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血清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3-02-06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 多年来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型 (CK-MB) , 一直认为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检测手段,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此酶测定诊断特异性较差, 诊断窗口时间较短[1]。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CTn I)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记物。作者等检测46例c Tn I的同时测定CK-MB, 探讨CTn 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儿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与住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重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24例, 女22例;年龄<3岁4例, 3~6岁14例, >6岁28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肠道感染史38例, 表现为心力衰竭12例, 心脏扩大14例, 明显心律失常28例, ST-T改变39例。所有患儿均做X线胸片、常规心电图、彩色多普勒检查。

1.2 血清标本采集时间

分别于病程2d内、15d、30d、60d采集静脉血2m L。

1.3 c Tn I和CK-MB测定方法

以c Tn I单克隆抗体2B1.9与2F6.6双抗ELISA法测定病人血清中c Tn I含量, 同时置标准抗原阳、阴性血清质控对照。c Tn I>7μg/L为阳性[2]。c Tn I由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检测。采用日本OLMPUS, AU-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MB, 结果以高于16.0IU/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卡方检验 (χ2) 。

2 结果

2.1 与CK-MB对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性比较

46例病人的c Tn I阳性37例, 阳性率为80.4%。而CK-MB阳性21例, 阳性率为4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与CK-MB的诊断窗口时间及检出率

2项心肌损伤检测指标的诊断窗口时间及检出率, 见表1。由表可见病程15d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的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这与文献报道类似[3]。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器质性疾病, 多见于儿童与青壮年, 多伴有心肌损伤, 近年发病率有显著增高趋势[4], 一直以来CK-MB测

表1病毒性心肌炎患者c Tn I与CK-MB不同时间的检出率 (%)

定被认为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手段, 但CK-MB亦可在骨骼肌中发现, CK-MB不具有完全的特异性。心肌肌钙蛋白 (c Tn) 是由3种不同基因控制的亚单位组成的蛋白复合物, 包括c Tn I、c Tn T和c Tn C。c Tn I是心肌纤维上专有的收缩蛋白, 其绝对的心肌特异性可以完全区分心肌和骨骼肌的损伤, 并且在正常的血循环中不会出现[1], 因此它更适合检测心肌损害, 心肌炎是由于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伤, 使心肌细胞释放肌钙蛋白人血。本组心肌炎患儿c Tn I阳性数明显高于CK-MB, 统计上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因此检测c Tn I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本组病例7~10d内CTn I阳性数仍明显高于CK-MB (P<0.01) , 提示c Tn I诊断窗口时间明显长于CK-MB, 显然CTn I的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较CK-MB的测定更具价值。本组46例病人血清c Tn I的阳性率为80.4%, 而CK-MB的阳性率为45.7%, 因此, 作者认为c Tn I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 Tn I以2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内, 即小部分游离于胞浆中, 为可溶性, 而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 为不可溶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损伤早期, 游离于胞浆内的c Tn I快速释出, 血清中c Tn I于4~6h升高, 其后肌原纤维不断崩解破坏, 以固定形式存在的c Tn I不断释出, 血清水平于18~24h达到高峰, 升高持续时间较长。而CK-MB从坏死组织进入血液一般需要3~8h, 发病3d后即恢复正常, 持续时间短。本组研究显示c Tn I在病程15d的检出率为80.4%, 而CK-MB的检出率仅为21.3%。因此作者认为c Tn I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宽的诊断窗口时间。本组研究显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 血清c Tn I阳性率最高80.4%, 75.6%的病人于2个月内转阴, 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坏死和损伤多发生在疾病早期, 测定c Tn I有助于早期诊断并能反应疾病进展情况。总之, c Tn I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诊断窗口时间长, 有助于早期诊断, 有可能取代CK-MB及其它心肌酶学的检查。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血清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住院患儿46例, 在同一时段, 同一份血清分别测试CTnI、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型 (CK-MB) 值。结果 cTnI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敏感性高于CK-MB (P<0.01) ;CTnIT诊断窗口时间明显长于CK-MB (P<0.01) 。结论 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且操作简便, 无需昂贵仪器, 便于基层使用。

关键词:心肌炎诊断,病毒性疾病,肌钙蛋白I

参考文献

[1] 杨振华.应考虑在缺血性心脏病使用一些新的生化标记物[J].中华心血管杂志, 1997, 25 (5) :327~328.

[2]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59~364.

[3] 张淼, 刘芸, 王建.6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cTnI及cTnT检测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 2006, 46 (11) :80.

[4] 黄忠海, 李玉华, 俞世英.血清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上一篇: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下一篇:浅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