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歌曲教学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声乐歌曲教学范文

浅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摘要]声乐教学集艺术、技术、知识和实践为一体,要求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歌曲中,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会唱一首歌却不一定代表能把歌唱好。而如何唱好一首歌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了。因此,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将在下文中具体地分析这种声乐教学中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曲 艺术处理

德国一位著名的女高音音乐家汉姆杜尔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是感动听众的才能。”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了,最能打动人心灵的歌曲才是美妙的音乐。在声乐教学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分析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词曲的创作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最终才能使学生达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全部的思想的效果,达到感动听众的最佳效果。 一.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者才能有方法将一首歌唱好。教师在教授一首歌词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要懂得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中蕴含着的感情氛围,目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演唱者只有对作品的理解得越透彻,演唱时才能表达得越到位越完美。比如,在教学《黄河怨》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领导学生们反复地朗读歌词,试图去体会歌曲中一个妇女对日本鬼子残暴行为的哭诉,去更多地了解当时日本侵略我国本土的时代背景并且将那种悲愤之情带入歌曲之中。再如,聂耳和田汉便是在国难当头创作的《梅娘曲》。教师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诸如“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这类的歌词去感受梅娘悲痛欲绝地想要唤起她心爱的男人对她的记忆的那种心情。只有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而且透过歌曲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对于演唱好这首歌曲的信心。同时,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掌握歌曲节奏的时候,既要保持准确稳定性,又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把握节奏的强弱,是一件困难又十分重要的事情。所谓的“强”并不是指使劲地吼出来,而是要拿捏好一个度,强到最佳。而“弱”是要放低声音去唱,但不是缩着声音唱歌更不能泄气地唱歌。相反,“弱”和“强”一样都需要用气。如若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难免会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听众对歌曲的理解,甚至听众的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情感投入演绎歌曲

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即是声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以优美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充分地去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灵。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那样重要,少了它,歌曲就“死”了。所以,如何准确把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出来,决定了一首歌演唱的成败。 1.发挥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比如,教师在授课《义勇军进行曲》之前可以先下载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播放给学生们了解。影片中描绘了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拯救祖国拯救人民,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相信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一定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接着,再让学生们用自己胸怀中那种对祖国的热爱来学唱这首歌,相信他们就能做到去完美地演绎这首歌了,也必定能使听众深深地感动。再比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们在尚德义《七月的草原》的前奏中去感受在那一片广阔无垠、绿油油的大草原中无比轻松愉悦的生活,微风带着阵阵芳草的清香迎面扑鼻,蜜蜂采花、蝴蝶起舞,羊群就像天边洁白的云朵,草场上小伙子在赛马,姑娘们穿戴着多彩的服饰。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那种欢快的气氛带到歌曲当中感染听众。 2.用感情带动歌声

一首成功的歌曲必定是能传达一定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另一个任务便是要启发学生们运用掌握发声的技巧,唱出歌曲中特有的味道来,使听众也能感同身受。例如,在演唱《欢乐颂》这首歌曲时应展现出气势恢宏的情绪来,而在演唱《草原之夜》这样一首比较轻柔的歌曲时,就应该在平和的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来轻松舒缓地表现出来。声情并茂才是表达一首歌曲的最好方法。但是感情要有,但也要注意收,否则就会容易破音跑调。 三.巧妙地掌控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

运用声音的变化来展现一首歌曲,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声音的力度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首歌曲的表达效果。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就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在演唱时要懂得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处主人公那种对党深厚的感激之情。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想要完美地表现一首歌曲,是与声音力度的强弱表达分不开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的是要密切地与歌曲的内容结合。比如,在歌剧《伤逝》中子君演唱的《风萧瑟》这首歌曲,她就从mp逐渐过渡到f后又转回到mp,最终结束在p上。这样一来,歌曲中那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女子追求幸福生活却又苦于封建势力的压迫最终因无力改变现实而徒留一个深重的思索的情感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再比如,演唱《保卫黄河》这首歌,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的时候要表达出人民打倒敌人拯救全中国的那种决心就要做到字字有力,铮铮有声,演唱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力度的强弱分明,要做到声音结实饱满且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展现给听众。 2.声音速度的快慢对比处理

声音的速度就像是人的心脏和脉搏一样,不能随便乱跳。掌控声音速度的变化要达到这样一个领域:快而不抢、慢而不拖。例如:在演唱欢乐活泼的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控制演唱的速度放快些,而学生们在演绎凄惨悲催的歌曲时则适宜采用低沉缓慢的速率等等,当然还是要注意控制速度的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歌曲,在它的结尾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就需要注意用比较快的速度反复三次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再用宽广而缓慢的速度对“还看今朝”这一句进行收尾,从而达到饱满完整的绝佳效果,这样听众就可以从你的声音速度的快慢中体会到《沁园春·雪》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3.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歌曲的表现力体现在声音色彩的变化中。不同的声音色彩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声音的色彩越丰富就越能感染人。一般来说,在歌曲的开始之处,类似于坚定的、有力的、行板庄严的、舒缓宽广的等表情术语就会标注在上边,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演唱者对情感的把握,也代表了这首歌曲的特定情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色彩的变化又是演唱形式的变化。除了齐唱之外,还有独唱、分唱、对唱、轮唱等演唱形式,而这些演唱形式又是依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的特点。例如,在演唱《牧羊姑娘》这首抒情性较强的歌曲时,就可以安排音乐素养不错的学生领唱,再采用合唱或者齐唱的演唱形式演绎副歌部分,这样就能使音色丰富起来。甚至,对于一些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巧妙运用音色的变化来对比变换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不仅使歌曲本身增色,而且也能活跃课堂气氛,甚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演唱韵味的处理

