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和尿胰岛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2022-10-28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临床上极易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从而造成临床上病死率极高。笔者通过多年对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研究, 并分别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尿胰岛蛋白酶原-2和C-反应蛋白, 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中的作用,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 其中男59例, 女37例, 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 (56.7±3.9) 岁。所有患者均在48h入院, 其中轻症组38例, 重症组58例,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3m L, 于发病后3、5、7d内分别采集。并同时给予尿标本的采集。C-反应蛋白的试剂由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Gmbh公司提供。仪器为Behring Nephelometer特殊蛋白分析仪。尿胰蛋白酶原-2的试剂由芬兰MEDIX生化公司提供。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浊度法, 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采用免疫层析法, 所有操作均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2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

C-反应蛋白 (CRP) 正常参考值为≤10mg/L, 由表1可知, 2组患者入院时CRP均明显升高, 轻症组CRP峰值则出现在入院当天;入院给予治疗后, 其CRP明显降低;治疗第7天的CRP值与入院前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重症组的CRP峰值则出现在第3天, 入院给予治疗后, 虽CRP有所下降, 但其CRP水平仍较高。重症组不同时间的CRP与轻症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均 (P<0.05) 。

2.2 2组尿胰岛蛋白酶原-2的比较

轻症组入院时, 第3、5、7天的尿胰岛蛋白酶原-2阳性例数分别为38 (100%) 、36 (94.7%) 、20 (52.6%、5 (13.2%) 。重症组前7d尿胰岛蛋白酶原-2阳性例数均为58 (100%) , 第7天起有所下降为56 (96.6%) 。重症组不同时间的尿胰岛蛋白酶原-2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 经比较 (P<0.05) 。

3 讨论

(1) CRP是由5个相同的亚基依靠非共价键形成的一种环状五球体蛋白, 受炎性淋巴细胞因子TNF-α和IL-6,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 由肝脏上皮细胞合成[1]。CRP正常参考值为≤10mg/L, CRP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 我们一般用乳胶凝集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等对CRP进行快速、有效的测量。本组研究结果中轻症组CRP峰值则出现在入院当天;入院给予治疗后, 其CRP明显降低;治疗第7天的CRP值与入院前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重症组的CRP峰值则出现在第3天, 入院给予治疗后, 虽CRP有所下降, 但其CRP水平仍较高。重症组不同时间的CRP与轻症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均 (P<0.05) 。

(2) 胰蛋白酶原-2是胰蛋白酶原的主要形式之一[2], 若患者急性胰腺炎病情发作时, 其血清中的胰蛋白酶原-2浓度明显增高, 因肾脏中其肾小管重吸收率明显低于胰蛋白酶原-1, 故较多的胰蛋白酶原-2被排泄到尿液中。重症组不同时间的尿胰岛蛋白酶原-2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 经比较 (P<0.05) 。轻症组经治疗后其尿胰岛蛋白酶原-2阳性率明显降低, 重症组给予治疗后第7天尿胰岛蛋白酶原-2阳性率才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与胰蛋白酶原-2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因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C-反应蛋白与胰蛋白酶原-2的检测有助于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尿胰岛蛋白酶原-2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均给予C-反应蛋白和尿胰岛蛋白酶原-2检测, 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轻症组CRP峰值则出现在入院当天;重症组的CRP峰值则出现在第3天, 入院给予治疗后, 轻症组的C-反应蛋白和尿胰岛蛋白酶原-2均明显降低, 重症组则略有下降。结论 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尿胰岛蛋白酶原-2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良好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急性胰泉炎,C-反应蛋白,尿胰岛蛋白酶原-2

参考文献

[1] 饶绍琴, 邓君, 传良敏, 等.尿胰蛋白酶愿-2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4, 16 (7) :349~351.

[2] 张锁林, 王小红.急性胰腺炎时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 19 (5) :453.

上一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探讨下一篇:关于“CAD/CAE软件应用实践”实验课的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