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声乐教学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声乐教学法是揭示声乐及声乐教学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在长时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声乐的教学方法做出系统的理论总结。各大高校均有开设声乐教学法这门课程,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由于人有特殊性,声乐的唱法和教法因人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声乐教学法这一学科则是在众多不同中找出共性,从而使得学生在训练声乐技术时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理论系统。

第一篇:声乐教学法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声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声乐教学成为现阶段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声乐教学改革与声乐教学课程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相关教育中的声乐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改革,下面本文就独立学院中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地学生和老师以及校园的实际情况,浅析我国独立学院相关教育中声乐教学未来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独立学院学生声乐学习提供动力,为独立学院声乐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最佳的方式和渠道。

关键词:独立学院 声乐教育 声乐教学

随着我国独立院校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部分地区各个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园中教学的质量也成为最终能否成功办学的标准。因此为了达到办学的目标,独立院校学生们的声乐教学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各个独立院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声乐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国各个地区的独立院校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声乐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力度和措施上效果特别显著。下面本文就声乐教学改革的成果,浅析独立学院相关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的过程,以及最终的发展过程。以期为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的声乐教学学习做出贡献。

一、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发展历程

(一)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学生进入校园之后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学生以后顺利的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独立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教育开展,也需要逐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行转变。除此之外,独立院校还需要根据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按照各个层次明确统一的制定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和教材统一

很多独立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北京地区声乐教学的教材,我国各个地区很多地方也是以北京声乐教学教材为最基础的蓝本,很多所使用的北京教材,并没有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详细地改编。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院校想要快速的使学生精通声乐知识内容学习,还需要对教材进行统一的安排,改革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校园的相关教育中,对声乐教学进行统一的学习,了解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良好的运用声乐知识内容,以此给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在除了教学课程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课外活动作为有益的补充,因此校园需要通过第三类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声乐课堂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声乐教学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并且使学生了解到声乐教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独立院校需要在物质环境和设计配套的基础上改变校园文化,因为很多独立院校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因此校园需要在基础上改变自身环境,让学生进入校园就能够发现声乐知识学习的好处,并且喜欢学习声乐课程,这也是校园教育的最终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与声乐教学文化相接触,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

二、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与目标相差过远

在我国独立院校中,声乐教学的内容以及最终考查方式都和声乐教学水平考试相关联,学生们所学的专业没有文理科之分,并且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相同的,唯一注重的就是想要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与自身专业相连接,导致学生在进入声乐课程学习之后,老师所讲的内容几乎听不懂,长久下来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校园的所有教学想法也就没有意义了。同时由于独立院校属于专业发展某一学科的校园,所以针对声乐教学工作,很多老师都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因此对于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整体的发展情况非常有自信,往往把教学目标制定的比较高。但是在后期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声乐功底较差,很难听懂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也难以进行专项训练,这也严重影响独立学院中,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工作的改革和进步。

(二)教学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独立院校中声乐教学的材料几乎都是多媒体的声乐教学,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材和我国各个地区独立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们所学的教材不同,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很远。甚至老师要求学生考察标准与声乐教学水平考试相同,学生对声乐教学水平考试标准的要求都是非常模糊的。所以能够看出很多独立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选择教材是非常盲目的,这就很容易出现因为课型的不同所涉及的演唱方法和知识点、语调等知识的学习都不相同,最终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的声乐教学不相同,学生学习出现误区。同时由于声乐教学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和相关器材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实际接触到教学的器材和设备,就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这一点与语文、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如果教学设施落后,那么独立院校则无法进行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一工作也难以持续的发展。

(三)技能训练薄弱

因为我国很多地区独立学院相对来说都比较多,因此这类校园在专业课程上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学生在考试进入校园之后,其声乐教学基础都比较差,特别是在唱和听方面。调查学生在上學之前的声乐教学水平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独立院校音乐专业中的声乐课程中学习一年之后,声乐教学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是听和唱依然是薄弱方面,所以独立院校的老师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声乐学习,学生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掌握乐谱的读法,老师发音的聆听方式,老师演唱的发音部位等,这些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也不是教师通过几堂课讲解学生就能够听懂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日常的课程,了解学生薄弱的方面,并且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专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进步,也能够带动独立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

