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端粒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的】研究端粒单双链结合蛋白TRF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胃癌标本及癌周组织中的TR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F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病理类型无关(P>0.05)。

第一篇:端粒大学论文范文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

中国大学已走过百年历史,培养了无数人才,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不少高校竞相升级达标。有些高校为争夺生源、人才和科研项目盲目扩招和扩大办学规模等,学校建立实体企业,大搞经济建设。不少高校自觉不自觉偏离了办学方向,更注重学校经济收入,高校教师也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不少教师放弃了把教育和学术作为毕生事业的追求。高校的学术氛围大大减弱,甚至不自觉的向学生灌输为挣钱而读书的观念。一些名校搞校友富豪排行榜,比毕业生中富豪人数,而不是比科研成果,比社会贡献。高等学校似乎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

大学精神出现了危机。教授们热衷于行政,对教学工作不热心;热衷于做科研项目,不热心学问。还有一些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也热衷于做行政。大学教师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突出,对科研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粗制乱造,甚至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还有些大学校长在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对学生灌输媚俗的价值观。高校教师道德滑坡甚至贪污腐败时有发生。高校人际关系也不尽人意,圈子主义盛行。大学行政化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教师待遇偏低,同时应该看到不纯粹是经济问题,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削弱密切相关。没有先进的大学文化和精神,大学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大学肩负塑造人的重任,处于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引领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因此弄清什么是大学精神,搞好大学文化建设,十分必要。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世俗化。今天的大学不再是一个象牙塔,不少大学走上了和企业相结合的路子,有自己的企业。为提高教师待遇,提高科研条件和水平,服务社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学校适当的搞经济建设也是必要的,但是经济建设毕竟不是高校的主要功能。过于偏重于经济建设,就会偏离办学目标。大学精神和文化研究,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

大学的功能就是传承和创新文化[1],培养合格公民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提供社会服务。大学文化的建设就是服务这些功能的。毋庸置疑,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和创造者,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和职业地位观,保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成为一名“大学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高等学校良好大学制度和风气的形成也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大学精神和文化滋润着莘莘学子,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翻阅百年高等教育历史文献,发现对于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研究并少见,但是缺乏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少研究者仅仅研究了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将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形成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的理论。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1传道精神

培养合格公民,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是大学肩负的使命。我国古籍《四书》中对大学定义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大学任务就是发扬道德,教化民众,使人心向善。我国古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道德教化的重要意义,给大学正确的定位。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的角度论述了大学的传道功能。我国历史上从汉代确立儒家的正统学说后,历代的学者都以传播儒学为己任,建立书院,讲述儒学,到宋代理学发展到极盛。近代的中国的大学,都开设了社会政治理论,宣传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大学,把传播共产主义,培养接班人作为首要的任务。当代中国的大学,要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的传道作用,在他们创立的学园中都要讲伦理学,政治学等为人治国之道[2]。中世纪的大学,不管是专门的神学院,还是设立的神学系,教授神学,其实神学不过是披着神秘外衣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我国古代的佛寺和道观,主持方丈和道长也讲学传道,培养弟子门生!

2创新精神

大学所传之道,要通过学者研究获得的。学者要研究学问,研究就意味着创新。在研究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和新的发展。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时代显示不同的意义。所以任何一种研究和当时的社会结合起来,就是创新。如今,学者们把目光投向社会,针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创造新的理论。创新越来越成为大学的前进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时代的发展,除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之外,还需要迫切的政治社会理论创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多挑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占据知识前沿的大学,对于各种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决,方可引领社会前进。事实上,大学在知识创新领域越来越重要,做出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也是大学肩负的使命[3]。大学的创新是有限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民众的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

3民主精神

所谓民主,可以理解为多数人的管理。把民主理解为自治也是可以的。就西方大学而言,大学的管理,很多学校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而是有各种管理委员会来决定大学的重要事务。大学各种制度的设立,应由管理委员会来决定[4]。

由校长主持日常工作,重大问题,提交管理委员会决定。虽然,管理委员会对于整个大学而言,仍然是少数,但是在委员的产生方面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学术问题上,也体现民主精神,以理服人。大学是对话的地方,不是一言堂,不能打棍子。学术上可以广泛争论,不能由哪个权威人物说了算,研究政治社会问题没有禁区。在教师聘任,职称晋升方面,要公平公正,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

