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2024-04-23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精选5篇)

篇1: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 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企„2013‟389号

有关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中央管理企业:

为支持中央企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规范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2013年11月29日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 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以下简称产业升级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和国家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产业升级资金是由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专门用于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国家有关产业发展规划,解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重大战略产品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产业升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符合规划、突出重点、建立机制、规范透明”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第四条

产业升级资金建立项目责任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实施效果评价。

第五条

财政部负责资金的预算管理及资金拨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 2

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确定年度支持重点领域,组织项目评审,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支持内容及方式

第六条

产业升级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种业、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关系国家战略的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

第七条

产业升级资金重点支持中央企业依托企业技术和资源整合优势,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关联产业相协调,开展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试验测试、新产品试制、产业化建设到新产品推广、应用及服务的全过程产业升级活动。

第八条

产业升级资金优先支持中央企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共同开展的协同创新项目。

第九条

产业升级资金采取资本投入方式,资本投入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

产业升级资金对单个项目的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3亿元,对总投资额较大的重点项目,支持额度可适当放宽,3

最多不超过5亿元。

第十条

产业升级资金支持的项目执行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不超过5年。财政部根据项目年度执行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按年度拨付产业升级资金。

第三章

项目申报、审核及立项

第十一条

财政部及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联合发布年度项目申报通知,明确当年资金支持重点,部署项目申报工作。

第十二条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按照申报通知要求,根据国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所属企业项目申报工作,经审核并按重要性、紧迫性排序后,将申报材料报送财政部。

协同创新项目由牵头组织的中央企业负责项目申报。第十三条

中央企业应按照新增项目、延续项目分类申报。新增项目是指本年度新申请列入产业升级资金预算的项目;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年度已获产业升级资金立项,按照资金支持计划需在本年度继续予以支持的项目。

第十四条

申报新增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产业发展规划;

(二)符合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方向;

(三)属于企业经批准的主营业务范围;

(四)企业在项目领域具有技术、人才优势;

(五)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与国际发展方向接轨;

(六)项目申报通知规定的其他要求。第十五条

申报新增项目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申请文件及《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项目申请表》(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表》);

(二)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背景、立项依据及批准文件,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现有工作基础等内容;

(三)项目已享受国家政策扶持情况;

(四)项目预计完成时间及预期达到的成果;

(五)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六)项目投资预算、资金筹措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

(七)协调创新项目需提交协同创新内容及支出计划;

(八)经审计的企业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九)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等出具的同意注(增)资的书面材料;

(十)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十六条

申报延续项目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申请文件及《申请表》;

(二)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包括执行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资金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调整建议等内容;

(三)本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

(四)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第十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专家或行业协会、中介机构,采取材料审查、现场调查、专家论证等方式,对企业申报新增项目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向财政部提出新增项目立项建议和延续项目执行情况评价报告。

经财政部审核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新增项目立项计划书面通知中央企业,并抄送相关部门。

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组织建立专家库。专家库由技术、投资、财务等领域专家组成。

参与产业升级资金项目评审专家,须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第十九条

中央企业按新增项目立项计划通知要求,填写上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项目承诺书》(附表2,以下简称《项目承诺书》),6

内容包括:项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预期成果、实施计划、考核指标、总投资额度、资金使用计划等内容。

第二十条

财政部根据新增项目立项建议和《项目承诺书》签订情况,综合考虑当年预算规模、企业项目排序、项目实施计划、以前年度项目效果评估和绩效评价结果、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等,审定新增项目立项及资金支持计划。

第二十一条

产业升级资金按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库管理有关规定,实行项目库管理。

第四章

资金拨付及使用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当年新增项目立项情况、延续项目资金安排情况,确定当年资金使用方案,并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第二十三条

中央企业收到产业升级资金后,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应及时将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收到产业升级资金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到位时间、额度以及账务处理等信息以书面形式反馈财政部。

第二十五条

当年尚未使用的产业升级资金,结转下 7

一年度继续用于该项目。

项目终了后尚未使用的产业升级资金,中央企业应及时缴回国库。

第五章

项目跟踪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项目承诺书》组织项目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内容。

第二十七条

中央企业应于每年年底组织开展项目执行情况评估工作,形成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在次年项目申报时上报有关部门和财政部。

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中央企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财政部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建议。

第二十八条

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对照《项目承诺书》,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企业调整建议和专家意见,决定是否进行调整。