三、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推出集中分等级制度教学

因为在独立院校中学生们的声乐教学水平是不相同的,学生们学习声乐教学的课程安排时间分散,所以学习的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独立院校想要保证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工作的改革,还需要老师和校园领导人员能够意识到学生的薄弱点,以及学生之间出现的不同学习水平,把集中分级制度教学在课堂中推崇。实际上,在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早期的独立院校就已经推行集中分级教学,也就是在学生们进入校园之后,进行一次与本专业有关的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具体成绩,把学生混合分成中级和初级两个班,进行声乐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专门的对接教学,使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声乐学习水平有所提高。

(二)改革声乐教学的具体模式

在很多独立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声乐教学摸底考试,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效果之后,就可以免修相关课程。所以想要进行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独立院校也可以采取,参加相关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一年之后统一进行水平考试,以此进行成绩的测量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的方式。但是对于不同学生声乐教学水平,所达到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同时独立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还可以建立声乐教学兴趣班、听力教育班、声乐知识点练习班等,采用逐步强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声乐教学。也就是说想要保证学生的进步,改革还需要从学生自身着手,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弱点进行弥补,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加强教师教育水平,促进课堂改革的最佳方式。

(三)完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

很多独立院校在学生的教学管理上,打乱了原有的专业班级,按照学生声乐教学水平测试的成绩,把学生分为各个班级。并且为了方便管理,学生们不再归属于各个系部,而是由校园中整体的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教学督导,不定期的对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并且每个班级有学生的声乐课程学习水平比赛,在竞争的环境下督促学生学习声乐课程学习。

四、结语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等,我国很多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国部分地区独立学院相关教育中声乐教学与其他地区相差还是比较远的。因此依然有很多独立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但是各校园并没有采取应付的态度,而是根据校园自身的不同点,展开不同的改革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以上本文针对我国独立学院校园中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相关经验与历程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其他独立学院中声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以此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刻科.应用型本科声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平顶山学院声乐系为例[J].黄河之声,2016,(06):68-69.

[2]陈丽艳.探索高等声乐院校声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民族声乐教学今日的改革与创新[J].声乐生活,2016,(01):82-83.

[3]张婉祺.探索高等声乐院校声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演唱技巧与声乐思维的艺术性结合[J].声乐生活,2015,(12):89-91.

[4]代有俊.浅析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黄河之声,2015,(18):37-38.

[5]郑国栋.声乐学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声乐课与钢琴课融合教学的改革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艺术研究,2015,(03):116-117.

[6]李抒丹.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探索高等声乐院校声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5,(01):144-147.

[7]米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实践——星海声乐学院声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星海声乐学院学报,2013,(04):167-171.

[8]李铁林.新《声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119-120.

作者:陈嘉乐

第二篇:探析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的重要性

[摘 要]声乐教学法是揭示声乐及声乐教学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在长时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声乐的教学方法做出系统的理论总结。各大高校均有开设声乐教学法这门课程,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由于人有特殊性,声乐的唱法和教法因人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声乐教学法这一学科则是在众多不同中找出共性,从而使得学生在训练声乐技术时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理论系统。本文主要从声乐学习者的视角出发,探究声乐教学法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教学法;声乐学习者;重要性

[作者简介]肖俊霓(1995— ),女,贵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贵阳 550025)

声乐教学法就是探寻如何让理解能力不同、艺术修养不相同、具有个性的声乐学习者,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既能保留自己原有的音色,又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曲演唱,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声乐作品的理性内涵,促进自身演唱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的详细实践过程。声乐教学法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其任务在于:教师认真而仔细地设计教学过程,运用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使用正确的、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制定的教学手段和充分尊重学生的态度,来为学生作指导,使其逐渐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师由浅入深的指点下,尽可能激发学生在歌唱上的潜力。

