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赋能

2022-09-10

一、企业健全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 事前规划企业活动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指导方针, 并构建合理的决策规划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意味着企业需要提前规划企业的活动, 并提早发现潜在的风险, 对其进行管控, 在大部分企业中, 这一过程主要是预算管理的职责。预算管理人员通过对企业上几期活动数据的整合或者对其他同行业的企业同一期活动数据的整合对企业下一期活动的各项数据制定一个目标。比如, 通过对该企业上几期活动中各个环节成本数据的分析, 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出下一期成本总支出, 将其细分到每个环节, 为企业提供各项活动的成本管理目标, 规范了企业的活动流程。同时, 通过提前的预测, 可以为企业分析出按照当期经营模式继续发展时经营活动的变化及其财务结果, 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可以对其进行协调, 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活动。

(二) 对企业活动的进程进行控制

完善的预算管理过程还包括对企业在活动中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的差异, 分析其带来的利弊, 及时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调整。同时, 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按照预定的框架进行, 而且原有设定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管理者要对实际与预期偏离的行为进行严格审查, 及时进行修正, 确保预算一直在企业发展中的高效指导作用[1]。

(三) 便于上下级的沟通

制定的预算目标是企业在下一期经营活动中需要达到的目标, 对员工来说, 通过指标可以快速了解管理层对其工作的要求, 明确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和管理者的意图, 为其实际工作确立了指导方向, 杜绝了由于上下级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员工揣摩管理层意图工作的情况。对管理层来说, 实际工作中思维的指标和预算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偏离可以使其掌握员工在工作中的情况, 通过对偏差的分析可以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预算管理, 增加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 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息接收失误等问题, 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四)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企业的预算目标是基于对企业之前经营活动数据的分析, 并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得出的最优方案, 可以将目标细化到各活动各环节, 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实施以及各项目标的实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预算管理是对管理过程的进一步精细化提升, 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每个环节的规划减少资源的浪费。

(五) 有利于构建企业绩效评估体系

预算管理中主要以数量化的模式制定管理工作的标准, 从其目标的完成程度可以评价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情况。同时, 预算管理可以制定个人绩效目标, 通过对其达成程度评定其工作效率。所以, 借助预算管理企业可以丰富绩效考核的标准,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构建绩效评估系统中的KPI指标提供数据支撑。

二、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的措施探析

(一) 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度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完善和运用需要企业战略层面上的支持, 企业需要加强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全面认知, 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从而使其主动进行企业内部员工对预算管理的学习, 以及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建设。同时, 企业领导者也需要加强对普通员工在思想上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知, 尤其是重视预算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 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预算管理, 熟练掌握工作内容, 使预算管理更好地在企业经营中发挥最大效果。

(二) 预算管理贴合实际

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要发挥其积极作用, 还需要使其贴合实际需求。目前市面上存在着许多预算方法, 但是企业要结合自身的需求、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算方法, 避免因为预算计划的盲目性使预算目标制定复杂且出现因为目标过高降低员工积极性的现象。同时, 企业要仔细分析各部门所负责的项目以及其所担任的角色, 使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可以合理地与其职责匹配, 达到对其工作的激励效果[2]。

(三) 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1、科学制定预算编制

科学的预算编制要从预算编制原则出发, 以企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作为预算的基础, 从预算的状态、预算的时间属性等多维度选择企业适宜的预算编制方法, 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其中企业在预算编制上一般采用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及目标指导原则, 具体方式由各预算责任单位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决定。

自下而上指由各预算责任单位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编制本企业的预算草案。自上而下指上级企业审核各预算责任单位预算草案, 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 对于不合理的预算草案驳回各预算责任单位重新编制。企业多将这个方式结合使用, 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沟通和修改, 形成最终预算, 并逐级下达各预算责任单位执行。而目标指导原则指预算责任单位应根据上级企业对预算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 对预算项目进行成本效益评价, 对预算期的业务量、成本费用水平和营业利润率进行预测和估算,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预算。

2、多维度角度设定预算指标

企业在进行预算指标的设定时需要从多维度角度评定, 一般是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即企业的预算指标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 (KPI) 相互协调。其中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经营的战略目标, 这是核心要点。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KPI明确各部门的绩效目标, 进而再进行各部门人员的绩效指标评定。这三者数据的相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科学的预算指标, 既能提供适宜的压力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又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准确的目标数据, 促使预算管理高效的实施。

3、构建预算偏离应对机制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突变性, 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 其经营过程会和预算设定的方向有所偏差, 故而企业要在预算管理中构建预算偏离应对机制, 一般预算偏离单位多采用三级预算纠偏机制。第一, 对预算主要指标进度偏差超过10%的单位, 业务单位需召开专项会议, 定期向上级单位上报纠偏方案, 并要求纠偏措施要有量化目标、时间表、责任人, 采取措施后的全年趋势预判。第二, 对预算主要指标进度偏差超过20%的单位, 除了业务单位需上报纠偏方案及落实纠偏措施外, 上级单位会对业务单位进行约谈, 督促业务单位完成预算。第三, 对三个月内未出现上好趋势或预算偏离继续扩大超过30%的单位, 上级单位会作为持续重点跟进对象, 并从经营改善计划和措施、资源和人员配置等方面提出意见, 监督并推进预算完成。

(四) 加强内部控制, 增加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的完善还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通过内部控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各员工的职责, 并对其在经营活动中的行动进行规范。对于企业经营中各项手续、制度以及流程进行严格的管控, 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保证预算活动按照预期计划进行, 减少非系统性因素带来的误差, 推动经营活动朝着经营目标的方向发展[3]。

三、结束语

企业的稳健发展需要其制定好长期规划, 并将企业发展总目标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活动环节, 使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需要清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从实际出发完善预算管理, 使其在企业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摘要:在企业的管理中, 预算管理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预算管理主要通过对企业前期活动数据的分析, 对企业后期的运营活动进行预测和规划。企业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预算管理的主要功能出发, 对企业完善预算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预算管理,必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雷晶竹.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对策探究[J].财经界, 2018, 497 (12) :67-68.

[2] 安国栋.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 (12) :83-84.

[3] 张凤芝.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控中的实践意义[J].商场现代化, 2017 (2) :85-86.

上一篇:《一场以“青春”为赌注的禁忌游戏》——浅析话剧《青春禁忌游戏》人物塑造及其艺术表达效果下一篇:儿童哮喘的临床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