一首歌曲一旦唱出口,它是具有阳刚之气,还是阴柔之美,都与音韵有关。“韵”是声音的和谐,声音的和谐就需要歌唱技能技巧的帮助。韵味泛指一种艺术风格,一种情绪,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地方语言有密切关系,比如说,陕北民歌《赶牲灵》中的“盏”唱成zan,“我”唱成e,“不”唱成be,“是”唱成si。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意歌曲韵味的处理。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的设计都是歌曲韵味艺术处理的手段。例如,为了展现歌曲的流动感和舞蹈性,就可以在歌曲中较多地运用波音和装饰音。例如,在歌曲《克拉玛依之歌》中,像“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这个乐句中的“我”和“赶”这两个字就经过了波音的处理。再举个例子,在《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个乐句里的“见”和“冰”这两个字就经过了变化音的处理。教师在教授《克拉玛依之歌》和《高原之歌》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们细致入微地反复练习并且润色修饰使歌曲演唱得更加有韵味。当然了,对歌曲表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吐清歌词。明代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魏良甫之《曲律》一书中提到“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以及诸如“以字代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等都是评判声音的标准之一。字音要唱得清楚首先就要把字音读得准确。只有将字音唱得做到“字正腔圆”这种境界,听众才听得懂也就会懂得去欣赏你的演唱。因此,我们要力求使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在我们的歌声中展现出来,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本身的音乐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既要做到咬字吐清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各地方语言的差距,突出地方特有的语言色彩,增添歌曲的韵味。

[结语]综上所诉,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么直观,它需要反复不断地研究琢磨才能领会到一首歌曲的灵魂,它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的努力,通过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将情感投入到歌曲中,挖掘歌唱技巧,巧妙地掌握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而且还要学会艺术处理演唱的韵味。当然,每一首歌曲对声音本身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上述的各种手法在不同的歌曲中就要有所侧重,但它们始终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将歌曲更好地呈现在听众耳前,带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看来,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梁卡乐. 浅谈中学生声乐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J]. 基础教育研究. 2009(01)

[2] 赵朝阳. 高中音乐专业生声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06)

[3] 杨晓亮.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2(08)

[4] 李丽君. 形象性教学是声乐教学的最佳途径——中学声乐教学体会[J]. 黄河之声. 1995(06)

[5] 绪红霞. 声乐教学中发音技巧与情感表达浅谈[J]. 山东教育科研. 2000(09)

第二篇: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运用于高师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吴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面对目前内蒙古地区声乐主修生对民族音乐学习兴趣的现状,大力在声乐教学中推广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的运用,认真研究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与声乐主修生素质教育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喜欢和学习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逐渐培养出更多了解蒙古族声乐教学的人才,用民族音乐文化滋润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信,使其领略蒙古族声乐的独特之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逐步培养和提高声乐主修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创造、发展,传承和弘扬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蒙古族、创作歌曲、高师、教学

作者简介: 吴颖(1984-)女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131741400880

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在当代音乐界占有一席之地。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雕花的马鞍》,这些作品不仅被自治区内高校作为声乐主修生的必唱曲目,也被国内外很多知名的音乐院校纳入到必唱声乐曲目的行列当中。而阿拉腾奥勒老师创作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亚非拉音乐教材的经典作品,写入了教科书。如果说民族意识土壤是音乐赖以生存的根基,那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就是民族声乐教育的生命之源的一支,与树立生命意识紧密相连。

一、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蓬勃发展的今天

在当今视野下,蒙古族音乐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蒙古人所钟爱,而且全国各地的各族人民也都在广泛的对它进行传唱。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就是最为突出的范例之一。它不仅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晚会现场频繁亮相,甚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也能聆听到这些作品。就拿《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来讲,这首声乐作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人民大会堂都与大家见过面。而且也有多位老师曾经对它进行过经典演绎,如:德德玛、齐峰、布仁巴雅尔、廖昌永等。大家也许还未曾忘记,一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乌兰托嘎作品音乐会于2006年12月19日唱响了人民大会堂。

全国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歌唱家、作曲家和他们带来的优秀作品。歌唱家如:

- 1234 -

第三篇:中职艺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锻炼

1、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概述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是为广大学前教育学生提供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经过中学的学习以后,考入上一级的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其次,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声乐基础训练及声乐歌曲演唱教学

一方面,是声乐演唱基本功的练习。声乐基本功训练。

1 (1)发声练习:主要是发音位置和音高要准确,意大利语的元音、辅音念法要标准,汉语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和咬字要规范。a、e、i、o、u五个元音一定要会唱会念而且要标准。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需要日常反复练习。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母音发声练习:a、e、i、o、u,初期训练时以五度以内级近的下行音阶为主如:4/45555|54321|aeiou--- (2)共鸣腔体打开:共鸣器官的功能要不断加强练习,在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反复练习以增强这些器官的能力,比如喉咙、口腔、鼻咽腔等腔体打开的练习一定要经常做。

(3)呼吸器官:主要是气息的控制与支持,不仅共鸣器官功能需要加强练习,呼吸器官的功能练习更需要加强,声乐演唱中采用的呼吸主要包括,扩胸运动、腹部运动,腹式呼吸练习及胸腹式呼吸练习在演唱中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得到好的气息支持以控制音高、音色及音量。

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单个母音的保持音和跳音进行训练如:2/413|53|1-|e---另一方面,是声乐歌曲演唱训练。声乐歌曲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曲目还要掌握一定的儿歌曲目,这里只针对歌曲演唱部分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声乐歌曲初期训练。训练初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

2 力,选择曲目让学生唱,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初期训练时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熟练演唱,如歌曲《花非花》要熟练曲目。要背旋律、背歌词、被表情记号、肢体语言。首先,介绍作者:黄自(1904~1938)江苏人,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后任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尝试东西方音乐语言的融合,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做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等。其次,介绍作品《: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歌词中的意境有几种解释:一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以长久;二是用”花和雾“的。轻渺隐示着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女。这正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失了得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追忆、惋惜之情。最后教学提示。(1)带学生逐句试唱作品,熟练掌握。(2)《花非花》4/4拍,全曲旋律紧紧相扣,形如流水,自然成曲。虽然只有8小节,其喻意耐人寻味。(3)演唱时全曲速度稍缓慢,要求声音连贯匀称,音色柔美抒情。(4)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但演唱时可以反复唱两遍,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根据歌曲的强弱记号,抒发情感,表达出艺术歌曲的意境。

