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专业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职高英语学科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面向市场需求,面向企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作者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觉得树立职高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创设专业情景,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与专业教师协同上课;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等策略是解决上述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篇: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中职语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重视的程度不够深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响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语文教学方式中引入专业的教学方式已成为现今教育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本文笔者试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嵌入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教学实践

本文笔者纵观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专业的教师人员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在“主次”划分中,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专业教学居于首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居于次要的地位;另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教学居于首要的地位,专业教学居于次要的地位,专业教学为语文教学服务。这两种意见的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造成了过度重视某一方面的教学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学。本文作者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这也是业界许多的权威人士也在极力提倡的,认为应该试图保持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平衡,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平衡,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专业教学方法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模式及课程的设计;同时,要求语文教学能够促进专业教学方法这个骨架于“肉体”,使专业教学方式具有实质性与发展性。此外,作者认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与专业教教学的结合为“嵌入式”教学方法的诞生及使用,这种方法的使用既不会失去语文教学的独立性又不会丧失专业教学的方法性,能够完全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语文教学上的“双赢”,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下面,本文作者将从具体的方面针对本文的观点展开论述。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中职教学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但是纵观现今我国的语文教学可以大致的发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急需改革,下面,本文作者将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的论述。

1、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千篇一律,不能做到专业上的区分。

在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模式的使用以及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的深度、广度不一样,如对于商务秘书专业,语文教学都会忽略学生书法的训练,会展专业的语文教学忽视诗词教学的训练等此种教学方式在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大为存在,这些都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来讲都是一个“失败点”,这对促进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及专业知识素养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2、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素质的培养是极其不够的。在现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要求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综合素质教育。但是。纵观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在进行单纯的“教”,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继续贯彻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如现今的大部分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堂书本内容的讲授、知识面的拓展、相关知识的链接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先前学过的语文知识并不能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针对上述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迫切的进行教育改革。

二、从以上的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解读中,可以简单的发现,迫切需要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对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方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面对这一方法的使用,现金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1、教育系统内部专业权威人士的认识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造成文化基础教育课程被忽视。在现今的教育中,由于我国的整体发展速度,我国的教育机构大部分还是公立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存在很难进行教育改革,尤其是在针对本文而言的中职教育中,教育系统内部专业权威人士的看法与意见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目前随着我国在极力的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大存在,教育机构为了获得既得利益,都会相应的遵循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样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嵌入专业教学方法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制度阻碍,所以“嵌入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最大的难点就是教育系统内部既得利益者的极力阻碍。

2、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作为衡量语文教学效果最重要的环节而言,在中职教育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及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育方也是非常困难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作为中职教育甚至是其他的教育来讲,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衡量教学效果以及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的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展业教学方法是极其困难的,职业教育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进行的“专业性”的教育,而且上文已经提到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把握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要想改变整体的并且长时间进行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是极其困难的。根据系统论而言,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系统,在此系统内部,一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嵌入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改变的是语文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而且对于其他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针对考核评价方式来讲,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语文知识考核评价方式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这种困难性体现在两者之间能否协调一致,保证整天系统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来自两者之间模式方式设计的困难性,系统内部的内容都要外部方法的使用来实现,所以,可以说如何设计一种好的考核考核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极其困难的。

3、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科定位也成为“嵌入式”方法使用的难点。本文的主题就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入专业教学方法,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但是,如同本文一开始讲的,在两者结合使用的过程中,部分专业人士对于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分不清主次,对于语文教学定位以及专业学习的定位认识不清,在现今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于职业学生语文知识的教育是应该注重语文基本知识的教育还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虽然目前我们在竭力的提倡两者之间的平衡,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多少会发生一点偏离,所以,在“嵌入性”方法的应用中,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对学科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纵观现今的发展现状来讲,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渗透性,所以,在繁杂的知识学习中清楚的对学科学习进行定位是非常困难的。

