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论文范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西医类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的课程,由于课时量少,教学内容牵涉面广,授课时许多知识点只能简单带过,所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也使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心无力。针对这种现状,该文从中医思维方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病案三个方面探索中医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医学教学效果。

第一篇:中医学论文范文

国医大师王琦:中医学

几千年没有断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医学,它有科学的属性、文化的属性、哲学的属性。所谓真善美的境界,科学是真.而当科学与文化、哲学相结合,才是真善美。

2018年2月24日,即墨古城大讲堂在即墨古城学宫明伦堂开讲,本期邀请到了国医大师王琦。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四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构建并完善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中医腹诊学四大学术体系,开拓了中医原创思维、中医未病学等新的学科领域。

在本期大讲堂上,王琦以“中医学——人类文化的瑰宝”为题,谈及中医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医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医文化的转型三个问题,从哲学、文化、科学的层面,融会贯通,鞭辟入里,直指中医学的重大价值在于它是从人类生命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来解读生命的全过程、全周期。深入解读了中医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世界医学发展的重要性。

令世界尊崇并受益的文化奇葩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九,我国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在中国的文化里,“九”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字。第一,九字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最高、极限之意,所以“九”也代表九重天,天有九霄。常言道:扶摇直上九重霄;第二,正月和初九都是阳数,两个阳数加起来吉祥,恰是“一阳初始”,是大自然开始“万象回春”的时刻;第三,始于九终于九。九的谐音是永久的“久”。是友谊的长久,也是健康的长久。大家想不想为健康的长久鼓个掌?

今天我要讲一个文化问题,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但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都有涉及,那就是中医药文化。从有人类生命活动开始,就有了医药活动,而中国人民的医药活动,就是中国人自己原创的“中医药活动”。大家听完以后就会感到很振奋,因为我们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朵文化的奇葩。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有这样一个故事:随行记者詹姆斯·罗斯顿突然患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做阑尾切除术。在做手术时没有用麻醉药,应用针灸疗法消除术后疼痛,取得成功。回国后詹姆斯即在《纽约时报》撰写有关报道,以大幅醒目标题刊于头版,在美引起了极大关注,从而促使国立卫生院NIH(相当于我们国家卫生部的国立部门单位)注意到中国的针灸疗法。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契机,一个是乒乓球,再一个就是这篇关于针灸的报道带来的轰动效应。中国针灸法在很多年前就传到了西欧,现在,针灸在美国很多州以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立法被列为医疗保险。

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一是一、二是二,科学跟人文相结合才是“真善美”。什么样的科学里面包含了文化与哲学?这门科学就是中国的中医学。“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的演讲中对中医药学的高度评价。这一段话讲了这样几个观点:一是中医学有深邃的哲学智慧,二是讲到中医学有健康养生理念,第三是说中医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的讲座基本围绕这一段话来展开,主要谈及三个问题:中医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医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医文化的转型。

几千年没有断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医学

在医学没有整合的时候。我们把人的生命看作是若干部分。举个例子:看病确诊需要去很多科室,眼睛痒去眼科,眼科说没有问题就去看皮肤科,皮肤科也说没有问题,就去内科。其实生命现象有功能和结构两个部分,人的生命是有机整体。我们现在注重结构,医治局部阴影、斑块固然重要,但是生命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功能,功能可以改变结构。发生猝死、一夜白头都是因为情绪改变了生命结构。因此我们要了解人类生命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要解读生命的全过程、全周期。但是我们的生命现象,要全部搞明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曾在浙江大学讲过一个问题,叫做“现代文化的转型——以中医学为例”。中医文化有什么样的价值、内在结构以及存量是怎样的、传统的中医学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给浙江大学的大学生讲的。去年曲阜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我也讲到了中医文化的转型。这次我本来也是专门讲文化的转型的,但是我觉得有点单调,于是就把文化的转型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传统的文化都需要转型,否则为什么叫创造性发展、创新型轉化呢?当我们讲文化价值的时候,首先要讲一个民族自尊感的题目——“几千年没有断裂的文明”。世界上有五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这五大文明分布在不同的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古希腊是爱琴海,我们中国是黄河流域。我们的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形成了博大的民族气概,去年我登上了长城司马台,被长城的雄伟和威仪霸气震撼,我写了一首诗:长龙飞卧司马台,群山奔涌万象开。登高方知天地阔,雄奇缘自险峰来。秦皇霸气今犹在,洪武威仪大略才。自古英雄多壮举,云天万里注入怀。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中国给我们留下的文化。

过去的五大文明当中,别的文明已经空了,唯独中华文明保持了延续文明的状态。只有我们的文明一直沿袭到现在。从来没有断裂。尤其在这个文明里面,有一个中国人的原创医学,那就是中国的医学。中医传承的教养模式是“师父带徒弟”,国家在鼓励这种传承。我现在也收徒弟,我收徒时会举办一个仪式,行拜师礼。我们要造就一代名医。就要通过传承的方法。

几千年没有断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医学,它有科学的属性、文化的属性、哲学的属性。所谓真善美的境界,科学是真,而当科学与文化、哲学相结合,才是真善美。神农氏亲尝百草、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易经》的思想等,都浸润到中医的血脉,可以帮助中国人解决很多健康问题。但是中医中药的安全性,大家还没有感觉到。现在在中国的医院里,一大风景就是吊瓶,不知道何时我们国家变成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国家了。其实真的不要随便用抗生素,在美国,如果病人发烧发炎,家庭医生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喝开水、喝橙汁。虽然中医不能替代抗生素,但是能够用中药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抗生素呢?“道法自然”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里,中医有据可查的藏书有13455种,这些书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都能找到。也还有很多的书流落在海外,在英国、美国很多图书馆也能发现很多中医的藏书。这些中医书籍为什么能保持那么久呢?因为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中医书籍的保护,秦始皇焚书坑儒,只有农书和医书是不烧的。中医学在自然科学中保持着原创、完整和领先状态。中医不断寻求输出。可以想见,中医如果没有领先地位是无法输出的。