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升学考试,因此在声乐考试期间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声乐演唱水平上演唱有一定难度声乐作品,因此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后期训练要以有难度的声乐作品为主,如:《大森林的早晨》、《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等。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情 3 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情感真挚、富有意蕴、表现力强。发声方法:精神饱满、音色统

一、气息流畅、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唱功。

风格把握:歌曲选择适当,演唱完整。咬字吐字:歌词咬字吐字清晰。音准:准确把握歌曲旋律。节奏:无明显出入,与歌曲伴奏配合熟练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作品介绍《: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层次清楚,跌宕起伏,歌词富于深情,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推向高潮。教学提示。《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复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它的旋律给人一种起伏、流动的感觉。歌唱时应力求做到声音优美、自然、亲切、深情、动听。要较准确的运用头腔共鸣,字要唱得舒展连贯,保持较深得气息支持,深而不僵。结尾处的五度大跳“心中的歌”要作准备,注意声音位置统一。

总结,以上是我通过日常声乐教学并结合教材总结出来的关于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歌曲演唱的些经验和看法,声乐教学要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以后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进行声乐歌曲的演唱训练,并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学生的升学需要。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声乐教学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同时,声乐表演课程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想要提高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创新,提高声乐表演课程的有趣性,进而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将以往模式化的教学转变成了个性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在舞台表演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课程

一、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要求

声乐教学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做到日积月累、由浅到深的一个长期行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就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舞台表现力及舞台素养,所以,这就要求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要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1.声乐演唱是声乐表演的核心,所以,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声乐学习的特点,这样有利于规范上课形式。舞台,是学生检验演唱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从演唱的每个细节入手。把舞台的表现力和演唱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水平,声乐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每个学生也要因材施教,需要训练不同的曲目来了解学生对声乐曲目的需求。要考试时,通过学生轮流到舞台上进行演唱来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很重要,要对不同的学生的教学方式有不同的讲解。对发声方法的演唱技巧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学生的发声,纠正学生发声的错误,这样虽然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很清晰明了的指出来,但教学效率低。要有声乐学习小组的同一训练,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声乐表演课程设置要将声乐核心课程及表演基础学科结合体现出来,声乐表演学生必须要掌握基础课程,如基本乐理、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及和声学等②。钢琴同样也是声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学好这些基础课程才有利于加快声乐学习进度,将声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表现出来,促进音乐基础课与声乐表演的结合。3.与声乐表演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是声乐学习的重点,例如,声乐语言学、中外音乐史、歌词创作与鉴赏等③,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声乐艺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识,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学习声乐的发声,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在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声乐表演集体课也是一种重要形式,还包括声乐专题讲座、声乐欣赏及声乐观摩④。4.声乐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的体现,这就要求声乐表演学生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及发生技巧的前提下,还要具有舞台表现力,将声乐作品更好的呈现在舞台上。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演唱作品,学会分析及理解表演歌曲,加强自身舞台能力的训练,提高舞台演唱心理素质。舞台表现力的升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形体、舞蹈等课程来完成,同时,声乐表演还要注重音乐剧、礼仪、化妆等课程的学习。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当前高校课程设置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声乐理论知识方面。例如,课程设置里面的声乐艺术史和声乐研究方向的研究,在课程设置里面,却以选修的方式存在,而且并不是核心课程。其实对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课。培养演唱者舞台心理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就是声乐艺术心理学,但是这门课程却并没在课程设置当中。声乐作品欣赏课及歌唱艺术美学等能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诠释,但是当前并没有开设这些课程。2.教学方式单一。高校声乐表演课的教学方式单一。在声乐表演学生打基础时期,需要利用大量是时间与精力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学习,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基础不够好,且学习进度较慢。声乐表演要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进而达到教学目标。3.学生实践机会较少。高校声乐表演学生舞台实践机会较少,地方文化团等单位可提供的岗位较少,学生声乐表演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较差,无法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声乐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好的自己,进而提高自身舞台表现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学生有一种特性,就是可课下比较活泼,语言较为生动有趣,时常能体现出自己的自信,但是学生一站上舞台,就会表现出手足无措,局促不安,学到的知识无法回忆起来,声乐表演技巧也无法体现出来,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学生实践不足,出现怯场现象,所以,提高声乐表演学生舞台表现力是非常有必要的。1.有利于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综合素质。声乐表演不仅仅是表现声音艺术,还有表演的艺术,所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声音,还要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创造力、想象力及声乐形式的培养,加强学习与了解舞台设计及布置,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全方位提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不应该停留在传统模式当中,要做好知识的传承与提升工作,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将教师授与学生受更好地结合起来,对声乐表演只是有更前沿的了解,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更好的学习。2.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无论从事那个行业,都摆脱不了“舞台”,既让人向往又使人胆怯,如果缺乏舞台经验,就会使人陷入尴尬局面⑤。声乐表演课程设置可以增加声乐表演比赛、音乐会等各种演出方式,为学生累积舞台经验。学生通过舞台经验的累积,渐渐会形成自己的声乐表演风格,进而表演自信心,在社会活动中,促进自己演唱技巧及风格的完善,符合现代音乐发展潮流,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是学生呢给社会适应能力有效提高。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

1.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学生舞台表现力。在培养学生舞台表现力时期,教师要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天性解放,能够勇于表现和表达自己⑥。学生之所以会在舞台上出现眼睛不知道看哪,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形体来表现作品,所以,教师就要加强学生面部表情的训练。每个作品有其感情色彩,这些感情都需要表演者通过表情及形体动作表现出来。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想吸引观众注意力,就要做到心中所想,眼中有所示,将观众也引入到表演的的情境中去。在形体方面,将形体与表演相结合,首先要注意形态,站姿不但要优雅大方,还要表现出较好的精神状态,手势要与表情相统一,准确、生动的将作品含义表现出来,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走步是指在舞台上进行移动,要求表演者的走步大方、自然⑦。

