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妇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中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珍贵的医学财富,虽然如今西医更加普遍,但中医在病痛治疗上也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中医的价值和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更多的人希望深入对中医的研究,提升中医在日常治疗上的医用价值。比如在女性妇科病的治疗上,中医可以更多的从妇科患者的身体去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和病情去归经分析,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第一篇:中医妇科论文范文

中医药自信融入中医妇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为落实高等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需建立中医药自信融入中医药课程思政机制。本文从课程思政目标设定、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思政教育内容选择、思政知识网络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策略设计、考核方式改进等方面对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实践结果表明,将中医药自信融入课程之中,既增强了大学生的中医药自信和文化自信,强化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也提高了教师的育人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药自信;中医妇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fidence in TCM; Gynecology of TCM;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大学生中医药自信教育,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的职能、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本分,同时也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及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需要[2]。按照“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要求,山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以中医药自信为主题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介绍中医药自信融入中医妇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设定中医妇科学课程思政总目标及有关章节课程思政目标;其次,挖掘教材当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彼此呼应、相互补充的知识网络;再次,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的契合;最后,选择有效考核方式,实现中医药自信对本课程的有机融入。

1.1 设定课程思政目标

我国医学生誓词反映的是医学从业人员发自内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3],其中“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是国家对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中医药院校学生应强化中医药自信,提升岗位责任意识,丰富人文底蕴,在医疗岗位上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逐渐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大医”。

1.1.1 提升中医药自信 展示中医妇科学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深邃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特的优势技术、确切的临床疗效、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德才并馨的名医形象及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热爱,培养其中医学思维,提升其中医药自信。

1.1.2 强化岗位责任意识 解析中医妇科临床医疗活动与社会发展、医患关系、疾病复杂成因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医疗岗位上不断锤炼“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树立“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职业信仰。

1.1.3 内化中医学人文精神 挖掘中医妇科学基本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加强中医思维的熏陶与渗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中医学精神内核,传承中医学一贯坚守的价值追求及求真务實、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

1.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中医妇科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妇科学发展历程,常见疾病的望闻问切、因机证治、理法方药理论认识与实践方法,在先贤不断借鉴、持续纳新,与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天人相应”的生命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等,都是充分体现中医药自信的要素。在思政元素的挖掘过程中,找准中医药自信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内在契合点,有利于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思政元素的组合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主线进行拓展,也可以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但思想内涵一致的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见表1)。

1.3 采用多元考核方式

开展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课间见习、集中见习、实训教学及课外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有效激发其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1.3.1 社会实践 学生利用暑假、业余时间参与医疗实践活动,观察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现状,完成调查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时指导,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基层卫生健康现状,有效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

1.3.2 专题讨论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进度布置有关中医药自信的讨论主题,对重点、难点及拓展性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或线上讨论。针对学生参加讨论、现场发言等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选择某位中医妇科名家,对其生活经历、学术传承、医疗执业、济世关怀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医术与医德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1.3.3 读书笔记 教师提供学习参考书目、课外学习资源,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自主学习成果,撰写读书笔记。主题包括中医妇科学著名学者的学术成就,中医经典著作、著名医家主要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加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提高其中医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实践

2.1 课程特点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之一,其调经、治带、种子、安胎及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养生保健的理论与方法等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总结的望闻问切、因机证治、理法方药等理论原则与实践成果,既遵循中医药学基本规律,又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是中医药学传承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

山西中医药大学选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4],授课总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56课时,医疗见习16课时,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妇科学教研室从2019年开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将中医药自信有机融入课程中,旨在引导学生在“教与学、学与思、悟与行”的过程中,将中医药自信转化为坚定的专业认同、高尚的职业追求与深厚的家国情怀。

