭窄病变。综上所述, 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 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的诊断方法, 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 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MT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明显高于颈总动脉的IMT, P<0.05。结论 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 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彩超,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参考文献

[1] 周金荣, 马新武.彩超在诊断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21) :2538~2539.

[2] 何小萍, 王颖琦, 刘艳, 等, 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测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 2008, 9 (a) :136~137.

[3] 王学军, 张汝康.彩超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 2007, 37:107~108.

[4] 徐智章, 张爱宏.彩超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 7 (2) :130~131.

上一篇: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微创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下一篇:职业院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