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交易成本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法经济学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科斯为其独立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科斯通过交易成本理论,试图将法律作为一个研究要素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从而解决经济学中外部性问题。波斯纳继承和发展了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将科斯的交易成本命题转换为了效益分析命题,使得最终研究重点落实在了法律体系和规则上。

第一篇:交易成本论文范文

交易成本与企业成长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规模过大、机构臃肿、效益不高。如何解释,找出合理的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古典与新古典的局限性,在对待企业成长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新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中,要走出理论局限性,力求解释企业成长的诸多现实问题。而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交易成本这一分析工具,利用它来揭示企业成长的根源、界限、成长方向,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从而更加现实地解释国有企业成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企业成长;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国有企业

企业成长是指企业家或管理者配置资源于市场机会的发现,从外部获取或从内部配置资源来开发机会、创造或分配租金的过程①。它不仅表现在资产额、从业人数、销售额、经营范围、产量等企业规模,而且表现在利润、企业文化理念、社会认同等其他方面,但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在于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成长往往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但如果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是企业价值的下降,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成长,只有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加,才是真正的企业成长,是良性的企业成长。自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们的研究中就体现了关于企业组织的观点,尤其是在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之后,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关注不断加强,成为了理论前沿,这些理论中包含着企业如何成长的问题。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认为,企业的产生源于分工的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了专业化的出现,先前个人生产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出现了以协作为基础的集体组织,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个组织不断复杂化,最终出现了企业组织。至于企业的规模,斯密认为,分工的不断细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会降低,同样的产量可以以比其他企业低的成本生产出来,这就促使企业不断倾向于扩张,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斯密没有严密的企业成长的理论体系,只是间接地触及到了企业问题,没有找到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出现了斯密定理的两面冲突。

在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中,最主要的是马歇尔的企业理论。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对企业的研究采用了组织分工与演进的视角,将企业看成一个动态、复杂的有机体;提出了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概念,认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两者;对于组织特征与绩效的关系而言,认为企业的组织形式影响着企业的绩效。马歇尔虽然属于新古典经济学派,但由于传统范式的影响,他的企业理论并没有与主流经济学的厂商、竞争理论相融合,如他的外部经济理论难以用主流的分析技术来分析,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随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也背离了马歇尔的思想。

从整体上来看,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组织作为“黑箱”(Black Box),等价于一个抽象的生产函数,企业内部复杂的安排均被抽象掉了,出现在理论组织中一个没有个性的“代表性企业”。它的均衡产量是由特定竞争环境中的成本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这一理论并没有解释企业运营,它解释的是价格与产量的利润最大化行为的逻辑含义②。在最优规模上,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要求进行边际分析,通过对产量的不断调整,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就是在选择最优规模和最优产量中不断成长。新古典经济学完全忽视了对经济组织的研究,没有考虑制度因素对企业组织的影响,而是将其当成一种外生变量,也就看不到交易成本、组织结构、企业成员关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一、交易成本概念及企业成长的边界

1. 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在市场交易中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不存在达成、履行责任的障碍,而现实中这一假设却是不成立的。科斯从契约的角度研究企业问题,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认为企业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机制,市场配置依靠的是价格机制,企业配置依靠的是行政协调,而企业就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实质上为的是节省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威廉姆森将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成本”③,从本质上说,它是人们在社会交换活动中为了达成合作所付出的各项成本,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从外延上看,按照威廉姆森④的分类,交易成本可以分为事前和事后成本,事前成本包括签约、谈判、确保契约得以实施所要付出的成本。事后成本包括交易行为与目标不符时,解决造成双方不适应问题的成本;为了解决纠纷所建立起的治理结构并保持运转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保证成本,为了保证交易方兑现承诺所付出的成本。