4独立精神

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物,尽管政府可以扶持大学,支付办学经费,甚至可以监督大学,但是大学还是有其独立的地位[5]。最早的大学都不是政府办的,古代的人才也不是政府培养的,往往是私塾和私立书院培养的,一开始就独立于政府。招什么学生,讲什么课程,费用收取,教师任用都由大学自己决定。孔夫子的私塾,没有政府的扶持,据说学徒三千,培养有名门徒七十二人。大学办学不是政府的行为,从一定意义上,大学没有义务接受政府的支配。政府也不宜给大学指定开什么课。

5批判精神

大学是精英的聚集地,是创新知识的机构。对社会提出批评和建议,是学者的任务和使命。学者不能唯政府是从,做政府的代言人或者傀儡。坚持真理是学者的最基本的品格。对于学者的言论,不给予政治上的评价,不用政府的权势来压制。如果该言论不对,自然会有其他的学者站出来反驳。在论争中谬误和真理自然会显现出来,谬误得以纠正,真理得以传播。

批判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是不能压制的[6]。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也会主动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的。如果教师不敢批评社会,一味媚俗,那么学生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冷漠态度,成为一名不负责任的公民。可以说,批判精神是一种书生意气。所谓书生意气就是崇尚理想,坚持真理,以天下为己任。一所大学培养不出书生气,那是很失败的大学。

6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生命和人格的品质[7]。在人类的历史上,因为战争和债务产生了奴隶,作为同类的人,遭到非人的待遇,沦落到动物的境地,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非人道制度被淘汰,人们获得了一种精神的进步,这就是人文精神。人类的发展,向着尊重生命和尊严的方向,也就是文明的方向发展。

各大学中都把人格尊严放在重要位置,尊重美德,弘扬真善美,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公平,消除贫困,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扬平等自由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使是军校,也讲人文精神的,培养学员不虐待俘虏,不伤害贫民,不使用使受伤者十分痛苦的武器等品德。

7理性和科学精神

大学从创立之初,就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知识就是理性的经验。没有理性的知识,是迷信,不登大学之堂。伦理道德是理性的东西,神学也是具有理性的知识。在大学中,几乎很少有什么神秘的教条,一切知识都会受到质疑,受到理性的检阅。从《道德经》到儒家经典,到《佛经》,再到《圣经》都渗透着理性精神。在古希腊的学院中,很早就开始讲几何、逻辑等课程,随着近代科学的出现,数学理性和实证主义逐渐发展起来,渗透到大学的各个角落。现在教师们讲课或者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性,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工作[8]。

8自由精神

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容纳不同的学派同时存在,不搞清一色。表现大学学术自由的精神。大学毕竟不是政治机构,不能用政治手段来管理大学。因为大学本身的创新,大学经常是思想革命的地方,但是不是政治革命的地方。不过历史上的北大,却独具特色,从五四运动开始,涌现出很多爱国大学生,参与了很多爱国活动。爱国和革命是北大的光荣传统。但是不能由此把北大作为一个政治机构。大学可以容纳不同的学科,人文、科学和宗教的都可以讲授研究。大学生可以换专业,也可以选修第二学位,也是大学自由精神的表现。当然还包括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不受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9]。

9殉道精神

在大学产生的思想,如何实施?这句需要大学师生有种殉道精神。孔夫子的学生毕业后,周游列国,把孔夫子的学说传到四方诸侯,为官辅政,实施孔子的主张。所谓学而优则仕,就包含了殉道精神。苏格拉底为自己的学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拿北大来说吧,李大钊是一个典型例子,还有很多北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或者三民主义,毕业后好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和正义,为理想而奋斗。还有云南大学任教的闻一多先生,为民主献身。这些都是大学殉道精神的表现。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都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一项主要职能,大学以及师生都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坐而论道,要置身于社会活动。

二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的培养,需经过大学文化的建设来实现。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搞好大学文化建设,是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大学文化:

1搞好学校基本设施建设和管理

学校的基本设施主要是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宿舍楼,办公楼,食堂,澡堂、超市和道路等生活服务设施。

