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在学管工作中的运用

2022-09-11

2 1世纪是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 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将给人类生产、生活、科技、教育带来史无前例的变化。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正视和利用好互联网, 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为此, 学管工作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并充分地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特别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上网人数已突破1亿人, 其中大专及本科文化的占到56.2%。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正面及负面影响分别有如下情况:

1.1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1.1 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 在这个新世界里, 将不存在任何障碍, 凡有志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 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在互联网构造的信息技术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 (即学习)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获知场所的变化; (2) 获知时间的变化; (3) 获知观念的变化; (4) 获知内容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

1.1.2 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构建的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 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 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的做出结论。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方面:

(1) 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 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 (3) 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节约学习时间; (4) 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网络环境中, 大学生越来越认为, 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 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 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 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 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1.2 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因素

1.2.1 网络依赖

这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 网络依赖不仅影响学习, 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 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

1.2.2 信息污染

网络既是一个宝库, 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各类信息不加区分地接受, 势必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2 网络教育表现的特征

2.1 信息量大

对学管工作者来说, 在网络时代, 只要学管工作者掌握网络, 就能从中发现自己所需的无尽的信息。网络中提供了两种有价值的信息:一是实时动态的消息;二是全面深入的数据库。只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利用, 就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 传受平等

网络较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 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网上, 传受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这种传播特征使得公众对网络有一种先天的信赖与亲近, 甚至同样的内容通过党报与党报办的网站传递出来, 其效果都会有差异, 后者更容易让受众接受。

2.3 交流直接

学管工作要做人的思想工作, 深入细致的交流是基本的要求。通过网络, 一个使用者可以便捷地与另一个使用者以致多个使用者交流, 而且, 网上交流经常是匿名的, 这使得交流者间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气氛。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点, 只要是学生关心的话题, 只要是学生中存在的思想困惑, 在网上都可以讨论交流, 这样就可以让工作通过网络入脑贴心。

2.4 预警及时

学管工作要疏通学生思想, 稳定学生情绪, 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消极的情绪倾向是非常重要的。当某一个话题在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发表情绪化的意见时, 当有人在网上提出过激的行为要求时, 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密切关注网络, 这些表现都有可能成为有效的信号, 提醒注意问题的出现与事态的发展, 及时引导, 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

3 利用网络教育, 加强学管工作的方式

3.1 建成一个阵地

利用网络开展工作, 就是要提高相关信息的点击率、认同率, 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学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因此, 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络上, 不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发布各种信息, 而且要进行技术和人员的投入, 并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依赖。这样, 逐步将思想政治工作及内容延伸到校园网络中, 发挥其及时、交互、范围广等优势,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3.2 营造一种氛围, 建设网络教育阵地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无序性更需要抓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学习方式等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于现实社会生活, 他们对网上信息的甄别取决于平时所接受的教育和积累的经验, 但是, 日常教育工作的责任不是轻了, 而是更为关键, 要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网络道德, 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提高识别信息、认识问题的能力。网络不仅是一种工具, 更是一种资源, 健康心态的调整使网络的功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愉快教育”中得以深入。

3.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面对因特网传播的严峻挑战, 我们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 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充分发挥因特网的信息优势和教育功能, 引导网络使用者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 而去做人的思想教育、转化、引导工作, 走进网络及其使用者的世界, 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一句话, 利用因特网媒体宣传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渗透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利用网络这一丰富的平台和资源, 使我们的学管工作, 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走向主动,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 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只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 树立现代科技意识, 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 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育内容, 增加教育信息容量,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在大学教育中, 网络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就如何借助网络做好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 以促进学管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学管工作

上一篇:浅谈背越式跳高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强化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