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22-09-12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获得消息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和快捷, 然而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分析、判断和选择的时代。Boeckx (2010) 指出, 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仅仅花气力学习与掌握知识点, 很可能在校学会的东西毕业时已经陈旧。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以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甄别和筛选出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 》明确提出,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因此,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同时也是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任务。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语言, 背负着各个专业领域相互交流的重要使命, 是传播先进文化和信息的重要工具, 因此合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产生影响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思辨能力的基本内涵

思辨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 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思维技巧。不同研究者在各个层面与侧重点对批判性思维有不同的界定, 但都涉及到批判性思维的本质:通过自身的经验或思考对他人的观点或相关事物做出价值评判, 并以此来指导自身下一步的思维或行动。因此, 思辨能力是在哲学与心理学运动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的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能力, 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以清晰、一致的思维进行审查, 以反思的态度进行判断, 以此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不盲目相信权威, 敢于质疑。通俗地说, 思辨能力应是智商与情商的完美结合。为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在学习上学生需要思辨能力这样一个有力的杠杆, 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 进而帮助优化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二、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

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国内的教育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积累, 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 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被动地接受学习。通常在不清楚目标的情况下, 机械的将每一节课当做任务来完成, 学生们掌握的思维工具很少, 结果是总以一种无意义的方式依靠我们的天生能力进行思考。通常情况下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 只是机械地将每一节课当做任务来完成, 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 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

三、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措施

1、改革现有的评估体系, 加入思辨能力的评估

转变教育观念, 把握多角度和发展性原则, 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多方式科学评价机制。在传统应试教育束缚下, 基于语言知识内容的考试会误导教师与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英语, 而非为培养人文素养。所以应该创新和改革现有的评估体系, 打破现有的教学评估中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浅显固定等弊端, 加入思辨能力的评估, 兼顾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见解能力方面的考核。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培养健康的课堂文化

根据课堂内容和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和共同探究, 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多说, 多评价, 多总结, 多反思, 运用相关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分析和探索问题的本质, 提出不同的观点及问题。由此消除学生对课堂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形成敢于发声、敢于独辟蹊径、敢于标新立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拓展思维的宽度, 培养思想开放性、好询问性和认知成熟度。

3、丰富课外活动, 调动思辨能力培养背景下的英语学习热情

如组织各类英语活动 (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等) ,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给予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学会互相分享、讨论、启发、评价、反思、调整, 将课堂所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树立学生自信心, 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反思、自主总结的习惯。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目前尚未普及思辨能力方法的培养, 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思辨能力是中国学生缺乏的。思辨能力培养应该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而不是自由选项。这是受教育的必需条件 (文秋芳, 2012) 。如果我们将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学生就能够始终受益。承担推进知识和文明重担的教育, 必须是包括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希望未来的中国学生能够尽早得到学术研究和认识发展的基本功的训练。

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实现突破, 考虑到我国大学生思辨能力匮乏的现状, 国家需要在把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当做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上进行调整, 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 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12.

[3] Ennis 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62, 32 (1) :81-111.

[4] Cromwell, L.S,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C.A.Barnes (Ed.) , Critical Thinking:Education Imperativ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 1992.

上一篇:浅议图书馆与高职校园文化下一篇:经济新常态下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