对于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威廉姆森将其分为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环境不确定性六种因素。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是产生交易成本的主观条件,而资产专用性是产生交易成本的客观条件,其中机会主义最为根本。威廉姆森还将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作为交易的三种维度,它们不仅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大小,还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交易,从而设置适当的治理结构,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对有限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无效或低效配置,它的提出突破了传统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只认识到生产领域中的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忽略了经济交换中有高昂代价的局限。它本身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降低,促进可能有利交易的顺利进行,“制度所提供的交换结构,加上所用的技术决定了交易成本与转化成本。”⑤

2.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企业成长边界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说,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但是这种替代也是有限度的,否则就不会存在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成本的相对大小决定了企业成长的界限,企业的组织成本是企业运行所产生的各种成本,比如人员管理成本、生产管理成本、广告成本、员工工资、企业税负等。科斯认为“一个企业将扩大到在厂商组织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利用公开市场的交换进行这笔交易的成本,或等于另立一家企业的成本为止。”⑥也就是说,只要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组织成本,那么企业为了节省交易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会进行扩张,用企业权威代替市场交易契约,从而实现良性成长;企业组织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加,而当交易成本小于组织成本时,企业成长呈现出恶性,企业为了摆脱规模过大带来的各种非效率,会缩减规模,通过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相互运动,当两者相等时,企业规模达到均衡点,停止成长。

威廉姆森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拓展者,十分注重交易成本的应用研究,他在企业边界的问题上加入了生产成本因素,更具有解释力。他认为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的选择取决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他尤其注重资产专用性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的权衡模型。为此,我们运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现假设企业在产品生产上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自行生产(原材料),这样就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如纵向一体化;另外一种是从市场上购买,保持企业的现有规模。并且假设由于无论是自产还是购买(Make or Buy),都是为了生产固定产量的产品,产品价格不变,因此获得的收益为固定值R。内部交易成本为C1(k),市场交易成本为C2(k),企业产品自产的生产成本为C3,从市场上购买的成本为C4(k),k为资产专用性。

企业选择自行生产时的利润为∏1=R-C3-C1(k),企业选择从市场购买时的利润为∏2=R-C2(k)-C4(k),因此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选择自产还是从市场购买取决于∏1与∏2的大小。设G(k)=∏2-∏1=C3+C1(k)-C2(k)-C4(k)。当G(k)<0时,选择自产;当G(k)>0时,选择从市场购买。

威廉姆森认为市场治理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优势,而企业治理在建立不同的治理结构上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C30,也就是说企业自产的生产成本高于市场购买成本。设C2(k)-C1(k),当k=0时,产品就成为通用性资产,对于通用性资产,市场交易成本会很低,而选择自产会产生内部交易成本,形成浪费,因此C2(k)-C1(k)<0。

由于资产专用性越小,外部市场产品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程度就越高,产品外购的成本就越低,因此,■>0,由于■<■,所以■=■-■-■,它是一个减函数。令G(k)=0,求出k的最优值k,因此可以得出企业的决策区间。当k处于[0,k]之间,企业选择外部购买;而当k处于[k,+∞]之间,企业选择自产,如图1所示:

图1资产专用性与市场治理选择

由图1可知,当资产专用水平低于k时,市场治理为理性选择,这时能够充分发挥外部市场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对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功能。而当资产专用水平高于时,应当选择企业治理,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市场交易中由于资产专用性过高而存在高不确定性,产生过多的交易成本。边界曲线与横轴的交点k是企业治理与市场治理的边界点,此点对应的企业规模是最优的,应当采取混合治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如果企业处于它的左侧,那么就进行市场采购;如果处于右侧,应当扩张企业规模,促进企业的良性成长。

二、交易成本视角下企业成长的路径选择

上面的经济模型揭示了企业的边界,我们可以用来研究影响企业边界的因素,在此框架内对企业成长进行分析,以便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的良性成长。

1. 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成长

企业的边界在于市场治理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之和等于企业治理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之和时的企业规模。企业的合理边界不是静态的,是随着外部市场与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因此,即使企业处于企业边界,但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实现企业成长。