三、以上本文作者都对现今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的难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面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方法的结合尽管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是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还必须针对具体的发展情况逐步的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方法中,应充分的考虑到各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职业教育几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的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这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主要的区别。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专业学习的独特性,面对不同上的专业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做到围绕不同的专业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必须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清楚的掌握语文基本的知识,有能够在不脱离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此外,中职教育中,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进行的选择,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中,为了充分的利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乐观学习的心态,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专业的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专业知识的学习通人其中,另外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保持语文知识学习的渗透性,而且语文知识的学习注重“综合性”,所以相关专业人士应积极的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方法的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但是,我们在“嵌入”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专业特性灵活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充分的考虑专业知识学习的特殊性,在保持语文学习独特性的同时又不会失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做到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2、中职语文知识的教学要能够充分的结合专业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将求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能够迅速的并且熟练的掌握知识的重要的动力。中职语文教师在引入专业教学方法上的过程中,能对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传授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职教育的人士来讲,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有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最佳点,其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探索,只有将两者的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促使重专业轻语文的教学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变,促进专业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高。如,在商务管理的学习中,不应只注重管理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普通话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部分的内容都要来源于学生在专业知识中语文知识的学习。

3、中职语文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方法要以“岗位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谨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能够充分的体现专业教育的需求,中职语文知识的讲授在注重理论性知识传授的时候,更应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对中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具体而言,就是语文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应面向岗位的需求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岗位性”人才。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嵌入专业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建设方向,相关专业人士应积极的推进此种方法的使用,利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实现两者之间学习的“双赢”。

作者:汪金辉

第二篇:职高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职高英语学科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面向市场需求,面向企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作者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觉得树立职高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创设专业情景,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与专业教师协同上课;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等策略是解决上述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服务;探索实践

一、职高学生英语基础现状分析

在当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冲击下,中考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不少职业学校惟有大幅度降分招收学生入学,甚至出现了“直升生”现象。客观上造成职高学生生源素质不理想的现状,相当一部分职高学生身上存在着不良行为习惯倾向、不良性格倾向、不良学习行为倾向、尤其是英语成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给我校英语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二、职高英语教学与教材现存弊端

中职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方式的深刻影响。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甚远,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职业无有机结合。教师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生活,联系所学专业不够。并且,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常常以传统的普高模式进行。随着高职的扩招,应试教学逐渐抬头。职高英语课教学有为升学而准备的倾向。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学不致用,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职高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1、创设专业情景,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

职业教育的专业就其属性而言,不是学科性专业,不是按照学科体系构建的“压缩饼干”,它总是与从事该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有着紧密联系,是对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职业教育专业的这一属性反应在教学中,集中体现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过程与相关职业领域的行动过程,工作过程所具有的一致性。因此,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只有跳出本学科体系的藩篱,与其专业课有机的整合,并在课堂上创设专业工作岗位的情景,才能实现培养出适合其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人才。具体我们进行了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上课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案例一:

李老师所执教的服装专业《服装结构制图》学科在进行外贸单子裤子制板时与任英语课的王老师进行协同上课。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在高三阶段一般采用专题式的上课内容,即在课堂上创设企业工作情境模拟服装企业技术科工作,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学生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完成制板,放缝,推码,工艺单撰写等工作。

由于服装专业教师英语水平达不到能翻译各种外贸单的水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无法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而与英语教师的协同“作战”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专业上的技术问题由专业教师教学,辅导,而外语部分的翻译就由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使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大的提高。

案例二:

陈老师在执教《服装材料》课时与英语课的王老师进行协同上课,胡老师结合企业生产,从企业中收集的若干面料小样,面料各项指标中有不少英语需要翻译。

因此胡老师在讲授面料成份,组织结构,面料性能及使用原则时,接触到英文需要翻译的由英语王老师负责上课。这样服装材料任课教师与英语教师协同上课的形式,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拉近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距离,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使用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以致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学的知识必须以应用为目的。必须加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案例三:

王老师在上服装专业班英语课时,要求每位同学收集外贸服装的各种商标,并能够自主翻译各种商标的内容,在小组内和班级进行交流,展示。以下是几位同学收集到的几个外贸产品的商标。