教学楼不要太高,像个商务大厦似的。以前的教学楼基本在五层左右,现在有的教学楼建得很高,上下要乘电梯。这就不利于学生下楼活动。高大的教学楼造成了一种压迫感和隔离感,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室不能太大,由于高校扩招,很多学校都建设了大教室,能容纳120人以上,甚至达到200人左右。因为人多,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机会相对就少,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图书馆里的图书要体现学术性,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全套一定要有。这些书大都是西学经典著作,包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容,是做人和学术研究必须了解的书籍。不能为了别的目的购进一些不具有学术性和知识性的低质量、价格昂贵的书。那些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

食堂要卫生,质量要好,经济实惠。

学校大门不要搞得太豪华,培养师生的节俭意识;各种设施坏了要及时维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一草一木都要优美,环境绿化要赏心悦目,校园面积足够大,师生在校园中放松精神,陶冶情操,开阔思维。在校园散步时,就能产生灵感,启发思想和创新。校园周边最好不要有医院(医学院校除外)、工厂。学生宿舍要与外单位隔离,而且与居民区要有些距离。大学校园称为相对封闭的环境。附属中小学也不要接近大学,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3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身正为师,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廉洁自律,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在学校都受到腐败的影响,走到社会也很难廉洁。要坚决反对高校腐败。杜绝招生、工程承包和设备购买等领域的腐败。反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学术腐败。对于不具有学术性的著作,不论是什么层次的项目或者期刊,都不能作为科研成果,只能当做一般著作。反对抄袭和粗制滥造,维护学术的纯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4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这与廉洁文化直接相关,腐败往往利用不诚信的作法来达到目的。学术作弊,既是学术腐败,也是违背诚信的。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多招生,往往虚报就业率;为通过评估,让学生反复地做评估应对演练。为吸引学生,开设就业率不高,不具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专业,华而不实,不关心学生前途命运。这样做都降低了大学声望和信誉。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和玩世不恭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些教师,平时根本没有搞科研,但是职称评审时拿出一大推科研成果,这就要考察一下是本人亲自做的,还是别人代笔。有些领导自己从来不搞科研或者写论文,都是别人做的,签自己的名字,职称照样过。这些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做领导的职称比专任教师晋升的快。这直接败坏大学了风气。

5完善大学人事制度

大学是学术型单位,不能作为解决就业的机构,所以政府最好不要把退役军人安排进大学。军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能用军校的那种管理制度来管理普通大学。教师子弟最好不要进入本校,避免近亲繁殖,影响学校的公正。美国大学对此有严格规定。

在对教师的考评中,要公正合理,客观的对待每一位教师,不能凭关系定等次。教师职级工资不要差别太大,否则一些教师就会为工资去不择手段地晋职称。

6加强大学的民主管理

目前,我国大学管理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级领导干部都来自行政部门委任,教师们没有选择权。这样一来,教师意愿和利益很难得到表达。学校在很多方面不得不屈从政府,动摇大学的自主地位。为维护大学的独立,大学校长最好由大学教师推选后报政府任命。这样既能制约校长的权力,又能维护校长的权威。当然大学的管理还要成立管理委员会,和大学校党委一同管理学校。

7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为了防止学术垃圾,一定要在科研成果结项和晋升职称方面审查论著论文的创新程度,不具有实质创新的东西,坚决否定,杜绝学术腐败。形成下真功夫,作学问的文化氛围。

8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儒学文化中有很多超越越时空的精华,伴随着华夏民族走了几千年,这份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不能丢失。实践证明,儒学文化对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的让师生接受完整的儒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精神和文化建设[10]。应该把《四书五经》作为选修课,如果有中文系的话,把它作为必修课来开设。

参考文献

[1]张忠华.高等教育专题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09.

[2]雷通群.雷通群西洋教育通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1,33-34

[3]钱学森.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J].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12):54.

[4]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167.

[5]温翠莲.浅论中国大学的自治精神[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67.[6]禹旭才.社会批判:大学必要的职能[J].2007(6):20-21.[7]解丽霞.近二十年人精神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人文版),2006(6):35.

[8]王丰.现代大学理性精神之反思与回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3):296.

[9]刘爽,赵俊芳.论耶鲁大学的自由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2008(3),41.

[10]蔡文鹏.优秀文化传统,大学精神的根[J].政工研究动态,2008(1).