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飞鱼”菲尔普斯身上的拨罐红印备受关注,这个印子被叫做“中国印”。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过去两三年他一直都在拔火罐,“我很喜歡,拔火罐增加了我的灵活性,让我酸痛的肌肉能够放松。”菲尔普斯给中医的火罐疗法做了一个不花钱的广告。

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没有听说过针灸也是四大发明外的另一个伟大发明,就它的影响地位,不在四大发明之下。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已经是古代的遗存。而针灸,从古代到现在一直在不断丰富发展。所以联合国教科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于2010年把中国的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法和灸法,加起来叫“针灸”,针法是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在体表穴位上烧灼,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病。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经络理论与腧穴主病的知识。经络可以起到沟通人体内外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经络上分布有腧穴,是针灸治疗的作用点。打个比方。我们从北京到青岛,坐飞机有航线,坐高铁还有铁路线,可是航线在天上是出现一条线吗?其实不是,是人根据各种各样的原因划定这条路。就像人体内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就是有十二条经脉能够在体内气血流通,针灸发现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2017年1月在瑞士日内瓦,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中国政府和世卫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出席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表达了中国的医学向世界展现它古代的技术成就,能够在今天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治疗以及健康维护的意义。这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铜人雕塑,顿时吸引了世界目光。最早的针灸铜人相传是北宋年间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所以针灸铜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教学模型。

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世界记忆名录》。这两部典籍的入选,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传统医学文化价值和源流的认可和重视。这是中国传统医药典籍文献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成果,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被称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成书已逾两千多年,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巨作。《黄帝内经》这本书,是两千多年前的书,其生命观、思维方式、认知方法,都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大家不要以为医学走到了今天,要懂两千多年前的书,又回到历史上了。经典的东西是永恒的,是永远不朽的。不仅是《黄帝内经》,我们的《诗经》《史记》《离骚》,所有人类的这些文明都不可能被替代甚至被超越。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其永恒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许多养生思想,到现在仍然是人类的指引方向。《黄帝内经》里讲得非常清楚: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只要把这几句话做好,不需要按照每天多少卡路里吃饭,这就是养生。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编成的百科全书,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成就和发展。《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明朝以前从来没有将植物、动物、矿物、化学等分成若干种分类,这非常的了不起。《本草纲目》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等各种文字到世界各个国家。所以达尔文说《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前的走廊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闻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像,其中就有我国古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2018年,世界各地均在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

“诺贝尔奖”是让中国人纠结的一个词,一个泱泱大国,多年来未在自己的国土上产生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借鉴古人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研发出抗疟原虫成分的“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中草药的关注。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已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最终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砒霜,是古今中外知名的毒品和药品,用其以毒攻毒的特性治疗各种疾病,在东西方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因此我国民间也一直有“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的说法。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美国读书时,在一篇文章上发现了这个古老的中医偏方——用砒霜及青黛、雄黄组成的青黄散治疗白血病。所以中医的传奇故事太多了,给中国人争气了,我们也会不断在中医里发现中华民族珍贵的宝藏。

去年腊月二十八,在全球中医同仁联欢晚会上,我被推举代表全球的中医人发表讲话。我在讲话里谈道:中医人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只有我们有为中医才能有位。疗效是中医的话语权,贡献度是中医药提升的阶梯,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是海内外中医人的共同使命。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我们都是炎帝的子孙,所以我们要让中医药的瑰宝展现更加靓丽的色彩和魅力。

大家都知道我是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现在是流行讨论疾病医学,一张口就是肺结核、关节炎、支气管哮喘、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等等,脑子里想到的全都是病。而我是研究人的,我阅人无数。你们在二十多年前看到的电视片《东方之子》中,我就站在车站里面,观察每个人的性格、行为,以及他的体态,思考这是怎么形成的,他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你怕冷他怕热,你爱焦虑他爱过敏打喷嚏,亿万苍生,人分九种。我把人分成九种体质,这种分类现在做到了分子学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形成了标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发表的论文被引用上千次,研究成果被写入《中国医学通史》《百年中医史》《中国中医药学科史》等。我的这些研究著作被翻译成各种文本,制成7种语言量表在全球若干个国家传播,各国学者都认为这个方法“有利于全球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医体质学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中医学的现代转型是以国际化视野走进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大格局。

中医蕴含深邃的哲学思想

中医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首先,中医有独特的认知思维,代表了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维方式。大家都看过太极图,一半黑一半白,但它不是非此即彼,白中有一个黑点,黑中有一个白点,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叫做“阴阳鱼”,这个鱼是相互抱在一起,是个不断运动的圆。中间有一个S曲线,阴阳互抱之后形成一个“场”,全图成为一个“负阴而抱阳、阴阳平衡”的状态。中国人的很多东西都是按照这个太极图来的。中国人把“和”当做文化的核心,这跟太极思想有很大关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获诺贝尔奖之后,请求丹麦国王用太极图作为家族族徼,因为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提出了“并协原理”,是从太极图上得到了启发。另外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人汤川秀树特别喜欢《庄子》,认为《庄子》中的比喻揭示了充满幻想的广阔世界。中国人没有时间读古典,没有从中国古代文化的滋养中拿到诺奖,而别的国家却从中国古典里面得到启发来获得成就,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中医看病是一个“圆运动”,不是针对某种细菌、某个靶向,而是多靶点,群体调节。比如一个女人跟丈夫吵架之后,打嗝了,形态上是“横隔肌痉挛”。但是因为她吵架才打嗝.中医里叫肝气犯胃。情绪引起了胃气的下降,脾气上升。看病的时候要先疏肝气,然后和胃,然后再降气,才能顺畅。中医说“疏肝和胃降气”就是根据“圆运动”来的。

