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2022-09-1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 使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缺血、缺氧, 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损伤和坏死。由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有多种因素引起。随着检测技术和方法学的不断改进, 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 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1]。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对就诊的219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检测,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对来我院就诊的219例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测, 男121例, 女98例, 年龄33~78岁, 平均54.2岁, 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另检查170例为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 年龄29~71岁, 其中男97例, 女82例。心电图检查正常, 无急慢性感染疾病, 所有病例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

1.2 检查方法

所有被检者均在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mL, 心肌梗死患者于稳定后3d内清晨采集, 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浊度法, 心肌酶检测包括碱性磷酸酶 (ALP) 、磷酸肌酶激酶 (CPK) 、乳酸脱氢酶 (LDW) 、肌酸激酶同功酶 (CPK-MB) 、a羟丁酸脱氨酶 (HBDH) , 肌钙蛋白 (CtnI) 采用免疫抑制法, 仪器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采用 (x-±s) 表示, 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 冠心病组中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都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C反应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ALP、CPK等结果呈正相关。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见的病症之一, 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有很重要意义。C反应蛋白是第一个被认识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有炎症反应时, C反应蛋白可作为一种灵敏的急性时相蛋白迅速升高, 它主要由肝脏合成分泌到血液中;异常的有害脂类沉积于血管内皮表面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并促使其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研究显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常有异常脂类及尿酸盐结晶沉积, 可直接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健康人体内的CRP水平通常很低, 因此可作为筛查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使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2]。

心肌酶检查及肌钙蛋白是检验冠心病的主要标准。但由于心肌酶中ALP、CPK、LDW、CPK-MB等多在发病后6h后才开始升高, 加上患者自身的因素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降低, 但心肌酶谱可以直观的反应心肌的损坏情况。肌钙蛋白是新机所特有的形式, 主要以2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 小部分游离于胞浆中。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很低 (<0.3ug/L) ,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游离中的肌钙蛋白先释放进入血液, 随着损伤的加重, 结合部分的肌钙蛋白也被降解而不断释放入血中, 使蛋白不断地持续升高, 在12h左右达高峰, 约5~10d才恢复正常, 而且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就可检出, 不受同时存在的肌肉损伤的影响, 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好。有助于对早期及中后期的急性心梗及心绞痛作出诊断, 尤其对于微小的、小灶性病灶的诊断更有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对冠心病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检查的患者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中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都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C反应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ALP、CPK等结果呈正相关。结论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是确诊冠心病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观察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冠心病,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兆斌, 冯国芳.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 2004, 20 (1) :26.

[2] 吴多智, 苏哲坦, 李新明.炎症、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及评估[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5, 14 (2) :186~190.

上一篇:加强钻井井控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及对策研究下一篇:简析房建施工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