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4-22

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共8篇)

篇1: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PBL教育理念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选取临床医学专升本216名学生,以与时俱进的PBL教育理念为实验组与以授课为基础学习(Lecture-Based-Learing,LBL)传统的`教育理念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BL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作 者:康白 王金红 戴功 史立宏 王琳 赵廷坤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42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426关键词:PBL教育理念 教学 药理学

篇2: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卜3]。正像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并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遗传规律的研究掌握亲子代之间性状表现的特点,并应用于各研究领域,包括动物改良、植物育种和人类健康等各个方面,以达到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的目的。遗传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内容上讲容易得到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遗传学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包含有高深知识的科学,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5]。

1构建合理网络平台,搭建学生学习家园

依托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字校园中心,结合遗传学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网络学堂建设。网络学堂的主体结构分为教“师主导区和师生互动区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在每-个区域中的子栏目内,内容的设立均以培养兴趣、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拓宽视野、加强实用为主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可以自主地检验学习成果,以调整下一步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提高网络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的技术平台曰趋完善。与丰富的硬件资源相比较而言,目前软件的建设更显重要。因为通过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发的优质教学资源,只有通过合理高效利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更显重要。为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必须重视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过程安排,发挥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式教学模式强调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它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课程内容。教师、学生之间交互性学习是课程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引领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公告栏中及时发布信息,给学生以具体的引领作用。例如: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给学生介绍本学期所要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在每章节的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事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的成果或遗存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对于互动性的学习项目,既要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集思广益,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但同时也要重视时效性,以不同的考核形式保证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教学活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放羊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度也进行了限制,参考北大网络教学的方法,采用了大同步小异步的学习方式:大同步指整个课程学期被分成几个大的时间段,各时间段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学习内容相同;小异步指学生要在某一时间段内自己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这种安排使教学过程得以有序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每一个互动式问题要求在2?3周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定期上网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提醒进度落后的学生,促进其及时主动地学习。

3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网络资源,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网络平台上,除了上载内容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以外,在下载区上载了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部分内容主要关注三大主题:

(1)遗传学发展历史与研究方法。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视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以不同的方法研究了遗传与变异规律,而材料和方法的选择往往对成果的取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并学习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

(2)遗传学关键知识点系统化。将遗传学主要知识编织成网,将各章节知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使学生对遗传学有总体的学习脉络,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点。

(3)遗传学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着眼点也许是知识的学习,但是我们的目的更多的也许是知识的应用。在这方面主要涉及了环境因素对遗传的影响作用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遗传学内容。

在下载区的视频资料、参考文献中主要有:遗传学发展史、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创新思路的启示、医学遗传检测、遗传病诊断手段等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料。在讨论区不定期地针对学生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大部分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三高“(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遗传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等等,同时设立”帮帮忙“栏目,对同学们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讨论,通过查找文献,各抒己见,互相帮助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与遗传学相关的问题。而答疑栏目更是直接地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解答,有些问题直接给予答案,而有些问题则给学生提供方法,介绍相关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在网站基本信息页面,提供了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相关网站的网址、遗传学专业英文词汇、参考资料等等,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学习途径。因为学科所涉及内容广泛,一个学生的精力有限,就组织学生分类有重点地进行学习,然后进行网上交流。在网络学堂网站上设立了学生作业精选赏析栏目,例如:结合人类基因组计划部分课程上载了24个ppt文件,是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所获得的信息综合制作完成;介绍了人体24个连锁群基因定位的结果,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享学习成果。而音频资料则更为生动地介绍了遗传学的发展、基因科技在遗传学中的应用、遗传病种类以及特点等等,使学生通过生动的视频资料获得知识。学生们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更为轻松快乐。

4克服网络教学的局限性,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

(1)具有丰富的共享资源。信息量大是网络教学的突出特点,庞大的信息系统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只要有网络存在,同学们都可以进行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在课程导航中,为学生介绍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网站。既有介绍遗传学各知识点的孟德尔网站,含有大量遗传学数据的数据库网站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还有一些专项的网站,如DNA数据库网站:bank(美国).(欧洲),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网站等。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有良好的互动功能。通过网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习的体会,同时灵活的时间安排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

(3)多样的媒体展示加强了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展示,包括视频、ppt课件、动画等等,对教材中的难点问题加以解释,对重点知识加以扩充,对生活中常见遗传病的预防、检测与治疗加以介绍,吸引了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都提供了良好的互动环境,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检索、提取和整理信息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业。但是网络教学也有其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时间的灵活性使得一些不是很主动学习的同学可能因此而不学,蒙混过关;