因国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或企业执行严重滞后,导致项目不具备继续实施条件的,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有权终止项目。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中央企业负责组织开展项 8

目验收工作,出具项目验收报告和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报告上报有关部门、财政部。

未实现《项目承诺书》预期目标的项目,中央企业应向有关部门、财政部报告情况、说明原因。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对项目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照《项目承诺书》对验收项目进行效果评估。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中央企业应根据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有关规定,对照《项目承诺书》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上报财政部。

财政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三十二条

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的重要参考。

评价结果均为优秀和良好的中央企业,以后年度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项目。

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中央企业应当进行整改。对于拒不整改的中央企业,财政部将酌情收回未使用资金,以后年度申报项目不予受理,延续项目不予安排后续资金。

第三十三条

产业升级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截留、挤占、挪用、虚报、骗取产业升级资金等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

日起施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10‟153号)同时废止。

附表:1.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项目申报表

2.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项目承诺书。

篇2: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日前印发《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监督检查等预算管理活动。

第三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保持完整独立,并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以收定支,不列赤字。

第四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第五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中期财政规划要求,实行滚动编制。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包括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中央部门及其监管(所属)的中央企业,以及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中央企业。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中央企业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国务院及其授权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金融企业(含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

第七条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二章 预算收支范围

第八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中央部门及中央企业上交,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国有资本收益,主要包括:

(一)国有独资企业按照规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

(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

(三)国有产权(含国有股份)转让收入;

(四)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

(五)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第九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当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除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和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外,主要用于以下用途:

(一)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

(二)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资本注入,包括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保持国家对金融业控制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三)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方向和重点,应当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任务适时进行调整。

第三章 预算编制和批复

第十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年度编制,并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及《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3号)等要求,编制中期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规划。

编制年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

(二)国务院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三)国有资本布局规划,国家确定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的重点和方向;

(四)中期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规划;

(五)财政部关于年度预算的安排;

(六)中央部门、中央企业有关绩效评价结果;

(七)存量资产和结余资金情况。

第十一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财政部根据中央企业年度盈利等情况和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政策进行测算编制。

第十二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下列程序进行编制:

(一)财政部按照国务院编制预算的统一要求,根据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政策,布置编报年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二)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的编报要求,向监管(所属)中央企业布置编报年度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三)中央部门监管(所属)中央企业根据有关编报要求,编制本企业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建议报中央部门,并抄报财政部;

(四)中央部门对监管(所属)中央企业报送的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建议进行初审后,编制本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建议草案报财政部;

(五)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中央企业编制本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建议草案报财政部;

(六)财政部根据当年预算收入规模、中央部门及中央企业报送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建议草案,进行统筹平衡后,编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第十三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应当报国务院审定后,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第十四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财政部应当在20日内向有关中央部门和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中央企业批复预算。

第十五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制到项。

第四章 预算执行

第十六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具体收缴,中央部门负责组织监管(所属)中央企业上交。中央企业按规定应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应当及时、足额上交中央财政。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减免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第十七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当按照经批复的预算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剂。

第十八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收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资金应当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中统筹考虑。

第五章 决算

第二十条 财政部按照编制决算的统一要求,部署编制本年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工作,制发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

第二十一条 中央部门根据其监管(所属)中央企业编制的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编制本部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报财政部。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中央企业编制本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报财政部。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根据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和各中央部门、中央企业上报的决算草案,编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

第二十三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经国务院审计部门审计后,报国务院审定,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

第二十四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财政部应当在20日内向有关中央部门和直接向财政部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中央企业批复决算。

第六章 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应当对中央部门、中央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实施绩效管理,科学设立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切实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第二十七条 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对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行审计、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八条 对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根据本办法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篇3: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在国有资本的管理过程中, 政府的职能是管理社会事务和管理国有资本。前者集中体现行政角色, 后者集中体现经济角色。因此, 在国有资本的管理上应当区分两个角色、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对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单独列示预算和进行分类管理, 而是采用将它与经常性预算收支混合在一起的做法。这种做法既不能很好地发挥公共预算社会管理的作用, 也没有建立独立于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尤其是在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 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人, 政府必须建立独立于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以全面掌握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情况, 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进行再投资。