交易成本是影响企业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分为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⑦。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体现在合作成本、组织成本、员工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损失及对其的防范成本等。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本质上来说仍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等因素造成的,例如代理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代理关系的企业往往存在着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败德行为,而为此所设计、实施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加强对代理人的制约,这往往也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市场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所致,人们为了防范风险,产生了交易主体之间讨价还价、监督等交易成本,与政府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税收、游说;与企业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谈判、公关成本、监督、纠纷解决等方面;与个人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广告宣传等方面。

如果在市场外部交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就可以使企业边界向规模更大的方向移动;在内部交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企业边界向反方向移动。这样会使企业从一个均衡点向另一个均衡点移动,无论如何移动,只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都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的成长。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减少了交易成本,那么就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但是,如果是内部交易成本不变,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增加,那么企业边界会发生移动,企业的规模扩大,但是企业价值减少;外部市场交易成本不变,内部交易成本增加同样会带来企业价值的降低。交易成本的增加,减少了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资源,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价值。在企业处于边界的情况下,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改变企业的生产边界,扩展企业价值增长的空间,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因此,企业成长是一个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变化而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

2. 降低交易成本的路径选择

制度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工具,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提供激励与约束,通过降低不确定性、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外部性内部化来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如产权制度,通过对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能够减少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内部与市场外部的制度效率影响着交易成本的高低。设计、实施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制度耦合,保证制度的适应性效率,有利于对企业内外部的交易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减少用在解决纠纷、冲突的成本,促进企业成长。

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因此产权制度是重要的。在所有的制度集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实质上是产权关系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高效率的产权制度,能够实现产权关系明晰,界定交易双方之间的权责利,减少不确定性;通过外部性内部化,对产权主体产生激励,进而可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因此,产权制度的完善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成长的基础条件。由于科斯定理受到挑战,至少有三个原因导致谈判不成功:(1)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双方可能无法坐下来谈判;(2)如果企业间采取策略性谈判行为,也可能无法达成协议;(3)如果双方中任一方缺乏降低谈判的相关信息,也会出现无效率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科斯定理极少出现,此时产权的配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说来,现代企业形式大都实行股份制,存在大量的代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强调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法人治理结构及其配套措施是重要的制度安排,合理、完善、高效的治理结构将代理人的行为置于严格的约束框架下,减少代理成本,也就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

对于市场交易而言,要强调市场体系的完善,而高效率的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是完善市场体系的重要手段。产权明晰、法制完善、诚信至上的市场体系下,各种市场有机结合、有序进行,竞争性与有序性并存,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被置于国家严格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框架之下,机会主义倾向受到抑制,不确定性减少使人们交易的风险降低,交易得以顺利进行,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生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如避免专业性资产投资所产生的沉淀成本。其中最主要的制度是产权制度,它是由国家制定的正式制度,具有权威性,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以减少企业与交易对象在交易标的所有权的转移过程中的冲突,使企业减少用于防范风险的交易成本用于生产经营,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三、一般性结论及对我国国有企业成长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企业成长受制于交易成本的大小,这其中主要取决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的大小,从而阻碍企业成长。虽然本文并没有将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市场结构)置于应有的地位,基本上还是以交易成本作为唯一变量,正如威廉姆森明确指出:“说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联合决策的主要因素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因素,其中有一些有时同时产生作用。但假如节约交易成本确实是主导因素的话,其他因素就降为配角。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⑧这样,我们会发现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会阻碍企业成长:(1)许多企业经营者没有意识到交易成本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过于重视生产,而忽略用于交易活动的各项成本。从静态的角度来说,难以使企业规模处于合理边界,动态上讲也就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企业边界,促进企业成长;(2)企业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这与产权结构紧密关联。内部治理结构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存在“内部人控制”,这些都造成了高额的代理成本(交易成本),对企业有限的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3)企业一直处于各种摩擦,甚至冲突状态,任何变动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割,各方为了自身利益,必定要进行讨价还价,必然产生交易成本。