2.2 实践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次飞跃”理论当中,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是自觉地将理性认识转化为行为实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联系中发展、在发展中递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关系。根据以上理论,可以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分为3个阶段,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自觉实践,以启发式教学或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逐层递进,推进教学进程。本文以第六章月经病第七节“绝经前后诸证”为例,依托专业知识,融入中医药自信元素,探讨中医药自信融入教学内容的具体过程,建立起相互交融的教学统一体。

2.2.1 启发感性认识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母亲多数正处于围绝经期的年龄阶段,以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关怀、理解与爱,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母亲生理、心理变化背后的医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适时引入儒家仁爱思想的重要论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身为人子、发于自然的爱亲之心(“孝”),转化为身为医者的“仁”心。

2.2.2 深化理性认识 以课堂讨论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仁孝”观[5]的理解:“孝”是“仁”的原点,“仁”则是由爱亲扩大至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进而将仁爱之心扩大到爱一切事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其《与妻书》中引用此语,寄托其胸怀天下、“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理想,将仁爱思想融入更宏大、更广阔的主题。

2.2.3 促进自觉实践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会愿景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文献阅读、个人体验等所获得的知识、感悟完成小论文,论述“仁孝观”对于中医、中医人的意义与价值,“健康中国”背景下应当赋予“仁孝观”新时代内涵,并将其升华为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自觉[6],落实为医疗岗位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行动自觉。

3 讨论

3.1 教学效果

本研究设计了中医药自信融入中医妇科学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对象为2016级中医学专业125名学生,发出125份,收回109份,有效问卷109份,占87.20%。通过授课前(2019年3月1日)、授课后(2019年6月30日)的2次问卷结果,分析学生对中医药自信融入本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增强专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及中医药自信的评价(见表2)。

表2显示,“中医药自信融入的重要性”“职业责任感”授课前较低,分别为64.22%、70.64%,授课后提高最为明显,说明本研究初步实现了预期目标,有必要沿此路径开展更深入的探索。授课后,学生在“中医药自信”方面(85.32%)仍低于其他几个方面,说明学生提高了对中医药自信融入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对较为具象化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中医药自信”是较为抽象化且内涵丰富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设计,更需要长期的、全方位的熏陶与渗透才能起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3.2 教学反思

相对于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来说,课程思政目标的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特点更为突出,简单的、孤立的、短期的考核及评价方式均难以准确反映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与实施效果,因此,下一步我们拟将中医药自信融入本课程的研究重点放在设计考核及评价方式。一方面,适当增加中医药自信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开放性作業,提高学生参与医疗实践的要求,纳入范围更广、层次更多的社会评价等;另一方面,对思政教育效果评价给予关注并深入探讨,如使用科学方法评价思政元素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程度,诠释所设计的量表、问卷或开放性作业成绩与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等。

综上,高等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育人工程,其目标是与专业教育协同并进,帮助大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稳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中医药院校则应当培养对“中医药生命力有坚定信念,对中医药价值保持高度认同,对中医药发展前途有坚定信心”[7]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中医药自信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有效实现以上培养目标的、特色鲜明的育人途径。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引入思政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为探索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由涛.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J].中国纪检监察,2017(16):8-9.

[2] 段志光.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4):33-36.

[3] 赵西巨,马义泽.从医学生誓言的流变看医学生价值观念的构成[J].医学与社会,2008,21(5):59-61.

[4] 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 吴凡明.论儒家仁孝关系的内在逻辑[J].伦理学研究,2016(5):25-31.

[6] 胡慧远,夏静.论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32-33.

[7] 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5.

