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寿保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人寿保险理赔调查》是一本介绍人寿保险理赔业务的专业书。该书从人寿保险理赔调查的含义、基本原则、人员、环境、管理、证据、法律法规、风险化解、调查步骤、信息分析判断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保险理赔调查理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对理赔调查方案的制订、实施,证据的审核运用,调查报告的书写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第一篇:人寿保险论文范文

保险市场结构对人寿保险规模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200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人寿保险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结构仍处于寡占Ⅰ型,但随着寿险市场垄断性的逐渐下降,市场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寿险规模也有着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市场结构;寡占型;市场规模

一、引言

经济与金融的快速增长推动着寿险业的发展,至2015年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了13241.5亿元,比1989年保费收入增如了1989倍,占保险业的市场份额也从1989年的38.2%上升为2015年的54.53%,对稳定经济与金融作用凸显。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加、保险资金配置也逐渐趋于多元化、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的形势之下,人寿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对于解决养老金缺口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作为我国保险业主战场的寿险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人寿保险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就保险市场结构变化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數学者的研究角度基于保险市场结构对经济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绩效的影响,关于保险业结构如何影响保险规模的研究较少。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曹吉云(2012)对市场结构如何产险市场规模展开了相应的研究,祝仲坤(2016)则利用了2007~2013面板数据探讨了保险结构对农业保险规模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对保险人寿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祝仲坤文章研究基础上,研究中国保险市场结构是如何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市场规模,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如何优化市场结构等促进人寿保险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使人寿保险业更好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以及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人寿保险市场结构变动趋势

(一)市场主体数量的变动

从中国寿险公司数量上来看,经营寿险的公司数量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2006年涉及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为44家,到了2014年经营业务涉及寿险业务的公司数量已经上升到70家。从地区层面来看,各省份涉及寿险业务的公司数量差异明显,但地区大体上涉及寿险业务公司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由图1所示,2006~2014年寿险公司数量平均值中,西藏、青海、宁夏涉及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分别为1、4、7家,寿险市场垄断性极高,而北京、江苏、浙江涉及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较高,分别为42、43、37家。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的寿险公司数量明显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则高于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快的四川却高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重庆以及陕西的寿险公司数量则接近中部地区寿险公司的平均水平。

(二)市场结构特征

利用CRn指数对2006年至2014年中国人寿保险的市场结构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 CRn指数在2006年至2014年一直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0.848一直下降到2014年的0.626。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当CR4大于0.75时市场结构属于寡占Ⅰ型;当CR4介于0.65与0.75之间成为寡占Ⅱ型;当CR4介于0.5与0.65之间成为寡占Ⅲ型;当CR4介于0.35与0.575之间成为寡占Ⅳ型;当CR4小于0.35时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2006~2012年我国人寿保险业一直处于寡占Ⅰ型,2013年至2014年我国人寿保险业则处于寡占Ⅱ型。在我国人寿保险市场中,中国人寿市场规模位居第一,太平洋人寿和平安人寿规模相当,而接下来的便是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4家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据了当年保费收入的5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人寿保险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寡头垄断的特征,市场集中度极高,不过随着我国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 CR4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指标的测算、模型以及数据来源

(一)主要指标

1. 市场结构是指企业之间的数量、规模的关系,体现着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 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BL模型等,但 CRn市场集中度具有标测度方法简单、数据容易获得等优势,因此选取CRn衡量人寿市场集中度,具体公式如下:

CRn=Xi

其中,Xi表示第 i 家人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占市场总保费收入比重,根据不同的情况n的取值有所不同,一般取值为 4、5或 8,考虑到中国地区具体的寿险公司数量,本文n取值为4,CRn指数越大,市场垄断程度越高。

2. 保险市场规模(Y)。采用人寿保险市场的保费密度作为保险市场规模的衡量指标,该指标不仅能够反映人寿保险市场规模,还放映地区居民平均参与人寿保险水平,这样更能体现各地区保险发展的实际水平。

3. 控制变量。除了关注保险市场规模,本文还考虑了居民收入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死亡率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作为影响人寿保险规模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作为保险业最直接的资金来源,对保险规模具有重要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是为人寿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经济环境,常用人均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教育水平对于人寿保险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对风险以及保险的认知程度,一般用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作为教育水平的衡量。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将会使得社会生活保障费用増加,从而促进商业寿险的保障投资需求,采用老年人口抚养比作为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衡量。较低水平的死亡率将会提高居民对于人寿保险的需求。

(二)面板数据模型及数据来源

为了使得研究更加全面,本文研究涉及不同的横截面和时间序列,因此选取面板模型,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lnYi,t=α1+ωi+γt+β1CRi,t+β2lnXi,t+μi,t

人寿市场规模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用人寿保险密度(Y) 来表示;CRn为市场结构,x為控制变量,w和r分别代表个体固定效应和时点固定效应,为防止异方差出现,Y、X 均取自然对数,i 表示研究区域,t 为年份。