同样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成本也会阻碍企业成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缺乏高效率的为商品、资本、经理人等市场提供有序运行的制度支持,最主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供给不足或已有供给效率低下,对市场交易中违法行为的发现、惩治等仍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2)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和个人交易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用于减少不确定性、防范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需要支付大量的交易成本;(3)企业在与政府的交易行为中,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企业既要维护好与政府的关系,又要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会投入一定的成本用于解决双方的摩擦,比如寻租成本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断地进行变革,例如1997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2003年国资委的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不断分离,企业逐步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公司制度,国有企业不断成长,经济实力,竞争力显著提高,出现了如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一汽等一大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国有企业。2007年,央企资产总额达到14.92万亿元,44家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我国共有43家企业上榜,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42个席位。国有企业的不断成长,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国民经济持续有效、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然而,虽然国有企业成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做到:

首先,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中各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建立明晰的权责利关系,从而能够激励与约束其对企业行为的有效监督,减少相互扯皮产生的交易成本。

其次,实现政企分开,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好政府职能,通过制度供给为国有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合理干预,使企业掌握剩余控制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与竞争实体,降低企业用于游说、寻租方面的交易成本。

再次,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对于实现股份制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权改革,防止“一股独大”,尽量避免董事会人员兼任经营者的现象,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局面,同时需要监事会保持独立,切实履行监督职权。

最后,进一步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细则。企业在国资法出台之前,国有企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宪法》、《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法》等几部法律,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无法满足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落实和实施在降低不确定性,缓解国有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与其他主体的冲突,降低交易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不足之处,需要以后在国有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去寻求解决途径,不断地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制定相应的细则,使其更加明晰化、微观化;要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设立一个权威的实施机构来保证国资法的有效执行,能够为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等交易成本提供全面、可操作性强、灵活性高的法律依据与行为准则。

注释:

① 汪良军:《企业成长与企业家活动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46页。

② Penrose,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London:Macmillan,1959, p33-35.

③④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12-14页。

⑤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9-11页。

⑥ Coase,R.H.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4,1937, p6-7.

⑦ 王凤彬、陈高生、熊小彤:《企业内部市场交易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期。

⑧ Williamson,O.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Free Press,1985, p16-19.

作者简介:汤吉军,男,1971年生,辽宁凤城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130012;陈俊龙,男,1984年生,山东烟台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责任编辑 陈孝兵)

作者:汤吉军 陈俊龙

第二篇:从交易成本到效益分析

摘要:法经济学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科斯为其独立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科斯通过交易成本理论,试图将法律作为一个研究要素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从而解决经济学中外部性问题。波斯纳继承和发展了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将科斯的交易成本命题转换为了效益分析命题,使得最终研究重点落实在了法律体系和规则上。波斯纳认为,法律体系和规则的设置要实现资源配置尽可能效益的情况下,权利的分配和序列也要在此前提下确定。通过将效益阐释为法律正义的一部分,波斯纳力图证明法律的经济分析本身存在的意义和合理性,其效益分析基本命题的建立,推动法经济学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究层次。

关键词:交易成本;效益分析;法经济学;外部市场;资源配置

法经济学是一门在当下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人们对其的称呼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法律的经济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和“法与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但是如果细致分析,这两种称呼其实又有不同,在法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前者更加侧重于社会制度的分析,后者注重在哲学层面的法律、经济等学科的关系。尽管称呼各自不同,但是有一点共识为人们所认可,即该学科通过法学与经济学两个领域视角、方法论的相互借鉴,试图对一些传统单一视角无法关注到或者解决的经济或者法律问题进行解决。在这门新学科的发展历史上,科斯和波斯纳分别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科斯尝试用法学打开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波斯纳则尝试以经济学打开法学研究的新视角,构成了同在法经济学领域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在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上,科斯和波斯纳之间仍旧存在继承与被继承关系,后者也对前者进行了突破了重建。整体来看,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上,科斯注重交易成本,波斯纳集中于效益分析,两者最初道合,之后各自渐行渐远,最终构成了各自在法经济学研究上完全不同的关键命题。