从声乐教学法的性质、对象以及任务来看,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声乐专业的人才,因此声乐教学法对于声乐教师而言无疑是让教学更加科学、规范的方法。但教学分为教与学,教的主体是老师,学的主体则是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只有两者积极配合才能使效果最大化,两者缺其一都是无法达成最终目的的。因此声乐教学法不仅仅是针对老师而言的,同时对进行声乐学习的学生也具有指导作用。学生可以从理论上了解科学的声乐教学过程是如何由浅入深进行的,通过理论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声乐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查自纠,找到还未完善的问题所在,从而解决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疑点。因此从声乐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习声乐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声乐教学法能从理论上指导声乐学习者的技能训练[1]首先从自身的课程经历来看,在声乐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中,开篇就对发声器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歌唱者是以人本身作为乐器,通过对自身发声器官的了解,便可直观地体会到声音是如何通过器官、肌肉协调合作而唱出的,从而在声乐的学习中形成初步的理论认识。

其次声乐技能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要形成系统的歌唱理论,便要把握每一个歌唱训练的环节,这一环节就是声乐教学法中针对教师提出来的教学环节。歌唱训练的环节中掌握歌唱的四大基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们是:呼吸、发声、共鸣、语言。1.呼吸:呼吸是歌唱时动力的来源,掌握正确的呼吸便可让声乐的学习事半功倍,但不是所有的呼吸方式都适合歌唱,多被肯定的呼吸方式为胸腹式呼吸,随着研究范围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观点,如声乐教学法中提到的鼻口腰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比起胸腹式呼吸更加具体地强调呼吸器官口和鼻之间同时的配合,以便于学习者更为直观地感受歌唱时的呼吸。呼吸器官由腹肌、横膈膜、肺脏、胸肋、支气管、气管、喉、鼻、口等组成。歌唱时经过这些器官的协调配合进行空气的吸入与呼出[2]。呼吸过程主要集中在肺部完成,横膈膜是交汇于腹部和肺部的重要呼吸器官之一,在鼻口腰腹式呼吸中并没有把横膈膜列入标题中,而用腰腹式来代替横膈膜,是因为横膈膜无法从人的外观看到,却能够从腰腹感受到其运动方向。2.发声与共鸣:呼吸的气流吹动声带而产生振动便可发出声音。此时产生的声音称为基音,而基音在声带里振动是微弱的[3],如何让发出的声音变得圆润饱满并且能向远处传送,则要充分利用好共鸣腔体,因此共鸣在歌唱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歌唱时最为重要的三个共鸣腔体是头腔共鸣,口腔共鸣以及胸腔共鸣组成的。口腔共鸣是由基音的产生而获得,由于歌唱时胸腔、口腔、头腔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口腔成为了连接头腔和胸腔的过度区域,因而口腔共鸣不可忽略。如何获得胸腔和头腔共鸣,就要从声乐教学法中声音的两个支点来进行学习。获得胸腔共鸣最为重要的是在感觉上鸣响人体的第八胸椎处,此时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胸部有明显的振动,这就是声音的第一个支点,支点找好,唱歌时能使力量有所依靠。但在体会胸腔共鸣时必须注意用半打哈欠的方式让喉咙打开,不可挤压,并且要保持气息的流动性,不要僵硬。获得头腔共鸣要用好后鼻管处(后鼻管在小舌头上方),即为声音的第二个支点,这两个支点的同时运作发声,便能获得头腔与胸腔共鸣,声音自然而然能够传送更远。3.语言:语言器官有:唇、齿、上颚(硬腭与软腭)、下颚等。当声音气流经过口腔时,它们协调配合产生一定的阻碍力量,利用唇齿根据歌词咬成相应的嘴形,从口腔唱出而形成语言。外国歌曲的语言中元音较多,歌唱时相对中国歌曲而言咬字会容易些。要把中国语言唱清楚,就要了解“字点”和“声位”的不同作用,字点是歌唱中声母发音的着力点,声位则是韵母发音的着力点。声乐教学法中明确指出,声母发音的着力点在唇、齿、喉、舌等部位,韵母发音的着力位置均在后鼻管处,因此形成了发声的语言字点和声位的剥离。

