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初步探索与实践

2022-10-22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 国家高度关注高职高专教育, 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使得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无庸讳言, 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笔者以为具体表现在:在成才观念上, 重普教、轻职教;在办学理念上, 重学历、轻就业;在培养观念上, 重理论、轻技能。下面笔者通过对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就教于同行的专家学者。

1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虽为“世界工厂”, 但自主研发水平较低, 技能人才非常匮乏。例如在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 我国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发达国家的1/10。就是明证, 这是因为我国没有形成一支能支撑“世界工厂”良性运转的高素质产业大军。2002年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 专家学者呼吁:必须关切中国制造业, 必须关注中国技术工人的培养, 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为中国制造业的快速, 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将当今劳动力分为三种类型:白领, 蓝领和灰领。“白领”泛指管理和科技人员;“蓝领”通常指操作工人;“灰领”则是在制造业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操作和在服务业中提供创造性服务, 有较高知识层次, 较强创新能力的专门技能人员。

由此可见, 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就业,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培养的是直接面向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和服务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亦即通常所说的灰领人才!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其他一切的教育改革将事倍功半。

2 与时俱进, 优化专业办学方向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应以专业方向规划和课程体系建设为龙头, 以适应21世纪制造业走向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潮流为目标,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观照本校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办学思路并不明确, 没有鲜明的特点。经过调研, 我们将此专业定位为数控技术方向。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 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它既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 又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据悉, 仅数控加工方面的“灰领”人才,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缺口分别达2~3万人之巨。

可见, 专业定位数控技术方向, 既特色鲜明, 又能满足国家紧缺人才之需。

3 创新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机制

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看, 高等职业教育均与企业紧密结合, 如果没有企业做后盾就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对口人才。而我国则是“学校只管培养人才, 企业只能接受人才”, 两者互相脱钩, 造成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矛盾和极大浪费。因此要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机制。本系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等联合办学。该所有一批业务精湛, 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又有大量的实训设备和场所, 更是省劳动部门委托的职业技能证书考点, 十分适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教学安排大致如下:第一、二学年在本校修完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第三学年在协作单位学习数控技术有关的软, 硬件知识并进行实训, 随之完成毕业设计, 最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 模具设计等一种中级工, 1~2种高级工证书。我们将这种办学模式称为2+1办学模式。

4 从整体上优化教学计划, 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不同教育和培训体系下的产物。学历文凭证书在一定程度上能评价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综合文化素质状况。而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 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两者结合便可发挥学历教育的系统性特点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应用性特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制订教学计划, 安排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的。在具体实施上, 采取课程整合,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解决大信息量与少学时的矛盾, 处理好经典知识与现代知识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上, 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地组合创建专业课, 在教学内容上, 拓宽知识面, 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之需。例如, 将工程制图与AUTOCAD整合成“工程制图与计算机制图”, 将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整合成“电工与电子技术”, 将工程力学,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整合成“机械设计基础”、新开设数控技术方面的软件课程等。

数控技术专业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1) 掌握必需的机械, 电气, 电子, 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 单片机, 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CAD/CAM技术, 能绘制二维, 三维零件图及装配图, 较为熟练运用UG/CAXA, Pre-E/Macter CAM, Solidwork/Power Mill等主流软件。 (4) 具有数控设备安装, 调试, 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改革教学方法

从我们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看, 可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5.1 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法的运用上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5.2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懂得如何自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校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老师教什么我就会什么, 老师不教我就不懂的状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要使学生获得独立自主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看书时如何抓重点, 如何做笔记, 如何博采百家之长, 如何去伪存真, 如何查找资料, 如何善于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又不迷信权威,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

5.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但有利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电气控制技术课搬到实训室上, 现场讲解电器元件, 针对每一具体控制线路, 先讲原理, 然后按图接好线路, 进行实际操作, 再讲线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整个知识点在边讲边实操过程中完成, 反复演练, 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又如该课还组织了多次课堂讨论, 全班分成若干组, 每组一个题目预先做准备, 每组推举一人代表小组发言, 代表的成绩即本组每个学生的成绩, 这就促使每个学生都要作准备, 而且在本组内讨论方案, 形成答案, 参加课堂讨论。对一个问题, 该组同学及其他组同学均可即席点评、补充有独特见解的答案尚可加分, 最后由老师总结。这几次课堂讨论, 气氛热烈, 学生踊跃发言, 全班同学都一起思维, 大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非常好,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4 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复合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则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我们做到从一年级至三年级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不断线。除各门课程均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训课外, 一年级开电子工艺, 微机安装与维护课, 二年级安排金工实训:车、铣、钳、铸、锻、焊、刨、扳金工等。三年级配合考证, 安排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 线切割实训。毕业设计真刀真枪, 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实训室制作简单, 实用的实训设备。此外, 还组织课外电子业余兴趣小组, 成绩好的同学参加了省电子设计大赛, 荣获2006年中月杯三等奖, 2007年挑战杯一等奖及三等奖。

6 结语

在以上方法和措施的实施过程中, 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如数控技术重机与电, 两者如何更好融合;课程及学时的设置是否合理, 毕业设计如何选题及实现等。这些只能留待今后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摘要:本文从自动化类专业教育改革为切入点, 从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观, 优化专业办学方向, 创新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 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联合办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2006:11~16.

[2] 齐中熙, 苏万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再培养890万名高技能人才[N].新华网, 2006, 10, 30.

[3] 刘伟, 陆琦, 郭万林.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 .

[4] 叶晓苇, 王平.先进制造技术与“灰领”人才培养[J].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 (1) .

[5] 蔡长韬, 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1) .

上一篇:醇胺法在酸性天然气脱硫工艺中的应用下一篇:关于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