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经济学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管理会计师是理性经济人,其道德行为是出于对收益和成本的综合评价后采取的。笔者希望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达到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的目的。关键词:经济视角;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地位在逐步提升,因此我国必将出现一大批注册管理会计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交易成本经济学管理会计论文 篇1: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新思维

摘要: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变革的创新思维。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强调“根本上重新思考”或“彻底改造”,应结合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特点,分析信息技术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关系,从社会文化观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等层面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进行分析,并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

关键词: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社会文化;交易成本经济学

New Thinking for Account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LIU Jie1,ZHUANG Ming-lai2

(1.School of Manage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

2. Research Center for Accounting Development ,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na)

Key words:account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al cultur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20世纪90年代,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企业经营环境和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这种管理变革思想应运而生。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诞生引发了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探讨,但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仅从技术层面探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问题,对现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帕累托最优”,而从社会文化观、交易成本经济学等角度研究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对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社会文化、交易成本经济学等层面对这种管理变革思想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运用信息技术乃大势所趋。但问题在于,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呢?这是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在其发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要面临着三个基本要素,即人、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在没有梳理好会计业务流程的条件下应用信息技术只能使会计业务流程再造适得其反。同样,没有正确定位人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位置,盲目运用信息技术只能误入歧途。

自美国著名管理学家Michael Hammer & James Champy(1993)提出业务流程再造(BPR)以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就与信息技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旧有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促使人们寻找发挥其效用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再造的诱因,业务流程再造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效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再造①。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一方面,随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不断深入,对企业信息系统不断提出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的要求,促使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攀上新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面向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设计也驱动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因此,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那种仅仅期望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达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一种缺乏信息技术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互动的思维模式。

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可恰当地运用,但不能过高估计信息技术的作用。这是因为,严格来讲,信息技术只能理解为自然科学语言。必须看到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信息技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学科中应用的有效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基于,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的因素居于主导地位,人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像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等可以直接按照确定的规则直接纳入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去。人,作为社会人,甚至文化人,其知识、经验、能力和心理等因素,是极为复杂多变的,其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程度等直接关系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有赖于信息技术使用者根据其知识、经验、谋略等自身素质进行综合判断,使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发挥其最大效用。

美国著名的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Davenport,1997)在其论述的信息生态学理论中指出,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一步比一步重要,深刻揭示了人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大作用。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虽可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会计业务流程中的管理问题,但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在以人为主导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来使用,应力求避免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忽略人、管理、业务流程等因素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作用。

二、由技术层面转向技术与社会文化观相结合的再思考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问题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融人、信息技术、管理和社会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在于使会计信息的生产部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要使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首要问题就是必须以正确的社会文化为先导。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其中价值观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深层次的认识,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的最终追求和判别是非的标准,并由此形成了特定的行为取向。一定社会环境下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都是被一定的价值观所驱动。因此,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整个企业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企业员工树立为企业和社会谋福利的价值观,就会通过特定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抵制就会减少。

Neda Abdolvand et al(2008)通过测量准备状态以减少实施BPR的风险,引用了具有平等思想的领导、协同工作环境、高层管理者的委托、支持型的管理层、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对业务流程再造的抵制等六项准备状态指标进行测量,其中前五项为正向指标。由Neda Abdolvand et al引用的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具有平等思想的领导、协同工作环境、高层管理者的委托、支持型的管理层等几项指标是针对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提出来的,而这几项指标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以及减少会计业务流程的抵制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无论如何先进,如果它不以企业的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为基础,就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机制发挥任何实际作用。

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通过“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性”三个关键词语对其加以诠释。R. B. Kaplan与L. Murdock(1992)认为“核心流程再设计指的是如何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对工作流程、决策、组织和信息系统以集成的方式同时进行再设计”。约翰逊(H. J. Johansson,1995)等人认为“企业流程再设计是指组织如何取得成本、周期、服务和质量彻底变革的手段,这需要许多工具与方法,它强调企业是一系列面向客户的核心流程的集合,而不是功能的集合”。学者运用“根本”和“彻底”两个词语主要是针对过去存在的因循守旧、想用修修补补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见得都需要或者都可能使用激进的方式(王众托,2001)。这种“根本”和“彻底”的思想是基于“完全理性”与“最大化原则”的假设之下提出,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中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把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推向极端,从而阻碍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实践的发展。