(2)网上提交作业会使一些学生将同学的作业通过简单的拷贝和重组上缴,并未起到真正的检验学习作用。

这种情况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作业内容的分析审定,判断作业的真实性,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同学区别对待,以分小组进行课业学习与全班进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责任到人,使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使全体同学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统筹管理,整理资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建,保质保量,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篇3: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教学理念,瀑布模型,认知结构,教学质量

1 问题的提出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 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 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对培养、锻炼学生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内在特征, 使得数据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难教难学”是广大师生的共识, 比如, 任课教师常常抱怨“付出巨大心血, 却依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学生常常反映“虽然努力听课、做题, 却收效甚微”。因此, 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促进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才能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之以恒。

基于上述想法, 笔者所在课程组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探索出了基于瀑布模型的教学理念, 它以现代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从分析学生所关心的 (知识考核-“应试”) 与所感兴趣的 (知识应用) 内容入手, 针对课程知识点类型和特点,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的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教学中对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2“以学生为本”构建瀑布式教学理念

由于数据结构本身的抽象性和实践性, 若只讲理论知识, 一方面学生会感觉讲授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另一方面, 由于缺少必要动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课堂上能理解知识内容, 但在课下却不会做题、在实际问题中不会灵活地运用, 因而, 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鉴于上述问题, 课题组通过长期的调研与分析发现:一般而言, 学生学习一门课的直接心理效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轻松通过考试;二是学习这门课程今后有何用, 又如何应用, 即在什么环境下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前者是学生所关心的, 后者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上述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据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 想学生所想, 构建了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瀑布式教学理念。理念针对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有序递进性和反复性, 将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与计算机学科领域中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结合,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 始终以兴趣为向导,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积极探究, 其体系结构图1所示。

(1) 知识的探讨与理解:理念以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针对课程知识点类型和特点,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讲解、探讨新知识,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性,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同时, 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 向学生展示、讲解、示范认知策略, 进行认知策略的初步学习和训练。知识意义的习得是学生各种技能的形成、智力发展和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本阶段知识的有效获取是后续阶段“应试”环节和“应用”环节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2) “应试”环节:适量的习题对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阶段以经典试题为媒介,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分析、讲解知识点及其应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进一步扩充、深化认知结构, 增强知识的保持效果;同时, 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 向学生解释、示范认知策略, 让学生学习领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前精心准备适量的经典试题是实现这一环节的前提,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其关键。

(3) “应用”环节:学以致用是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普通大学的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不同于重点院校学生, 需要在引导与示范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知识。通过对典型应用问题的分析、探究与解答, 促进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间鼓励学生敏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等思维活动贯穿其中,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能力, 使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得以应用和迁移。

这一环节需要在上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典型教学实例或案例, 并以课外作业或实习题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任务驱动) ;二是节省课堂时间) 。在具体教学中, 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类比归纳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效果更好。

多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这既能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借用现代教育家邰爽秋的话说, 这符合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本位教育思想。

3 瀑布式教学理念的主要教学模式

瀑布式教学理念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实践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它要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兴趣为前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敏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教师重在及时引导、释疑和评价, 师生必须互动起来。教学理念中各个环节都要避免灌输式教学。

“应试”环节不是传授给学生应试的方法, 更不是代以讲解试题, 而是以试题为媒介, 通过分析知识的考核目的和考查方式,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领会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其内涵, 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知识的目的。“应用”环节不是将知识的应用简单地呈现给学生, 而是以学生灵活掌握知识为前提和基础, 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的剖析,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去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问题, 做到举一反三。另外, 由于数据结构具有理论的抽象性, 算法的复杂性等显著特征, 即需要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也需要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很显然,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 应尽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采用以“问题-探究”式和类比归纳式为主, 启发式等多种方式为辅的集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将抽象、复杂甚至枯燥的理论、算法融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 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轻松、愉快、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有心理安全感, 没有外界压力, 其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 产生创新的情感和行动, 进而养成一种敏于观察、深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行为习惯, 强化一种广于联想、精于比较的创新思维方式。

4 瀑布式教学理念在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组以我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计算机系等院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析瀑布式教学理念对数据结构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教学班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 在实验班教学实践中引入瀑布式教学理念, 并与普通班进行对比、分析。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瀑布式教学理念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取得明显效果,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高;二是实验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专家的广泛认可。

5 结语

瀑布式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为前提, 以培养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中教学效果显著, 推广到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中也取得明显效果。这说明瀑布式教学理念在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立双, 王丽君.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电子设计工程, 2013.2:68-72.

