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医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医药相关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和影响其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探究了加强交流、关怀指导、突出特色、培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开拓视野、规划职业、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开展专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第一篇:中医专业论文范文

我校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经典认识和学习兴趣度的调查分析

【摘 要】 中医经典课程主要是指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课程,作为理论基石指导中医临床各科运用。目前,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开设此课程甚少,基于此现状,文章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医经典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度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合理设置中医经典课程,让学生学会“读经典、用经典”,进而为以后的中医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传承中医精髓,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医经典;高职高专;现状分析

中医经典承载着祖国医学独特的中国哲学、文化、历史、人文科学等不同范畴的知识。从人与天地自然为一体的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思维的方法,认识疾病并指导临床处方用药。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认识及学习兴趣显得由然重要。中医经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古以来诸医者大家重视其学习,影响远播海内外。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医现代化的潮流,学院教育培养的中医学子越来越缺少中医思维,临床上反而有着先入为主的西医思维。学院教育中西医课程设置比例欠佳,中医院校学子的中医素养下降,这种做法使学生不能感受到中医经典的魅力,严重影响学生中医思维的建立和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中医经典传承出现危机。基于此现状,国家不遗余力推动中医经典传承工作,通过研究历届国医大师成长、成才之路发现,“读经典、用经典”是国医大师一致认可的成才之路。因此,推动中医经典的课堂教育是中医经典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1-2]。

目前本校尚未开设独立的中医经典课程,从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中医经典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学习认识不足。历代名医名家证实中医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基石,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先生所言:“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中医经典正是学习中医升岱岳之径、诣扶桑之舟。”中医经典文辞古奥,部分原文语意晦溢难懂,给中醫学子造成理解上的“鸿沟”,也给经典的“教”与“学”均带来一定的难度。我校以往中医经典教学以选读其重点篇章、段落、句子为主,未构建全面、完整的中医经典理论框架,学生学习中存在部分、片面的理解,容易影响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及认识,最终导致学生中医经典基本功薄弱[1]。为了摸清学生当前对中医经典的认识及学习兴趣,自行编制问卷调查表,主要从中医药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门类、内容、兴趣度及学习中医经典的价值和教学教改意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方法与结果

笔者以本校为例,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答卷955份,有效率为95.5%。

从表1可知,所调查的学生中所学专业以中医学、针灸推拿两个专业为主,以上两个专业能够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开设策略构建提供基础支撑。从表2可知,学生最喜欢的中医经典课程是黄帝内经,其次为伤寒杂病论,在课程的开设时,应以这两门课程教学为主。从表3可知,大部分学生了解中医经典,并且都有略读其中内容,但是仅仅是其中的几句或是几段内容。从表4可知,调查对象中96.7%的学生认为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表5可知,学生对于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教师课程的设置开展及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从表6可知,学生具有强烈愿望,希望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讲授此课程。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教学的互动与相长[3]。从表7可知,90%以上的学生希望课程讲解方式多样化,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2 讨论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受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门类多、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院校未开设中医经典课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开设中医经典课程既要有区别与本科高等院校,又要突出学校中医药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对此提出以下建议,有鉴于不同专业的差异,应该对不同学科制定相关计划,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与本学习专业相关的中医经典课程。在学科建设、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体现我校中医药专业中医经典学科的专业特点,让中医经典教学更符合学校对大学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期望,有利于该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①因“专业”施教,根据所学不同专业的需要,选取中医经典中紧密联系的课程开设,中医专业开设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课程;针灸推拿专业设置灵枢经、难经等课程;中药专业开设神农本草经等课程,既突出了专业性学习重点,也相对结余了以往广而不精的学习时间。②加强师生互动、合作性,教育的主体已不单纯的侧重于“施教”的一方,更强调“学习”一方的参与。中医经典的教学应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为主动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主体,学生应该拥有对教学质量的发言权,与表达意见或评价的机会,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的施教会因应学生的求学需求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支援。同时专业教师应自觉主动学习,在学生中医经典的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4-5]。③采取多样教学形式,拓宽学习途径,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学习效应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演讲、诵读、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或成立学习中医经典相关的社团、协会等组织互相交流学习。④提供多种学习的途径,如课堂讲授、选修课学习、临床教学查房、典型病例分析、名医名师讲座等丰富中医经典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认识[6]。