对于外国先进管理理念的接受,企业应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文化与员工价值观,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管理大师西蒙教授提出的以“有限理性”与“令人满意”准则取代微观经济学原理奉行的“完全理性”与“最大化原则”,是其决策理论的核心理论。其优越性,诚如西蒙教授所说:“我认为,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的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有关经济行业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②。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允许所有企业都遵循这种彻底式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完全摒弃现有价值法下的会计业务流程,而大踏步地采用事项法的会计业务流程。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以现有企业文化、员工价值观以及整体员工素质为基础。

社会文化观是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应用任何先进的管理思想,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作为指导,将无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效果,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也不例外。不能单靠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还必须深入研究它的社会文化层面,实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相结合,实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文化和员工价值观的合理结合,以企业文化和员工价值观为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背景。

三、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再思考

交易成本经济学发端于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交易成本的概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后来的许多学者沿着交易成本学说的思路对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理论和跨国公司行为理论等进行了广泛研究,最终形成了在经济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派。在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基本理论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研究之际,我们首先应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就是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其次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结果是否一定是否定价值法会计信息系统,而采用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会计和组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制度现象,而且只能通过“制度安排”来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这种制度安排就是企业层级及其对应的行政权威的建立、使用和运行(Miller,1992)。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会计这种制度的重新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以更加直接、快捷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低廉。因此,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有必要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后的会计信息提供成本与再造前的会计信息提供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也应考虑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是否对所有企业适用,若再造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则应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反之企业不能削足适履,为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盲目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只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

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都偏重于比较事项法和价值法这两种制度安排的优缺点,认为价值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只能提供财务信息、定量信息和确定性信息,而在提供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方面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并要求企业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变革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事项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事项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企业,是实施价值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还是实施事项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由这两种会计制度安排所带来的成本收益决定,而不是盲目追赶潮流。因为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不仅仅是管理思想的变革,同时也是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如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生产者之间的博弈、管理层与企业基层员工之间的博弈,以及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考验过程。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必然导致资源的消耗,致使其成本的上升,可能导致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半途而废。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考验在于企业员工素质能否满足事项法下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企业是否存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去。相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资金缺乏和融资难问题历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瓶颈”,这就根本谈不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去。有鉴于此,笔者赞同关于会计系统标准流程构建两阶段的观点(庄明来,2007)。该观点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微观经济学所奉行观点的重新认识,即第一阶段是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价值法下的会计系统标准流程,并将这一标准流程推广实施。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构建并试行与价值法并行的事项法会计系统标准流程;第二阶段,在总结前一阶段价值法与事项法并行的会计系统流程的运行基础上,不断完善这一并行的会计标准流程,并大力推广这一成功的做法。当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灵活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指导思想,合理比较各种制度安排所带来的成本收益问题。

四、与企业战略管理相融合的再思考

自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系统地提出公司战略概念以来,“战略”一词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关于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也日益深入。1981年,英国学者肯尼斯•辛蒙兹(Kenneth Simmonds)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在实践中迅速扩展的领域,因为许多管理会计师花费他们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收集和评估有关竞争者的成本、产量和价格的资料,计算公司与其竞争者的相对战略位置,作为构建业务战略的基础。业务战略呈现了一种模拟现实环境元素的方法,从而类似于复杂的竞争游戏,战略可以计算和比较。”Simmonds(1981)在界定战略管理会计时,特别关注竞争者,注重的是竞争这一要素。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③。

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国际化趋势日趋加快,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在同一市场上,企业要面临无数个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所梦寐以求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在新形势下逐渐显示出滞后的一面,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预测和把握,以便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作出全局性的长期筹划,企业管理也进了战略管理时代。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余绪缨,1980)。为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不仅要注意采集内部会计数据,更要注重竞争者、供应商和客户等会计数据的采集工作,而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数据采集注重内部,从战术角度采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数据,对于外部会计数据的采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支持。

随着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深入运用,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以长期为导向,面向未来,面向企业外部,包括整个价值链,也包括整个价值链的非财务信息的采集工作;同时也应认识到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的深入发展都离不开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结合。Bromwish和Bhimani(1994)在谈到日本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重要经验时认为会计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结合以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综合利用是日本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企业的战略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构之中,将对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的数据采集工作由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层掌握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而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战略。