(收稿日期:2021-04-01)

(修回日期:2021-05-07;编辑:魏民)

作者:崔轶凡 王军

第二篇: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探讨

【摘 要】中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珍贵的医学财富,虽然如今西医更加普遍,但中医在病痛治疗上也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中医的价值和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更多的人希望深入对中医的研究,提升中医在日常治疗上的医用价值。比如在女性妇科病的治疗上,中医可以更多的从妇科患者的身体去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和病情去归经分析,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归经分析在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探讨

引言

中医在药理上与西医相比,更加注重对人的身体经脉,内部情况的分析研究,讲究的是追根溯源,通过治本来治标。归经理论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理论,古人在中医上,认为人的身体可分为阴阳两部分,将对五脏经络的研究应用在中医治疗上,通过慢慢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有效的医学理论依据。这即是归经理论的基础,以此出发,通过中医的不断探索,将药物的作用和人体的各个部位一一对应,分析判断出是哪个部位生病。

1 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中医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当下的药理研究中,中医角度是妇科科学研究的一个良好的指导标准,接下来对一些比较常用的方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中医,就不得不说到《中药学》,它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也是药物归经的指导标准,这里只研究每味药的第一归经。例如病例中的崩漏问题,一般会有四种比较明显的证型,例如血热证等。《中药学》中所针对的方剂大概有七种之多。根据妇科学相关书籍查阅得知用药方剂应先巩固自身本源,再医治解决崩漏的问题。在临床具体用药时,主要是用到以下几味药:白术、熟地、黑姜、当归、人参。上说的几个方子一共有七十七味药。根据这些方剂来统计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在人体不同部位的使用频率:

大多数妇科疾病在临床用药上,中药主张归肝经,因为肝经的用药频率非常高,这也表明肝是人体中排毒的重要器官;也能总结到,在搭配药方的时候,归肝经药物使用的频率达到了35%往上,归心静药物却只有不足24%的频率,虽然相较于归肝经药物较低,但也是主用的药物之一。

2 相关分析讨论

女性的年龄到了一定岁数,大多数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妇科疾病,从中医角度出发主要原因是,妇科疾病的产生在于气、血、属肾、属肝、属脾,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属于肾、肝、脾三个器官。“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两个经脉都起于胞胎之中,在于肾,而肾气的强弱是冲任二脉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一书中阐述月经生理时,就提到“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说明肾气、天葵、冲任二脉 与月事、生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治疗与月经有关的病症上,需要强调养肾的重要作用,然后再慢慢补充血气。中医的很多著作都体现出药理和身体器官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讲究阴阳互补,经脉运气。在针对女性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上,需要关注的中是调理肝脏的血脉流通,这在统计的药物归经上也可以直观地看到。

《中医妇科学》中对妇科疾病的分析病因多是肝脏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经、带、胎、产,它们的病灶都是在下焦,而下焦即是肝肾所主。在妇科疾病病理上,归肾经药物所占比例很少,但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的理论,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的统计数据中,归心经的药物所占全部使用药物的比例是23.87%,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肝与心在五行之上具有相生的关系,肝生心,心生血且主血脉,因此肝可生心,然后生血脉,这之间也有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意义。如果这种关系失去平衡,那么就会出现“母危及子”“子病及母”的现象。

在中医临床治疗上,要通过药物归经进行更好地判断病理,使治疗更加有效。医生在治疗时要根据病症的表现去判断分析,搞清楚与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再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病症。有的药物和身体的经脉关系是有差异的,有些有效,有些是完全没有疗效的。所以,用药归经是指导医生开药方的有效方法。例如常见的热证有肺热和肝热等不同情况。如果是治疗肺热咳喘,那么应该选择归肺经类的药物,归肺经类的药物有黄芩、桑白皮等等药物;如果是治疗肝热等病症,那么应该选择归肝经类的药物,比如龙胆草、夏枯草等用来去肝火的药物。中医的药理不是死的一成不變的,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去具体对待,灵活运用,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也失去了中医的一病一治的根本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在临床上针对孕妇进行用药的时候,要思考多方面的因素,要保护好孕妇和其腹中胎儿的安全,控制好每一味药物使用的量,保证药效的同时不能过量。归经对于医生开方是一个特别好的帮手,让医生可以对症分析,确定好药物用量,医生应该在临床治疗时充分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1]周红.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06):102 -103.

[2]董江源.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9):166.