我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与复式预算、建设性预算、国有资产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等范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986年部分人大代表就提出议案, 建议实行复式预算, 将政府单一预算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 两年后财政部就拟定了实行复式预算的初步方案并报送国务院。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提出实施复式预算的意见, 两年后财政部又拟定出修订的复式预算方案报送国务院。嗣后国务院颁布《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规定从1992年起国家预算按复式预算编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要“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 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并可根据需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 首次明确提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其后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实施的《预算法》明确规定, 中央预算和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于1995年发布的《预算法实施条例》也详细规定, 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这标志着复式预算正式确立了法律地位。但由于当时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了暂停上缴税后利润的政策, 使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失去了政策基础和收入来源, 国家预算仍实行单式预算的编制方法,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在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8年并入财政部后, 财政部提出了新“三定”方案, 指出要改进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 逐步建立起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地位, 即“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这客观上也使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水到渠成。当年10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首次明确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04年3月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 抓紧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法规和实施办法, 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 从当年起要开始编制中央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07年9月8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11月20日, 财政部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12月11日,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上述文件及有关配套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 标志着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基础

1. 政资分离理论。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 要对包括领

土完整、环境保护、税收征管、社会保障、安全秩序、公共福利等社会事务行使充分的管辖权, 其前提取决于国家机器的性质, 其依据是法律制度。在这种管辖的对象中, 既包括非国有企业, 也包括国有企业。但是这种管辖是行使社会事务管辖权并承担维护公共事务正常运转责任的过程, 所有被管辖的对象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而与此同时, 政府也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出资者。国有资本是资本, 它就具有资本最重要的一般属性即增值性, 这就要求必须按照经济规律由出资人对其实施管理, 保证满足其保值增值的根本要求。而且,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国有资本毕竟不同于与此对应的其他社会资本, 它承载着实现政府目的的任务, 因此国有资本的增值性必定受到政府目的的制约。国有资本财政最本质的特征在于通过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配置, 优化经济结构, 取得宏观经济效益;确保国有经济质量和控制力, 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

2. 国家财务论。

本质上财务是一种本金的投放与收益获取的活动, 国家财务是国家作为资本的所有者, 对国有资本生产经营单位所进行的本金投入与取得收益的经济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国家财务有其独立存在的客观性,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是国家双重身份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 和“两权分离”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的产物。它是以所有权为依据的资本所有者与受托者之间的产权关系和分配关系;其资金运动包括本金投入和收益分配两个方面, 沿着筹资———投资———投资收益与分配———再筹资的轨迹运动, 有着补偿性和增值性的特点。另外, 其支出是以提高国有资本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

3. 委托代理理论。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组和改制, 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了分离, 政府与国有资本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代理人就有可能损害委托人权益, 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为了预防这一后果的发生, 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据统计, 截至2006年年底, 国有企业 (不含金融企业) 的资产总额达27.73万亿元, 国有净资产总额9.80万亿元, 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6 252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存量调整及增量收入, 若无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其投资和消费会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在此情况下, 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手段, 对国有资本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对国有资本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实现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就非常必要。

三、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应当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我国的一个独有范畴, 国外学术界提出并经过长期研究的资本预算概念与此不同, 因而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具有借鉴意义。而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涉及的面很广、内容较多、新问题层出不穷, 需要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开拓创新。从当前情况来看, 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 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目前学术界对于国

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有两种意见:一是根据现行《预算法》的要求提出的以财政部门作为编制主体;二是国有资本预算体现的是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 为利于政资分开, 应由政府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分别编制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 以分别向人民代表大会汇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国有资本的宏观运营为目标, 反映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代表与国有资本经营者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和再投资关系, 是对国家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国有资本经营性收支活动的反映。编制资本经营预算既是完善国有资本绩效考核的必要基础, 也是强化对国有企业约束和激励的有效方式。所以, 以后一种意见即由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较为合理。此外,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级次上, 应由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分别编制中央和地方预算, 两级预算的内容相同, 但中央预算要包括地方预算, 以便全国人大了解全国国有资本的整体运营情况, 并通过预算的形式控制整个国有资本的运营, 达到调控国有经济的目的。

2. 协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

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衔接。在这里我们必须厘清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 根据《预算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政府复式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由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组成的功能互补的预算体系。也就是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公共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性收支, 必须要纳入政府预算体系进行统一管理, 在保持政府预算完整及统一的同时, 实行高效、合理、规范的利益再分配。第二个方面,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可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分级编制。它是一种预算收支数值可能浮动的激励性约束, 主要是既刺激国有资本运营的各种机构努力实现预算目标, 又约束其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偏离目标的因素。它是与其他预算体系相互保持衔接同时独立于政府复式预算中其他预算而存在的独立体系。