诞生于20世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它采用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企业经营管理部门正确进行最优化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注重内部,从战术角度采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数据,对于外部会计数据的采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支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冲击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会计信息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也迫切需要实现新的突破和改进。

当前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不断增加,企业经营管理层普遍重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这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战略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系统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概念与操作方法,如事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等,也实际上发挥着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正面临着重要的决择,即,一是仍然沿着适应非战略管理的发展线索,使其研究建立在传统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之上,二是面向实际,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课题。因此,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应将上述两种思路结合起来,既充分吸收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中的合理因素,又注重体现企业战略管理与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要求,力求开辟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领域。

五、结束语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设计一种有效的制度,旨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提供收益大于成本。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这种制度重新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为指导,并结合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限于篇幅,本文最后部分所提出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管理战略的结合观点尚未能提出具体的流程方案,有待于未来再对其加以深入探索。

注释:

① Soumitra D, Jean-Francois M. 过程再造、组织变革与绩效改进[M].焦叔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② 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杨栎,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③ 傅元略.E-供需链下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余绪缨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师生纪念文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58-174.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杨砾,徐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 庄明来,蒋楠.论我国会计系统标准化流程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5).

[3] Neda Abdolvand, Amir Albadvi, Zahra Ferdowsi. Assessing readiness fo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Bradford,2008,14(4).

[4] Mihir A Parikh, Kailash Joshi,Purchasing process transformation: restructuring for small purch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Bradford,2005,25(11).

[5] Bromwish, Bhimani.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M].徐经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Davenport,T..H.,Information Ec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7

[7] Simmonds, Kenneth,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London), 1981.

[8] Chandler, A. D., J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oncep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MIT Press, Casender, MA, 1962.

[9] Kaplan, R. S., Yesterday’s Accounting Undermines Produc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gust, 1984.

[10]Kaplan, R. S., One Cost System Isn’t Enoug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nuary/February, 1998.

(责任编辑:刘春雪)

作者:刘 杰 庄明来

交易成本经济学管理会计论文 篇2:

从经济视角看注册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管理会计师是理性经济人,其道德行为是出于对收益和成本的综合评价后采取的。笔者希望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达到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视角;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地位在逐步提升,因此我国必将出现一大批注册管理会计师。如何约束和监督管理会计师,使其遵守职业道德?本文希望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作为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一种社会化的公共产品,提供的信息是一种社会化的公共产品,一旦外部信息使用者——投资人采信了财务会计提供的虚假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而遭受了损失,可以向财务会计信息提供者,包括企业财务报告编报者和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提起诉讼,要求赔偿。而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会计师提供的信息一般不负法律责任。对于财务会计师,我们可以通过立法加大其不道德的成本,约束财务会计师的行为。但是,对于不负法律责任的管理会计师,如何约束其行为呢?

余绪缨教授(1998)对于新型管理会计师的思想境界方面,提出必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实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达到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就能以超然的态度,冷静地、客观地思考、分析、研究问题,进而提出各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意见和建议。

王棣华(2001)提出,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活动表现在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3方面。首先要不断完善人格,其次要同落后的道德观念作斗争,第三要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四要加强“慎独”训练,培养强烈的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

祁怀锦(2005)提出,我国要制定管理会计师执业守则,需要管理会计协会制定有效的职业守则,并通过财政部正式发布,以便规范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执业守则的内容应该包括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和业务技术守则,这种执业守则不仅对管理会计师们是一种执业约束,而且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们开展执业工作。

笔者认为,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会计师的道德修养。但是,管理会计师既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人,也不可能是纯粹的道德人,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理性经济人,其道德行为是出于对收益和成本的综合评价后采取的。另外,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双方博弈”,同样是双方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完全忽视对方的利益。笔者希望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达到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的目的。

一、道德是可以带来收益的

道德的收益一方面体现为减少交易成本而增加的经济收益。对于管理会计师,这种收益体现在与企业间聘用合同关系的延续。管理会计师在工作中不仅表现出色,而且遵守职业操守,一方面企业愿意继续聘用,另一方面,当会计师跳槽到其他企业时,企业可能根据其以往的表现,加以推荐,这都将增加管理会计师的收益。另一方面,收益表现为道德积累所引起的长期收益的增加,这种收益是未来的,且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正如名牌商品比普通商品能获取更多收益,管理会计师长期以来,遵守业务技术守则和职业道德守则,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这就为管理会计师的“品牌”奠定了基础。