(三)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全国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考虑到青海与西藏的人寿保险公司数量过少,不利于保险市场集中度的计算,因此剔除青海和西藏两个省份。同时考虑2016年保险年鉴无法获取,研究的数据区间为2006~2014年,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中国保险年检》、wind数据库以及中国统计局网站。其中人寿保险密度、居民收入、各地区人均GDP、老年人口抚养比、死亡率、大专以上人数和总人数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WIND数据中数据不全时,以中国统计局上的数据为补充,人寿保险市场集中度的计算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检》。

四、实证分析

运用Eviews7对面板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包含了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面板模型涉及到多个控制变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会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取初步回归法来确定影响保险市场规模的因素。用人寿市场保险密度依次与保险集中度、人均GDP、居民收入、教育水平、储蓄、老年人口抚养比以及死亡率作简单回归分析,根据解释变量重要性大小为顺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根据引入解释变量后的原回归方程的变化确定解释变量是否可以保留。根据逐步回归的方法,可知保险市场集中度、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是影响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人寿保险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是影响全国和中部地区人寿保险市场的因素还有社会老龄化程度,影响东部地区人寿保险市场的因素还有社会老龄化和死亡率。从表1中(1)和(2)的结果可知,固定效应的F检验的P=0<0.5,固定效应显著,说明固定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模型。Hasuman检验的P值为0,小于0.05,表明各变量的固定效应系数和随机效应系数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因此全国地区面板模型结果为(1)。同样的,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固定效应的F检验和Hasuman检验,东、中、西部地区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其模型结果依次为(3)、(5)、(7)。

从模型的结果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地区,还是东、中、西部地区CRn指数与人寿保险市场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系数依次为-1.04、 -1.751、 -1.76、-2.285、且在1%的水平显著,这说明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Rn指数越高的地区人寿保险市场的规模就越小,即市场集中度高,市场规模小。从CRn指数系数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保险市场结构对保险市场规模影响最大,说明西部地区保险市场结构的优化更加能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

在全国、东、中以及西部地区,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与保险市场规模呈正相关的关系,这充分说明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人寿保险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差异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高对保险市场的促进作用大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的促进作用。

社会老龄化(老人抚养比)与人寿市场规模的关系在各地区有所不同,在全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与人寿市场规模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提高了人们对于人寿保险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人寿保险市场的发展,这也说明了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的的补充,发挥着其重要作用。而在西部地区中社会老龄化对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显著,这与西部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相对较低,使得老龄化对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

在全国、东、中以及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对于人寿保险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这说明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并不能说明居民对于保险的认识、对于风险防范的意识有所提高,因此教育水平的提高可能并不能增加人们对保险的需求。

仅在东部地区,死亡率对市场规模在5%的显著水平下有着强烈的负面影响,死亡率仅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为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有着较高生活水平质量以及健全的医疗条件,居民更加关注身体或健康方面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对寿险的需求。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市场结构基本特征分析以及保险市场结构对寿险市场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 2006 ~ 2014 年,我国人寿保险的市场结构仍为极高寡占型,但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市场竞争逐渐加大。同时市场集中度下降对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趋于竞争的市场更有助于推动寿险市场规模的扩大。2. 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各地区人寿市场规模的扩大,而相比较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3. 地区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促进了各地区人寿保险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4. 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推动各地区寿险市场规模的的扩大,反而抑制了保险规模的扩大。这说明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对风险的认知能力提升,因此应尽快在普通教育中加入保险学相关知识,着力提高保险意识。

(二)建议

第一,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引导有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定向募集、上市等方式扩股,支持大中型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设立或参股保险公司,从而提高小规模人寿保险的发展实力,增加人寿市场主体。除了扩大市场竞争数量外,更要重视竞争主体质量的培育,支持中小保险公司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形成大小公司共生机制,促进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市场结构。第二,针对寿险市场高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问题,完善保险市场进入和退出的相关法规,加快人寿保险公司的产权体制改革,在保险业退出中积极实施援助政策,确保经济效益较差的保险业稳健退出市场,为有竞争力的人寿保险公司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第三,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的背景下,寿险公司想要抓住机遇,必须积极主动地顺应变化开发市场,满足老年人养老、医疗、投资储蓄等寿险需求,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养老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曹吉云,唐毅鸿.市场结构优化对我国产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03).

[2]祝仲坤,陈传波,冷晨昕.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了农业保险规模——基于 2007 ~2013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保险研究,2016(02).