最后声乐技能的训练环节除了对歌唱的四大要素进行训练外,因人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会在声乐训练时出现各种不好的习惯,如舌根音重、高喉器、音域窄等问题,声乐教学法里均有指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从而学习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进行歌唱实践的引导作用意义巨大。正确的思维能够形成正确的结果,反之错误的思维必然会形成错误的动作,最终导致结果也是错误的,这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在過去的声乐教育中,常有根据经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着声乐的传承,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传承是缺乏的,这会增加在学习中产生误区的可能性。虽然这与课程的特殊性有关,声乐的抽象性必然会导致理论形成的难度增加。但学习声乐的过程,远远不只是简单的练嗓就可以达到训练目的的,它还是一个理顺思想、思维、意识的理论教育过程。因此声乐教学法于声乐学习者而言至关重要。

二、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的意义

声乐教学法本身是对声乐教学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分别从声乐教学理论和原则到声乐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十个方面分章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声乐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均为实施教学计划和获得教学成果的方式,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这类知识时能够对日后的教学模式形成概念,可以为想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习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声乐教学的内容从声乐教学计划来看有培养目标,学制年限,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内容。声乐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及教学的内容与进度。声乐教材则包括教材的作用和教材的选用两点。这些安排都是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规划,每个年级声乐教学的内容都不相同,难度逐渐增加,完全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有:声乐个别课、小组课、大课及艺术实践与实习课。声乐大课的主要优势在于对学生歌唱能力的普及范围较广,从具有共性的基础知识入手,较广泛地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扩大理论知识储备,但声乐大课的短板就是无法解决学生歌唱的个性问题,声乐演唱是极具鲜明个性的,所以声乐大课可以成为声乐个别课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声乐小组课和声乐大课的共同点在于解决共性问题,但比起大课更为细致,这是介于大课与个别课之间,既能把握共性也可兼顾特殊性,教学的面被拓宽。声乐个别课是针对深入学习声乐而开设的,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系统的声乐教学,从而提升歌唱水平,为培育出更多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它可以使歌唱训练稳步进行,在歌唱技能与歌曲的情感表达上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环境。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声乐个别课属于最为重要的一种。

声乐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独立性和个性,教师是此过程的主导者,从而区别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中,教师需要备课,仔细研究教材,制定出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的教学方案。给学生上课并布置作业。在课时的安排上,需要通过了解学生身心和作业完成情况后进行发声训练,分析和处理演唱作品的步骤来合理安排课程的时长。最后进行教学实践,声乐作为表演艺术,学习的成果最終都要体现在实践中,这是有效提高学习者歌唱能力的方式。

声乐教学评价是根据已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合理且可行的方法对声乐教学的过程和成果进行价值判断。声乐教学评价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反馈,可以对声乐教学进行考察和鉴别,并且具有强化教学与学习积极性的功能。客观地对声乐教学作出评价,可以让教师找到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还欠缺的地方,并继续填补自身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了解和把握以上声乐教学的构架,有助于形成系统的教学概念,清晰地认识声乐教学的整体步骤,推动声乐学习者在未来走向声乐教学岗位时有着良好的理论支撑,提高声乐学习者向教学岗位过度时的整体素质。

三、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舞台实践的启发

声乐教学法中讲述了声乐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一位演唱者在声乐技巧的表现和歌唱情感的表达上,从始至终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得知:人脑是产生心理感受的本源,它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心理又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现实反映。在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调控,活动时的心理状态要靠大脑思考才能形成,则声乐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大脑从感知、记忆到思维与想象等一系列活动而反映出来的心理过程。以下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1.声乐学习的感知能力:学习者认识和把握声音必须要经历的心理过程。这种能力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强有弱,但无论能力的高低都需要在声乐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感知能力,在一定时间的培养后,会逐渐让学习者提升对声乐的灵敏度,感知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是学好声乐必须要经历的过程。2.声乐学习的记忆能力:声乐的学习不主张疲劳练习,若发声不正确,反复的练习只会加深错误声音的记忆,从而导致声音训练的失败。因此记忆能力是指记忆正确声音的能力,包括对呼吸、共鸣、咬字等支点的记忆,也包括声音色彩的美感记忆。记忆能力与感知能力一样,不同的人能力不同,只有下功夫认真思考,不断磨练,才能得到好的效果。3.声乐学习的思维与想象:声乐思维是从感知审美经过想象形成审美意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则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它存在于音乐表演的全部过程里。在学习中,许多教师会用画面联想的办法让声乐学习者将思想沉浸在歌曲营造的画面中,感受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思想。这能够让学习者将其感受到的歌曲内容呈现在舞台上时,声音更为生动且富有画面感。