学生作了一定的翻译。学生首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分析、归纳得出最恰当的译文。由于这样的活动使英语课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们慢慢地改变了对英语课的看法。变得积极、主动。

案例四:

王老师在英语课时把学生带到服装市场进行市场调查,把英语课堂搬进了广大的服装市场,使同学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服装专业英语信息。这样既使英语课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与所学专业十分贴切。一位学生在服装市场调查体会中这样写道:本来英语老师按照教材内容给我们上课,由于平时没有说英语的习惯,也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总觉得英语课是在浪费时间,学了不用,马上就忘记了,学了也白学。经过这次服装市场的调查,才觉得原来英语在服装上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特别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后,外贸服装越来越多地充足着服装市场,像面料成份,颜色,洗涤方法等等都使用了英文,使我们认识到了学习的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五:

英语教师王老师与专业课老师根据学校安排到三弘服装公司参观企业,这是一家外贸服装企业、加工的服装、家纺等都是外贸单子,同学们在参观考察服装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各道流水线运作情况的同时,接触了大量的外贸单子,其中极大多数是英文单子,经过这次企业之行同学们感触很深。下面是其中一位同学写的一篇参观企业后的感受和体会。

一周前,班主任就通知我们将要去三泓服装集团公司去参观服装企业的实际生产,我们全班同学都满怀着期待。

这一天终于来了,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和英语课王老师带队,我们来到了三泓服装集团公司。我们首先参观了缝纫车间。车间很宽敞,整齐地排着足有几百台缝纫机,工人们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看她们的操作速度快的惊人。我们是远远达不到,心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如此熟练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裁剪车间,师傅们为我们介绍了各种裁剪设备的名称和作用,例如,自动拖布机、断布机、电动裁剪刀等等。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技术部的“板房”,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的服装外贸单子,由于在参观前,老师对我们强调了在参观时,我们该多注意技术部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情况,说是我们毕业后的工作可能大多在技术部门。因此我特别留意了技术人员的操作情况。师傅们可真细心,对样板的外形和规格在进行反复的校对。有些在剪大样板、有些在剪小样。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人师傅在制版的单子绝大多数都是英文单子。我问了几位工人师傅看得懂上面的英文吗?师傅们说:“经常用到的几个单词还认得出,多数不认识,不过专门有人会理单的;。”师傅还跟我们说:“你们现在在学校学习一定要重视英语的学习,现在企业里要做外贸业务员或理单、跟单,英语都需要四级以上呢。”好在英语老师也跟我们一起去了,有好多地方我们都去问英语老师,她还真厉害,都一一给我们作了翻译。

通过这次企业参观,使我感到,我们学生的操作技能还需加强。尤其该重视英语的学习,原来服装上有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上英语。也希望英语老师在上课时能结合一些与服装有关的英语,这样,会使我们更加对英语课感心趣。

3、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

我校的订单式培养实施是在高三年级的第六学期,在各类会考等级考任务全部完成后。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用人订单,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前的教学活动。

案例六:

今年上半年,我校与达利集团,江宁制衣等几家外贸服装企业签订了共16名外贸理单,跟单及业务员。学校安排了英语组王老师配合服装组的专业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我们根据服装企业提供的外贸单子进行各个环节的教学和训练。王老师会同服装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单培训。

学校广泛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按需定做”既解决了企业急需专业人才而自己无条件培养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把握不准市场需求的难题。可谓一举三得。可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适应了学校的发展需求。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更使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成绩与效果

1、学生学习行为有了明显地改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英语学科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非常的明确。为以后的就业作充分的准备。因此逐渐把学好英语作为了自己的需要。以前,捣乱课堂、顶撞老师、上课睡觉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代之而起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同学们会积极去寻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材料,能够自觉地去使用一些英语的工具书。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学习英语的问题,请老师辅导等等。英语会考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的从业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目前,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都采用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流水线,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还有少数企业引进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服装发达国家的自动化流水线,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与生产手段。并且大多数服装企业都经营外贸产品,因此,企业除了要求学校毕业的学生通晓服装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人才以外,还急需懂一些专业英语的外贸型人才,我校的英语学科为学生专业服务的实践,使学生的从业能力大大的提高,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更加宽泛。