一、法经济学下科斯和波斯纳共同的研究基础

(一)科斯以前法与经济学之间的互动

在科斯以前,一些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在处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问题时,自觉或不自觉将两个领域的方法论已经结合起来进行了运用,尽管这种运用并不系统,往往只是构成研究中的部分。比如,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用成本收益方法分析了犯罪行为,从而归纳出著名的犯罪与刑罚相适应原则。边沁提出的社会最大化利益原则,也即功利主义的主张,是建立在对痛苦和快乐等因素量化并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可以说其全部主张的基础,是经济学的计算方法。因此边沁的功利主义被视为法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远祖。

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缔造者,在其著作中,对法律和经济问题的关注与分析更加精细。亚当,斯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法律功底扎实的法学家,他将经济学研究视野扩展到法学领域,认识到法律制度对经济系统运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力。

具有现代性影响力的法学与经济学互动运动出现在19世纪的德国,受到其国内新历史学派的影响,德国法学家们考察了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其中主要代表者瓦格纳的观点成为后来美国新制度学派经济理论的起点。美国新制度学派的代表者康芒斯在其《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探讨了法律所有权的“交易”,由此将法学和经济学联系在了一起,为之后的塞缪尔斯等人继承。上世纪40年代以后,这种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互动走向了衰落,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所依赖的经济学、法学方法论不够成熟。然而,学科的衰落中又孕育着新的发展的契机。

(二)科斯和波斯纳法经济学研究的共同基础前提

科斯和波斯纳在法经济学的研究上,首先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了继承,对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理念进行了继承,这些构成了他们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基础。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效率最大化、市场有效理论和理性人假设等观点,都为其所认可。其在研究中同样也采用了均衡分析、成本收益等经典的经济分析方法。

理性人假设是两者法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共同基础前提,这里试分析之。虽然同样用到了理性人理论,但是科斯和波斯纳在该理论下又有自己不同的侧重和发展。科斯坚持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都会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在一个信息充分、竞争公平的市场中能够对交易成本的大小有完全理性的计算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和一以贯之的进行执行。因此,科斯仍旧支持行为人完全理性的假设,但将其引入到了有效交易和私利追求的角度,从而通过交易成本将法律因素引入到了理性人假设理论中。波斯纳也支持理性人的完全理性假设前提,但是他看到了市场交易中经济人不完全理性地进行交易的情况,并对此进行了解释。其解释仍旧是在理性人假设下展开的,但是对理性人不完全理性的行为进行了合理阐释。波斯纳指出,在信息充分、竞争公平的情况下,理性人会因为信息获取成本高于预期收益而选择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本身又是完全理性的体现。因此,科斯和波斯纳虽然对完全理性人假设进行了发展和一定修改,但是并没有对整体的基础框架进行突破。

二、波斯纳对科斯研究成果的继承与突破

從科斯到波斯纳,在法经济学上的研究路径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是波斯纳也对科斯关键命题进行了转变,从而将法经济学的研究过渡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科斯法经济学研究的关键命题一交易成本

科斯对法经济学的直接贡献在于其给法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关键命题,即对交易成本的研究。在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论文中,“交易费用”一词首先出现,用来论证企业外部扩张的边界和应当考虑的因素。随后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中,科斯对这一概念进一步完善,发展为“交易成本”的概念。科斯所谓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指市场运行的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层面的交易成本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运行的时候所产生的费用,也包括个体达成一项商业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后者是交易成本运用上狭义的方面。

