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临床体会

2024-04-16

老年护理的临床体会(精选9篇)

篇1:老年护理的临床体会

老年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措施与体会

老年病科李磊

为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深化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老年病科开展了以“落实基础护理,提升优质服务内涵”为主题的创优活动。

老年病科全体护理人员首先进行了创优动员学习,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从点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从基础护理着手,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优质服务: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目标“零”缺陷,护理质量“零”差错,措施落实“百分百”。做到“我要服务于病人,而不是病人要我服务”。为实现以上目标,我科严格按等级护理标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主要包括:(1)每日为病人整理床单位至少3次,一级护理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床上擦浴1次/2日,床上洗头至少2次/周,(2)晨晚间为卧床病人、老年病人、洗脸、漱口、热水洗脚等,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3)落实安全护理,对危重病人、行动不便的病人上好床档,做到心中有数,按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杜绝差错事故发生。(4)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协助病人打饭,喂饭到口,真正做到护患一家亲,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 1

暖。(5)为便于征求病人的意见及建议,科室设置了留言薄、每日下午征求患者和陪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根据收集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护理工作。(6)从小事着手进行细致优化。如病房门响声大,影响病人休息,我们便把每个房门的合页部位都用石蜡油进行润滑,又如在开水房门口放置防滑垫,防止病人在打开水时滑倒,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

2、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老年病科疾患的主要特点:危重患者多、老年患者多;接受能力弱。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对患者从入院介绍、饮食、用药指导以及康复出院等环节,以口头、书面的方式全面进行详细介绍,任何操作,解释到位。

3、创建温馨病房:优质服务的理念要融于心、见于行。为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患者入院起,推行五个“第一“服务:说好第一句话,回答好第一个问题,检测好第一次生命体征,帮病人留好第一个标本,为病人扎好第一针。在五个“第一”服务的基础上,实行温馨服务流程,说温馨用语,张贴温馨提示,提供温馨便利措施,如配备微波炉,放置便民服务袋等,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的病房。工作人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患者,最大程度为病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在保证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同样十分重要。我科患者来自的社会环境差异,接受教育和生活方式不同,接受能力强弱不等,要求优质护理服务要做到普遍性与多层次性的结合,通过健康

指导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满足病人知情需求,如环境、治疗、用药、营养、康复、检查等等,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

5、改变排班模式:实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模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在患者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指导的时候,护士能在患者身边。结合我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对各时段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不同的排班方式,加大了护理高峰时段的人力投入,做到班次稳定、便于管理、保证安全,使患者的生活护理更细致周到。确保了基础工作和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沟通和指导到位,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能够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中主要体会:

1、强化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繁杂,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明确了工作范围,强化了质量意识。

2、提高了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使年轻护士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各级护理人员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一股向上的合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3、提高了护理人员人际交往能力,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创造了良好的诊治氛围,使病人身心愉悦,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基础护理工作到位,减小陪护,使患者和家属放心,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总之,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在我科已开展一月余以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推动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最终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力争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篇2:老年护理的临床体会

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神经内科 田丽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控制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又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有轻微症状, 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等, 以后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严重的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管弹性差, 小动脉阻力增加, 因而血压随之增高, 持久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1,2]。我院2011年共收治高血压患者42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以探讨和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特点。1.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义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 收缩压>160mmH g 和/ 或舒张压> 95mmH g 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 我国将60 岁或60 岁以上的人, 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 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 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

2.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42 例,65~87 岁,平均(69.24±9.89)岁;男22 例,女20 例。Ⅰ期高血压14 例,Ⅱ期20 例,Ⅲ期8 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以上15 例,初中以上6 例,小学10 例,文盲1 例。都曾有过未按医嘱服药的历史,营养状态良好。血压在150~180mmHg/100~120mmHg 之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1 症状不典型: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大部分病人常在体检或其它疾病住院时才被发现, 因此, 对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有必要的。3.2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正常或相对地较低,脉压差增大,70 岁以上尤为明显。费雷明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75 岁以上男15 %, 女2 8 % [4]。3.3 血压波动性大:情绪变化(尤以极度兴奋)、体力活动、进餐、体位、季节或寒冷等均可使血压变化很大。年龄越大, 量变程度越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动脉硬化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因此, 对老年人易变性高血压病人, 应采取不同体位, 不同时间及多次测量血压方可确定。3.4 无音间隙(无音间期):可发生于第一音之末与korotkoff 氏音的第二阶段之始, 临床常使测得收缩压值较实测数值低。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 应用袖带测压时, 将充气高度达250mmHg 以上同时缓慢放气或用指诊测置收缩压, 可避免漏诊或错判。