[3]刘凤秀.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5):38.

[4]陈菁,王彤.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 (06):19-21.

作者:姚琦

第三篇:讲授法在线上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学校妇科教研室在单纯线上教学时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展示法、启发法、比喻法、讨论法、自学法、归纳法等不同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不同教学形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中医妇科;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教学是一种双主行为,其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大学教育的新理念[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主导课堂走向,传授知识;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得到启发,这才是教学的全过程[2]。

由于教育改革,广州中医药大学在2019—2020春季学期开展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通过钉钉软件以单纯线上教学模式来完成理论授课。线上教学有着成本低廉、形式灵活等多种优点,而且上课地点不受限制,只要有网络且周围环境安静即可。然而,其缺点也同样突出,单纯的线上教学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致使学生容易出现精神懈怠、走神现象,降低学习效率[3],从而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笔者在线上教学期间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尽可能来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水平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不断的努力,据课后调查表明,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主要方式有讲述法、讲演法、讲解法,这也是目前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有灵活度高、适应性强,无论是何种知识,都可以通过讲授法进行;其次,通过讲授法,教师容易掌控课堂,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知识。讲授法的其中一個特点是教师为其真正主体[4],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所以,笔者在线上教学期间有意识地扬长避短,结合实际情况,既充分发挥了讲授法的优点,又尽量避免其不足的发生,现将笔者的经验分享如下。

教师在线下授课时,使用讲授教学法时除了口头语言以外,还会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管理、板书、提问互动等其他表达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当教学场地换到线上的时候,教学模式变为教师对着麦克风干巴巴地讲课,而学生则一直对着电脑屏幕上的PPT。这种模式下,不光是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分心等情况,教师的教学激情也会受到影响,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笔者只在概念性知识点讲述的时候单纯使用讲授法教学,并且安排在学生精神最为集中的时间段进行。以胎元不固类疾病作为例子,笔者在课程开始的20分钟内,将该类疾病以及该疾病所涵盖的其他疾病的定义以平铺直叙的方式直接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自行构建知识框架。

传统线下教学时,笔者一般使用讲授法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疾病的病因病机,而在线上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笔者将这部分内容改为以翻转课堂形式展现。胎元不固类病这节课程,笔者就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就“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为什么引起胎元不固类病的问题进行讨论,将组内讨论结果进行组间分享,这就是以讨论法配合讲授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线下教学时也能进行,但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社团活动,缺乏小组充分讨论时间。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利用网络群组作组内讨论,而且此时,知网、维普等文献搜索网站均能免费下载文献,学生通过家庭网络就能获取文献。笔者根据经验以及课前调研,认为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其负责的特定部分内容有深刻的体会,但其他小组阐述的内容印象却不甚深刻。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在所有组间分享都呈现完毕以后,将他们所有内容即时总结归纳,以归纳法辅助讲授法的形式,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等途径,把学生整理出来的碎片式知识材料拼凑成一座完整的知识建筑并再次呈现,此时学生再次面对庞大的信息时就不会觉得无从着手,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思路。

在疾病诊断方面,笔者将诊断要点改编为剧本,以动画+朋辈演员配音的方式录制小视频。课堂上,学生观看完小视频后完成相关线上习题,待学生作答后、针对学生答案所呈现出的问题,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路回顾。这部分内容线下教学时会将其归纳为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四个方面,并以讲授法+提问的方式呈现。其所穿插的提问有时会由学生集体回答,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很难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很难全面照顾。线上教学的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且能让教师更好掌握学生的实时动态,真正做到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在辨证论治方面,笔者摒弃传统照搬书本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将课本的症状划分部分,依次展现。例如,在讲授胎元不固类病之胎漏胎动不安的肾虚证,笔者将其症状划分为三个部分:妇科证候,全身证候,舌脉。其中,妇科证候主要包括阴道流血、腹痛、腰酸、小腹下坠。在讲授阴道流血的时候,首先呈现出红色色卡的图片以表示不同颜色的流血颜色可以作为辨证要点之一;其次还将红墨水滴入清水那一瞬间作成动画,以此说明血液的稀稠程度也是辨证要点之一;第三,展示出不同长度卫生巾的示意图,借此让学生了解到卫生巾也是可以作为一种评估月经量相对客观的指标。虽然同为讲授法,线下教学期间会更加侧重于肢体语言的辅助,但在线上教学期间会更加强调图片的呈现,以便对学生的感官形成较大的冲击,更有利于知识的输入。