作者:黄传钧

第二篇:胃癌组织中端粒结合蛋白TRF1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端粒单双链结合蛋白 TRF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胃癌标本及癌周组织中的TRF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RF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TRF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关键词】胃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端粒;免疫组化方法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TRF1是端粒最重要的蛋白,目前的研究均显示TRF1对维系端粒的结构,在实现特定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TRF1也被认为是维持各种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的重要结构。

本临床研究根据TRF1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在TRF1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癌组织中TRF1进行检测,分析TRF1与胃癌的病理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明确胃癌发生及转移的机制,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基因及参考的生物学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病理标本30例为病例组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① 均经病理确诊确诊为胃癌;②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③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胃癌组织为病例组标本,以胃癌周边组织为对照组标本。

1.2实验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技术检测两组胃癌标本组织中的TRF1蛋白的表达情况, 分析TRF1蛋白与胃癌患者一般临床基础指标以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阳性结果判定:以已知TRF1蛋白阳性表达的切片做为阳性对照。由我院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高职称医师进行阅片,再对比两个阅片的结果,若两者判断不相符合时,则由病理科主任进行结果评判。若两者判断相符合,则对标本进行拍照。具体判断方法 :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进行观察在细胞浆中阳性表达的为TRF1 蛋白,以相应部位呈現棕黄色颗粒及细胞数>5%者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采用卡方 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胃癌是国际范围内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64.7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 ,胃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步骤的过程,端粒功能失调是细胞发生异常改变也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显示TRF1 是端粒最重要的结合蛋白,对维系端粒的结构,实现端粒的特定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的研究认为TRF1 是一种端粒长度的负调控因子[1]。TRF1具有阻止端粒酶发挥正常生物学功能,进一步导致端粒的长度缩短。在以往的研究中均显示端粒酶表达阳性细胞 和在端粒酶表达阴性细胞中,但通过外源性干预使得TRF2蛋白表达增加后,细胞内染色体端粒长度都发生缩短[2]。目前研究显示TRF1 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周建斌等[3]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F1 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TRF 蛋白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比分析发现TRF1阳性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5.1515,p<0.001),TRF1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以及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这说明TRF1蛋白水平的下降,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胃癌组织中端粒TRF1 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F1蛋白水平的下降, 是否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的分子靶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样存在因为经费问题导致研究样本含量过少,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并且本研究未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随访无法进一步明确TRF1和TRF2 蛋白是否在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有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本研究将进一步加大样本含量,并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TRF1 在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民培,吴祖泽.肿瘤基因的一种新的功能分类与概念[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53-1255.

[2] Durnez A, Verslype C, Nevens F, et al.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cytokeratin 7 and 19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possible progenitor cell origin [J]. Histopathology. 2006; 49(2):138-151.

[3] 周建斌,胡华,盛顺良,等. 端粒蛋白TRF1、TRF2和TIN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 41(2) 124-126。

作者:王建等

第三篇: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

摘要: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由于目标定位明确,学习学术英语,为今后学生后三年的专业学习作好语言方面的准备,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有成效;而后者目标定位模糊,学习基础英语仅为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结果学生除了用于应试别无兴趣。在对学生需求和课程实施条件分析后,本文认为在各校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今天,学术英语开始有了需求,因此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我国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和课程调整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宁波诺丁汉大学;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模式对比