[2]刘昕等.面向计算思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3.16:89-9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4.

篇4: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幸福;成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获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人才培养的幸福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资助。

一、 引言

中国计划生育的特殊性,引发较多青少年问题,不断出现一些极端问题,专家认为这归根于心理问题,因此各高校均设置与大学生心理咨询有关的机构。但是这样只能是解决个别的心理咨询问题,不能普遍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下降,体现在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担当重要作用,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指向、实现梦想等压力。不正确处理这些压力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能否有效处理这些消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如果健康,就能找到积极的问题解决办法。提高心理的健康程度是一个漫长而需持久的过程,其中幸福感就是最重要的心理状态之一。中国有学者如此说“幸福问题是人生哲理乃至人生科学的集中处、枢纽处” [1]。目前高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学生的就业不断遇到不顺心、不对口、不是所期待的现象,不断出现负面埋怨,有的学生因此而在精神上受到打击,无法正常就业,因此虽然是好的发展专业,學生的心若不强健,即便学到了真本领技术和专业知识,也会因心理问题而被拒绝之外。国家当前的状况既是前所未有的好,又是前所未有的坏,全国范围内的忧虑抑郁、绝望、 失落等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同物质文明空前高度的发展双峰并峙,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理性地正视人才培养与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院校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各高校的教育理念大多是侧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更多关注学生的物质性成功,较少关注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幸福性成功。

在学校里提倡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首先要有幸福理念的教育。国外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幸福的涵义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国内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的内容较多,包含幸福概念(如快乐论、意义论、满足论、状态论等)[3-4]高校的教学实践内容较少见到报道。本文的研究不是侧重幸福观教育的研究,而是侧重通过幸福感的焕发体验引入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理论内容以及实践授课,提出该理念的基础理论内容并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课堂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 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理论内容

扩招后地方院校生源质量今非昔比,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学习兴趣不浓厚,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应用创新双型人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的改革措施侧重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幸福课程。探索的思路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大学课程课堂的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主阵地,以系列心灵培训讲座为提高教师和大学生心理的正面能量和积极情绪的通道,以座谈讨论和个人跟进交流为提高师生的幸福感的形式,以科技活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设计为培养学生学习科技创新技法技能的学习组织形式来奠定成功基础和经历成功过程,实现师生课内课外均拿着积极情绪和幸福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大学的教育采用幸福理念和成功理念必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阻挡的改革趋势。推进幸福性成功教育理念不仅保障大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且能给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下面侧重阐明该理念在课堂的教学课程理论基础内容及教学导向。

(一)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定位

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三要素:强健的心、足够的智慧包括知识、人脉组织关系,学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有成功的基础,但是多数高校培养的人才只能满足第二第三个要素,往往忽略了第一个要素。成功并不等于幸福,许多成功人士过得并不幸福,心灵不流淌无法体会幸福,因此没有幸福感的成功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许多学生虽成绩和技能各方面都优异,却无法体会快乐,正如创建了现在广泛流传的哈佛幸福课程的作者TalBen Shahar(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所说自己一样:虽然在有名的哈佛学校读书,学习和生活都很顺利,荣誉也多,却感不到幸福。许多学生不是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不断得到专家的青睐,高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幸福感。

(二)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

引入师生间的幸福课程教育理念,提高师生幸福感,幸福课程大胆触摸师生的内心深处,发掘潜意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创新双型的培养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共有七个内容。

1.心灵课程。

心灵如同河流,人的心灵也有流向。让师生意识到心灵有6个阶段:相信自己、怠慢与放纵、失败、痛苦、悔悟、幸福。阅历不足的人很容易停留在第一阶段。尤其是大学生,比起没有考上的同学,就以为自己真的是很了不起,或者是以为进大学后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他们相信自己,自以为是,坚信自己定会成功,所以一意孤行。这样的心里一层一层地堆积,容易变得居功自傲。人一旦心高,就变得怠慢、放纵,容易目中无人,任凭自己随心所欲,放任自己,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带来痛苦,如何整理才是关键。本课程传递的信心是大学生即使不慎染上赌博、网络游戏,只要正确认识心灵世界,就能从中摆脱出来。人生变化的首要关键不是取决于决心和努力,而是取决于心灵变化。本课程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灵流向和心灵地图以确立正确的幸福性成功理念和人生价值观。