中医看病的原理也很有意思,提出了“象数思维”,象数思维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象数思维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的特点,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表现在藏象、病机、诊断、治则、本草、针灸等各个方面。中医切脉有云: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就是说春天浮与肌表,如鱼儿在水中游,夏天在肌肤,逐渐盛满,秋天入于肌肤之下,像蛰虫一样准备收藏,冬天贴于骨,居于内而不动。现在是春天是惠风和畅的景象,脉象就不能是刚硬的。悟出这个象就能感悟很多的东西。

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方法就是说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变化,从而了解内在的病理本质,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症候。比如夏天我们买西瓜,要知道西瓜里面的水多不多、甜不甜,有两个方法判断:一个是直接把西瓜切开,眼睛看到了,嘴巴也尝到了,但是这种方法已经破坏了整体,已经不是事物原来的面貌,非常激进;另一个是瓜农拍一拍西瓜,听听敲打西瓜的声音。看看瓜蒂的形状来判断。回家一看果然是很甜的西瓜。其实对待生命问题也是这两种方法,一種是将人的身体打开的,一种是不打开的。都打开不对,都不打开也不对,我们讲究辩证法。中国人动辄就上支架,有的人上了14个支架,你以为支架好玩吗?小孩子一得扁桃体炎就拿掉扁桃体。而后就容易得心肌炎。胆囊结石又拿掉,一个静态的结石。几十年都没事,拿它干什么?你把石头拿掉了,胆囊摘掉了,没有过三年,直肠癌了。不去想一个整体,所以很多医学问题还没有搞明白,有很多误区。

中医看病重视整体的思维观,把人体的心肝脾肺看做一个整体。同时人跟自然界也是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大道至简。在不同地方生活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山东人跟内蒙古人是不一样的,吃牛羊肉的人和吃海鲜的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健康都与土壤、作息、风俗、地壳相关。所以我们重视生命的个体,同时还要注意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离开了社会,肯定是这个人的健康已经出现问题。所以人的身心和谐跟社会的和谐、跟集体的和谐都是健康问题。这是中医的生命观。所以我们在看病、看人的时候,要把生命的个体放在社会的条件下、放在大自然的条件下。这个人才是温暖的人,这就是中医的理论思维。四季养生,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每个时节都不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除了农作物之外。也告诉我们什么时节应该解决什么健康问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给予的,这是“天人合一”。

养生不在养,养生不在补。现在一讲养生就讲进补,我讲养生跟他们都不一样,都不准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养生的养,是在怎么起居、怎么作息。你看哪个在家里只遛狗养花的人活到一百岁?当这个^遛狗、养花无所事事的时候,他就没有精神寄托,没有追求了。人的生命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不要养。这叫作死于安乐,生于优患。邵逸夫一百岁的时候每天还工作六个小时。杨绛一百岁的时候还在写书。每个人都在工作的状态。你们听我的没事儿,要天天有事情做。第二个不能“补”,天天补来补去,现在谁缺吃少穿呢?再补下去就不行了。一个小男孩说自己早上起来流血,其实是他老妈让他吃人参;一个老太太早晨起来吃36颗药。是因为听信了电视广告,可是吃这么多药肝脏受得了吗?最好的办法是让体内生态保存得好,不要乱补,缺什么补什么。最重要的是恰情养性,有个愉悦的心情。

中医有一个先进的健康理念是“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黄帝内经》里也讲了关于“治未病”的内容,这是非常超前的观点。按照界定,血糖6.99的人在医生眼里不是糖尿病人,而血糖7.0的人却是。但是血糖6.99的人可能明天后天就是病人了,所以病患就会越来越多,挡都挡不住。假如我们在6.8、6.9的时候就开始干预,可能会有效地减少更多发病的人。根据2017年数据统计,中国有79.6亿人次在看病,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每年要看5次病。高血压、高血脂,每年都在攀升,连小孩子都得焦虑症。如果不把“治未病”这个问题提出来,作为—个重要的理念,永远会被疾病拖着走。2007年吴仪同志提出了要“治未病”,我写了关于“治未病”的发展报告,目前“治未病”已经发展成为中医重要的支化。

中国医学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医学家。扁鹊、华佗、孙思邈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医学精英,他们都为中国医学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医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药葫芦”就是其中之一,葫芦跟中医有着很深的渊源。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所以葫芦跟中医有着很深的渊源。《后汉书》中,记载着一个叫费长房的人,他是一个管市场的人,有一日他看见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于是费长房就向这位老翁拜师,学会了很多治病的方法,他也拿这个葫芦出来给人家看病,这就是“悬壶济世”的由来。

“坐堂”也有来历。相传张仲景做官的时候没法儿看病,就约定在每月初一、十五在大堂上看病,所以就有了“坐堂”;还有“橘井泉香”是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中的记载:苏耽在汉文帝的时候受天命为天仙。他在超脱凡俗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们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患瘟疫的人,给他井水—升,橘叶一枚,吃下橘叶、喝下井水就能治愈了;“杏林春暖”是三国时,吴国有一位叫董奉的高明的医生,他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这些都是浩瀚的中医学中精彩典故。

中医发明的多种诊疗技术,包括食疗、针灸、刮痧、拔罐、推拿等都对人类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的炮制也有很多的方法。我们治好了很多病。这里讲了几个例子:比如总是流鼻血的病人、脸上生皮炎的小女孩、肺纤维化的病人、哮喘病人等我们全部使用中药给治好了。再比如患有情感障碍的人,平时总是焦虑狂躁,打人、骂人、摔东西,给她吃了中药以后情绪也稳定了。我们治好了许多许多别人认为不可治的病,这就是中医中药的作用。刘延东同志曾给我们开了一个会,提到中医学有五大资源: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各级政府,如果真的要把中医药看成五大资源来做事的话,就有大量开发的前景。