本文系2016年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创新基金的研究成果之一,院级创新基金。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王露 熊晓炼

第二篇:人寿保险理赔调查

《人寿保险理赔调查》是一本介绍人寿保险理赔业务的专业书。该书从人寿保险理赔调查的含义、基本原则、人员、环境、管理、证据、法律法规、风险化解、调查步骤、信息分析判断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保险理赔调查理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对理赔调查方案的制订、实施,证据的审核运用,调查报告的书写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涉及面广,深入浅出,对人寿保险理赔调查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人寿保险理赔调查从业人员有参考作用,而且对社会公众了解人寿保险理赔的有关问题很有裨益。

(本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主编:欧阳天娜定价70.00元)

第三篇:商业性人寿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

【摘 要】我国正在进行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观点认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实事求是、并且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由政府的社会保险和非政府的商业保险两大部分构成,二者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各有其长,互补其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补充作用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了使社会成员在年老、患病、伤残、死亡或失业时,能够从社会或政府那里获得最基本的经济援助,确保社会的基本稳定,而通过立法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其中前者指的是财产保险,后者指的是人寿保险。通常认为,与社会保障体系有直接关系的是指商业保险中的人寿保险。

笔者以为,就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来说,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或基石,商业保险,确切地讲商业性的人寿保险是对社会保险的补充。

商业性人寿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使“公平原则”与“效益原则”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达到辩证的统一。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体现了“公平原则”,它是通过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政府行为对社会收入的一种再分配。这种再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以致会出现多交费少受益,或者少交费多受益,甚至不交费亦受益的情况,具有明显的社会扶助性质。而商业保险则较多的体现“效益原则”,它通过地位平等的保险当事人双方的合同行为,承认差别,效益优先,谁投保谁受益,投保多的多受益,不投保则不受益,权利和义务具有明显的对应性。

社会保险保障着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以“公平原则”为旗帜,维护着社会的基本稳定。而商业保险则有利于激励个人奋斗和培养个人的责任感,促进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保意识,鼓励个人在其有劳动能力的时候,通过自我积累来解决自己及其家人在将来无劳动能力时的生活及意外风险等其他困难。

“公平原则”协调着社会的整体利益,而“效益原则”更能够激发社会个体。这两项原则对于社会保障来讲,是缺一不可的。而以“效益原则”为主的商业性人寿保险,对以“公平原则”为主的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便使得这两项原则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达到了辩证的统一。体现效益原则和个人责任的商业性人寿保险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人们个人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使人性能得到较完整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2)商业性人寿保险在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发展,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成员的力量,分摊责任,分散风险。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并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另外,由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人口增长较快,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将于2010年前后达到老年型标准,并且老龄化的指数在2050年以前将始终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建立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较为明显的表现出来。并且,由于我国政府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和家庭人口都不断降低,这样,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较为严重的削弱,同时独生子女在我国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造成了对独生子女的较高的保障需求。

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产生的,它具有强制性。社会保险的保险费是依据法律的规定,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或全部由政府负担。因此它受到国家和企业财力状况的限制,也对国家财政和企业发展造成压力。而商业性人寿保险只是一个对保险商品的等价交换行为,它是由投保人和保险人通过自愿订立保险合同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保险费是由投保人承担的,而保险人作为一个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需要国家财政来兜底。这样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成员的力量来分摊社会保障的责任,分散社会风险。

(3)建立多层次、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社会保险与商业性人寿保险并存发展。

社会保险就其性质来讲,它以最基本需要为标准,并且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1条的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险水平只能是低水平的。而西方一些福利国家由于社会保险水平过高,现已成为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吸取西方福利国家的教训,社会保险从实际出发,制定较低的保障标准,从而能够主动地避免将来出现我国国家财力不堪社会保障重负的情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社会各成员对于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要求则正在不断的增加。

商业性人寿保险的发展会为人们提供一个保险商品较为丰富的保险市场。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支付能力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保险事宜,并且可以满足人们对保险的某些特殊的需要。投保人要求保险人提供的保障水平越高,他们所缴纳的保险费也是相应提高的。这样一种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与由行政权利机构管理的社会保险这样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并存,共同发展,既能满足社会安定与稳定的要求,又能满足社会成员对于保障水平的不同需要,从而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和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4)发展商业性人寿保险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度。

社会保险的承办单位是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如前所述,社会保险体现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它以国家财政作为社会保险的最后责任的保证,它不是一种商业行为,因此不存在竞争,也不允许盈利。而商业保险是保险市场主体在保险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它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较好的保障水平,从而增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度;同时,商业性保险公司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独立发展,一般不对国家财政造成负担。另外,商业性的人寿保险资金积累,并且保险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具有滞后性的特征,这使得巨额保险资金在未给付之前处于相对闲置状态。为了实现保值和增值,保险资金必然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增加建设基金,促进经济建设。因此,商业保险的发展不仅可以引导社会消费资金的合理分流,增加货币回笼,缓解通胀压力,而且有利于积累建设基金,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会增强国家的财力,因而也就会提高社会保险的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能力,也就是说商业性人寿保险对社会保险深度的补充作用会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循环。

(5)商业性人寿保险在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即保障的广泛性方面的补充作用。

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对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来讲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项计划都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制约,从而形成特定的受保范围。例如,在城市推行的社会保险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职工,但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包括所有的城镇劳动者。在我国随着改革的深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大量涌现,在这样一些经济成份中工作的成员,他们依法能够享受社会保险,而其要实现受保障的权利,仍有一定的难度。而商业性的人寿保险比较容易为他们提供保险,他们是商业性人寿保险团体的重要消费者。我国的农村,虽然农民整体富裕程度不够高,但对社会保障的客观需求是存在的。因此,商业保险也会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的建立和发展。

作者:庞晓东

上一篇:保险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质量体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