一、引言

束定芳等在其《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前言里写道:“他们(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入学时并非成绩最好的学生,英语基础也并不好。但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成功了!他们不但能够听懂外籍教师的英语授课,而且可以几乎不费力地阅读英语原版专业书籍,用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论文,在课堂上用英语流利地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专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热情和期待。”这一段话引起了我们深思,这是因为我们刚刚在网上完成一项对复旦大学已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的大二、大三和大四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43份)。结果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取得的成绩正好相反。调查发现,学生回答“自己现在的英语水平较之刚入学时”有很大提高和有些提高分别为11.5%和51.9%,而基本没有提高和有些下降的分别为21.4%和15.3%。问到他们的有很大提高和有些提高是靠什么途径时,表示通过“大学综合英语”的仅为7.6%,通过英语选修课程的为36.6%,通过新东方等办学机构的为31.3%,而通过自学,如背GRE词汇等的为49.6%。在回答“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看法时,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为13.7%和29%,而表示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为45.1%和12.2%。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差异?按理说复旦大学的生源远比宁波诺丁汉大学好。如343个学生中,毕业于上海重点高中的为78人(59.5%),毕业于外地重点高中为46人(35.%),毕业于上海一般高中的为5人(3.8%),还有2人是来自港澳台地区(1.5%)。他们的英语平均成绩在上海高考卷子(上海英语卷子比起其他省份卷子或全国统考卷子要难,词汇量达到4200以上)中达到135分左右,而宁波诺丁汉大学新生成绩在浙江卷子中达到115分就可以录取了(P37)。当然我们不能不考虑下面这些差异:(1)学习时间。复旦大学学生大三和大四的大学英语是12个学分(216个学时),而大二压缩到8个学分(144个学时)。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整个第一学年基本没有专业课程,就是学习英语,大约有120学分,还加上一个没有学分的6周纯语言训练,大约为1125个学时(P.39)。(2)教师队伍。复旦大学除2~3个外教上写作和口语,其余都是中国青年教师。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英语母语国家,骨干教师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3)学习环境。复旦大学学生学习英语基本处于一个全汉语环境,除了英语课堂上,其余课以及课后都是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宁波诺丁汉大学所有课程都是全英语,英语是校园的“官方语言”(P.157)。我们承认这些差别可以说明进步的大小,但不足以说明精神状态。而我们在访谈中明显感觉到复旦大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懈怠的状态,上大学英语课提不起精神,没有兴趣。原因何在?从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是本文要探讨的。

二、不同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

1.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本科培养的有国际商务、金融财务、国际传播、国际问题研究、计算机、电子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但是这些专业课程都在第二到第四学年开的。第一学年就是学习英语。而“第一年的英语教学目标总体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完成学习而提供语言支持和学习技能培训。其课程设计强调学术英语(EAP)学习,以便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行独立学习,独立参与学术活动并为今后三年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E23)。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基础学年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试行)》中第一条就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英语和学习技能,以便使他们能胜任学术课程(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academic English language and study skills t0 enable themto succeed in their academic course)”(E24)。

什么是学术英语?根据Sinha和Sadorra(1991),学术英语“是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手段,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的要求”。按照宁波诺丁汉大学对学术英语能力的定义有20条:例如,专业课程中回答问题或做作业所需要的组织材料的写作能力,鉴别和防止学术剽窃的能力,引用资料为自己观点论述的能力,运用适合学术文体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能力,学术阅读和记笔记的能力,学术小组的讨论能力,做演示和陈述的能力,有效听学术讲座的能力,开展项目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区别事实和观点的学术批评能力,学术合作能力,采用恰当的学术文体和符合学术规范的能力等等(E25)。可见学术英语主要涉及进行专业学习所必要的技能和语言。目标和内容决定了课程设置结构。他们整个学年分成3个模块或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课程就是学术英语课程,包括学术写作、学术阅读、学术听说和学术语法与词汇(6周)。第二阶段的课程有书面交流与研究I、口头交流与研究I、定量分析方法等(11周)。第三阶段的EAP课程有书面交流与研究II、口头交流与研究II、定性研究方法等(11周)。一年的学术英语学习为他们第二、三和四学年的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是一个综合性大学。大学英语在整个本科140-150学分中,只占了8个学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如《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帮助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交际能力,尤其要加大对听、说和写的产出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和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外语水平,能够把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显然,无论是

《要求》还是《大纲》,复旦大学和全国所有其他大学一样,大学英语的性质是基础英语,或叫通用英语(EGP)。大学英语的目的就是打语言基础,这可以从《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中提出的听说读写具体标准中得到证明。《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不过是要求高一些,提出“经过大学阶段学习,毕业时要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更高要求的水平”。

复旦大学的课程设置分成了大学英语综合系列和英语选修课系列。前者有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ⅡI和高级英语等课程,后者有英语听力、口语、写作、口译、笔译、视听说、公众演讲、影视与英美文化、作品欣赏与翻译、医学英语等。新生入校通过分级考试,根据成绩分别进入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大学英语III和高级英语学习。由于这些大学英语综合系列课程大多都是4个学分,因此学完一个级别,剩下只有4个学分了。如继续学大学英语综合,那就没有机会读英语选修课。只有读了一个级别后,不再继续学大学英语综合,才有机会读2门英语选修课(这个系列基本上是2个学分)。而这些选修课程主要还是培养基础技能课程。