2.培养学生歌曲处理能力。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每个声乐作品的形式、风格及题材都是不同的。在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色等方面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在演唱过程中,不能仅是将作品演唱出来,更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营造的已经及歌曲的含义等进行深入的了解。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要想将课堂学习与实际表演相结合,学校就要对学生表演平台的搭建引以重视,将教学实践、校园实践及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为学生建立校内外实践平台。其中,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声乐大师班、声乐考试、实践音乐会及个人音乐会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学生累积表演经验,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校园实践可以通过文艺晚会、校园歌手大赛等方式进行,对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参与活动的学生也可以对参与的学生的情况,提出建议,进行指导,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与进步⑧。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商演、文艺活动等方式进行,由于观众性质发生了较大改变,所以学生要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提高应用各种作品的能力,需要接触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演唱方法,将声乐演唱与社会衔接在一起,提高了学生表演的专业性⑨。

结语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事物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了。在当今声乐表演中,舞台表演成为了衡量声乐表演者的平台,是声乐表演者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在当前高校声乐表演课程设置中,要注意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改正教学中的不足,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不仅培养专业且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也要学生在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演唱中学习更多的声乐演唱技巧,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环境和学习的需要。

注释:

①陈威.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J].黄河之声,2017(4):30-31.

②宋艳琼.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J].戏剧之家,2016(23):212.

③陈光芬.浅谈高校声乐表演教学[J].音乐时空,2016(8):144-145.

④昌龙飞.论声乐演唱与教学训练中的声乐表演艺术[J].民族音乐,2016(1):96-98.

⑤付航.声乐与表演的融合———从青歌赛看中等艺术类院校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与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8):37-38.

⑥李丽.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创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7):150.

⑦何琼.关于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艺海,2011(5):132-133.

⑧刘海燕.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戏曲身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原则———兼论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艺术探索

⑨吕玲.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实践课程的新设置与解读———以乐山师范学院声乐教改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第五篇:史上最牛声乐教法——自然声乐教学法

第一章

自然教学法理论基础

作者:杨璟春

北京古典创新音乐艺术研究院院长,中音艺校创始人,著名钢琴理论家、教育家,对中国古典哲学、禅宗、道学有较深的研究。2002年成立北京音乐教育网。2003年成立北京古典创新音乐艺术研究院。2006年成立中音艺术学校。多年从事研究声乐、钢琴的教学工作,创立自然声乐、钢琴教学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生,并在普及和推广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一节 关于自然的概念

自然这两个字我们整天在接触,尤其当今社会,由于我们过渡的关注物质文明的建设,忽略了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已经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我们与自然进化背道而驰的发展道路,使我们不能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竞争造成的后果,使得我们也远离了人最原始的自然状态。

我们在注重科技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环境,我们在注重自身生存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链,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社会化发展和科技发展造成的,而实际上是由于我们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们的哲学观念造成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一天来了一个推销员,像这些小动物推销防毒面具。小动物们很难理解防毒面具的作用,因为大森林的空气很好,带上防毒面具反而很不舒服。于是小动物都没有购买防毒面具。过了一段时间,来了很多人在森林里建了一个很大的工厂,工厂里滚滚的黑烟很快地污染了森林,大森林的空气也很快被污染了。这时那个推销员又来了,小动物们由于无法忍受被污染的空气纷纷购买了防毒面具,小动物们对于这种科技产品很感动,认为防毒面具救了他们。他们同时也好奇地问推销员:“这个冒黑烟的工厂里生产什么东西啊”?推销员告诉小动物们:“生产防毒面具”。

我想大家看到这个故事也一定会有所感悟的,我们的发展过程看似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挖自己脚下的土来掩埋自己。我们提到自然的概念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发展。那么这与声乐有什么关系呢?相信很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感受。从第一天学习声乐开始,就是在解决各种问题、各种毛病,无休无止的毛病和问题贯穿了学习声乐的过程。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没有学习声乐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不会唱,为什么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呢?这就像上面讲的故事一样,生产防毒面具影响环境,用的人越多,环境污染就越严重,然后用的人就更多。声乐学习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学习所谓的声乐方法,同时产生发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更多的问题,于是在无休止的解决问题之中,使得声乐学习的过程漫长而又艰难。如果以自然的角度来看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一句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宇宙都在遵循着一种自然规律,万事万物都在按照这种规律在运行。宇宙的产生和灭亡、人的生老病死等等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律。自然界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非洲有一种老鼠,当老鼠的数量急剧增加到达某一个极限的时候,老鼠的体毛会变成鲜艳的棕红色,以吸引老鼠的天敌,如果天敌对老鼠的数量也起不到控制的作用的时候,当老鼠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老鼠会集体的迁移,沿着朝向大海的方向集体迁移,直到全部投入大海淹死。于是自然界又恢复到自然平衡的状态上。我们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向大家说明,自然界是处在一种自然平衡的状态,我们打破旧的平衡自然界就会重新产生新的平衡,就像前面讲的防毒面具的故事一样。

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巨大差别,中国的古典思想就是要首先保持这种自然平衡的状态,通过平衡的状态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像中医的基本思想:身体各器官平衡和谐就不会染病,所以彻底解决病痛的办法就是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通过提高身体自身的平衡能力,利用身体自身来解决病痛的问题。这与西方医学那种通过科技和药物征服病痛的医疗方法有着本质的差别。当然中西方医学的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国有句古话叫闻其声如见其人,人的性格会影响人的情绪,人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思维及行为,而人的行为自然就会影响其声音。反过来人的行为也是性格的反应,如果改变行为也能够对性格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第三章有详细论述)

以这个顺序,一个人声音的问题是由于性格的影响造成的,如果我们不去调整性格,而是通过学习方法解决声音问题,很显然由于性格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个人的声音问题一定会经常地出现。如果坚持通过学习方法来解决,必然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够逐步的控制性格。我们下一章将用大量的篇幅讨论声音与性格的关系。

我们分析和研究的目的就是取其所长,声乐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并不是在否定西方的声乐教学,而是希望将中国哲学思想开发的声乐教学和西方声乐教学相结合,各取所长。

如果将上面的理论应用到声乐教学中,我们就是要重视人自身的调整作用。所以我们提出的自然声乐教学,基本思想就是通过调整人的自身状态,使人达到自然的、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出的声音也就自然符合声乐的基本要求了。在确定基本的发声状态后再加入西方声乐教学的具体方法训练,来进一步稳定发声技巧,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会避免了学习声乐中会出现的声音问题,又实现了快速提高演唱水平的目的。

