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角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09-11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近年来, 我校秉持“以质量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坚持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与品牌塑造并重并举, 一流的人才质量换来学校的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的7年时间里, 我校教职工由150人增加到600人, 在校生由1000人发展到12000人, 一跃成为武陵山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 渝东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学校。学校牵头组建的武陵山职教集团, 吸引了湘鄂渝黔四省市54所职业院校, 132家生产企业深度参与。

学校的快速发展靠人才质量, 提高人才质量离靠德育创新。从2007年起, 我校全面引入企业文化, 启动“3+2”角色德育改革项目, 以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张扬角色观念, 遵守角色规范, 强化角色意识。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能认真履行“三种角色”责任, 是老师, 像家长, 更像朋友;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明显的“双重身份”, 是学生, 更像企业员工。

“3+2”角色德育实践有效整合了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家庭教育、社区环境等多种德育要素, 聚合了德育资源, 丰富了德育载体和德育内容, 创新了德育途径, 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实施7年来, 逾万人的学校就像一个亲情浓浓的大家庭, 师生和谐相处, 校园秩序井然。山里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获得了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个个有梦, 人人寻梦, 敢于圆梦。

第二部分典型经验

学校德育关键在人, 人的作用关键在角色定位。组织管理学将角色定位视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环境中, 个体或群体的角色意识、角色能力和角色责任, 是事业兴衰的关键。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武陵山区, 男生超过87%, 少数民族学生超过93%, 单亲家庭孩子多, 留守学生比例高, 心理创伤较深。为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提出了“亲情教育”理念, 视学生为儿女, 让他们在情爱丰盈的校园里, 实现幸福的人生目标。

教师“三种角色”:都把学生当亲人

2007年以来, 我校坚持“人人育德、处处育德”, 建立了教职工“老师+家长+朋友”三重身份制度, 出台了教职工角色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履职报告制度, 分专业进行结对帮扶, 明确帮扶内容, 落实帮扶责任。要求每一位教职工既做学生的老师, 还要做学生的家长和朋友, 用真情唤醒学生, 用亲情温暖学生, 用友情点燃学生。教育不是牺牲, 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 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 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一) 履行教师天职, 做学生身心发展引路人

为山区学生架设一条通向成功的绿色通道, 让他们的幸福人生从这里开始, 实现“培养一个孩子, 致富一个家庭, 造福一方百姓”的教育理想是全校教职工的共同目标。学校坚持德育工作与育人目标结合, 与专业文化结合, 与企业文化结合, 与岗位能力结合。将教育作为一项充满爱的事业, 引导学生厉行正道、立身精业。让学生在美丽的校园环境里, 乐享一流的办学条件, 职业素养和心智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受社会欢迎, 企业青睐的“金色蓝领”。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山区中职学生特点的“3444”育人目标, 即:三礼 (礼貌、礼仪、礼节) 、四爱 (爱自己、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四心 (感恩之心、施恩之心、敬畏之心、怜悯之心) 、四实 (做人平实, 拒浮华;待人唯实, 不欺瞒;学习务实, 求实效;做事踏实, 讲实干) 。

学生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内聚于心, 外显于形。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将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提出了育德四项要求:一是制定细则, 编印的《学生守则》分教学、生活、公共区域, 共300余条, 涵盖了学生日常行为诸方面;二是重视细节, 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及时发现解决;三是随处细心, 实行导师制, 责任制, 实行动态跟踪帮扶;四是工作细化, 针对不同行业文化和岗位要求、分专业细化人才标准, 制定行为规范。

(二) 扮演父母角色, 做学生人生之路护航人

从学生走进学校大门第一天起, 学校就自觉履行监护人的义务, 提出了“人人是代理家长, 学校是放心学校”的办学理念, 建立了《代理家长制度》、《教师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学生制度》, 成立了代理家长指导委员会, 开展了争当学生代理家长的活动。遴选有爱心、负责任的老师与学生结对, 每位老师至少联系20名学生, 在校期间承担家长义务, 严管挚爱。代理家长关心学生思想进步, 关注行为表现, 过问学习收获, 负责衣食住行。进行家访工作。未入选代理家长的老师, 也要联系2-5名留守学生, 照顾他们的生活。

代理家长经常与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困难学生做到了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代理家长们长期住在学生寝室, 吃学生食堂, 全程监护学生, 时时嘘寒问暖, 处处关心关爱。他们的忘我付出, 经常让学生感动得流泪。代理家长制让学生与老师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每逢年底, 不少学生愿意和代理家长一起过年, 或邀请代理家长去他们家过年。许多学生毕业后, 每年都会返校看望他们的老师, 感谢学校的培育之恩。

(三) 走进学生内心, 做学生日常生活贴心人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朋友关系, 最好的老师是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 与学生交朋友的人。由于我校留守学生占比较大, 缺少关爱, 内心相对封闭孤僻。学生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老师走进他们内心, 和他们交朋友。为此, 学校要求每一个教职工都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一要充盈爱心, 用情感化。学校将爱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倡导教师做爱心如莲的人。将对学生的无私的爱, 全部融入对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提醒、一句叮咛、一声问候、一声鼓励当中, 用浓浓爱心去改变学生。二要换景体验, 用智开启。学校要求老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交友情况, 将自己置身于相同情景中, 在体验中找到应对办法, 再通过和学生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一起吃饭拉家常, 一起看球赛时, 用不经意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三要走进圈子, 寻找共鸣。现在的学生喜欢用一些网络俗语、地方俚语。和学生交朋友, 就要了解他们的喜乐和他们熟悉的风土人情。和学生有了共鸣, 才能自然地融合他们的圈子。