中医需要创新性发展

现在我们讲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转型。我们先不讲理论,先讲故事。大家都听过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最早版本的《茉莉花》是一个小姑娘站在乡间农舍的茉莉花丛中唱着《茉莉花》。这个优美的、纯朴的歌声演唱出来的茉莉花,一定是最具有真情实感的、耐人寻味的《茉莉花》。但是如果《茉莉花》一直在老地方唱,那它永远都是南京六合的《鲜花调》。但是它用小提琴来伴奏时,就已经从东方走向了西方;用钢琴伴奏时,就变成了《图兰多》。其实《茉莉花》没有变,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变了。

我的儿子在基因组所工作,他们邀请我到基因组所讲学,我儿子说“你到基因组所就别讲基因了,人家才是专家”,我说我到基因组所就是要讲基因,我讲完了以后他们还要跟我合作呢。我去讲课的时候,首先播放了一个华人小女孩在纽约时代广场上跳民族芭蕾《茉莉花》,人们都围着看这个小女孩跳舞的视频。这个《茉莉花》已经变成了全球的《茉莉花》。中国的文化要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注意到文化的转型问题。

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要转型?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文化是可以转型的,不用怕。天下的东西,有多样性、存在的合理性,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各自特色和各自魅力,不是互为替代性,而是互补关系。我们要做到像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希望今天听我讲课的在座的每個同志,不论是在一个单位里、一个群体里还是在一个家庭里面,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也是这样的。首先要看到自己很美,各美其美。然后还要美人之美,最后是美美与共,那就好了,这个世界就和谐了。

我们的民族要在这个时代的发展中把握机会、发展自己。鲁迅先生曾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对此我打了一个问号。很多年前我也盲目地用这句话,可是后来我想这句话不完全对,“裹小脚”也是世界的吗?没有世界的共享性、先进性和认同性,就不可能是世界的。世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促使中医学转型,现代复杂性的科学思维更有利于认识和把握中医,多元化文化对峙和交融为中医学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中医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走向新的高度,才能够成为世界的。中国的历史不论是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还是从宋元到明清都是一个演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与时俱进的,所以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强烈的时代感。整个外部世界变了,所以这种文化的变化得跟着这个时代,走进这个时代。中医也需要与时俱进,现代复杂性科学思维更有利于认识和把握中医,所以要不断推动中医学的创新性发展。

所以中医学的现代转型路径是“转得不对不行。不转也不行”。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要求都不一样,不转型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怎么转得对?我们必须坚持三个方面转型的要素:一是必须要坚守中医学的母体性与主体性,从哪里走出来的,就必须在这个土壤当中找到根,文化基因是中医发展的主体;第二个坚定中医学的再生性与持续性,不仅有母体、主体,还要有持续的发展;第三个坚持中医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在保持质地、保持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入现代的诠释和活力。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既汲取儒、道诸家丰富的思想营养,又被中国传统的哲学历法等精神文化所启发。所以中医既要有整体综合的医学特征,也要有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这些都是医学思考的重大命题。不坚守就会失去自我,只有坚守才能更有利于推动中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只有坚守中医学的母体性与主体性,才能实现主宰自我的命运。坚定中医学的再生性与持续性,要不断吸收先进科学文化,加强多学科交叉,形成时代的最强音。坚持中医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迎合时代需求,应用现代技术挖掘传统中医价值内涵,促进学术的现代转变。现在很多医学理论以及医疗技术,比如现在我所研究的一个问题——我说可以把在座的人分成九种人.我调查了多少万人次,观察每个人、每种体形、每个家族遗传。就像脸上长痘的人,跑到皮肤科也看不好,实际这些都跟体质有关系。我们不能只看“人的病”,更要看“病的人”。我们把九种人的血样搜集起来,通过分析基因、肠道菌群等就可以把九种人表达出来。将来只要抽一滴血,就知道你是什么体质,你容易得什么病,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时代性和先进性,不能老说老—套的东西。当然还要有标准化,转型不能转基因,中医的血脉、中医的魂是不能丢的,这个文化是民族的根儿。所谓“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就像男人跟男人在—起,不可能生孩子,只有男^跟女人在—起才能生孩子。所以我们要给它赋予很多方式来呈现当代的需求,比如我国台湾有个^叫蔡志忠,他把过去我们都感到很陌生的孔子、老子、韩非子做成了生动可读的漫画,这就是—个很好的事情,这就是文化自信。我们通过现代语言调动大家对古典、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如果对自己的文化都不自信,那还有什么自信呢?

我这个春节期间都在家里读《庄子》,我还给人家写了一篇序文,然后花四五天时间做这个PPT,我这几天当中就干了这些事情。我觉得沉浸在文化里,非常幸福。

所以东方文化曾经辉煌于世界,近百年来随着西学东渐,东方文化有所衰弱。但当今中华文化复兴,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补将是发展之大趋势。民族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土壤,是民族之魂栖息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如今,文化轴心正在发生嬗变,我们要保持文化的脉络。最后大家跟我念一首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对青岛是有感情的,昨天晚上我让秘书连夜找到我曾在2010年做的几首诗关于崂山的诗:太清官清夜临海——“三面环山一面海,仙风灵气扑面来。暮鼓晨钟连古远,潮涌涛声壮入怀。”这是2008年写的,时间更早,青岛望海——“雏鹰凌空忽低旋,接天沧海听涛吟。碧树红瓦拥群岛。临风观月漫品茗”。游太清官——“崂山太清官,庭深石径重,环山老君下,花奇万木葱,悠悠二千载,四季浴海风,阴阳造化机,深道便从容。”