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有:1.性格:性格是一个人最特殊的心理特质,能够体现心理的个别差异,还是区分于别人的根本特征。对于声乐演唱来说,外向、独立的性格在舞台上更会形成灵动的表演。而顺从、内向的性格常常会表露出对舞台的胆怯,这十分影响演唱的效果,甚至连平时练习的水平都无法完整表现出来。所以声乐学习者应该不断地、长期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多上舞台磨练自己,总结每一次的不足,但同时也肯定自身每一次舞台锻炼的进步,久而久之找到自信便能够临场发挥出自身正常水平。2.情绪:歌唱者的情绪对歌唱时的影响是很容易被感知的。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声乐学习者活动能力增强,身体机能更为活跃,消极的情绪会让活动力减弱,身体机能的调动变得困难。在声乐学习中应充分利用积极情绪,让全身的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有助于找到发声歌唱的平衡。3.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客观反映,歌唱中存在着两种大脑对动作的控制:有意识和潜意识。我们需要用有意识地控制,把主要动作在声乐学习中完成,其余动作则交给潜意识来完成即可,这就对平时声乐技能的训练量有较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正确练习,让肌肉形成记忆,而这些正确的记忆都可由潜意识来调动,最后达成有意识与潜意识的合理分配。

从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心理因素对于声乐学习和舞台表演来说有着巨大影响,但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综合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声乐学习者需通过多进行舞台实践方能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还要多下苦工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让每一次舞台演出都有更大的收获。

结 语

文中分别从声乐学习者的视角对声乐教学法能从理论上指导声乐学习者的技能训练、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在未来走向声乐教学岗位有着重大意义、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影响及舞台实践的启发三个部分作分析,通过此探究发现,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而言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既能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建构系统的框架,也能让想要走向声乐教学岗位的学习者对教学实施的步骤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从理解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和声乐舞台表演的影响中获得启发。这些都证明了声乐教学法对声乐学习者是尤为重要的。因此作为声乐学习者的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法的学习并将其融会贯通。随着时间的发展,声乐教学法也在符合历史规律地不断发展,教学的方法必定会越来越先进,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究,进而挖掘出声乐教学中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

注释:

[1]尹国峰.如何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评《声乐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122.

[2]杨 辉.声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技巧[J].文教资料,2011(23):119—120.

[3]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71—265.

(责任编辑:庄 唯)

作者:肖俊霓

第三篇:探究高校声乐教学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有技术技巧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需要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储备,娴熟的演唱基本功,更要求演唱者有成熟的心理调控能力。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心理素质较弱,则会导致表现效果不佳,不能正常展示演唱者的实力和唱功,因此在高校声乐演唱当中,教授学生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学 声乐演唱 心理调控

歌唱的过程也是情感抒发的过程,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需要演唱者的各个器官处于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随着歌曲的起伏与演唱者情感的延伸协调整个歌曲的演唱,从而做到音准、字清、节奏感强。在整个演唱的过程到中既要考验演唱者对曲目的情感理解、节奏把握、音乐基础,也要考验演唱者的心理协调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演唱者则会表现自然、演唱流畅、音质优美。反之,若演唱者的心理调控能力较弱,则会导致整个演出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在教学环节不仅要注重日常的训练和学习,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做好心理调控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优化声乐演唱。

一、不良心理的因素及表现

(一)胆怯心理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出现胆怯、紧张的心理,则会因为紊乱的心理活动影响实际演唱的效果。胆怯的心理现象多数出现在内向、胆小、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怕面对挫折的学生身上。导致学生胆怯心理有两种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学生的自身性格内向、胆小,平时自我演唱、自我表演、自我锻炼的机会较少。内向的性格的学生在面临声乐演唱之时会紧张、过度担忧、个人不会及时调整和排解内心紧张焦虑的心理,从而导致演唱时思绪混乱,表现不佳;对于日常训练较少,自我练习和自我展示机会少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是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实际情况,分别有针对性的对这类学生展开训练。