如何体现管理会计师的“品牌效应”呢?笔者认为,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注册管理会计师的管理模式,发挥注册管理会计师职业界的作用。在美国、加拿大国家的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致力于提高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实务,以发展的眼光为企业提供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促进注册管理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通过验证、研究和实践发展,教育、倡导最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以提高注册管理会计师的业绩。笔者认为,协会可以对管理会计师建立职业档案,相应的,每年对仍在执业的会计师所在的企业直线上司、同事发放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可以对管理会计师进行评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荣誉将增加管理会计师的遵守职业道德的收益,形成管理会计师的品牌效应,从而促进管理会计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约束其在工作中如履薄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守则。

二、道德同样是要付出成本的

一是遵循道德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如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或者由于遵循道德而丧失收益机会而形成的机会成本,称为道德遵守成本。我国在引入注册管理会计师制度时,也应建立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由协会来承担管理会计师道德教育的投入,这就降低了管理会计师道德遵守成本的一部分。

二是道德丧失成本,包括失德者自身承担的惩罚性成本,如违规的经济和执业资格惩罚,还有不道德行为给相对人(交易对方及同行)所带来的损失。不道德行为会引起当前收益的临时增加,可作为道德成本的抵减项。

道德丧失成本是管理会计师面临收益机会,进行是否采取不道德行为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更严重的是,管理会计师品牌的丧失,一旦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其长期以来苦心经营的商誉也将不复存在,正如安然事件中的“安达信”一样陷入诚信危机。笔者认为,加重会计师的道德丧失成本,会给执业会计师产生威慑作用,在其面临诱惑,衡量收益成本时,只有当收益弥补可能发生的成本仍有收益时,会计师才会实施不道德行为。道德丧失成本越重,会计师选择实施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

注册会计师有多层次的企业内部、外部的监督机制,而面向企业内部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师,其不道德行为的信息获取途径何在呢?管理会计师泄露商业秘密,只有遭受损失的企业及相关知情人可能揭发出来,因此,笔者认为,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相当必要,该协会也承担对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的职能,企业可向协会揭发管理会计师的不道德行为,结合前文所述的问卷调查制度,将很大程度上将加大管理会计师的道德丧失成本,从而实现有力的监督。

三、管理会计师与决策者的道德“双方博弈”

协调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把握的原则是:尽可能使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在时间上进而数量上达到动态平衡。而管理会计师与决策者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而导致双方的道德博弈。

目前,管理会计师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往往抱怨薪酬待遇与其自身工作重要等不相匹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师提供的内部会计资料不完善,加之未能从宏观角度全面看待企业的内部管理,导致决策者的决策失误,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

为了协调双方的道德博弈冲突,满足各自自身的利益,通常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一)激励

激励就是管理会计师提供内部会计资料对决策的有用性与其绩效直接挂钩,以使管理会计师能够自觉地从企业内部多角度的提供准确、及时的内部会计资料,使决策者能够科学、合理、准确的做出决策。激励的措施主要表现于以下两方面:股票期权;绩效股。

(二)接收

通过市场约束管理会计师的办法,促使其努力工作,以避免被接收,促使其努力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会计师与企业决策者的双方道德博弈,双方应妥善处理自身的利益关系,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于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我国引入管理会计师制度的同时,对于其道德建设,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成立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由协会履行对管理会计师进行评优和监督的职能,让更多遵守职业操守的管理会计师,为企业出谋献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珣,等.管理会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纯.美国和加拿大注册管理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企业经济,2007(02).

[3]王雄元,严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济视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0).

[4]徐弘,杨征,赵普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经济学思考[J].财会月刊,2003(08).

[5]王棣华.论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6).

[6]余绪缨.对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及综合素质的认识[J].财会月刊,1998(03).