科斯对交易成本的理论建构,是为了解决市场外部性的问题研究,认为外部性问题需要寻找总体层面和边际分析的方向来解决。科斯认为,外部性问题并非交易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一个简单的单向题目,它实际上是双方互动的。比如,科斯列举了居民环境权和工厂排污权的案例,交易成本在其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交易成本是零,那么无论最终结果为何,都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而交易成本的介入,将影响权利配置的最终结果。交易成本太高的时候,甚至影响交易本身的继续。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人们以自由协商的方式来对外部性问题进行解决的方式可能无法进行,无法使得资源配置最终到一个最优的状态。科斯认为,此时就需要法律来介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交易继续进行。这也就是所谓的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一定理表明,交易最终的最优化配置和法律没有直接关联,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降低阻碍交易最优化配置的交易成本。否则,资源最优化的配置总是通过市场自身来完成的。科斯第二定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果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最终导致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

(二)从交易成本命题向效益分析命题的转换

科斯定理在法学领域获得了比在经济学领域更大的关注,虽然科斯最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经济学问题,却意外获得了法律界认识的青睐。而波斯纳对于科斯定理的继承与发展,使得科斯定理在法律界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扩大。交易成本的分析方法在科斯的整体研究中仅仅是关于法律的一小部分经济分析的实践领域,到了波斯纳这里,却成为了法律分析的基本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波斯纳构建了一整套關于产权分析的法经济学体系。可以说,如果将科斯运用方法论表述为经济的法律分析,那么波斯纳所做的工作,就是法律的经济分析。这也体现在了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这一著作中,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基础,波斯纳几乎对法学中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经济学的探讨分析,从而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科斯定理仍旧是波斯纳研究中的核心,但是波斯纳指出,当权利的配置无效率的时候,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一个矫正性交易进行调整。法律作为这种矫正性工具,可以通过尽可能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提升交易效率,比如通过对产权的清晰界定,减少产权交易前的准备调查成本,通过为违约创设有效救济途径,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此时,就面临着权利的合理分配和排定序列的问题,在波斯纳看来,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可以使得社会资源被更为有效配置,那么交易效率就将有效得到提高。波斯纳将法律市场和交易成本就如此链接在了一起,认为法律必须通过模拟市场运作的方式来促进效率。从法律领域出发,以交易效益为判定核心,从而推动法律体系自我的改进与优化。效率成为判定法律制度的安排是否足够合理的一种标准,而其背后所代表的效益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法律规定的重塑,对权利的重新分配和安排,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效益上的最优。如此,波斯纳就构建了庞大的效益分析体系,并成功地将科斯所关注的交易成本命题转移到法律规定是否满足效益命题的角度。

波斯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自己的波斯纳定理,即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交易被抑制,那么应当将权利给予对其最需要和珍视的人群,从而实现交易成本最低化。此外,当对法律上的责任问题进行归咎的时候,对其能够用最低成本避免该责任的人,也应当是承担该责任的第一序位当事人。因为这种方式从整体全局的角度看,是最为效率的。由此,波斯纳已经彻底从科斯的交易成本中脱离出来,而将效率问题作为了自己法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命题。

三、效益分析在波斯纳法经济学研究中的展开及对法经济学学科带来的影响

效益分析在波斯纳法经济学的研究中,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研究关键命题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效益分析还为法律伦理学带来的新的影响,为其扩充了新的内容。法学家为何要如同交易费用工程师一般来通过法律降低交易成本?对交易成本的降低是否有利于法律正义价值的体现?这又涉及到对法律的根本目的和价值的重构。

(一)效益分析命题的正义论证

法律是关于正义的学问,因此站在经济学领域进行分析的科斯无需讨论伦理正义的问题,其分析可以完全抛开价值立场,站在法律领域的波斯纳却不能如此。波斯纳要在法律领域运用自己的这套经济分析方法,还必须要论证其与法律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目的直接相关,对后者能够起到裨益作用。否则,效益取向很容易让人将其和边沁的功利主义联系起来,后者已经在伦理和哲学上被广为批评。