3.5 假性高血压:临床发现少数病人, 动脉血压常较直接动脉内血压高1.995-3.89EPa 血压越高或血管硬化起纷重,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充气囊难以压缩僵硬的肚动脉有关。因此, 以间接测压法发现极少数或无靶器官损害体征的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 应疑有假性高血压

3.6 医源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 血竹调节机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3.7 并发心、脑、肾等疾病多见: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或进展, 常导致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心肌梗塞及心衰, 肾衰出现。我们发现少数病例可有3一4 种病并存, 因此, 应引起今后防治的注意。

3.8 心理特点

3.8.1 恐惧、焦虑心理 患者入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 通过交谈,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 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 如能否完全治好, 是否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 疑虑重重, 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俱、焦虑, 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8.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如认为某种药物对他不起作用, 或仅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将药物从药盒中检出, 偷偷扔掉;或认定某种药物有明显疗效,则会点名要求服用。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 甚至使某些本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 治疗作用”。如目前“ 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 只要坚持服药, 疾病就会有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5] 3.8.3 情绪不稳定患者入院后, 因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已发生的不幸事件, 去回顾当时可怕的情景, 因此容易诱发压抑心理, 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 这是忧郁性格患者的“ 三步曲” , 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3.9 不注意合理膳食, 不注意戒烟限酒, 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4.护理干预

4.1 日常护理 建立健康档案,测量平均血压。加强高血压防病知识宣教,培养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嘱患者坚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交待所有的与该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讲解清楚,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刺激。4.2 药物护理

4.2.1 应遵循降压药使用原则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6]。

4.2.2 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减低病死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二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交待不清等。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还应注意每个病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据此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矫正其错误的健康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依此来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行为。[7] 4.2.3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类型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副反应小,但应用不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可使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掩盖低血糖症状。ACEI,个别病人口服后出现干咳,停药即可消失。钙拮抗剂副反应是扩张血管,病人可出现面部潮热、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晕厥、水潴留、踝部水肿,用药时注意预防晕厥[8]。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以便给予病人正确指导。4.3 心理护理

4.3.1 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前提下, 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3.2 稳定情绪, 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差;相反,血压降低、心脏供血能力强。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强。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

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混着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 一但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 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4.3.3 环境的调节 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 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 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转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增加心脏供血能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4.4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如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宜:少吃多餐,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既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 为宜,减少钠盐列为控制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9],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等。4.5 健康宣教

4.5.1 饮食宣教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食盐量以不超过6 g /d 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4.5.2 戒烟, 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 25 g /d, 成年女性饮酒精量< 15 g /d, 摄入酒精量> g /d 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5.3 改变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4.5.4 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 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4.5.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 保证老人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5.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检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就诊,使其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换药物和改变药物剂量,保持心理平衡,清淡饮食及减轻体重等方式控制血压,若血压不稳定或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6.小结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 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可能辅助疾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篇3:老年护理的临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 我院共收治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 其中男19例, 女9例, 患者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 (64.5±1.5) 岁;患者发病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 其中以胸痛就诊的患者10例, 以腹痛就诊的患者4例, 以牙痛就诊的患者4例, 以感冒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5例, 其他不同表现的患者5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例, 后壁心肌梗死2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6例,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例;合并慢性病高血压患者14例, 糖尿病患者4例, 高血脂患者5例, 慢支肺气肿患者5例。

1.2 临床护理

1.2.1 对于可以心肌梗死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功能的减退, 临床表现各异, 患者入院后套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对于存在下列情形的患者要作为严格观察的对象: (1) 患者年龄较大, 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症的患者; (2) 患者以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 (3) 患者在发病早期出现抽搐以及晕厥并且出现低血压型休克的患者; (4) 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