在具体方药教学部分,笔者更侧重于以举例的方式讲授重点内容。例如在胎元不固类病中,安胎汤剂有寿胎丸、保阴煎、胎元饮等,笔者仅选讲补肾安胎的经典汤剂——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寿胎丸。[5-6](1)将原文以文字方式展现,留给学生数分钟自行品味原文,使学生对这个汤剂的出处有所了解;(2)从药物作用的角度分析汤剂的作用,此时笔者将汤剂中不同中药饮片图片、动植物标本图片、制药视频、中药科普纪录片等逐一呈现,向学生展示中药来源以及制药过程,引导学生取类比象,自行推演出药物的作用,从而得出汤剂的主要功效;(3)研究药物用量,要求学生通过即时网络搜索明代度量衡,对比现在所用的度量衡,将古方中的剂量进行换算,从而加深对方剂中各种药物比例的认识;(4)品味原文中所载之服药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用药、遣方之奥妙;(5)使用现实生活中常见例子——瓜熟蒂落,以比喻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脏腑经络气血在妊娠期间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该方为何会成为补肾安胎的经典汤剂。这种教学方式的呈现要求学生能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连续顺利切换,而在线下课堂常常由于设备等原因导致耗时增加,影响课堂进度。对于次要内容,则以指导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完成。在课后的调查得知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助于他们对汤剂的了解以及日后的应用,因此笔者相信这很可能是中医妇科教学以后改革的一个方向。对于功用相似的汤剂,例如活血下胎的脱花煎及生化汤,笔者以“表格+图片+比喻性语言”来讲授,并且更侧重于讲述两个汤剂之间的区别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都建立在课本的基础上,由于存在客观因素大部分学生线上学习期间都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进行,这一点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对于例如《伤寒论》《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等經典中医著作,笔者则将电子刊物作为教材;对于没有相关电子书的课程,笔者则在开课之前拍照上传课本相关章节;对于新版专家共识、新版临床指南等学科前沿知识,笔者则将相关权威公众或医学App推送给学生。有了以上的“课本”,“一起读书”也成为笔者讲授知识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翻到课本”特定页数,然后以诵读方式讲解部分内容。

讲授法是我国现行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量大,重点突出,有助于缩短学生的自学时间,在系统讲授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值得肯定。[7]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运用语言艺术、设问解疑、恰当板书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在这次线上教学期间,笔者深刻体会到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

这次线上教学改革的探索,让我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使自身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这些都将是笔者的宝贵财富,它拓展了我的视野和思路。笔者在重新审视了既往的教学历程之后,发现原来还可以通过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一名教师的使命。这次有益的尝试坚定了笔者的信心,我将在教学之路上的探索永不止步。

参考文献:

[1]高云海,刘华.大学教育新理念及其践行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5(39):18-24.

[2]王占利.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3):30-32.

[3]杨小丽.国外慕课研究的现状、特点及范式[J].教学研究,2019,42(3):75-78.

[4]杨卫东.整合LBL、PBL、CBL、TBL、R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核医学教学[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0):1775-1777.

[5]罗颂平,刘雁峰.中医妇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77-281.

[6]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版)[M].河北:河北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58-259.

[7]文雯.问题导向性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0):96-98.

编辑 司 楠

作者:邱嘉菡 赵晓 袁烁

上一篇:寄生虫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账户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