2.自闭课程。

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甚至紧闭心扉,不与人交流,变得不幸。人的想法以外有更加广阔的世界,人若只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灵世界就会枯萎,而自负和过于相信自己都会阻碍内心世界发展。大部分学生和老师之间、生生之间只说客套话,不交流心,不表露自己的真心,喜欢选择隐藏。如同死水变臭,自闭的心也会生病。心灵交流应该畅通,不应该堵塞,同心合意才能收获幸福,反之,痛苦一般都源自交流不顺畅。本课程原则是无论困难、恐惧、悲还是欢乐的时候,人都需要有一个交流心的对象,当心交流时,就能阻止不幸发生。

3.沟通课程。

大学生的烦恼实际很简单,但不寻求别人的帮助才变得严重。问题并非是自己想解决就能得到解决,很难时只需要接受他人的真心即可。因为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正确,他人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自我封闭状态下的想法。通过沟通接受引导,就能轻松解决心理问题。本课程教会学生懂得深层次思考,自负的人常常只有表面的第一层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提升到第二层思考。不停留在第二层,再换个角度思考第二层思考的问题就会拥有更加成熟的第三层思考,会发现第一层思考包含即兴和错误的成分。思考越深入越能得出正确的想法。大学生要学会思考才能进步,才能感受幸福,才能获取成功。

4.变化课程。

接受爱,自然会打开心扉,紧闭心扉生活的人是最愚昧的人。外表改变不是根本的改变,重要的是心态的改变。当感受到别人的爱时,内心就会发生变化。大学生较多比较逆反,与父母隔阂,虽然父母有时发火和责骂,但是通过与父母交流,倾听父母的心声,就能感受到父母爱。子女若感受到父母的爱,生活就会发生变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只要打开心扉听一听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就能改变。本课程教会大学生如何敞开心扉倾听他人沟通心灵,变得健康美好。

5.发现课程。

心心相连,会迎来新生活。在大学里,大学生接受什么样的心,决定着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接受健康、阳光的心,生活就是阳光的。大学生给自己打分容易会高出别人的客观评估,持有这种想法的就会经常和周围人发生冲突。如果把心态降到自身实际水平以下,就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生活也会幸福。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不过是游戏成瘾、赌博、异性问题、朋友关系、自卑感和憎恨離异父母等,看似复杂,但一剖析其实很简单。他们的内心世界分为几种类型,只要稍加纠正,心态就会迅速得到好转。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欣赏优美音乐、与世界各国学生交流、也和班里朋友谈心等,他们的心就会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有沉湎于恶习的大学生接受别人美好的心灵,让别人美丽的心灵来引导你,使你远离恶习。如果想自己改变生活,就会太难而半途而废,几次失败之后就会气馁,从而陷得更深,本课程教学生学会发现这个秘密。

6.幸福课程。

品味他人,就会幸福。每种水果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味道。无论是谁,只要以诚相待,就能品出他独特的魅力。人的一生中,不满和抱怨并非源自恶劣的环境,而是来自内心黑暗的一面,快乐与幸福也源自心中的那份盼望和爱,并非源于环境。我们之所以遭受困难和痛苦,是因为缺乏智慧和思考。本课程传递因与人用心相处、挑战越过环境而得到幸福的秘密。

17.成功课程。

成功不等于幸福,幸福需要心来流淌感受,本课程改变学生的成功标准,传递成功的三要素以及身心的强健方法,帮助大学生面对任何困难。

(三)幸福性成功型理念的实践应用方案

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改革重点在于实践,本文选择大学一年级学生为探索和实践的对象,结合上面课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如下:

1. 确定2014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为普通班级,不参与这种教育理念的课堂,2班定位为实验班级,2014年9月入学后对学生和本班的班主任老师进行系列的幸福理念和成功理念培训,让2班学生首先面对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心理需求,掌握成功的三要素,建立幸福感;进行实践时,我们选择大三年级的一个班跟着大一实验班进行培训以比较。

2. 将幸福理念融入2班的部分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课堂上侧重心灵的流淌,穿插5分钟学习与本教育理念的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或交流或讨论等,目的是让学生打开心扉。

3. 定期考核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效果,比较实验班级和普通班级的结果,学期末总结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分享各自的心理经历对学习的影响。