为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兴趣度和认识,及合理有效指导学校开设中医经典课程,应充分明确中医经典在中医学习中的重要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生动性,积极主动将中医经典教育融入到当今高职高专中医药专业建设发展中。

参考文献

[1]魏德全.中医临床经典多媒体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莫春梅,史伟,荣震.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模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39-940.

[3]魏琳.浅析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1):82-82.

[4]艾华,林大勇,王树鹏,等.中医经典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⑷:690-691.

[5]宋建平.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研究浅探[J].中医杂志,2007(5):462-463.

[6]林培政,钟嘉熙,李赛美,等.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5):26-29.

(收稿日期:2019-05-25 编辑:陶希睿)

作者:段建雪 周文 胡泽蓉 张艳莉 张尹

第二篇:中医药院校医药相关专业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刍议

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医药相关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和影响其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探究了加强交流、关怀指导、突出特色、培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开拓视野、规划职业、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开展专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中医药院校医药相关专业专业认知教育为进一步深入我国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及医药营销管理方面人才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此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的医药相关专业的开设对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中药企业经营管理、医疗保险、中医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中医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

1.专业目标不明确导致困惑心理明显

由于开设的是新专业,尤其是属于中医药院校中的非医学专业,所以高考学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有时处于一种尝试的心理,易被录取的心态来报考。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调剂专业调剂过来的。但在学生入学后,由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理想、就业方向等缺乏了解,致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心理困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情绪。

2.专业教育探索性导致学习压力较大

对于新开设的医药相关专业,关于中医药类课程所占比重大小等问题,没有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可借鉴,因此学生会出现质疑学校的办学条件,怀疑学校的师资水平等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3.专业前景未知性导致就业压力较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益进步,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们对四年后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比其他类高校相同专业的优势等问题存在很大的困惑。专业前景的未知性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未来就业的担忧。

二、影响中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所学专业不是出于自愿,部分被调剂到了医药相关专业以及盲目的填报志愿的学生,觉得志不在此,能力有限,产生厌学情绪。现实与期望的落差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学习,致使学生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不良现象。

2.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大多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到位,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很多家长对中医药相关的新专业认识模糊,理解片面。这就导致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药相关专业招生时普遍存在第一志愿率较低的现状。但是,医药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又是全校较好的,例如河南中医学院2011届医药营销毕业生就业与需求比例为26:1。针对目前存在的低志愿率与高需求率,充分说明了社会对相关专业的认识不足,提高相关专业的社会认知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学校教育的因素

目前,大多中医药相关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仅仅是将医学、药学的知识简单的和管理的课程放在一起,课程的简单累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造成学生医药与管理的知识都懂一点,但都不甚精通。同时,很多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师是综合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对医药知识了解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结合中医药学。

三、中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教育对策研析

1.加强交流,关怀指导,指导学生摆脱困惑

(1)做好迎新现场的专业初步认知教育工作

对于大一新生,迎新现场是新生报到时首次接触到自己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迎新工作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知的重要环节。各院系应成立以院系学生会为核心,以党员,团委干部为骨干的迎新学生队伍,从接待、登记、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分工。另外,专业班主任现场解惑答疑。专业班主任应就有关新生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专业问题一一解答,这样稳定了部分观望、迟疑的学生及家长的情绪,这是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开端。

(2)做好专业认知教育报告会制度工作

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新办专业新生的专业困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推行专业认知教育报告会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专业认知报告会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着重围绕学科特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展开,加强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专业报告会,不仅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专业信心,使其培养良好的专业学习态度。