3、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笔者认为,职高英语学科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服务的实践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是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等方面的提高,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意识到教学成败得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叶立群.《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

[2]叶高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视野》,2005.5

[3]朱慕菊.《走進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作者:王列群

第三篇:以专业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指出专业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方法,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体现建构主义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符合高职教育特征,适应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需要。构建学院师生高效共生系统的科学、高效、可行的方法,对当前推动高职教育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教学;思路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自然也应有所区别和创新。专业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方法即是其中之一,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进而应用到高职教育的规划发展工作中去。

一、专业竞赛的现状与背景

(一)世界范围的专业竞赛。

从全世界范围内看,高等院校的专业竞赛由来已久,早在1950年即成立的“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IVTO )”(后改名为“世界技能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并积极推广职业技能,加强各国在职业技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活动为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竞赛,涉及40余个工种(项目)。我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开始组队参赛。

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参加过不少类似的竞赛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举办的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由美国数学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举办的国际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根据大会主题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法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举办的“大学生Scilab软件国际竞赛”,Imagine Cup 微软全球学生大赛(微软创新杯)等。

(二)我国专业竞赛活动现状。

随着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与特色的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就内在地需要开展专业竞赛活动,以便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时质量水平,同时树立标杆促进教风学风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涌现,尤其是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7个部委(市)联合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7年举办以来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并于2010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总体计划,并成为 “世界技能组织”特别关注的赛事。还有一些全国性重大竞赛如由劳动与人力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教育工程”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等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软件专业设计与开发大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央电视台及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纷纷涌现。

据劳动和社会资源保障部举办的“中国就业网”透露,2010年,全国共开展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活动31项,近千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踊跃参加。其规模之大、参与院校、企业和国家单位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另一种形式的“高考”。

在此形势影响下,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促进专业竞赛的政策与措施。仅就广东而言,2010年2月,广州市就专门出台了《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方案》,同期间广东省也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0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的通知》(粤教职函〔2010〕74号)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和相应措施的出台,为各高校专业竞赛的蓬勃开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

(三)各高校教学与竞赛结合开展情况。

许多大学在参加各种竞赛的活动中,对专业竞赛的组织、人才选拔与培训、竞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竞赛对教学的促进等都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普遍认为通过专业竞赛对教学、人才培养在很多方面带来了好处。如广州铁路技术职业学院通过以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实施“赛教结合、寓教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学校将竞赛看作正常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定期组织各种竞赛(开展学年竞赛、学期竞赛,甚至开展月赛),通过竞赛,以期促进教与学。有些学校针对竞赛成立了专门的队伍、提供了专门的教学设施、建立了各种竞赛培训和教学平台,如北大的OJ平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竞赛与学分互换等,把竞赛作为一项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起来。

甚至有的高校直接参与承办各级专业竞赛赛事,如以上所有国家、省市级别的重大专业竞赛,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各高等院校中举办的,这些院校如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承办大赛获益良多,其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均走在同类院校前列。

二、专业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思路探讨

高职教育作为上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制短,一般学制只有三年甚至两年;二是在培养目标上强调面向社会、偏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三是具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教学做结合。因为学制短,要完成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就势必要求教学应该具有高效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高的学习目标;因为强调应用,所以教学模式上不重知识的传输而是注重技能的培养;因为强调实践,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重引进社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就很有必要形成对普通高等教育理念和形式的双重突破,积极寻求适应高职教育内在本质和特点的全新教育活动形式,专业竞赛就是适应了这种内在需要、并充分展现了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创新举措。

(一)专业竞赛与当前我国乃至世界流行的教育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其核心观点有三个:一是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二是学习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三是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教师创造学习环境,包括“情境”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而专业竞赛正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形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因而较好地体现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

近年来,国际上又开始流行一种“多元智能”的教育思想。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这一理论很好地回答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等的差别性问题,并且与专业竞赛的举办的背景指导思想有着高度的吻合性。