(四)实践效果

从大一年级开始进行这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取得的效果比从高年级开始进行的效果强,因为从大二开始大多数学生对人生价值观、成功理念、幸福感和体会已经有了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看法,要改变相对大一需要更多时间,所以效果差些。大一学生普通班级的补考率、重修率比实验班级高出好几倍,普通班级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有了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别的嗜好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在大二有留级学生,而实验班级没有这种现象,学生对学习普遍保持积极态度。因此在2015年9月对2015级学生均进行这种教育理念教学,第一学期的考试结果显明补考率比去年2014级学生的补考率低,不再出现极端个别厌学的学生。

三、结论

本文提出的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较全面涵盖了幸福和成功的关系理念,在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主要体现在寓幸福性成功标准于教学课堂,针对大一学生先进行一系列幸福课程学习,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教学改革体现在寓幸福性成功型教育理念于穿插不同课堂以及增加其他形式如科技活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设计等方式,这种理念经实践证明可以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抱怨、无奈态度,改变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幸福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最重要的还能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能力,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这种教育理念明显使得大学生的心灵变得强健,视野拓宽,降低心态,减少许多恶习和沉迷,提高幸福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被培养成为应用创新双型人才,为以后的成功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非常健康明朗的态度,造福于社会。

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比没有参与的学生幸福指数高、成绩显著、表现技能更好。面对困难和负担,他们能进行高层次思考,容易成功。其优势还在于这种影响是伴随一生的。如果这种教育理念在高中开始实践,相信中国的青少年问题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减少。

参考文献:

[1]陈瑛主.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前言第3页.

[2]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5-37.

[3]付丽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10.

[4]栾传大.论幸福观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4):15.

[5]艾露露,涂江波.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5(2)

[6]吴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2):176-179.

篇5: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发挥人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等能力。新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老师们进行了许多探索。

遗传学是高校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思考,我们在遗传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一种问题引领下的自学加课堂问答教学法,这种方法不同于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这不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这点上与PBL教学法有相似之处。

1.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问题。针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授课顺序,教师设计好一系列问题,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要起到引领学生看书和思考的作用。

(2)课堂回答并讲解。上课的时候,以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老师的讲解相结合来推进整堂课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于问题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①抽学生起来回答。这种问题一般是学生通过自学和思考,用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②问题由老师讲解。这种问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复杂,作用在于促进学生自学和思考,学生不容易讲解清楚,因此由老师讲解。③老师讲解后提问由学生回答。针对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看懂的内容采用这种方式。这里的问题可以提前布置也可以不布置给学生,上课由老师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再提问由学生思考回答。

(3)对课堂内容归纳总结。如果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推进,为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有老师的引人、穿针引线及最后的归纳总结。

(4)课堂问答记入学生平时成绩。为了防止学生不自学、上课没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发生,学生的回答将记人平时成绩。除了回答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学生的提问也会记人成绩。

2.应用实例

下面以孟德尔定律的学习为例来阐释这一教学方法,所用的教材是刘祖洞、乔守怡等所编的《遗传学》第三版[5]。孟德尔定律学生在中学巳学习一些,但理解没有那么深,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力求不重复中学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在问题的设计上主要针对关键点和中学没有涉及的内容。问题已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下面介绍一下课堂教学过程。

通过介绍孟德尔的研究经历引人本堂课,然后展开以下提问:

(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在看书及中学学习的基础上,这个问题学生基本能答,但不全,老师归纳学生要点并进行补充。

(2)谈谈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正反交的共同点。

学生通常回答是3:1的分离比,老师补充并复习显隐性概念。

(3)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分离现象的?

此问书上有假设,学生能回答。

(4)谈谈对基因型和表现型概念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纯合体和杂合体的概念。

(5)测交法和自交法证明孟德尔假设的关键之处在哪里?

这个关键之处也是孟德尔假设的关键之处,此问学生一般不能正确回答,老师讲清关键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匕形成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以及测交和自交法是如何证明这一点的。

(6)如何证明配子形成时发生了分离?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分离定律。

(7)分离比实现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分离规律的应用。然后出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图,介绍重组合与亲组合的概念并提问。

(8)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有何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9)如何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这也是自由组合的实质,老师点明是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如何证明自由组合定律?先要引导学生得出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在厂形成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法与自交法就是要证明这点。由于证明的原理与分离规律是一样的,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常能够回答。

(11)多对性状的遗传有何规律?