3.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目前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角度来说, 1994年颁布实施的《预算法》中关于预算编制、审批、调整和监督的规定, 在时隔十多年之后回头看来, 有些条款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要求了。我们应与时俱进, 根据实际需要尽快修改现行的《预算法》, 为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使政府预算体系更加规范、透明, 奠定坚实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也要对预算编制的时间、内容和程序作出更为科学的规定, 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此外, 新近颁布实施的《国有资产法》中的相关内容, 也是为了配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制定的, 应当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 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财政研究, 2006;1

[2].陈柱兵, 申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历史沿革、内涵及意义.经济研究参考, 2008;48

篇4: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有关中央部门预算单位:

根据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8]46号)和《财政部关于编报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的通知》(财企[2010]240号),为做好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以及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困难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给予补助,是中央关心离休干部、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关中央企业应予充分重视,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根据有关规定真实、完整、按期报送申请材料。

二、申请2011年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的企业须具备的条件及补助标准

(一)申请补助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

2.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参加所在地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或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的企业;

3.2008年、2009年连续亏损企业。

(二)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中央财政根据截至2010年11月30日离休干部人数,按人均医药费1.77万元/年标准给予补助。

三、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的申报

中央企业申报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时,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申请文件;

(二)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件1);

(三)申请中央财政补助的离休干部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包括所在企业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参加工作年份、离休前职务等);

(四)2008、2009企业单户审计报告及所附利润表复印件(已获得2010年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的企业可不再提供)。

四、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申报材料由其集团公司(总公司)审核汇总,于2010年11月30日之前将汇总申请材料并附电子数据光盘报送财政部企业司。

五、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负责按规定审核确认享受中央财政医药费补助的离休干部情况,凡虚报冒领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将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处罚。

附件:1.2011年中央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资金申请表(略)

篇5: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我们成立了秦淮区国有资产经营中心, 经区国资办授权, 代表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区属国有资本行使所有者职能, 对国有资本监督管理。目前我区国有资产规模逐步上升, 基本实现了“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总体目标, 较好地履行了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 理顺了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监督主体间关系, 整合了资源, 形成了国有资本管理的基本体制。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 初步形成了国有资本经营的有效管理体系。

二、立足建章立制, 完善收益管理, 构建经营性国有资本管理法制体系

国有资本收益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以及“非转经”资产收益。我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收益、企业产权资本变化收益。经营性收益我们要求企业按照规定进入国有资产收益专户, 将其纳入预算体系;对于“非转经”资产收益, 纳入单位非税收入项目库管理, “实行收入进非税, 支出由预算安排”的管理办法。抓好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强化国有资本的财务管理是我们管好国有资产的突破口。因此, 制定我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管理办法, 是近两年确定的重点工作, 围绕这项工作, 局领导亲自组织进行调研, 排查了全区国有资产经营资本情况, 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专项研究, 在充分酝酿基础上, 编写完成了《秦淮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秦淮区国有资产收益收支管理实施细则》等法规文件 (讨论稿) , 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预算体系。

结合国有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对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 涉及国有资本低估, 未及时入库等, 积极督促企业、中介机构,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更正、入库。

三、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营运水平, 保证经营性国有资本良好营运状态

(一) 规范法人治理机构, 力保国有资本运营安全有序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成立董事会、监事会 (专职监事) , 规定国有资本出资人必须进入董事会、进入决策层。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 由国资经营中心委派财务负责人进入国有公司, 隶属国资经营中心, 与企业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独立行使财务监督, 这样就从公司组织结构层面保证了国有资本营运的安全有序。

(二) 加大资产清理力度, 盘活闲置资源, 发挥融资平台作用, 提高国资运营效益

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强对政府载体资源的统筹安排, 积极腾出更多的载体发展经济”的精神, 加大资产清理和权证办理力度, 积极盘活现有的闲置资产, 提供更多的载体资源, 配合区政府有效整合资源, 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充分挖掘现有资产潜力,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变闲置资产为流动的优质资产, 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按照区政府打造江宁路特色商业一条街的规划要求, 区国资中心出资900万元, 改造小心桥东街, 建成长乐都市产业园, 注册“南京恒兆商务管理有限公司”, 负责产业园服务管理。长乐都市产业园已被评为南京市重点产业园, 该园区的成功打造为区国资中心盘活存量资源, 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为区重点工程G3G4地块动迁贷款5000万元, 为参与开发项目的国资监管企业贷款1.5亿元, 抵押担保1.1亿元, 并建立具有秦淮特色的夫子庙茶文化休闲一条街。