为了掌握教职工和学生交朋友的情况, 学校每学期末都要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让学生勾选哪些老师是他们的朋友, 哪些老师是他们离不开的好朋友。在最近的一次评选中, 有527和276名教职工被学生选为“朋友”、“好朋友”, 分别占总数的87%和46%。

学生“双重身份”:三年影响一生

我校学生都来自大山深处, 毕业后将进入现代企业, 中职学校是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站。学校的责任在于帮助他们完成人生过渡, 破茧蝶变, 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自信自强的现代产业工人。

在合作企业的协助下, 我们在校内探索建立企业模拟情景, 引入企业文化, 比照企业员工, 对学生进行两种身份管理,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缩短其适应社会的周期, 三年学习, 学生将终生受益。

(一) 身份管理, 亦真亦幻

从学生进校第一天起, 我们就明确了他们的身份:既是学生, 又是企业员工。根据山区学生的特点, 我校提出了“文明规范+团结协作+敬业忠诚+一技之长”的成才目标, 用双重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是参照企业文化, 对教学区域、实训中心、生活区域、公共区域进行环境改造。分专业组建公司、车间和班组, 形成企业组织架构, 张贴企业标识, 虚拟企业场景,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获得企业的真实体验。二是按照合作企业的相关规定, 对学生实行虚拟员工管理, 并按月发放虚拟工资。虚拟工资虽然不能花销, 学生却非常珍惜, 他们把虚拟工资看作是人生进步的证明书, 是适应企业的通行证。

(二) 校企携手, 合作育人

学校比邻黔江区舟白、正阳两个工业园区, 就近组合的空间关系方便学校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在企业的参与下, 学校对实训中心进行改造, 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共育、人员互聘、多元投入、教学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

学校和园区企业共同探索学生和员工工学交替, 生产任务少时, 企业就组织员工到学校培训;生产任务重时, 学校就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技能大赛现场, 总有企业员工和学生同台竞技;文体活动, 也能看到学生和企业员工同台歌舞。全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 让学生获得了企业生活经历, 角色意识得到强化。

(三) 量化考核, 星级评价

我们借鉴企业考核制度,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 组建评价团队, 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模型, 构建以考核学生身心发展为重点,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4231能力发展”学业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 形成的评价结果, 将同时用于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评选企业“星级员工”、“星级管理员”。“星级员工”与三好学生, “星级管理员”与优秀学生干部一样, 由学校制作成展板, 在校内公开表彰。

辛勤的耕耘总能换来丰硕的成果。自实行“3+2”角色德育以来, 学校已连续7届毕业生“双证”获得率100%, 用人单位反馈满意率100%, 黔江民族技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创新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第三部分成果展示

(一) 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重庆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等, 学校分别于2009年、2012年在全国、重庆市职教工作会上, 就教师“三重身份”、“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作经验交流发言, 得到参会领导和职业院校的充分肯定。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学校, 影响力辐射武陵山地区, 成为众多学子倾心向往的校园, 成为培养优秀学子的摇篮, 与十几所大中专学校和众多知名企业结为战略发展伙伴。

(二) 教师工作激情持续高涨, 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教学骨干, 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 市级骨干教师11名, 区级骨干教师62名, 优秀教育工作者16名, 各级优秀班主任58名。2013年11月教师付晓涛到巴西参加巴西中国月《祈福武陵山---云上太阳》中巴文化交流活动。

(三) 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毕业生得到广泛认可

一是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能正确理解和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把关心关爱他人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入手, 力求做好, 做到极致, 在校园内, 即使是在午间, 你会听到学生书声琅琅、琴声不断;在课间10分钟的主动积极保洁;在路上, 即便不认识, 学生也会热情礼貌的喊“老师好”;走进寝室, 地面光洁, 整洁有序等, 这些基本的素养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脑海, 形成了学校的一个品牌。二是就业和创业立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实行“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具有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 敬业忠诚,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业率达98%以上, 稳定就业率达90%以上, 工资待遇、晋级加薪率高, 企业反馈非常好。如11级品管、SMT等专业72名学生于2013年5月在广东柏兆电子实习, 进厂三个月, 有28名学生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组长、产线领班, 学生田玉慧、万順仙、凡巧、覃柱、成朝胜等12名学生晋升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13年9月在北京金百万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习的12级旅游专业的学生对该企业实习环境、待遇、管理制度非常满意, 稳定率达100%, 经常有学生利用休假期间返校看望自己的班主任、导师, 感谢学校的培育之恩, 学校真正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和社会满意。三是学生发展成绩喜人。2013年, 学校参加国家、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3金4银12铜, 其中我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民族技艺比赛《银色山脊》获得金奖, 并得到国务院总理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三年来, 学校参加国家、市级“文明风采”大赛, 共计获得了一等奖98项、二等奖172项、三等奖199项的优异成绩, 并荣获全国“文明风采”决赛优秀组织奖;每年有三百余名学生被市、区先后评选为“优秀学生”, 二十多个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集体”;高考上线率达95.8%, 本科上线率40%。

上一篇: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解决策略分析下一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