外在因素:临近表演与比赛之时许多家长、校方、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太多的关注,这些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恐惧,很多学生在成长阶段,都会在乎别人给予的评价,有些学生不能够正视评价背后的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在声乐表演当中,除了自我给予自身的压力外,还要面临着外在环境的压力与困惑,在表演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自我恐惧与胆怯,音乐的表演在于技术、在于练习,更在于身心合一,胆怯的心理状态困扰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二)自卑心理

自信心会帮助学生在表演中从容自然,真实的展现自我水平和能力,然而自卑心理则会导致学生低估自身实力,对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产生质疑。存有自卑心理的声乐学生会轻视自己,稍有不好就会产生技不如人的心理,他们无法正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面对困难往往会因为低估自我,自卑的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客观评价,会过分夸大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逐步击垮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日常学习与训练当中要缓慢进行、逐步指导,不可操之过急,制定与学习者能力相符的教学计划,在学生有所进步之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在完成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后更要帮助此类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三)过于重视荣誉得失

学生胆小内向会影响心理调控能力,同样学生的因自尊心过强、表现欲过盛影响自身的心理调节。这类自尊过强的学生在演唱表现时心理负担重,胜负欲过强忽视歌曲情感的表达,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面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分的重视个人荣誉的得失,反而会影响真实效果的表现,影响学生的发挥,声乐的优美在于发于自然,抒发真情。太多的个人荣辱感会束缚真正的艺术表现。

(四)技术观点过强

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从小学习乐理知识、演唱技巧。一旦进入声乐演唱与声乐表演的状态当中,他们则会过分的注重节奏的把控,音准的掌握。倾向于追求唱歌方法,归于关注唱歌方法与技术会增加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感,学生一味的追求技术,会因为某一个技术处理不当产生紧张心理,导致身体僵硬,演唱不佳。音乐需要技术与技巧,但任何技术的掌控都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分的夸大,也不该过分的轻视。

二、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的对策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很多学生选择学习声乐是由于音乐会给他们带来快乐,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愿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环节当中,也要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缓解学生内心焦虑,缓解紧张情绪的基础。轻松的学习环境也便于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声乐知识的学习需要逐步积累,“欲速则不达”,在声乐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点滴的积累,友善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多体会、多感受、多领悟音乐的美妙。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生踏实学习,不断提升,逐步树立自信心,逐渐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个人魅力,优化声乐演唱。

(二)增强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

娴熟的基本功、自然的心态是声乐学生成功的秘诀。成功没有捷径,良好的心态在于逐步强化,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在于日积月累。教师在优化声乐演唱中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防止因基本功不足导致心理紧张、缺乏自信现象的产生。基本功的练习在于发声练习、音色变化、音调调节、吐字清晰,正视情感等,基本功的学习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内化,转化为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气质,为日后的表演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展现教师的指引魅力

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基本功练习程度牵动着教师的心,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态度也牵动着学生的心。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技术把握,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導,展现教师的指引魅力。在基本的练习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置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提升,循序渐进,不需要盲目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反而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总结教学上的不足与缺陷,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付之有效的行动。此外,声乐的演唱也是内心情感与内心活动牵引的,高校学生对于歌曲的情感掌握不够纯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逐步分析,与学生在情感中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在心理调控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

(四)增加排练机会,增强舞台实践

声乐艺术的展示需要舞台的历练,需要观众的认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一分钟的展示,学生与老师要付出夜以继日的努力。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只有经过舞台的千锤百炼才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展示自己的才能。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在校园内多为学生提供排练与舞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舞台表演当中增加表演经验,增强舞台感,从实际场景中提升声乐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三、结语

声乐源于热爱,起于基础知识,重于表演经验,取决于内心的调控能力。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家。由此可见,学生在日常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建立、自信心的树立十分重要,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将歌唱技能与心理素质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造就完美的艺术与优质的演唱。

参考文献:

[1]赵珂.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探析[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王路.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

[3]凌敏洁.高校声乐教学心理因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张子述

上一篇:防渗漏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文化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