1.2.2心电监护:

心电监护是诊断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演变过程, 做好抢救措施, 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表现;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 如主治医师未能及时赶到,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 及时抢救。

1.2.3 卧床休息以及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

患者入院后的第1周属于急性期, 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帮助患者清洗、漱口以及皮肤护理, 及时将受压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人工按摩, 放置褥疮的发生, 患者由于年龄较大, 不习惯在床上进行大小便, 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训练,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缓泻剂[2];患者入院后的第2周, 可以嘱咐患者下床进行活动, 活动要循序渐进, 早期的活动护理人员一定要在身旁进行指导, 避免意外伤害。

1.2.4 饮食护理: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嘱咐家属要清淡饮食, 避免油腻以及干硬的食物, 多给与患者蔬菜水果以及VC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 避免出现因大便干燥带来的不变;本组收治的28例患者, 其中高盐饮食的患者就23例, 所以在住院期间一定要严格控制盐的进食, 同时低脂肪饮食, 嘱咐患者少吃多餐, 并给与必要的热量以及营养、

1.2.5 心理护理:

由于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病隐匿, 患者病死率较高, 很多患者在心理产生恐惧, 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 多给与患者一定的鼓励, 并且将成功的病例作为典型告诉患者, 增强患者求生的欲望,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1.2.6 并发症的预防:

心肌梗死临床常见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以及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其中以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最为常见, 总发生率为50%左右, 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 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心尖区吹风样杂音, 严重者可以引起心理衰竭, 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抢救治疗后的各项改变, 定期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预防[3]。

1.2.7吸氧治疗护理:

吸氧与心肌梗死的范围与预后密切相关心梗患者, 可见低氧血症。必须保证高流量吸氧, 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老年人由于有动脉硬化、高血_压、鼻黏膜脆的等特点。吸氧多采用鼻塞法, 以减少因鼻黏膜膜刺激血引起的不适感。井且加强氧气装置的消毒每日更换鼻导管。

2 讨论

2.1 无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为无任何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但是客观检查有改变,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但是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 患者痛阈值较高, 无临床疼痛症状。

2.2 临床常见误诊原因:

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常见的误诊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接诊的临床医师经验不足, 缺乏必要的整体观念, 患者入院后往往先入为主, 比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下腹部疼痛的症状时, 首先考虑为消化系统的疾患;其次忽略了一些有价值的临床表现, 比如患者出现休克、急性左心衰竭以及心律失常或者疼痛部位的改变等;最后患者入院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生理生化检查。

2.3 临床诊断:

当患者出现以下几种常见情况时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史, 时间较长, 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或突然情况加重的;老年患者出现与饮食无关的消化道症状, 比如腹部疼痛, 心音迟钝等;老年慢性病比如慢支肺气肿患者突然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胸闷气短, 中老年出现不明原因的休克、晕厥或者肢体瘫痪等;对出现上述情况时, 应及时作心电图及心肌血清酶学检查, 并动感观察, 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当今, 心电图与心肌血清酶学检查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

3 体会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隐匿, 临床上常常误诊为其他疾患造成患者的死亡, 老年患者一旦发病, 并发症较多, 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警惕, 严密观察, 防止表现为不典型性胸前区疼痛、最初心电图无诊断意义及心肌酶谱正常的急症患者误诊, 把患者从致命和潜在的危险中抢救出来。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5月以来, 我院共收治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 搜集其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资料,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与临床观察护理均明显好转, 住院治疗3周后完全康复。结论 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表现不典型, 临床症状各异, 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外加观察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无痛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与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孟庆芝, 聂鹤汀.19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分析[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 2012, 5 (2) :115-116.

[2]康文燕, 何昌秀.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特点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8, 5 (2) :116.