学生回答后老师介绍自由组合定律对培育良种的启示(教材上较为简略)并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3.效果

开始试用这一方法时,有些忐忑,不知效果会怎样,没想到课上气氛很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同学们反映带着问题看书有目标和重点,也愿意继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该方法虽然占用了学生一定的课外时间,但最大优点就是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同时在问答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而且通过自学、思考、回答和老师的归纳总结这些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由于学生巳先看了书,省略了一些过程的介绍,可把时间用在讲关键点、重点和难点上,对于学生回答了的地方可不讲,仅补充学生没有回答的地方,因此该方法不会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有时还会缩短。

4.反思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体会:

(1)是否采用该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总的来讲相对不太难的、学生自学能够看懂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这种方式,如孟德尔定律、伴性遗传等。难点通常不适宜,如三点测验、遗传率的计算等,因学生不易读懂。但如果教材编得比较好,难点讲得较为通俗易懂,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针对二本师范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以下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的扩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连锁与交换现象、数量性状的特征与基本统计方法、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基因突变概说、诱发突变、细胞质遗传、进化理论、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另外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调控除外)的内容,我院学生巳在分子生物学中学过,为节省时间,在教学中是采用的复习性讲解,不作过多阐释。

本文所举的例子是整堂课基本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有的课,提问和老师的讲授大约各占一半;有的则是讲授多些,提问少些,如连锁交换、微生物遗传等较难的章,总之要依据教学内容而灵活运用。如果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预习和思考,则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有学生反映这种方式可促进自学,但上课有些紧张,因此问答和老师的讲解最好交替。

(2)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要起到引领学生自学和思考的作用。注意提问的角度,如果蝇的伴性遗传,摩尔根设计了三个实验来验证其假设,问“这三个实验中哪个最关键?为什么?”或许比问“摩尔根是如何验证其假设的?”要好。要有一定比例的较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毕竟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布置的问题不易太多,有些内容可以课堂上老师进行必要的铺垫后再抽问,这比全由老师讲解的印象要深。

(3)因为学生是回答一个一个的问题,为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有老师的穿针引线和归纳总结,有的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如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篇6: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就是为机电配件画结构图,如果学生的绘图基础能力较差,自然会给教师的课程教学带来难度。在此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方向的需求、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其中职业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专业知识要过硬,实践能力也要过硬。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机械绘图基础知识水平、绘图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作为目标,学生为项目完成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完成项目要求的过程也是完成教学过程。首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技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完成该项目。在完成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质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会直接把已有的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也不会为学生演示项目完成过程,而是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在学生遇到瓶颈问题时,给学生适当点拨,保证项目的完成过程,也要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以一个项目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探究出知识内容,而不是靠着原来教师的讲解,自己探究得到的知识内容记忆更加深刻,而且也在其中锻炼了实践能力,一举两得。在机械制图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实物模型作为教学项目,让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机械制图的内容,而不是被动不得已的学习,将枯燥繁重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得到大幅度提升,学习效果也翻倍。教师在其中不再是原本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和监督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7: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群体合作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提出了群体合作教学策略。通过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群体合作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1、前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和目标是“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增强集体意识和自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群体合作学习正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标准而提出的,他能够满足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新型方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过多的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这种教育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在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而目前我们体育课堂教学,只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学生并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也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含义

群体合作教学策略是教师自觉地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最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体育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能力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构建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3.1 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我们使用群体合作的教学形式

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体质的差异和智力的差异。这两个方面中一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实。学生体育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他们的现有水平差异和潜在水平差异也是不一样的,现有水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导致的。而潜在水平差异就要看教师开发的程度了,从教学实践来看,群体合作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我们通过教学并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宜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2 群体合作策略的运用更加符合体育实践课的运动特点与规律

3.2.1 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性与复杂性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掌控因素多。体育教学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复杂多变。而其他学科一般在教室中进行,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较少干扰,师生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教学组织比较容易。

3.2.2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性

体育实践课教学学生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如球类的技术和战术、田径的接力跑、武术的攻防技术等。即便是个人技术的学习也离不开相互问的观察、纠正、保护与帮助。至于各种教学比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则更多。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随时都发生变化,这时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4、群体合作策略的教学程序

4.1 激发动机,创设学习情境

这应当作为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起始环节,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设问、形象的动作示范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求知欲望。这些问题越具体就越形象。学生企图尝试动作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自觉性也就越高。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尝试需要时,再让他们体会动作的要领,依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个人练习时,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效果。