(本刊记者张碧琪据王琦在“即墨古城大讲堂”上的演讲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第二篇:专科医学院校《中医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在西医类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的课程,由于课时量少,教学内容牵涉面广,授课时许多知识点只能简单带过,所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也使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心无力。针对这种现状,该文从中医思维方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病案三个方面探索中医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医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学 教学方法 病案公析

《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的课程,在西医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由于课时量少,教学内容牵涉面广,给《中医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 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医学。张登本[1]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具有长久稳定而又普遍起作用的思维定势或曰思维惯性,是一种被定型化的思维样式、结构和过程,是学习、研究、掌握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基本样式、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可以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大主要特点着手,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张虹[2]提出中医学体系中的整体观念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疾病和一切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辩证论治有助于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重视个体体质、年龄、性别、地域、时间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整体观念是对人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如《黄帝内经》所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辨证论治是对于疾病的辨别和诊治的认识。如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咳嗽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肾阴虚等。中医思维方式是学习中医学课程的灵魂,贯穿于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操作技能的全过程。教师在授课中紧紧围绕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两大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中医思维方式。

2 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

包海燕[3]提出在《中医学》这门课中,首先开启中医神秘面纱,面向初学者的就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故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上奠定了中医学习者们对中医的初步印象及学习基调,并将深刻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第一课,也是后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指导。专科医学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等5类学科的知识,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贯穿于《中医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阴阳学说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被用来剖析、总结药物的性能、作用;五行学说在治疗疾病时对脏腑用药的指导意义,以及根据五行学说可以针对疾病确立具体的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需要安排充足的学时,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的讲解务必深入透彻并适当练习临床诊治、用药。使得中医基础理论的讲解不再空洞无物,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3 灵活运用病案分析授课

临床病案详细真实的记录了诊疗的全过程,直观地反映了医生的诊断思路和诊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是临床医学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座桥梁,是学生从学习理论知识到应用理论知识诊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病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辨别诊断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惠翠兰[4]等研究表明病案讨论能以最快速度使学生从理论转向实践,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了临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医传统医案众多,授课教师应在有限的课时内筛选出来最具针对性、与临床教学密切联系的医案进行讲授。具体做法,可以结合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给学生展示病案,并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组织学生分组对病案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最后,教师听取各组讨论结果,做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病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良好的中医学教学方法。

4 以实践教学为依托

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医教育中,这一点更为显著。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发现疾病、认识疾病、诊治疾病的经验总结,中医学的发展就是理论应用与实践,实践反馈与理论的过程。因此,进行中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不但有益于中医学课程中针灸、推拿、经络等实践技能章节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临床与教学的接轨。以实践教学为依托,首先要安排具有临床经验的教师,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其次,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操作的场地,亲自进行针灸、推拿等实际操作,以及舌诊、脉诊等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详尽阐述,令学生感觉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然后,完善技能考核制度,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综上,中医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在中医学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以中医的思维模式诊疗疾病、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病案为依托,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教师的辅导下主动探索、学习,才能达到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登本.中医思维方法是开启中医药殿堂大门的金钥匙——读《中医思维方法》一书有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3-5.

[2] 张虹,季友波,许兆亮.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25):148-149.

[3] 包海燕.渗透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6):59-62.

[4] 惠翠兰,霍亚龙.病案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内科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01,134.

作者:张岩 朱雪雁 茹庆玲

第三篇: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现

摘 要:随着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医学服务模式面临变革。中医药理论优势显现,世界需要中医药。世界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中医药教育发展处在关键时期。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化发展趋势明显。世界中医(针灸)医疗合法化不断推进,世界中医药教育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为了中医药本科教育的更好发展,有必要深入分析世界中医药本科教育现状。

关键词:中医学;本科教育;世界;规范发展

中医药发源于中国,正为世界人民享用。由于各國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各国中医药发展差异较大。为把握各国中医药发展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各国中医药本科教育现状,为世界中医药发展把脉提供支撑。

一、亚洲中医药本科教育

中国:中国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体系,具备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开设本科中医学专业的院校有64所,开设针灸推拿学专业的院校有49所,开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有44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院校252所,硕士授予权单位46个,博士授予权单位17个[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在校生数661510人,全国高等西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在校生数81480人,全国高等非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在校生数52711人。中国中医教育正探索更适于中医药发展的教育模式。

日本:15世纪日本“后世方派”形成,开始了中国医学日本化阶段。明治时代汉方医学被废止,昭和初年(1926年)日本兴起复古思想和国粹主义浪潮,各个汉方学术团体、汉方诊所以及著名的汉方医师兴办[4]。日本汉方医坚持专科学校教育为主,以师承及团体教育方式为辅的教育方式,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大阪大学、罔山大学、北里大学、北海道大学、鹿儿岛大学等开设汉方医学专业或课程,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5-9]。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一所针灸大学,96所针灸学校、167所推拿按摩学校。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将汉方医学纳入了高等教育之列,已有80多个大学设立了汉方医学教育课程。但汉方医学在日本一直以来处于补充、替代医学的地位。

韩国:上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规定“东医”、“汉医”统一称为“韩医”。1951年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医药法令,规定韩医和西医的地位相同[10]。1948年东洋大学馆举办东医学教育,1966年东洋医科大学并入庆熙大学校的医科大学,成立汉医学研究生院,开设学士、硕士、博士教育。现经韩国教育部门注册的正规全日制韩医大学共12所。

马来西亚:1955年马来西亚中医学院成立,为马来西亚第一所中医药教育机构,同时马华医药学院、霹雳中医学院、槟城中医学院、柔佛中医学院、霹雳针灸学院、诗巫中医学院等先后创办。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先后与中国的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班[11-13]。2009年,政府准许筹办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并整合其中8家单位组成中医药大学。