篇4:社区老年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社区老年肺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1-02

社区老年肺炎在呼吸内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憋等?该病症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且病程长,加上老年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2],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与健康?为了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本文选取社区老年肺炎患者43例,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颇为明显,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2月社区老年肺炎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65—81岁,平均年龄为73.5±1.6岁;病程在3—21天,平均病程为15.26±1.72天?并选取同期43例社区老年肺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在65—80岁,平均年龄为73.4±1.1岁;病程在3—20天,平均病程为15.21±1.70天?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到呼吸不适?发热?咳嗽等影响,可以通过跟患者聊天?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3],使其能够配合临床治疗與护理,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急促症状时,应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可能性;若患者体温持续升高时,应警惕高热惊厥发生的可能性,此时,护理人员在及时汇报医生的同时,应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工作?③发热护理:发热是老年肺炎患者常见症状,因此,加强体温监测与护理是预防惊厥的关键?具体方法为:在患者高热期间,间隔1小时测量体温1次?当患者体温稳定后,间隔6小时测量体温1次?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者,首先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洗腋窝?颈部;冰敷头部等方法行物理降温治疗;对于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患者,遵医嘱给予应用药物行降温治疗?④环境护理:将病房内湿度设置在60%左右,温度设置为22℃,其不仅提高患者舒适度,而且也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将治疗与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噪音,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较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⑤咳嗽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当患者咳嗽时,护理人员应由下至上?由外至内行拍背护理,以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应给予超声雾化或吸痰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现象发生情况?疗效评判:显效:肺部啰音等肺部体征消失?体温保持正常;有效:肺部啰音等肺部体征消失?体温基本保持正常;无效:肺部啰音等肺部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体温没有恢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32例,10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7%?患者无不良现象发生?对照组43例患者中显效22例,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9.07%,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现象,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老年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气道炎症,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咳嗽?咳痰症状?应用药物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症状,但是治疗过程的护理工作也尤为关键?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护理模式也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本研究中,老年患者由于身心情况均比较差,通过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信任度,使其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情转归奠定良好基础;另外还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发热护理?环境护理?咳嗽护理等针对性护理,使患者得到了专业护理照顾,避免了诸多不良现象发生,促进了患者病情转归?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社区老年肺炎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对促进肺炎康复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冬云,郑军,刘巧玲等.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3):74-76.

[2] 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王辉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06,1(29):3-5.

[3] 李宝华.整体护理对昏迷患者肺部不良现象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5):1062.

篇5:学老年护理的心得体会

9月14至18日,我有幸到广州参加由省护理学会举办的老年专科护理培训班学习,受益匪浅。

学习内容包括:老年病人的需求与服务、20xx年老年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析、老年护理评估进展、老年尿失禁的评估实施、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案例分析、尿失禁老年人留置尿管护理介绍、老年人吞咽障碍的护理、健康教育等。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到老年社会的到来及老年社会产生的问题并不可怕,老年病人的真正需求、护理服务、护理技巧与方法,护理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学科,一门艺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感受更加清晰、深刻,它的内涵丰富且富有灵性,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抹鼓励的微笑,一个关爱的举动,这都是护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渴望,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病房管理,以积极处世的态度快乐工作,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人人学会交流,参与交流,关爱患者。

篇6: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的心得体会

这次<<老年专科护理实践>>培训班有来自五湖四海几十个单位,老师耐心讲课.而且理论结合临床,整个会议厅只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学员们采用不同方式记录知识.那怕错过一点点精髓,在课堂上老师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交流,学员把自己的疑问及经验与老师交流,老年专科护士的老师把国际性的知识带到课堂上,使我们开阔视野.更新知识.转变观念。

让我把几天所学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

吴杏尧老师所讲的《老年专科护理十大安全目标解析》那一节,是本年度《老年专科中期评估考核》其中一项,结合本院的老年科大多数是老年痴呆病人,病者服完药后,一下就忘记了,老师在课中重点提到对认知障碍、记忆力衰退的患者发药时需笫三者在场,落实双人核对制度,避免不必要纠纷。