4.2 小组讨论、运动体验

教师在学生简要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运动体验。由于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等差别不大,在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压力很小,因而敢于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持有异议者也会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在小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体验不同的动作方式和要领。在学生个人运动体验和小组讨论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1)督促学生学习和讨论,维护课堂秩序,及时表扬,个别辅导,指出学生的不足;(2)巡回点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作详细分析,区分是主要问题、倾向性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是身体素质问题还是认知问题。对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要提出最优的对策和方法。

4.3 全班讨论、运动体验

一般分为全班交流、运动体验和教师精讲两部分。对于共性的运动难点,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把意见、运动感受讲出来,充分陈述、辩论,教师不轻易表态,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与必要的点拨。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体会不够深刻的运动要点进行精讲,拓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体验。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及运动技能的内在联系,进行精讲分析。

4.4 应用提高

这也是知识技能巩固运用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有度的动作练习,通过反馈检查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学到的知识。

上述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实施群体合作策略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绝对化,更不能僵化,还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变通。但是它的基本特点应该是以学生自由组合的群体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一个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5、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具体步骤

5.1 准备阶段

5.1.1确定群体合作组的规模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只要对其中的一到两项素质或者内容进行分组就可以,但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其他素质进行分组,但必须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来进行,要“着眼互补、异质编组、合作交流”的生生合作关系。

5.1.2确定群体合作组的学习任务

准备学习材料。每一位学生都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大家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5.2 教学阶段

创设学习情境:讲解示范学习内容以及要求;确立分组;各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学习互助,必要时给学生支持或干预。在此阶段我们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合作关系。将合作与竞争有效地利用在我们的教学过翟中,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开展活动,也要发扬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5.3 展评阶段

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讨论;应用提高练习。在此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于进步特别明显的同学给予表扬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应该予以加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应该不失时机地关注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等等。

6.结论

6.1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群体合作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交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一定群体背景中。在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在群体合作学习过程中时刻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质”小组成员要想在平时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本组整体的.成绩有所提高,各个“异质”成员的成绩在互助过程中相应得到提高。因此,通过长期相互交流与合作,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6.2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群体合作策略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群体合作学习的宗旨就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群体合作策略比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从学生的身体索质变化情况中,从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可以看出,以往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淡化。这是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结果,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结果。更能激发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探求欲,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6.3 群体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已。群体合作是将所有学生分成“同质”的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又是“异质”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一定要互帮互助才能够使整个小组在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必然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层次高的同学满足了一种助人为乐的心理,而层次相对低的同学满足了成绩有所提高的心理。长期以往。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愿望都能够得到满足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信心。

6.4 群体合作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气氛和环境,体现了共同参与的意识,有利于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并能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合理的主观意愿。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群体合作教学的运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不断合作。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组内的互助学习,使学生个体对所学知识能有进一步的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影响与帮助下,有效地改善个体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思维的交锋能有效地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去。

参考资料:

[1]郭海玲《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学习》[J].浙江体育科学/04.

[2]方培志《分组竞赛合作学习教学法》[J].索质教育/6.

[3]潘邵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7月第1版.

[4]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4.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

[6]《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初探》教育/2/5 10

[7]《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书签2006/1219

篇8: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C语言,笔者拟在高校C程序课程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 目前C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C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大多数学生认为程序设计复杂难懂,学不知为何所用,编程时常常处于一种机械、被动甚至厌学的状态,编程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程序设计水平的长期不得提升使他们不愿意去写更多的程序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更加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课程授完,也不知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

2 什么是“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指以培养学习者创新、创业所需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以及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创客教育的显著优势在于,相比较传统的学校教育来说,创客教育更注重兴趣和素养启发,提供了一种长效机制将创新创造固化下来,弥补了传统教育忽略兴趣和动手能力的缺陷,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3 如何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理念

创客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相比较传统的学校教育来说,它更注重兴趣和素养启发,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所以,这一理念将全面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评价环节中。但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编程能力为实现目标。

3.1 理论教学方面的实施

(1)问题导向。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不断的抛出新的问题,让同学们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在比较和讨论这些算法后,完成程序的编写。这样的课堂会很活跃,学生们会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