新加坡:新加坡中医界于1946年成立中医师公会,1953年中医师公会成立中医专门学校,1976年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学院[14],随后又有10余所民办中医药院校成立。目前,新加坡中医药教育采用中国中医高等教育统编教材,与多所中国中医药院校联合办学,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博士)课程等[15]。2000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中医师法令》,确立了中医师的合法地位,随后卫生部又成立了中医管理委员会,确立中医师注册制度[16]。2001年新加坡正式开始实施针灸师注册,2002年开始中医师注册。

泰国,2000年7月1日,泰国的卫生部颁布了《中医合法化的执行条例》,中医在泰国合法化,中医药在泰国医疗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17]。2007年泰国高校的学历学位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截至2016年泰国已有华侨崇圣大学、兰实大学、国立庄甲盛叻察帕大学(与厦门大学)、皇太后大学(设孔子学院)、碧瑶大学、清莱学院、那空叻查是玛(呵叻)学院7所大学设立中医教育,均与中国大陆知名中医药院校联合办学,部分还设立硕士奖学金项目[18]。

1992年菲律宾成立了菲律宾中医师公会,1961年成立中国医药研究社, 2005年菲律宾东方大学首次开设了中医课程。印度尼西亚于1985年成立印尼中医协会,组建“中医考试遴选委员会”,每年组织中医(针灸)考试,通过考试者可在当地卫生部门注册后行医[19]。1983建立了唯一的一所中医学院,印尼一些大学也设立了针灸专科相关课程。

二、欧洲中医药本科教育

丹麦:1981年丹麦最高法院将针灸确定为一种外科手术,只有注册医生或助手在医生指导下才能进行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艾灸及电疗仪等。丹麦的针灸教育以民办为主,尚未进入正轨高等教育体系,最早的针灸学校成立于1983年,目前有8所针灸学校,均非全日制办学。比较著名的有北欧中国针灸学院、哥本哈根大学针灸学校等。

挪威:20世纪70年代初,挪威针灸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国学习针灸,并和中国的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培训班,培养4年制针灸医生。20世纪90年代,挪威针灸学校经政府批准升格为挪威针灸学院,成为挪威中医教育的高等学府,政府批准可授予针灸本科学士学位。2008年7月挪威针灸学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签订协议,正式本科学位联合办学。

瑞典:1984年瑞典政府把中医、针灸、按摩、理疗等作为“补充替代医学”实施管理。瑞典中医学校有:针灸学校(斯德哥尔摩)、健使学校(哥德堡)、中医药南部学校、内经学校、瑞典传统中医药学院和五行学校,最著名的是针灸学校。

芬兰:1975年芬兰卫生部确认针疗作为内科治疗的一部分,限定内科与牙科医师有使用权,后來又扩大至兽医等专科。芬兰的5所医学院校中有3所将针灸纳入教学体系,开展了正规的针灸教育,芬兰的针灸师多为医学院毕业生。1979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与管理针灸业,研究针疗纳入芬兰国家卫生保健体系的可行性与实施细则。

保加利亚:1990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保加利亚卫生部商定在索菲亚建立“保中传统医药合作中心”,承认中国的中医师在保行医和使用中药治病的合法性,为欧洲第一个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的国家卫生主管部门。

意大利:意大利对针灸已普遍认可,意大利卫生部尚不承认中医。一些正规高等院校如罗马大学、米兰大学、伯利亚大学等都开设针灸课程。意大利法律规定运用针灸方法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生必须是意大利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医生,再经过学习,毕业考试合格后才具合法资格。意大利约有20家中医、针灸私立学校开展中医、针灸培训。2004年中意两国签署中医药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政府合作在意大利医学院校开设中医硕士学位课程。

西班牙: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格拉那达大学及马德里卡姆鲁滕斯大学最先开设学制为三年的针灸硕士课程。198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1990年云南中医学院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设了针灸、推拿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黄帝针灸科学学会和西班牙黄帝针灸学院与中国中医药教育单位合作,在塞维亚市巴布罗·德奥拉维戴大学开设了3年制针灸硕士学位课程,学员是西班牙的在职医生,毕业授予硕士学位。

葡萄牙:2003年,葡国国会通过了针灸立法的草案,确定了针灸在葡国的合法地位。在葡萄牙影响比较大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有3所:蔡宝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和葡萄牙里斯本高等中医学校。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是葡萄牙第一所设置中医专业的公立高等院校。

英国:20世纪60年代Worsley针灸学院成立。1975年国际东方医学注册所(IROM)在英国国际东方学院获批成立,IROM成为全欧洲的中医学术交流基地。1993年欧洲第一所中医高等学府伦敦中医学院创办。1997年英国国立米杜萨斯大学开办了以中国中医药高校模式的全科中医课程,英国多家大学如林肯大学、东伦敦大学、西敏斯特大学和南岸大学相继也开办了中医针灸课程,米杜萨斯大学更是开办了中医硕士课程。英国大学入学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英国医学类大学共计11所开设了中医类的本科及硕士课程。

爱尔兰:2004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爱尔兰卫生部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备忘录》,教育部门承认毕业生的学历,中医在当地行医可以获得医疗行政部门的审批,医疗行为将得到保障。2006年爱尔兰中医学院与广州中医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始在爱尔兰展开硕士学位课程教育。

法国:法国中医药教育都是非全日制教育。1990年起法国有七个医学院设立了大学校际针灸文凭,为法国医师公会认可。1997年,欧洲著名内分泌学专家阿达理、朱勉生教授和玛达合苏教授在达芬奇医学院共同创立授予西医博士的大学中医文凭,2013年该文凭转移到巴黎公立医院集团属下彼基耶医院和巴黎第六大学居里医学院,实现了在主流医学领域中医教育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法国私立中医学校至今有30多所规模不等的学校,办学比较正规的主要有:中医研究院、杵针中医学院、少阳学院和王氏黄家中医学院。