波斯纳对其的处理方法是,对正义的内涵进行丰富化,将效益作为正义中体现的一个方面。也即,效益是正义在一个方面内容的体现,正义还包括其他的方面,这些方面和效益并列,从而体现出正义内涵的丰富性。波斯纳清楚地意识到,效益不能够驾临在正义之上,也不能够脱离正义而单独存在,否则其在法律分析中就失去了意义,效益必须被正义所包含,从而得以证明,效益的法律是正义的法律,正义的法律必须处理好效益问题;无效益的法律会阻碍法律正义价值的实现。而这套理论之所以能够成立,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资源稀缺型社会,故而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了一种正义的体现;反之,对资源的浪费和不效率配置,是最大的非正义;迟到的正义,即对资源通过较高的交易成本进行配置,也近于非正义。当然,波斯纳也明确承认,财富的社会最大化,是一种社会正义的体现。它虽然和边沁的功利主义之间有若干相似的地方,但是和边沁以及密尔以最大化利益代替甚至对抗正义相比,波斯纳将最大化财富放进了正义的匣子里,并不对抗正义内涵中其他方面内容的体现。

通过引进帕累托最优和改善原则以及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波斯纳又进一步论证了其正义的效益分析的可行性。波斯纳将社会的一致同意作为财富最大化的基础。其认为,交易的实现以各方同意为前提,各方同意的前提,是各方都能够获得利益。如果人能够达成交易行为中的这种同意,那么同意本身就可以来协调上述的两个理论。因为,当事人的同意可以促进交易形成,直接增加当事人的幸福感。当事人同意至少表明其认为自己能够从交易中获得利益,那么即便有些人或从中遭受损失,只要整体获得的利益大于损失,那么仍旧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效率,遭受损失的人只要从获利中得到完全补偿,于整体上并不减损利益。

(二)法经济学关键命题转换给学科带来的影响

将法经济学的关键命题转变为效益分析,使得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成为了为法律制度和规则服务的重要工具,由此衍生的效率分析工具可以在法律制度问题上被单独运用,从而论证法律本身是否符合效率,这为法经济学的独立发展拓宽了道路。

不过,由于波斯纳过分将研究主题放在效益分析上,这也进一步引发了争论和批评。尽管波斯纳论证了效益作为法律正义的一个方面这一论题,但是该论证并没有受到广泛认同。德沃金、弗莱德等法哲学家以及之后的批判法思想家指出,财产权的权利配置上,效益分析并不能成为基础,因为它涉及价值的主观判断,无法被证伪,同时也不具有历史特性。随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法经济学领域的分析又进一步得到了拓展,其研究领域被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法律制度学的框架内,在市场之外,社会规范和社会现象本身也引起了法经济学者的关注。在效益分析主题上,学者们更加重视法律分析的动态性以及对法律的反激励研究,行为经济学理论也开始被纳入到法经济学的范畴中。这些发展的出现,都得益于对科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并将根本命题转移到法律制度领域的效益分析的贡献。随后,更多的研究命题与范式也因此在法经济学领域出现。

作者:卢宏

第三篇:浅析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

摘 要:当今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压缩了企业很多方面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型的成本。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分析,揭示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含义,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类型及其特征,成本的影响因素以及降低成本的策略,使企业在实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提高竞争力,获取更高效益,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成本;降低成本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分工演化的结果,它的发展与其交易成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下,企业间的交易越来越频繁,因此,分析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对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概述

电子商务作为时下最快捷的交易方式,利用其成本上的好处能给企业带来非常低的成本优势,那么什么才是电子商务所包含的交易成本呢?本文所指的电子商务成本是各个环节所引起的总和,其中有企业客户在对电脑等软硬件配置、花费时间和人力去学习新方法的使用、从各个网站上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支付各项费用、为了保障信息交易中的安全而采取的类似防火墙的信息安全成本、物流方面、客户在给客户解决售后方面的问题等等。