第二节 自然教学法训练的目的和本质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包括物质的(可见)和精神的(不可见)两个部分的。物质部分是指可以观察到的,具体的动作、肌肉收缩等等表面的变化,而精神部分是指在行为的内部能够感觉到的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我们现在的所谓科学性是很重视具体证据的,由于我们科学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的证实情绪等精神变化的科学依据。就像中科院一位著名的研究物理的院士当面指责金墉的小说中把精神力量过分神话,并表示其本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予以否定。

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精神力量就是真实存在的。他自己也同样经历恋爱的过程,也同样受到感情的折磨,也同样飘浮在感情的浪尖低谷。这是人都无法避免的。

实际上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研究的。但目前由于科学 研究方面的落后问题,造成在声乐教学上过分重视物质的变化。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要牵动许多肌肉的运动的,比如:抬腿这一个行为就需要几十个肌肉的运动变化,从科学的角度研究抬腿这一个行为,可以及其细致的描写抬腿的整个过程。例如肌肉运动的先后顺序、肌肉伸缩的力量大小、肌肉运动的方向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作为科学的研究数据是可以的,可如果我们把这些研究数据用于教人学会抬腿走路就有些问题了,虽然抬腿的运动是涉及几十块肌肉,但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块肌肉都有明确的感觉和控制能力,如果把每一块肌肉都训练好,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极大的可能是连走路都不会了。有这样一个笑话:蟑螂和蜈蚣赛跑,每次蟑螂都失败,于是求助于狐狸。狐狸就问蜈蚣:“蜈蚣大哥,你跑得真快呀,不过我有个疑问,你这一百多条腿是哪一只先抬,哪一只后抬的呀”?蜈蚣一时答不上来,于是就开始注意走路时抬腿的顺序,结果是越走越别扭,最后却不会走路了。

这个故事说明的问题同现在教学的问题是一样的,不是现行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而是现行的教学方法不够全面,就像抬腿训练,经过长期的练习是可以通过肌肉的训练达到学会走路的目的,但是需要较为长期、艰苦的训练。象钢琴和声乐等艺术类专业的学习,越到后期越需要自然和平衡,而肌肉练习的本身是很难自然和平衡的,所以最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够学到专业程度,而到大师程度就更是凤毛麟角。当然如果只重视情绪、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忽视肌肉的训练也是不对的,任何情绪、心理的变化都将是通过肌肉等具体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所以技术训练的本质就是通过肌肉等物质方面的训练实现情绪和心理的调整,达到提高技术能力的目的。

自然教学法并不是否定现行的教学体系,而是丰富现行的教学体系。我们要避免绝对的唯物论或绝对的形而上学,任何事物都是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弹琴也好、唱歌也好,都不能片面的追求单一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教学法中提到了传统教学法的矛盾和问题,但绝不是说传统教学就是全盘错误的,传统教学毕竟开张了几十年了,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只不过由于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肌肉运动的技术能力,忽视了人的情绪性格等因素,造成技术的不全面,使专业的学习较为艰难。使许许多多原本很热爱音乐的孩子,拖垮在学习的路途中。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自然教学法是一种突破和发展,它使学习音乐不再可怕、不再艰难。

第三节

自然教学法训练的根源

自然教学法是以禅宗、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并根据佛教禅宗的修习本质,结合音乐教学出现的问题,给学生编了一个故事来解释学习的问题。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山上的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三位小和尚,大和尚因为经常练武,于是大家叫他“武和尚”、二和尚性情活泼,大家就叫他“乐和尚,三和尚性格稳重,不爱说话,大家就叫他“静和尚”。一年夏天,山下发生战乱,一些士兵烧、杀、掠、抢。老和尚担心战乱会殃及庙宇,就把三位小和尚叫过来。老和尚说:“再过几日,山下的士兵就可能杀到山上来,你们三位还是赶快下山逃命去吧”。静和尚问老和尚说“师傅,你怎么不同我们一起逃命哪”?老和尚说:“我经过多年修炼,已看破红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况且庙里也需要人来看护啊”。武和尚说:“师傅整天修炼,我们也在修炼,虽然没有师傅修行那么深,但师傅也不能太小看我们呀”。老和尚想了一会,说:“我不是小看你们,是怕你们祸到临头撑不住,白搭性命。这样吧,趁现在士兵还没来,我先试一试你们,如果你们经不起测试,就赶快下山去吧”。

于是老和尚领着小和尚来到了庙宇的山前,看见一只大黄狗正懒懒地趴在那里,老和尚说:“我们就拿狗去试一试吧,如果你们连狗都怕,就不要留在庙里啦。你们都谁不怕狗啊?”乐和尚颤抖地对老和尚说:“师傅,我前些天下山化缘,就被这只狗追着咬过我,我现在想起来都紧张,我还是不试啦,我承认我怕狗。”老和尚问静和尚:“你怕吗?”小和尚暗自在想:我从小就在庙里生活,出家人也不能杀生,我就没见过狗,只见过一些小鸟、老鼠什么的,那些动物都很善良。今天虽然见到的狗比较大,估计同那些动物也没什么区别。想到这,静和尚一边对老和尚说:“我不怕。”一边向那条大狗走去。也许是大狗太懒了,就那样趴着没搭理小和尚。老和尚点点头,问最后一个武和尚:“你怕吗?”武和尚说:“我在庙里没事就练武,身体很强壮,胆子也大,就没有我怕的东西。”于是他随手捡起一根木棍,大声叫着跑向那只大黄狗,大黄狗大吃一惊,还没等反应过来,已经挨了一棍子。嚎叫着,夹着尾巴就跑啦。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问一问,你说三个和尚谁怕狗、谁不怕狗?