魏娟老师讲授的《老年尿失禁患者的尿管护理》尿管的气囊处理。采用香港的方法,气囊的大小一般使用5——10ml的无菌水,为什么不使用生理盐水呢!因为生理盐水会生成结晶.造成堵塞.拔尿管时气囊不能抽尽而损伤尿道口。通过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结合我院老年科多数用无菌生理盐水打气囊和膀胱冲洗,一般7—14天拔出的尿管都有不等的`结晶在气囊部粘附,造成尿道口损伤,还引出尿液有沉淀物.经常堵塞尿管,频繁膀胱冲洗和导尿,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还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特别前列腺增生患者,拔尿管难度增加,强拔尿管增加患者痛苦.损伤度增大,造成再导尿成功率下降。另外漏尿的原因与处理,我们老年性患者漏尿经常发生,我们的误区凡是漏尿只有一个原因.是老年性患者弹性差反复导尿造成尿道口松弛,部分护士使用大一号尿管.气囊在10—20ml生理盐水等处理。

香港方面的处理不主张大号尿管.大气囊,因为舒适度差.导尿困难.大号尿管不一定就有大的开口,在男性病人易引起尿道压疮造成囊肿和狭窄,气囊越大越增加对膀胱的刺激,反复的牵拉更易对膀胱颈造成损伤,气囊大增加残余尿,增加感染机率和漏尿,一般选用尿管在12/14号.气囊5—10ml无菌水,尿中有沉淀物如碎片.颗粒用14/16号,血尿或尿中有血凝块才考虑使用18号。膀胱冲洗使用呋喃西林一周一次.有沉淀物2—3天一次.血尿每天一次。

篇7: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

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

2.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

3.社区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篇8:老年患者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1 积极预防

为了预防压疮, 必须进行有效的观察、评估, 进行必要的护理教育,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引起压疮发生主要有4种因素, 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 并与持续的时间有关[2]。据报道: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3]。这些情况在老年患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1.1 卧位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到1~2h更换体位1次, 在骨突出部位放置柔软支撑物, 减少局部受压。有条件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达到使身体各部位均匀受力的目的。长期使用轮椅的患者可每0.5h移动1次受压部位, 通过在椅内前倾、后仰、侧倚等姿势改变受压部位。

1.2 床单位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 患者衣物干净、整洁。不使皮肤直接接触尼龙、塑料等制品。及时调整盖被, 避免过热致患者出汗过多引起潮湿。

1.3 搬运

遇需要搬运患者时, 避免直接拖拽患者, 应先将患者抬起, 而后进行搬运。

1.4 营养

压疮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饮食, 保证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给, 以增加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如进食困难, 可采取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1.5 尿便管理

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应勤换床单或使用吸水性强的衬垫, 及时检查、更换,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如无效可考虑留置尿管。

2 压疮的护理

2.1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定时开窗通风, 每日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每日使用含有效氯溶液擦拭。按患者个人体质不同制定个性化翻身时间, 按时整理床单位, 保持干燥、平整, 使用红花油、酒精按摩受压处皮肤, 促进受压处皮肤血液循环, 达到缓解压疮继续发展的目的。

2.2 加强营养

根据患者全身营养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构合理的膳食表。少量多餐, 合理安排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配比。必要时可以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根据医嘱补充人血白蛋白、复合氨基酸、脂肪乳、新鲜血浆等, 或给予静脉营养液输入。

2.3 积极治疗原发病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往往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 因水肿、缺血、缺氧、感觉异常、肢体活动障碍而引起的。因此, 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 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治疗压疮的有效措施之一。

2.4 心理支持

老年卧床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无用, 情绪低落, 加之压疮创面伴有恶臭, 大小便失禁, 自卑感很重。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要更加人性化, 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使患者树立信心, 减轻自卑感。

2.5 创面护理

2.5.1 物理治疗:

对于Ⅰ、Ⅱ期压疮, 可使用红外线照射, 2次/d, 每次15 min, 至创面干燥。有皮肤破溃者, 可采用吹氧气疗法, 抑制厌氧菌, 提高组织中氧含量, 2次/d, 每次15~30min。

2.5.2 药物治疗:

局部应用药物, 如双料喉风散, 主要成分为人工牛黄、珍珠、冰片、黄连、甘草、青黛、山豆根, 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迁延不愈的难治性压疮可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疮面后, 胰岛素溶液封闭式外敷, 或利福平外敷。对Ⅱ、Ⅲ度压疮可彻底清创后采用油纱条、紫草油纱布等敷料包扎, 按时换药。

2.5.3 外科治疗:

对大面积、深达骨质、保守治疗不理想的, 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如T管倒置引流、皮瓣移植修复术等。

随着人们对压疮认识加深, 在对老年患者的压疮护理过程中, 仅仅治疗是不够的, 应该预防与护理相结合, 根据个体不同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并认真执行, 才能促进压疮更好、更快的愈合。

参考文献

[1]王桂华, 景琼玲.护理职业技术[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3, 7.