比利时: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利时第一所中医院校-精明中医学院成立,精明中医学院、比利时中医学院与设于布鲁塞尔医生针灸学院形成三足鼎立局面[20]。比利时还有欧洲中医药大学,麒麟中医学院等。21世纪初中医正式得到了比利时教育部的认可。2003年精明中医学院合并至鲁瑟拉勒高等学院(归属鲁汶大学),标志着中医针灸进入比利时高等教育体系。2010年鲁瑟拉勒高等学院的针灸课程被并入布鲁日高等学院(也归属鲁汶大学),所颁发的文凭被比利时教育部认可,相当于硕士学历。

荷兰:荷兰有7所针灸学校,欧洲中医大学佼佼者。荷兰尚没有能提供针灸研究生课程的学校,没有正规公立的针灸教育机构。私立的针灸学校较正规的有:青白中医药学院、神州中医大学及荷兰中医学院。

匈牙利:2003年匈牙利正式立法许可中国医生在匈牙利合法行医。2004年根据中匈两国教育部1999年签署的互相承认学位证书和学历的协议。2009年匈牙利教育部批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匈牙利分校正式纳入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成为匈牙利第一所具有正式文凭的中医教育院校,设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5年匈牙利中医法案正式生效,承认中国高等中医院校学历。

德国:20世纪80年代后德国不少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程,允许在患者身上使用针灸。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有包括慕尼黑大学在内的38个院校开设了针灸课,成立针灸研究所。慕尼黑科技大学开设了中医研究生课程。德国比较大的中医医疗机构有魁茨汀中医医院、欧洲中医康复中心和欧洲针灸中心等。在德国要接受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针灸文凭教育,学生必须具有现代医学基础。

奥地利:2003年维也纳李时珍私人中医大学成立,是欧洲第一所由政府管理机构批准注册的中医大学,下设维也纳、慕尼黑和柏林3所中医学院,学习期满后将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

瑞士:瑞士波恩大学和苏黎世科技大学开设中医、针灸选修课。瑞士中医医师联合会还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中医硕士课程进修班,为在职医师提供进修机会,颁发硕士课程结业证书。

俄罗斯:针灸在俄罗斯被称为“反射疗法”。1999年针灸被正式列入了俄联邦医学专业目录[21]。2005年初以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俄罗斯营养医学院、俄罗斯传统医学院等为首的多个医学科研、教学单位共同组建了“俄罗斯东方医学研究院”,并在莫斯科、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建立了中医门诊部作为试点基地。

白俄罗:白俄罗斯共和国是与中国签署政府间中医药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中医针灸推拿在白俄罗斯属于辅助疗法。2018年由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医院投资建设,中国中山医院专家参与诊疗、带教的白俄罗斯明斯克州中医中心正式运营。

三、美洲中医药本科教育

加拿大:加拿大对中医针灸立法规管的有4个省,魁北克省和亚伯特省对针灸立法,卑诗省和安大略省对中医立法[22]。加拿大中医医疗没有因为立法而获得与其他医疗专业同等的权益。加拿大尚无全国统一的中医教育政策,加拿大承认海外的正规中医教育学历。中草药在加拿大没有取得合法药品地位[23]。目前加拿大正对中药进行立法规管过程中。

美国: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后,美国掀起了“中国热”、“针灸热”[24-26]。1973年美国内华达州承认针灸合法[27]。2011年全美51个州和特区中,有44个州和1个特区承认中医针灸合法。美国现有80余所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有61所获得了认证。中医教育开始走入著名医学院课堂,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医学院均开设有中医相关课程。1996年始NIH在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设立中医博士后项目,鼓励美国医生进行替代医学研究[28]。美国中医教育主要有中医院校教育、医学院内的中医教育、西医师中医继续教育课程,NIH中医博士后教育及师带徒教育等。针灸或中医药学硕士教育为美国中医教育的主流。

墨西哥:墨西哥的顺势疗法(墨医)与中医有类似的地方。2002年中医针灸治疗在墨西哥获得合法的地位。墨西哥卫生部原则上对进口中草药没有限制。墨西哥中医针灸教育还没有纳入正规的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一些私立针灸学校招收在职医生来培养针灸医生。2004年墨西哥卫生部、教育部及墨西哥医师针灸师联合会共同推动墨西哥中医药学院在墨西哥城奠基,为拉美地区第一家专门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的高等學府。

巴西:1996年巴西联邦医学委员会承认针灸的合法性。目前,巴西有6所医科大学设置了针灸课程,如圣保罗医科大学为可培养博士后的高等院校,巴西利亚大学在其医学院开设针灸培训班,里约州联邦大学医院、圣卡塔里那州联邦大学也在1997年开设了针灸课程等。毕业生要参加针灸专科医生资格考试获得执照,巴西每年都举办针灸医生专科考试。

阿根廷:1989年阿根廷中医公会经阿根廷司法教育部核准成立,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针灸联合大会上被接纳为会员。阿根廷政府不承认外来医生的医师资格。在阿根廷执业的针灸师大多为阿根廷医学院校毕业生行医后接受过短期针灸培训者。

四、大洋洲中医药本科教育

澳大利亚: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所针灸学院在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创立,1972年维多利亚省(首府墨尔本)科技大学开设针灸课。1973年著名的悉尼科技大学(UTS)特设针灸学院,成为澳洲第二家针灸学院[29]。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学如维多利亚大学、皇家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设立了针灸和中草药的大学课程,甚至针灸的研究生课程。1998年维多利亚州宣布在澳大利亚率先立法管理中医,维多利亚州中医注册法成为世界中医史上第一部中医法[30]。2012年澳大利亚卫生执业者管理局宣布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西方国家第一次对中医药行业全国性的立法管理[31]。澳大利亚中医教育已形成体系。2001年澳大利亚发布了《澳大利亚传统中医教育准则》。澳大利亚现有15所较大的学校提供中医、针灸学历教育,其中5所为公立学校,10所为私立学校,除3所外,国家均承认其学历。5所公立大学分别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RMIT)、维多利亚科技大学(VUT)、悉尼科技大学(UTS)和悉尼大学和西悉尼大学。10所私立学院可提供中医药教育,其中7所学院的课程被州立教育权力机构所认可,澳大利亚是中医教育最成功的西方国家之一。