老和尚将三个徒弟叫过来,对乐和尚说:“你很诚实,承认自己怕狗。”又对武和尚说:“实际上你也怕狗,就是你没意识到。”“为什么说我也怕狗,我不是把狗打跑了吗?”武和尚很奇怪的问道。老和尚说:“你如果不怕狗,就不会打狗啦。你打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怕狗。”武和尚说:“如果这么说,就只有静和尚不怕啦?”老和尚说:“静和尚也一样是怕狗的,他现在不怕的原因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狗是什么样的动物。”老和尚说到这,叫静和尚往山下看。山下几只野狗正在打架,互相咬得鲜血直流。静和尚看后,吓得脸色苍白,暗自庆幸,“亏了刚才遇到的那只狗懒的理我,否则真不知会有什么结果呢。”老和尚慈祥的对三个和尚说:“实际上每个人见到狗都会紧张的,只不过我们是出家人,平时修行的就是看透生死,你们就是因为没看透才怕的,修行不到家呀。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你们自己想办法,一个星期后,我再来试你们。到那时,再不行就一定下山去。”

望着老和尚的背影,乐和尚在想:“狗并不是见谁咬谁的,至少狗是不咬狗的主人的,可现在养狗是来不及了,看来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同狗处好关系,相处好了有感情,狗就不会咬我了。”于是乐和尚每天都给那条大黄狗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没过几天就同大黄狗混熟了,大黄狗一见他就点头哈腰的,温顺极了。乐和尚很高兴,觉得这次他一定能合格了。

静和尚回到庙里,一想起野狗咬的鲜血直流的画面就浑身紧张。他猛然间想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狗咬人时并不害怕,我害怕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知道。而且我们平时念经打坐时,师傅就一直要求,要心神安静,心平气和。如果我往那一坐,头不抬眼不睁,专心念经,管他什么狗还是狼,我一概不知道,不就不害怕了嘛。于是静和尚就整天的练习静心打坐。

乐和尚想:“师傅说我怕狗,估计是我打狗不够坚决,流露出紧张和犹豫。我应该把武功练得更强。”于是他更加刻苦的练习打狗的功夫,一直练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将狗打倒。武和尚信心十足,认为自己一定能够通过考试。

究竟谁能通过考试呢?

一星期的时间转眼就到了,老和尚领着他们来到山下。老和尚说:“今天考验你们的,不是原来那只大黄狗,是上次你们看到的那一群野狗。你们谁先来呀?”我相信大家已经能知道结果了吧。乐和尚的一切准备都没有用,武和尚根本就不敢动手,野狗太多怕集体攻击他。而静和尚呢?他强忍住紧张的情绪,坐在地上,嘴里不停的念着经文,一点点地进入了安静、集中的状态。他已经不注意野狗在干什么,他紧张的情绪在逐渐的放松。只有他通过了考试。

以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对于学琴的人来说,钢琴、乐谱等外在的事物就是那只野狗。弹琴时你不敢下手和用力砸琴都是害怕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不仅不可能完整表现音乐,而且会严重影响技术能力和水平的发挥。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呢?像乐和尚那样,多多练习?对于一首乐曲,多练就像同狗处关系一样,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我们要学习相当多、相当多的曲目时,多练习不仅使学习的进度很慢,而且由于收效的缓慢会影响学琴的性趣。这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而像武和尚那样,凭着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气势,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果的。有句话叫傻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但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达到一定程度或勇往直前的勇气减弱时,整个人就会一落千丈。就像有的学生,刚学琴时,凭着喜欢的情绪弹琴,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时间长了,兴趣、气势都在渐弱,当兴趣、气势渐弱到一定程度时,琴就学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

声乐的问题不仅如此,而且体现得比钢琴还明显,这是因为无论演奏者怎么粗暴的对待乐器,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损坏这架钢琴再换另一架钢琴。声乐就不一样了,演唱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声带,声带是非常精致和脆弱的,如果声带出了问题,是不可能更换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艺术生命的终结。这样的结果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依靠很多的练习加强人的适应能力,是可以达到减弱心理负担的效果。但这并不是根源,当人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时,人是没有心理问题的。所以钢琴训练的最好办法就是训练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无论多复杂的乐曲,无非就是由连、断、跳三种动作组成的。动作越标准,心理越稳定,注意力越集中。训练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不一一介绍。

对学生实际程度的衡量,就是看学生在演奏乐曲时,能否控制和集中注意力。只有心理稳定了,情绪才能稳定,只有情绪稳定,才能完整的表现音乐。

第四节

教育的本质

我问过很多家长,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结论却是没有。大家虽然都有孩子,也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很多家长还不停的通过报刊、杂志、媒体等方面进行学习,但问到家庭教育的原则问题时还是比较茫然。有的家长平时一直觉得自己教育孩子是很有方法的,可说到具体的方法还是处在比较理论的阶段。更多的是听说的理论,而不是实践和原则。这就像是做一些数学题一样,不知道公式会是什么结果?也可能对也可能不对,这样的家庭教育是很令人担心的。

实际上我们现有的家庭教育也的确很让人担心,我经常告诉一些家长,你们对孩子教育的方法不应该叫做教育孩子,只能称作是养孩子。很多家长所采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但家长却当作是很好的方法来执行。结果就是孩子不停的出问题,家长就不停的学习和总结各种方法来对付。有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方法的错误造成对孩子的失控和束手无策,但更多的家长还在以同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也仔细的查找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结果不是观点错误就是太理论化没有执行的价值。还有就是一些教给家长如何对付孩子的办法,那些办法是指标不治本,不能彻底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

那么到底有没有象公式一样可以遵循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呢?家庭教育的原则是什么?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原则就是教育孩子真实和控制的原则,就是在不违背人性的基础上合理控制的原则。人性是什么?就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特性。就像是马吃草、老虎吃肉一样。没什么道理,生下来就这样。人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自我、自大、欲望、自然。虽然每个人的特点表现方式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这些特性产生的原因我会另加论述)。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试图改变和掩盖人的这些特性,可结果呢?我们教育的孩子在特性上没有变化,但却学会了隐藏,于是这些孩子变得很假、很虚伪。而我们的教育却认为这种教育是比较成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我们长期都认为自我、自大和欲望是人类的一种丑恶现象,是人类的一个弱点,所以试图通过教育来解决这个弱点。我们要知道,事物的存在不是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分,好坏之分完全是人类主观上的一种划定。