在上述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中,由于企业并不会因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而彻底改变其基本的交易方式,因而在现在的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产生的交易成本大多还是属于传统形式上的交易成本,新型网络等方式产的快捷作用还没体现出现出来,所以现在大家所认识到的交易成本有跟客户沟通产生的成本、相互讨价还价的成本、维护交易正常完成的成本、履行契约合同的成本等等。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安全信息突飞猛进产生的网络日益发达,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的交易特点以及网络效应特征,企业面临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建立电子市场以及负网络效应带来的风险等增加交易成本的因素,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二、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类型

根据交易成本的特点不同,我们将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分为外生交易成本与内生交易成本:

(一)外生交易成本

外生交易成本包括技术成本、客户成本、配送成本等。

技术成本包括是企业为了建立电子商系统所发生的接入成本以及购置、维护硬件及软件所发生的成本。接入成本是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具有基础意义的成本,而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以及软件作为载体,同时,电脑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在信息系统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为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必须对系统做出及时更新维护。

客户成本是指企业为是客户消费自己产品而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为提高知名度而在门户网站插入链接的费用,客户网上交易过程中所花费的上网、咨询、支付直到最后商品到位的费用。

配送成本是指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运输费用、配送人员开支,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电子商务的目标和核心,也是衡量电子商务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电子商务的商品配送,应尽量疏通厂家到消费者的通道。

(二)内生交易成本

内生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风险成本。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电子商务的风险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成本的形成是由不好确定、不易把握的因素构成的,如病毒、黑客的入侵,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网站人才的流失等。因此要对电子商务的特殊风险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三、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能够影响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技术层面导致的外生交易成本。这里能对此产生的影响很大,例如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到国家的信息化、支付设施完善、安全设施等等,对新技术的依赖性比较大,因此只有不断对技术进行投入,才能促进技术进步来得以降低。

二是根据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由网络虚拟交易和网络效应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这里主要是由于各个主体在信息对称性、获取的便利性等产生的,可能发生在交易主体的源头,也可能是交易途中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接收者理解认知上产生的误解,所以在交易成本上要努力不断降低,企业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降低策略

电子商务的特征显示出了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桎梏,要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策略降低其交易成本,而降低交易成本需要从企业、政府和市场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策略

由于交易成本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避免因技术进步,硬软件更新换代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同时,企业还应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减少因安全因素造成的成本。

(二)政府降低交易成本的策略

政府在降低电子商务交易成本方面需要做出的努力是要给正在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做好基础设施方面的铺垫,让网络更方便接入、更容易使用、更低的价格,只有在基础设施上得到保障,那么广大企业触网的数量将迅猛发展,成本将日益便宜,也刺激外部环境制度创新等,由政府主导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也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整个大环境里给企业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三)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策略

电子市场是以电子交易为主的虚拟网络平台,这里能够给广大企业一个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等不同主体的交易环境,并且也促进新的交易机制产生,例如新兴的电子中介应运而生,新的服务功能被开发使用,这些都是顺应时代而发生的,并逐渐把大家由传统交易平台向新兴网络平台转移,一个与“集成、定价、搜索和信用”一体的市场正在形成并壮大,只有产生了集体效应,广大交易主体之间的成本才会越来越低,虚拟内容的服务逐渐增强、在线拍卖等新功能产生,这些都可以让场内的交易成本日益下降。

总之,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电子商务的兴起就影响着依托互联网为基础的交易方式,进而产生其它相关的基础设施。随着对电子商务交易成本的分析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策略的采取,企业将利用这种成本优势在市场上保持领导地位,取得长足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玉玲.电子商务对未来营销方式的影响中[J].商业研究,2000,(1).

[2] 杨坚争等.《虚拟市场:经济全球化中的电子商务》[M].上海:山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84-88.

[3] 王友,王云峰.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商务的促进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4] 包于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2)

作者:王威

上一篇:工程招标论文范文下一篇:专业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