新西兰:针灸治疗已为新西兰政府所接受,但还未进入当地医疗体系。新西兰的8所国立大学并未开设中医药针灸课程。目前新西兰有2所较大的中医药针灸私立学校,新西兰中医针灸学校和新西兰中医学院。

五、非洲中医药本科教育

埃及:中医针灸在埃及传播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与埃及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具备了在埃及获得合法地位的前提条件。1975年埃及政府以文件形式对中医针灸的应用予以肯定。埃及目前尚未建立正规针灸教育体系[32]。

突尼斯:1991年中国政府在突尼斯首都援建一所针灸中心,开展临床与教学工作,这是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的第一个针灸中心。1994年突尼斯卫生部决定在突尼斯医学院开设针灸学习班。突尼斯是将针灸作为西医的一个科存在,纳入医疗保险的国家。突尼斯政府不承认中国的中医学历,允许西医医生学习针灸后进行针灸临床活动。不允许中药在突尼斯销售。

阿尔及利亚:上世纪90年代阿尔及利亚卫生部正式批准针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阿尔及利亚医院门诊使用,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治疗技术,针灸疗法已经被阿尔及利亚医生和患者接受,尚未纳入阿尔及利亚主流医学之内。阿尔及利亚正规医科大学和医学培训机构中均未开设中医针灸课程。

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80%的国民选择传统医学作为其保健手段。1942年埃塞俄比亚政府正式承认传统医学的地位,1979年传统医学协调办公室成立。埃塞俄比亚政府全力支持传统医学成为本国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一员。

南非:2000年12月1日,南非总统穆贝基签署了有关传统自然疗法法案,中医在南非合法化,中医师可以在南非申请领取执照合法行医[33]。2002年南非政府要求所有中草药在进入南非市场前必须依法申报登记。2014年全国具有注册中医师资格者有178位,40%为华人。南非缺乏中医教育体系,至2014年仅有1所高校西开普省大学医学院(UWC)设立了中医及针灸系。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我国中医教育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11):89-9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曹丽娟.1990年以来中医师承教育恢复概况[N].中国中医药报.

[3]曹丽娟.高等中医院校传统型人才的培养[J].亚太传统医药,2008,4(2):89-91.

[4]刘薇,武锋,马骥,等.日本汉方教育现状及对中国中医教育的启示[J].环球中医药,2016,9(12):1534-1537.

[5]岩崎学,傅延龄.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指导模式的变化对中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医研究,2011,24(05):8-11.

[6]鈴木守.医学教育コアoカリキュラムへの漢方医学の導入[J].漢方と最新治療,2002,11:213-216.

[7]梁伟雄.从汉方医学在日本的现状看21世纪中医中药的前景

[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01):6-7.

[8]张杰,田琨.浅谈日本高校汉方医学教育现状[J].甘肃中医,2009,22(11):56.

[9]李丹溪,田丁,孟昊,等.关于日本医学院校现代汉方医学教育的调查[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06):2307-2328.

[10]袁卫玲,孟静岩,李正泰,等.韩国大田大学韩医教育之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08):719-721.

[11]杨早.马来西亚本土文化与中医高等教育[A].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论文集[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2013:3.

[12]鲍燕,胡彩萍.马来西亚中医药发展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82-1083.

[13]黄文杰,文娟,陈婧怡,等.马来西亚中医学高等教育对我校国际教育的启示[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02):129-130.

[14]苏成吉.新加坡中医药发展概况[J].天津中医药,2011,28(1): 80-81.

[15]陈岩,邹建华.中医药在新加坡的发展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3,8(05):575-578.

[16]方盛泉.新加坡中医药发展及现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04):8-10.

[17]王孝蓉.中医药及泰国传统医药在泰国的发展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0):48-50.

[18]谢强明,徐一兰,李明月,等.泰国中医教育发展概况[J].天津中医药,2015,32(07):442-444.

[19]许永璋.中医中药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6(1):92-98

[20]孙培林.比利时中医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二)[J].中医药导报,2016,22(7)6-10.

[21]胡丽玲.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医药与俄罗斯[J].西伯利亚研究,2011,38(3):27-29.

[22]李永州.加拿大中医药及针灸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新中医,2009,41(11):127-128.

[23]华强.中医中药在加拿大开始合法化[J].中国中医药信息,

2000,7(10):81

[24]高瑪莉.美国中医药和中医教育的发展[J].八桂侨刊,2000(3)59-61.

[25]冯诗婉.针灸医学在美国的历史与现状及前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26]黄羡明.针灸医术向美国传播的回忆——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35周年[J].上海针灸杂志,2006(5):47-48.

[27]莫静义.美国的中医中药及其它[J].中成药研究,1987(1):43-44.

[28]田力欣,王超,王卫,等.欧美中医教育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1-4.

[29]任谢元.华侨华人与澳大利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J].八桂侨刊,2006,3(1):65-67.

[30]潘兴芳,郭义,王卫,等.澳大利亚与中国针灸教育的比较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4):242-243.

[31]鲍燕,李绍林,郭文芳.澳大利亚中医药立法的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8):720.

[32]刘海舟.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6(04):146-162.

[33]张艳娜.中国与非洲传统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0-161.

作者:状江丰 李玲玲 张炳立

上一篇:哲学观论文范文下一篇:德育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