(三) 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严格按照区政府统一规划, 在年度编制的财务预算范围内, 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大修理项目, 按照审批程序报批, 严格按照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的审批制度, 规范工程建设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营运安全不流失。

(四) 完善考核制度, 构建合理的薪酬机制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对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考核进行了调整,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 采取由区审计局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相结合, 同时参考区政府组织的考核, 合并确立企业经营成果;对公司负责人的薪酬考核, 除经济指标对本年度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 增加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承担重点工程和国民经济奋斗目标和经营层违法违纪等内容考核。使考核的内容科学、方法合理, 体系更趋于完善。考核透明度增加了, 全面性、准确性增加了, 更具有权威性, 触动了经营层的利益需求, 激发了责任感,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的经济指标呈现改善的趋向,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水平出现良性态势。

(五) 改变观念, 统一认识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十多年来, 国有资本与经营实体在税后利润的处理上, 思想观念上存在较大分歧, 分配形式经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利改税”后, 经营性国有资本税后利润留滞企业, 企业经营层或主管部门对税后利润即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国资部门, 态度暧昧, 行动迟缓, 针对这种现象, 需加强宣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统一思想, 提高国有资本经营者对国有资本的认识觉悟, 督促国有资本出资人保护国有资本的收益。此外, 资产营运机构必须统一思想认识, 高度重视国有资本经营状况, 切实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严格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财务核算。

(六) 正视困难, 坚持努力

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属各主管部门管理没有纳入到区国资中心管理, 造成管理不统一, 区国资经营中心成立的初衷未能全部体现, 对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能全部体现。相应的配套措施、监督机制尚未健全, 资产经营中所有者权益得不到完全保障, 资产经营收益不能及时足额上缴。因此, 有必要通过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对企业资产收益分配和产权变动等资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

四、创新工作理念, 坚持不懈努力, 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高度

通过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落实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收益权, 集中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预算体系,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本投资规划, 合理配置资金, 解决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向, 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良性循环。也能相应建立起国有资本存量和流量的数据库, 及时、全面地反映国有资本投入及其产出的数量、效益、结构等情况, 以达到提供预警监督信息, 提供资产数量和质量的科学依据, 既是保障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充满活力的需要, 也是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基本保证, 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是强化国资监管, 提高国资运行效益, 促进国资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这就要求我们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 以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建设为手段, 强化公司财务监管为保证, 坚持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为目的, 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把握好国有资产、企业利益、职工权益三者关系, 奉着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害, 为企业着想, 维护职工利益的原则, 妥善处理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认真仔细地做好国有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过程中资产清查的工作。对资产清查、审计评估、股权转让等环节的界定、确认, 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办理。严密关注资产结构调整, 加强监管的力度和深度, 慎之又慎, 力求从源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现有制度基础上, 要注重制度建设的针对性, 细化制度建设的功能, 从宏观制度建设入手, 立足国资经营制度具体化, 逐步建立健全适合区级国资经营的功能齐全、作用明显、各方适用的制度体系, 全方位保障国有资本、国有资本代言人、国有资本经营者的多方合理利益, 根本上保持国有资本保值, 羸得增值, 创立发展的势态, 变三位为一体, 国有资本经营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抓好队伍建设, 是保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重要途径, 要注重对派出董事 (总经理) 、监事 (主席) 、财务负责人等人员的培训工作, 树立他们国有资本经营者、参与者、监督人的意识, 调整好派出人员的心理位置, 使他们树立为企业负责、为个人负责就是为国有资本负责, 为国家负责的责任意识, 强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观念, 加强法治教育和职能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水平高, 遵纪守法的国有资本经营团队。

与此同时, 国资监管、国资出资人代表, 要位置前移, 对国有公司的经营水平、经营项目、市场前景综合评价, 与经营者共同把握市场脉搏, 为企业项目运作、资金运用、利润水平等提供宏观建议, 同时, 结合行业特征, 运用出资人特定的功能, 调整产业结构, 集中资金针对区域经济的特点, 走集团化、专业化道路, 使得区级国有资本经营建设上台阶, 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这也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劳逸结合的英语作文下一篇:名烟名酒店发展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