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环境污染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介绍了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分析了室内主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出了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第一篇:环境污染论文范文

农村大环境下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制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的面貌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有问题的存在,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人民的生活和观念上的落后,以及政策前期对城市的倾斜,使得农村的环境污染不能有效的遏制,据权威部门估算,在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中,有二十万个村庄的环境迫切需要治理。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基本法制制度,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村民的环保法制意志,强化农村环境污染的执法力度,致力于解决农村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污染防治;法治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是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甚至是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要治理好农村的环境污染离不开法治的保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规范和引导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

一、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

农村水质严重恶化不仅不能食用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和养殖。部分的生活垃圾被倾倒在河道内,农药化肥随着雨水天气的来临流入到河道,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随意或直接排入地下,导致了水质严重恶化,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导致了这些地区某一病症多发,死亡事故频现。

(二)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农村的到处都能看到被丢弃的垃圾,基础设施滞后建设乡村管理不到位,农村地区不会设置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丢弃处,大量的养殖粪便被随意排放,城镇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也被弃置与农村,就造成了农村严重的固体垃圾环境污染。

(三)农村空气污染

2010年起雾霾袭击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农村也避免不了被雾霾的吞噬,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没有集体供暖设施取暖靠烧煤,按每户一冬天三千五百斤煤的使用量来算一个大点的乡镇有大约一万户人口,一个村镇就大约有一万个烟囱排放废气,加上乡镇企业的废气排放,私家车逐步递增汽车尾气排放量加大所以农村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

二、 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一)政策和法规的标准不健全,农村环保体制落后

农村环境立法并未得到公众的关注,政策和法规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人们的生产观念又没有改变仍然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目标,所以农村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基层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城乡建设部门等多个部门,但是因为缺乏综合协调机制而难以开展有效治理。

(二)农民的环保意识不高,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得到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环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党和国家虽然重视农村环境但各级政府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环保观念。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在农村环境治理上陷入困境,随着城镇化趋势的加强农村的青壮年涌向了城市,留在农村的老一代的农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新一代的农村教育也处于缺失的状态,没有良好的素质教育,环保意识普遍偏差。

(三)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缺乏技术支持和指导

我国对城市以及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的优惠政策。我国环境污染在城市和工业较发达地区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而农村经济落后,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解决污染问题还只是一个愿望,再加上科技文化指示欠缺,对工业污染和农村自身污染问题普遍没有意识,导致农村污染治理落后,难以形成治污市场。

三、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法治问题

(一)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不健全,环保法律意识弱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环境、教育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影响,农民以及基层干部不能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不能及时的到达农村地区,即使能够到达也得不到相应的实施,农村地区的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大多忽视环境保护而去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大多数的农民以及农村干部都没有学习过法律的经历,对于农村干部来说环保意识贯穿生活都已经很难更不能期盼农民处处遵守环保法律。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法治措施不力,环保法律实施不到位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立法上的滞后性,即使有立法也无人去执行,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了农村环境立法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即使有大量的环境立法也已经严重的脱离了实际,不适应现阶段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污染立法实施困难,环境保护部门对污染的防治与治理管理不善,即使有违法现象的出现但是因为管理部门的不明确,监管的缺失导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犯罪分子不能得到处罚而环境污染现象也将持续存在。

(三)农村的发展注重经济利益,发展方式落后

农村的发展理念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时,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农村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接纳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到农村,对农村的环境造成的破坏难以恢复,为了经济的发展忽视法规的制约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现象。

(四)农村环污企业与政府相连难以治理

农村环境污染持续加重农村政府工作人员对环境污染治理不重视,在熟人社会的农村环境中,有的工作人员因为与企业有关联放纵企业随意排污,不顾法律法规的制约,环污企业会给政府缴纳一定的赋税,这样以来即使有法律的制约因为执法人员的执法不力也会导致立法的荒废。

四、 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治对策

(一)加强环境污染立法基本制度,适应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新形势新要求

国家应该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问题作出新的保护措施,将有关法律法规做出一定程度的修改时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促进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立法与执法的工作为基层环境保护部门能够有效执法提供保障,结合农业特点以及当地的地方特色制定与当地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对地方制定的环保条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于支持,要让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二)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农村地区大多数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往往违反了法律却还没有意识,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普法工作,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当地农民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农民能够接受的形式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带到农民身边,拓展环境保护宣传平台以新型的通讯媒介例如“微信公众平台”来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以便增强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自觉性。

(三)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环境污染犯罪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要加大对基层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力度,要把农村环境污染真正纳入法治轨道,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保护机制,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人员素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所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各个部门建立环境联合执法机构,依法严厉打击农村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大力查处农村环境污染大案。

(四)规范农村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农业现代化,注重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兼顾当代和长远,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机制,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协调发展的模式,利用法律手段建立集约生产的新型农业模式,以此在不影响农民收入的条件下改变原有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006. 10.