(二)专业竞赛可以提升高职教育的效率,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学制里快速成才。

高职教育相对于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高效率,就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让学生参加大量的技能技术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专项技能技术学习中获得成功。而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学生多是普通本科院校录取线以下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另辟蹊径,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和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兴趣、劳动兴趣、创作兴趣等学习心理原动力,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树勤学苦练的技能学习学风,尽快真正熟练掌握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技术,这种高效率正是高职教育所需要的。

而无数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读书记忆考试方面虽然普遍表现差强人意,但在动手操作方面却不落下风。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竞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以往沉睡的潜能得到唤醒,从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创造力。学生为准备竞赛往往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精力攻克难关,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前所未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配合精神。

(三)专业竞赛适应了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相结合的内在需要。

当前的各种专业竞赛的内容不外乎涉及两大主题:一是专业基本功竞赛,主要展示参赛选手对专业基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二是作品竞赛,主要展示参赛选手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表现能力。当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纯粹实施理论教学,一门课程学习完毕后,学生往往表现得好像根本没有学过一样,随学随忘,即使偶尔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也往往是只鳞片爪,零碎而不成系统,很难有效地完整完成一项专业工作任务。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多偏向形象思维能力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很多高职院校特别重视绪论课或第一堂课的系统而深入的讲解,并在随后的课程教学中强调教学做结合。然而即便这样,由于各门课程常常是延续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学生常常随学随忘,依然不能最终解决学生扎实而系统掌握该门知识技能的问题。

专业基本功竞赛一般都能涉及到教学做设定的各关键环节,使学生通过竞赛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贯穿结合起来。而在准备相应专业竞赛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详尽的知识与技能分解并制定训练计划与任务,所以专业竞赛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学生强化和检验学生基本功的过程。而作品竞赛就具有更完整的体系性和项目真实性,需要组织专门的竞赛团队、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任务协作与分工,这样就在无形中做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能更直观、系统、深入地反映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考试更能反映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把握程度和实际运用效果,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了专业竞赛与教学考试的学分互换。

(四)专业竞赛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综合素质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社会接班人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往往是社会迫切需要的“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的”应用型人才。因而,当前社会上看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成功与否,一般有两大标准,一是学生的就业率,二是学生的专业竞赛水平,这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一所学校的专业竞赛水平高,其学生就业也会受到普遍欢迎,而一所学校良好的就业率背后,往往也是由较好的专业竞赛表现支撑的。这是因为专业竞赛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专业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是事先通过严密论证和科学筹划的,既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又有高校的专家意见,更重要的还有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因而反映了社会的最新水平或需求。

甚至很多专业竞赛如“微软创新杯”Imagine Cup 微软全球学生大赛、“思科杯”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NE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腾讯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都是由企业独立举办的,这些企业之所以愿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组织竞赛,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所以我们看到历年来各种大赛中各项专业竞赛的优胜者往往成为香饽饽,很多人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以优厚的待遇条件抢走。而那些各类竞赛获奖较多的学校也自然被视为人才培养整体水平较高,其旗下的毕业生即便没有参加竞赛也可以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五)专业竞赛促成了专业课程教学综合运用,确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程教学体系为主的,各门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难以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引入专业竞赛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专业竞赛目标的实现,必须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要么完成一系列软件设计练习,要么通过一些具体产品的设计与生产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有目标的培训中,无疑会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能使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在近些年超常规快速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的很多环节还很薄弱,而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项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工作恰好能对高职院校的工作起到全面的监测作用。

专业竞赛固然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内在需求,但并不是说可以随意组织举办或参与。专业竞赛活动的内容应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符合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技能教学的相应要求,作为专业教学活动的一种强化、提升或有益补充,并形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教学乃至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作者单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洁.人社部启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提升产业升级竞争力[EB/OL].http://www.clssn.com/html/report/30817-1.htm2010-10-21.

[3]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

[4]王建荣,范祖贤.全国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的启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戴卫民 罗先录

上一篇:交易成本论文范文下一篇:储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