(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云冈矿财务科)

作者:王利岗

交易成本经济学管理会计论文 篇3:

基于智能制造的管理会计创新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旨在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強国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制造”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我国制造发展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智造”,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变化,管理会计必须实时做出调整才能协助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实现长足的发展。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中国制造 2025” 和“互联网 +”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 “两翼” 。智能制造就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智能制造从短期看是依靠新经济为载体不断的发展;从长期看,智能制造以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关键。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与智能制造实现了高度融合。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引导下,借助“互 联网 +”和新经济模式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此来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充分发挥了管理会计“管理控制” 和“信息支持”的功能。在智能制造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推进管理会计创新工作,努力实现自身绿色制造的转型和服务型制造的升级。

一、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即“内部报告会计”,是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具体目标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以及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会计包括六个工作程序,分别是确认,即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作为适当的管理会计业务予以辨认。计量,即以货币或者其他度量单位对以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予以数量上的确定。归集,即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按严格、一贯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类。分析,对经济事项发生的内外环境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评价和确认。编报与解释,以适当的形式反映各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信息。传递,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各级管理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在此基础上来看,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其职能主要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新制造环境带来的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开始采用适时制,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出现了电脑整合制造的趋势。在此新制造环境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由于不能够捕捉公司在朝着世界级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不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不能够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制造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出现了变化,其理论观念也更加趋于综合系统,管理会计必须全面考虑生产、经营、市场以及政策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而企业将整个经营活动细分为一系列作业活动,并引进了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推翻了传统成本性态的认识,而将成本按作业量分别划分和根据成本动因加以确认,这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演进。同时,由于计算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各部门处于随时的信息沟通之中,并且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从而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能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做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当代管理会计研究人员使用作业研究、概率论、统计、经济学理论中的定量技术作为分析工具,主要关注的是在简化的生产环境里研究复杂的信息和订约问题,而真实的生产环境里的信息则不那么重要。在新制造环境下,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早已领先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企业对环境变迁所产生的反应除了引进新的组织形式和产品生产技术之外,也可以引进新的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还应深入企业组织现场进行实地研究来归纳和总结这些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实地研究的倡导者针对实际作业或过程,通过直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从而能够得到真实和精确的研究结果。正是由于实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弥补理论和实践的间距,保证理论的创造性和指导实践的生命力,这种研究方法已成为当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向。从实际改进方向来看,新制造环境下,企业侧重于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并以新观念和技术弥补传统技术方法之不足。发展和完善这种新观念和技术,正是成本管理会计今后改进的方向。

二、智能制造

(一)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智能制造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而且,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

“互联网+”是指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种模式。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商业运作模式的诞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运作模式难以再适应新环境的发展,必须实现自身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商品经营,资本经营与环境经营的一体化趋势增强,相对应的管理会计的只能和作用也加强了。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只能制造的发展,管理会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适应能力,这包括对企业内部黄精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能力;三是应变能力,即根据环境的变化能够及时改变策略的能力。

(三)新经济背景下的智能制造

新經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从狭义角度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新经济”是指由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包括绿色能源环保、移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重要内容。从 广义角度讲,“新经济”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生动体现。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为载体的智能制造是“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经济”是智能制造的突破的一个关键,新经济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产业链的重新塑造,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前,智能制造的重点是重点制造领域的攻关,这就需要借助优势企业,抓住关键工序,实现其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智能优化等,加快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建设。智能制造与新经济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一方面能够通过新经济带来新活力,增强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智能制造与新经济的结合追求的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方向。通过新的模式解放旧的生产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以发展新的生产力,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三、基于智能制造的管理会计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和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制造业正在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也实现了相应的改变和创新。最主要的是管理会计的工具创新。管理会计的工具创新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约束理论,适时生产制,持续改善,精益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平衡记分卡以及作业成本法。“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企业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作用,管理会计的创新,正是体现了智能制造对无形成本的需求。适时生产是无库存的生产机制,主要依靠价值链的成本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经营活动来获得效益,管理会计的创新由时间驱动向使劲和空间的融合驱动发展。同时,智能制造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持续改善的作用,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共同提高。智能制造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了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在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实现了企业价值的增值,完成了企业的完善发展。智能制造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结合,推进了业务流程的转变和发展,管理会计由此也发生了改变。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在智能制造中能够增强管理会计的战略性导向,促进企业的前景理论和平衡计分卡执行力的紧密结合。智能作业管理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核算信息,提高了管理会计的管理工作,使其工作更加完善。

四、结语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使得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出现了相对应的变化,实现了管理会计的工具创新和理论创新,系统创新。智能化的管理会计创新推动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发展,促进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加快企业各个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了管理会计的效益。

作者:张竞

上一篇:学生主体性初中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