[2]张水兰.压疮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1) :60-61.

篇9: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键词】老年;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1-02

在老年呼吸道疾病中,肺炎较为常见,主要发病因素为:病毒及细菌感染,老年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究对老年肺炎病患应采取的科学优质护理措施,文章选取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病患10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02例老年肺炎病患,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依照随机方式将102例病患分为常规组及优质组,每组均为51例。在51例常规组病患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55~85岁,平均67.2±2.5岁。在51例优质组病患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范围为53~86岁,平均66.3±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操作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体位护理、运动护理等。

1.2.2 优质组护理方式

对优质组病患实施科学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这么几点。

(一)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流通,阳光充足,确保温湿度保持在18℃~22℃及50%~60%范围之内[1]。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及舒适,定期应用食醋做熏蒸消毒处理。开窗通风并注意避免病患受凉。保持病患鼻、咽、口腔内的清洁,勤漱口,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应用清水清洁病患的鼻腔内部。保持病患的身体清洁,对于长期卧床病患,需每日定期做床上擦浴处理,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二)饮食护理。老年病患的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存在障碍,需给予其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针对病情危重病患,可给予其易消化、清淡类半流质食物。积极鼓励病患补充水分,为湿化痰液提供助力。确保病患每日水分补充不低于2500ml,针对不可进食者可遵照医嘱补液。确保病患及时排痰,严禁烟酒,慎用辛辣类食物。

(三)吸氧护理。老年肺炎病患极易出现缺氧表现,需对其实施氧疗处理,全面改善病患的心肺功能。在病患入院之后,需指导其采取半卧位,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以此帮助缓解其气急表现。对病患应用一次性吸氧管,每周更换一次氧管,每日定期对其及湿化瓶做消毒处理。在湿化瓶内放置冷开水,每日定时更换。吸氧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5%~28%,纠正缺氧。在吸氧处理中,可采用单侧鼻导管或是鼻塞法[2]。

(四)保障呼吸道的顺畅。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受到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得其排痰功能衰退,排痰不畅,痰液对气道造成阻塞。肺炎感染症状无法有效控制,进而诱发并加重呼吸衰竭。针对于此,可对病患应用1ml沙丁胺醇、2mg异丙托溴铵及2ml生理盐水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处理。在吸氧同时指导病患深呼吸,促使药液可随呼吸降至终末支气管、肺泡。对卧床病患,需加强对其体位的护理,加强翻身拍背,每日1~2次,以此为痰液的迅速排出提供助力,避免肺不张出现[3]。

1.3 观察指标

显效: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胸片检查,病情评分为0。有效: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胸片检查,病情评分减少5~10。无效:病患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胸片检查表现未出现改善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96.08%要高于常规组84.31%,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表明,对老年肺炎病患实施科学优质护理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走向衰退[4]。老年人呼吸系统逐渐趋于老化,上呼吸道的防御抵抗功能下降,肺通气量减少,对于异物及分泌物的排除能力也开始降低,呼吸系统的化学及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于缺氧、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降低。老年肺炎病患的呼吸系统症状较不明显,但病情发展迅速,易出现漏诊、误诊的状况[5]。

在老年肺炎的护理工作中,其综合系统性极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注意加强对病患临床症状表现的掌握,充分感受到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重要性,应用针对化的护理措施帮助避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为病患的治疗提供保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96.08%要高于常规组84.31%,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表明,对老年肺炎病患实施科学优质护理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确保各方面护理工作的到位,完成护理任务,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进而帮助提升病患的日常生存质量,促进其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波.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9):143-144.

[2]周传荣.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2(06):124.

[3]李威.106例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70.

[4]杨春霞,陈珊.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931-1932.

上一篇:与理想的名言警句下一篇:生小孩满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