[2]周珂. 环境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张苏军. 积极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N]. 中国环境报,2006-06-02.

[4]张晓文. 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J]. 农业经济,

作者:霍壮凌 李杰

第二篇:浅析室内环境污染

[摘 要]介绍了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分析了室内主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出了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健康

[文献标识码]A

作者:李玉琴 王慧欣

第三篇:浅谈农药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摘要]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具有毒物属性的有害化学物质,本文有二个大方面介绍了农药污染的危害,充分说明其环境保护的重要,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药污染 发展 危害 环境保护

前言:

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键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的农药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防治农药污染越来越重要。

1.农药的发展概况

农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合成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2.我国化学农药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人,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十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3.农药的危害

3.1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对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即具有毒物的属性。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危_害人体的健康。

3.2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3.2.1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

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世界一些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六和滴滴滴。有时为防治蚊子幼虫施敌敌畏,敌百虫和其他杀虫剂于水面;为消灭渠道、水库和湖泊中的杂草而使用水生型除草剂等造成水中的农药浓度过高,大量的鱼和虾类的水生动物死亡。还在一些农药药夜配制点有不少药瓶和其他包装物,降雨后会产生径流污染,施药工具的随意清洁也造成水质污染。

3.2.2 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吸收土壤农药主要看农药的种类,一般水溶性的农药植物容易吸收,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强烈吸附的农药植物不易吸收。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人们关心的又一个农药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它们不仅杀灭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同时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随着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的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地消弱,而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负面作用将会更加地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3.2.3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的不同,空气中农药的量分布为三个带。且污染程度不同,第一带是导致农药进入空气的药源带。在这一带的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最高,之后由于空气流动,使空气中农药逐渐发生扩散和稀释,并迁离使用带。此外,由于蒸发和挥发作用被处理目标上的和土壤中的农药向空气中扩散。由于这些作用,在与农药施用区相邻的地区形成了第二个空气污染带。在此带中,因扩散作用和空气对流,农药浓度一般低于第一带。但是,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气团不能完全混合时局部地区空气中农药浓度亦可偏高。第三带是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的地带。因气象条件和施药方式的不同,此带距离可扩散到离药源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远。

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易挥发性农药,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起着重大作用,高风速增加农药扩散带的距离和进入其中的农药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在动、植物体产生了化学农药的残留、富集和致死效应,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业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结论与建议

实施持续植保,控制农药污染

尽管我国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来,在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任务仍相当艰巨,我们必需实施持续植保,使植保 作的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种群动态和相关联的环境,采 L}j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白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下,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剑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flI社会效益。

4.1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使虫口密度能持续地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4.2 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虫害不易产生抗性,成本低,易得等优点。在克服害虫的抗约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来国内植物性农药产品的开发发展很快,先后有鱼藤精、硫酸烟碱、油酸烟碱、苦参素、川I楝制剂等小规模工业化生产。

4.3 研究开发有害生物监测新技术

4.4 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长期预测和宏观控制

4.5 建立控制有害生物的长期性和反复性思想

自有人类栽培农作物历史以来,植物病、虫、草害无时无刻不制约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品种抗病性的丧失、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有害生物演替规律难以预料, 以及病虫防治要求作物遗传多样化和生产栽培、品种单一化的矛盾等技术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同时一部分已被控制的有害生物在放松防治或环境条件改变后又会回升,在1998年和1999年春夏季再度发生。交替变化的趋势的事实都说明了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作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因此植保工作要适应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环保要求等的改变而变化,要树立持续的思想,在新形势下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同时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与持续农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植保技术支持体系和稳定的植保科技队伍,为在更高水平上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长江,门万杰,刘彦军,等.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2] 国家环保总局.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3] 何文初.加强中国农药污染环境法治思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陈曙阳,王鸿飞.1992~1996年我国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发病情况

[5] 吴德峰.农药污染与鸟禽类农药中毒

作者:张可新

上一篇:初中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信贷约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