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人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与意义

2022-10-31

冠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冠状动脉狭窄、闭塞, 影响冠状循环血流,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1]。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群血压, 血脂水平以及血糖等均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2]。而心肌梗死、猝死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尽早检测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60例, 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动超声的结果等诊断, 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病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冠心病同时合并有其他心脏病者不在入选中。稳定性心绞痛病组33例, 男17例, 女16例, 年龄 (63.8±1 1.6) 岁;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 7例, 男1 4例, 女1 3例, 年龄 (66.2±12.0) 岁;均符合197 9年WHO制定的CHD诊断标准。周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 (65.7±10.9) 岁。3组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测定BMI、血压、空腹血糖、餐后120min血糖、血脂。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RP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x-±s) 表示,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3组血压、血糖、血脂检测水平比较

3组患者血压、血糖、TG、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的总TC、LDL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表1) 。

2.2 3组CRP检测结果

CRP检测, 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为 (11.28±2.69) mg/L,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为 (18.33±3.68) mg/L, 对照组为 (5.16±0.97) mg/L。心绞痛患者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P<0.01)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的CRP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组 (P<0.05) 。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 从脂质沉淀开始, 到斑块的增长, 从血管壁的重建, 到纤维帽的形成, 最后管腔明显狭窄, 斑块破裂和阻塞, 其中炎性反应在病理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而CRP正是反映这种炎症的最好的时相蛋白。文献报道CRP上升是心血管病的一项危险因素。本文结果显示, 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RP水平又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说明CRP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而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预后有关。冠心病病人在发生心绞痛阶段, 血管粥样斑块的纤维层中已有局部炎症细胞浸润, 但斑块尚未完全破裂, 血管狭窄或部分短时阻塞, 引起心脏缺血。但一旦血管内斑块完全破裂并脱落, 内皮细胞损伤, 冠脉持续性痉挛, 管腔持久而完全阻塞时, 已经发展到心肌梗死阶段。因此局部的炎症反应不仅是贯穿冠心病病人病情发展的全过程, 而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 AHA以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期就颁布了临床检测C反应蛋白指南, 建议医生应根据对病情的判断, 进行CRP检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结果亦显示,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指标,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却在2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 且随着病情愈严重其水平愈高。血清CRP水平是协助心绞痛诊断和提示预后的较好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及门诊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以周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CRP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心绞痛组病人的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病人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组 (P<0.05) 。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 可作为心绞痛诊断和提示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心绞痛,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 Kurtz TW.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J].Am J Med, 2006, 119 (5Suppl1) :S26~30.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浅析新世纪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下一篇: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与人性化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