1、自私在教育上的作用

自私本身并不是坏事,极度的自私才是坏事。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及自己拥有物品的支配权利,个人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侵犯

以上介绍的那些情况不仅体现在教育上,也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制度上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考虑了人性中自私的因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并没错,可我们却批评了几十年,可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市场经济的改革肯定了这句话。在家庭教育上也是这样,我们整天的学雷锋,学校、家庭、社会都鼓励大公无私、谦逊礼让,可结果呢?真正的大公无私、谦逊礼让没见多少,社会风气却是每况愈下。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太幼稚了,总是想把事物分成对或错。实际上世间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对和错,事物本身都是两面性的,都有其坏的一面和好的一面。当事物超过一定的度、一定的范围,性质就会转变。人的自私、自大和贪婪的本性也是如此,这是我们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也没有必要隐藏,只要把这些本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也许有些人会担心这样的教育会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自私自利的人,实际上这一点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划定一定的范围,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自己有决定的权利,什么事情自己没有决定的权利。实际上就是要给孩子划分一个明确的权利界限,是你的你可以支配,不是你的你就不能支配,就是这个道理。西方教育的根本原则不是我们所推崇的自由化,而是个人的支配权和隐私权。国家在法律上就明确规定每个人享有的权利,这一点目前在我国是做不到的,西方的经济发展比我们要好,家庭生活条件要优于我们,但却没有出现象我们这么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没有出现象我们国家这种几乎是很普遍的溺爱行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和人之间权利的明确和划分。而我们现在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家长成为管理者,孩子成为被管理者,家长没有充分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也许家长认为自己养的孩子自己就有管理、爱护和支配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因为家长的这种观念和心态造成孩子诸多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会出现两类问题:一是欲望无限膨胀,孩子会认为自己能够支配的权力是整个家庭,于是这些孩子就会出现过度的自私、自大、脾气暴躁、过分的要求较多等现象,而另一类孩子完全服从家长的安排,听从家长的管理。结果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懒散,做事不上心。以上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由于在西方有明确的法律来约束家长的行为,无形中就等于帮助家长遵循了教育的原则,而在我们国家就不同了,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法律还不健全,另一方面我们多年的养成的自由、散漫的习惯,经常会不遵循法律的要求,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自私并不是坏事,明确划分自私的范围就可以达到提高效率的作用。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孩子认为是给自己做的,就会比较上心,比较认真。家长过于参与和管理,就会使孩子混淆和转移做事的目标,会使孩子认为是为家长做的,自然效率就比较差,即使你讲再多的道理也没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孩子身上,也体现在我们家长的身上。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先从自己上想一想,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强求孩子做到了。有一句古话:己所不与,勿施于人。

2、自大在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周围的反应来逐渐调整的,如果周围的反应是错误的,那么孩子就会由此形成错误的行为和思想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一定自信的,并逐步通过对自己的肯定明确和增强这种自信。自信可以使人做事情的效果更好,但如果自信过度就会成为自大,过度的自大反而会影响做事情的效果,自信就是指对自己真实实力的评价和对将来发展的肯定。对自己实力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过高叫自大,过低叫懦弱。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要很注意培养自信的,比如鼓励和批评。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鼓励就是在提高孩子的自信,我们对孩子的批评就是在降低孩子的自大,这种调整原本是没有错误的,但实际上我们家长是很难把握孩子自信尺度的。这样或多或少的就会形成孩子自大或懦弱的性格。一般来说采用自由式教育的孩子大多比较自大,而家长在教育上比较认真,管理比较严格的孩子大多比较懦弱。不过这种比较是相对的,是指相对于孩子本身的性格来说的。比如有的男孩子本身就很自大,即使再懦弱也可能体现的不明显。那么究竟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而且能够把握自信的尺度呢?就是实事求是的对孩子进行评价。我们所强调的是不表扬也不批评,而是要真实的肯定。实际上家庭教育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培养孩子中正确的、准确的思想和判断力。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周围的反应来逐渐调整的。表扬意味着夸大,批评意味着减小,经常对孩子进行表扬或者批评就会使孩子失去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客观、真实的评价,这种问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比如:教孩子一个数字8,如果我们教孩子把8当作10,那么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真正的8时,孩子就会形成两种处理方式:要么就是否定自己,要么就是坚持错误。我们举的8只是个例子,实际上却代表着孩子的整个家庭教育。如果孩子否定了自己,就意味着否定了家庭教育,孩子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般来说孩子会逐渐形成懦弱的性格。如果孩子肯定了自己,就意味着肯定了家庭教育,把错误的当做正确的,我们应该知道结果。一般来说这类孩子会逐渐形成任性、自大的性格。实际上未必等到孩子进入社会,采用这种教育方式几年后孩子就可以显现出上述的问题。

另外自大是人性共同的一个特点,违反这个特点的教育只有一条路就是“失败”。人是不愿意被别人否定的。就拿我们成年人来说,有时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但如果受到批评时也会分辨几句,甚至是不承认错误。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讲也是一样的。当孩子受到批评时大多存在三种可能:一认错,二不认错,三无所谓。如果我们家长非要强求孩子做出这三种选择的一种,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改正错误。这一点上我们家长的认识大多是有误区的。大多数的家长会认为必须让孩子认错,不认错等于没有解决问题,只有认错才能改正。实际上改正了吗?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一犯再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孩子认错不等于改错,认错不是认识错误,家长要看清,孩子的认错是一种逃避,因为认错之后大多可以逃避对错误承担的责任。我们的目的应该是改正错误而不是认错,要求孩子把错误改正过来就等于认错了。而且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无论认不认错,事情也都发生了,关键是如何解决而不是认不认错的问题。另外选择认错或者不认错对孩子的心理多方面都是有影响的,长期认错的孩子自卑心理较重,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而坚持不认错的孩子盲目自信、自大,容易形成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性格,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都是有很坏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明确,改正错误就等于是认错加解决问题,行为上的问题在行为上解决,而不是靠嘴来解决的。