(2)重算法。从一开始就给学生贯彻这样一种思想,程序设计语言,无论其功能多么强大,多么流行,都只是工具。而编写程序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算法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语法。这样,在学好一门语言后可以很快的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的高级语言,比如C++,JAVA等,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3)案例驱动。每堂课至少解决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辅以介绍相关语法。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算法,并且对多个算法进行优劣比较后选择最佳使用,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规划出本学期要解决的其中一个项目,项目中有若干要解决的问题,贯穿整个学期课程。比如:

题目:学生信息系统的实现(括号内为每章节知识点构成)

(1)打印某个学生的姓名、学号、成绩(数据类型、输入输出)

(2)计算某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3)排定学生名次(数组、排序)

(4)查询某个学生的信息(指针、排序、查找)

(5)分别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和单科平均分,发放奖学金和单科奖学金(函数)

(6)输入输出所有学生的全部信息(结构)

(7)单个学生记录的更新、插入、删除(数组、链表)

(8)学生信息的下载(文件)

(9)学生信息系统的界面完成及全部相关操作(综合)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让学生觉得学习的东西是真实的,能够学以致用的,他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3.2 实践性教学方面的实施

(1)验证性实验的实施。验证性实验可以降低难度。这类实验一般选择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改编版,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通过修改部分代码获得成功。比如有下面的例子,分别输出以下四种不同的图案:

可以启发学生写出第一个和第三个程序的代码,然后让他们在自己思索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写出第二和第四个程序的代码。他们自己在编写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新的算法但是又不至于太难而无处下手,很容易调试成功。而这种成功会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刺激他们主动的去编写更多的程序。在编程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他们对自己程序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教会他们调试程序和发现问题的各种方法,不能让学生因为一点挫折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的能力特别强,对知识的理解、对算法的领悟都比一般的学生要快的多。所以可以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指导和带动其他同学一起编写程序,这种同学间的互助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个班级的编程能力。

(2)项目类实验的大量增加。C语言中有很多经典的游戏和算法,小到排序查找,大到游戏比如猜数字、贪吃蛇、五子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甚至手机游戏等等。可以将这类实验题目做一个整理,在每次授完相关章节后,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喜欢的题目,组合成若干小组,进行协作式学习编程。引导他们自己创新算法,在他们遇到不懂问题的时候,并不急于马上给出解答,而是指导他们查阅资料,让他们先自己提出解决方案,然后讨论,再发现问题,再查阅资料,再讨论,最后共同完成项目,巩固和获得新的知识。整个学期,每个学生应该要完成10个左右的项目类实验。

3.3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随着各种通信软件的普及,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交流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在课余和老师进行各种形式、各种话题的互动。笔者做了一个实验,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几分钟后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多的学生是抱着看别人如何回答的心态参与到这个互动环节中来,甚至根本没有思考过。课后,笔者把这个问题放在了和学生交流的朋友圈里,惊喜的发现读帖和评论的学生增加了不少,评论的学生大都能简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在他们留言的基础上再适当的加以鼓励和启发,更多的学生将会参与进来,并且和老师的交流就会顺着这个话题源源不断的深入下去,在同学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师生感情。通过这种方式的互动不仅仅是提问题,还可以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参考文献,课题,作业等等全部共享到相应平台上,QQ群,朋友圈,微博,YY都是类似的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4 初见成效

笔者从去年3月份开始此次教改,在所承担的四个班级《C程序设计》中选择了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兴趣。实验班的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明显高于普通班同学,他们会更加自觉地完成作业,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也更加愿意主动的和老师进行交流。在对他们班进行授课的时候,学生的出勤率明显高于普通班,特别是课后提问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普通班的学生;

(2)实践环节。在上机课的过程中,实验班的部分学生会在完成当堂任务的基础上自发的寻求新的课题,他们对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普通班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一般会选择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3)考试。虽然一直以来都强调考试不是评价一个学生该门课程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但却是不可缺少的评价标准。通过试卷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实验两个班的学生和普通班的学生在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中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相差最大的两个班平均分相差11.2分。

5、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证明在高校课堂中引入“创客教育”的理念是可行的,这种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弊端,消除了学生厌学、学得不好、更加厌学的恶性循环,达到了预期效果。所以笔者会在以后的《C程序设计》教学中更加推广,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孙妍妍(2015).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1):14-21.

[2]李凌,王颉(2014).“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

[3]Anderson,C.(2012).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M].New York:Crown.

[4]于清等.算法为先的C语言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0):106-108,96.

[5]廖文江等.以开源软件为平台改进C语言教学[J].计算机时代,2009,(10):61-62.

上一篇:纯印刷合同范本下一篇:游扬中园博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