(3)做好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人文关怀工作

辅导员自从新生报到、新生军训期间深入学生宿舍和军训现场和学生交流沟通,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辅导员对新生嘘寒问暖,他们既有长辈的关爱,又有亲似哥哥姐姐的关心,从感情上抚慰,真正体现出人文的关怀,使大学生更快的融入到了大家庭中。另外,高年级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助理班主任利用迎新现场,军训间隙,课外活动时间,深入到新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新老生间的交流,高低年级学生同辈交流使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

2.突出特色,培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高校的大二是个特殊的时期,因为转专业工作的逐步开展一部分学生转到其他专业,而留下的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针对这些情况,院系应当进一步加强学习引导,通过专业老师向学生介绍专业学习书籍,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在阅读中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的需要同个人的专业志趣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同时,应组织本专业的教学名师给学生们开展一些精彩动人、展现本专业魅力的讲座及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与价值,以增强专业吸引力,也可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公司进行外出参观考察,进而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景和未来,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及学习热情。

3.开拓视野,规划职业,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药型非医学专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医药型理工科类专业学生放开视野,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专业与社会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另外,积极开展“职业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挂职锻炼、职业访问等方式,了解自己理想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需求,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制定合理目标,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医药型非医学专业,需要高校的领导、教师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只有各方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切实加强中医药院校医药型非医学专业的专业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武伟生,魏本征.中医院校新设理工类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31-32.

[2]张銮,刘达玉,王卫.对本科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71-74.

[3]刘朝晖.医学院校新设非医类专业学生专业认知教育之对策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244-245.

[4]贺莉萍,黄晓.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专业思想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8,(4):100-103.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项目编号:CXXM[2012]19。

作者:李俊芝 郭小磊

第三篇: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 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职院校 中医护理 教学实践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经济、患者容易接受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1]。文献显示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护士多数为西医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中医护理的学时有限,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少,临床应用不扎实,影响临床工作开展。尽管有些医院为了更好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如何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培训,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困扰中医护理教师的难题。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一、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通过电话联系、访谈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计划安排耳穴、推拿、穴位贴敷等教学内容。

1.针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在学期初,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在学期末,学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2.中医护理教师访谈

通过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3.临床专家访谈

通过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

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结果

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

在学期末,发放15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52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点。

2.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对中医护理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座谈,5位老师分别就学生的上课表现给予评价。教师甲认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时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经常走神,但是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授课时,兴趣很高,愿意动手在同学身上进行训练;教师乙认为学生对在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很是接受,学生学得快、知识记得也牢;教师丙认为学生在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学习时更注重和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比起讲理论知识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强,上完课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丁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时候,主动学习兴趣更高,教师上课时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减少,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师戊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时,更善于和同学探讨问题,主动问老师有关学习的问题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多。

3.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

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随机电话联系了几位家长,记录如下:

家长您好,我校在本学期进行了一系列《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操作性强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包括耳穴、推拿、音乐疗法等。请问您的孩子在学完之后,有没有给您操作过?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家长:以前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孩子周末回到家,看见我很累,就说,妈妈,我给你按摩一下吧。孩子在我的身上熟练地做着按摩,我觉得特别感动。她给我按摩头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特别舒服。孩子跟我说想考按摩师证,说在学校学习、考试,我很支持她。我觉得孩子在学完这些中医技术后,能在生活中用到,能给家里带来方便。学校这种教学很好。

三、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讨论

1.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期初,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很模糊,来源途径主要靠电视、网络等,但是学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冬病夏治、音乐疗法等感兴趣。在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对于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中医技术。在随后教学研究中,中医护理教师可以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知识、技能模块进行重组,从而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教师、家长认可学生的变化,学生认可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可以缓解家人的不适。从而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学生受益。

3.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医疗卫生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医护理授课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流程,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防止出现单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萍,杨青,田美欣.中风后抑郁中医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5):53-5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文件号:教职成[2013]155号,项目编号:ZJB13139)。

作者:曹月

上一篇:经济形态论文范文下一篇:创意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