3、欲望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是有很强烈的欲望,这一点体现在人类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永不满足的追求。人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人生下来就带着强大的生命力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这种生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这种生命力不仅仅造就了人的成长和发育,也造就了人对于事物的一种完美性。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实了这一点,生命力的体现在生活中是多种多样的,当人面对即将完成的事情会产生一种要完成的愿望,比如:画一个差一点没有封闭的圆,很多人在快速看到时会认为是完整的,我们爬山当马上要到山顶时会产生急切的心情,这种例子很多很多。这是由于这种生命力,才形成了人对于事物的审美和愿望(审美就是人的主观想象与现实的对比),同时也形成了做事情的动力和追求,也就是我们提到的“欲望”。欲望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人们往往对欲望的结果却有好坏的概念。比如欲望于求知中大多就认为是好事,欲望于玩中大多认为是坏事,的确社会有一定的道德、生存的规范和需求,不符合这种规范和需求的人是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的。欲望于求知会为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打基础,所以大家会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所以家长、学校甚至于国家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局限在通过求知为生存打基础上,对于“玩”认为会丧志而予以否定,虽然在媒体上经常有“玩”成才的报道,但大多数的家长是不认同的,我们学校教育虽然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但越减越多恐怕与这种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太注重表面化了。我们习惯于以大人的判断来决定孩子的前途和方向。实际上贪玩也好,求知也罢都是欲望的一种表现,欲望是没有错的,应该提倡培养学生更多的欲望,我们不能因为欲望产生的行为错误而否定欲望的作用,生活中这种例子是很多的,这里不一一列举。

欲望与性格是有一定关系的,性格外向、情绪起伏大的人欲望就相对较强,性格内向、情绪起伏小的人欲望就相对较弱。对欲望的方向性控制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控能力,对于欲望增强性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的集中。

在孩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很注意孩子兴趣培养的,认为兴趣可以加强孩子的学习效果,提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兴趣就是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一般情况下人对于陌生的事物有一种了解和控制欲望的,正是由于这种欲望产生了兴趣,兴趣就是欲望的一个表现方式。兴趣在提高注意力、学习状态、学习效率等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受到欲望的制约的。如果一个孩子的欲望不够强烈,那么这个孩子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如果孩子对欲望的控制能力不够,那么这个孩子的兴趣就会经常转移,因为被各种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孩子的欲望方向经常的转移,我们也称这种孩子没常性。

按照以上的分析,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控制欲望的过程。通过对孩子培养和控制欲望,就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注意力、稳定情绪、提高效率和兴趣的目的。我们都知道溺爱会减弱孩子自控、注意力、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溺爱就是造成了孩子追求事物的欲望不强烈,为什么生存在环境恶劣的环境下孩子的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就比较强?主要就是由于人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而产生强烈的摆脱欲望。所以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就与欲望有关系。如果学生能够真正把追求未知当作自己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会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则要比任何依靠兴趣或者鼓励和压力都强大很多的。

4、懒散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舒适的过程,正是由于人追求舒适的本性才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平时经常会在很多时候听到两个字“自然”。做人要自然,做事要自然,无论做什么都要自然。宗教讲自然,社会讲自然,人对于自然的追求好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和人性发展的标准。人们为什么追求自然?是因为当人处在自然的状态下不仅会使人感觉很舒适,而且会使所做的事情更容易实现。

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懒”和“急”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这两部分越是平衡人就越是自然。

我们的教育中往往会否定人“懒”的一面,认为“懒”是一种阻碍发展的惰性。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在鼓励学生勤奋、努力。的确,人要是惰性强了会一事无成,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限制。超过了“度”的限制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自然也是如此,不超过我们叫自然;过分的“懒”就叫:散;过分的“急”就叫:躁。过分的懒和急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走路觉得累了,于是发明了自行车,自行车觉得累了,发明了汽车。于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科技的进步,这是“懒”的特性。

我们走路觉得慢了,于是发明了自行车,自行车觉得慢了,发明了汽车。于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科技的进步,这是“急”的特性。

按照上面的分析,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自然的过程。如果能够使学生保持自然的学习状态,将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不能够否定“懒”鼓励“急”。弹琴的过程中“懒”的作用和“急”的作用同样巨大,技术方面由于“懒”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一个技术动作后即使当时的状态很紧张,但随着逐渐的练习也会慢慢的放松下来,因为没有人会喜欢紧张的状态弹琴。由于“懒”会使学生在弹琴的时候形成动作的协调性,因为单一的动作会造成部分肌肉的紧张,于是学生会自然的分散这些紧张到各部分。同样由于“急”的作用会使学生提高演奏的速度,提高弹奏的音量,会使学生演奏的乐曲具有完整性,音乐更富于流动性。

性格与自然状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内向性格的人,“懒”的因素会更多;外向性格的人,“急”的因素会更多。如果我们合理的利用和调整学生“懒”和“急”,不仅在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人的性格也会得到调整。

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因人而异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而不同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同人的性格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分析明确学生的性格就可以起到解决问题,甚至预防问题发生的作用。比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弹琴中“懒”的因素会比较多,而“急”的因素会比较少,那么“懒”多了就容易散慢,技术上就容易出现手指关节站不住,手没型,手腕不稳,演奏速度不够等问题,如果提早的判断出学生将会发生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提前进行各项强化的训练,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而对于有些问题的解决则会采用更为巧妙的方法来处理,比如学生手腕紧张,如果判断学生的性格比较“懒散”,那么即使教师不强调放松,学生也会由于性格因素逐渐的放松下来。如果教师没有看到这一点,对待这类学生直接要求放松练习,会使学生很容易的放松过度,造成其他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很常见的。所以合理的利用和调整学生“自然”的状态,会使学生学琴更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少,尤其是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5、总结

通过以上对人的四项本性的分析,我们的教师、家长应该明确学生在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都不是学生有意造成的。大多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违背了人的本性,试图强迫的给学生灌输教师或家长的某种思想造成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各位教师和家长,违背人性原则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完善人性,调整做人,以做人为基础再学习各项技能,不仅仅是解决了做人的问题,同时由于人的问题改善了、解决了,会使技能掌握得更快、更好、更稳定。

上一篇:思南县刘世君范文下一篇:书籍优秀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