三、为什么大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普遍的懈怠状态?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培养学术英语能力,后者是培养一般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能力。前者目标明确,就是为了今后三年的专业学习在学习技能和学术研究方面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后者具体目标是什么就不清楚了。我们认为,正是目标定位的不明确造成了复旦大学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懈怠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满。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基础英语必然走向应试教学

学以致用,这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原则。而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一直被定位在打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可见,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一直不能提出打语言基础的目的,不能提出清晰的使用英语的具体目标,学生越学越迷茫: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生都在盲目地为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为打基础而打基础。而另一方面:(1)和其他大学一样,复旦大学虽说没有规定,但都要求学生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后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无论是大学英语综合课还是听、说、读、写选修课)以及大学英语教材都是基础英语性质,都是最适合或针对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这样,学生就自然把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各种英语考试上。首先是四级考试,通过四级后,再去考六级、考口译、考研、考托福、考GRE。只打基础,只说发展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提出具体使用英语的目标,只能把我国大学英语引向应试教学。不管承认与否,应试成了学生学习英语唯一可以派点用处的,也是鼓励他们继续学英语的唯一动力。如果不是为了考英语,他们连最后的一点动力都没有了。靠应试来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不让学生对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不满。不仅是复旦大学,这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2009年5月我们对全国10个省市21所大学(他们分处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北、黑龙江,其中211工程大学11所,其余均是一般重点本科院校,21所中参加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试点院校15所)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共发出12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30份。回答对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7.4%,而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52.6%。其中不满意的最大原因就是应试教学(32.5%)。束定芳等(2010:157)对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3所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408位学生的调查发现,认为大学英语课“以应试为主,没有兴趣,学不到东西”的人不少。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曾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多次在学生中召开座谈会,学生集中反映大学英语学习的五个问题,前两个就是:(1)学习目标不明确;

(2)没有学习兴趣(俞理明等2005)。

2.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基础英语必然造成普遍的懈怠

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普遍不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休止打基础,内容不断重复而产生的厌倦心理问题。在问到“为什么不看好大学综合英语课”时,复旦大学的受访问者认为“学到的东西不多”为34.4%,“课文内容和高中重复”为17.3%,“上课形式和高中差不多”为39.7%,“没有针对性”为21.3%。而我们2009年对大四学生的调查也发现,回答认为“大学英语内容和高中重复”、“方法和高中无区别”、“还是应试教学”、“没有学到需要的东西”的学生分别占到10.4%、19.2%、32.5%和31.5%。王海华(2003)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6%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学习有退步的感觉,“有71.4%的学生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合理,与中学所学内容重复多”。

中国学生从小学(一般从三年级,不少大城市都从一年级开始)开始学英语学的是基础性的(主要是语法规则和词汇),目的主要是为了升学考试,到中学再到高中,然后再到大学还是基础性。按理说在“从小学到高中,通过12年的英语教学,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打下较为扎实和全面的英语基础,尤其是在听、说等基本技能方面要有重大突破。进入大学的学生不必再花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学习‘基础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框架将有实质变化”(范文芳2000)。但是,结果上了大学还是打语言基础,即使像复旦大学这样的学校,其新生75%以上已具备了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水平,不少新生都考过了中高级口译和托福雅思,有的都在美国高中读过书。但他们无一例外,都要从基础英语开始学起。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是同一内容,甚至都是已掌握了,或至少都可自学的内容。这样其最初的新鲜感、迎接挑战而战胜的享受感等所激发学习的劲头随着学习效用的不断积累和扩大而逐渐减去和消失。

无论还是应试教学造成的学习动力的下降,还是教学内容重复造成的懈怠,都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效率。因此,如果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再是培养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再只是打语言基础,而是提出具体的学习英语的目标,如学习学术英语,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专业作好语言准备,或许能够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因目标定位不明出现的普遍的懈怠状况,或许能够有助于解决社会上指责我们英语教学“费时低耗”的问题。

四、可以学习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模式吗?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模仿吗?具体地说我们是否也可以提出和他们相似的英语教学目标,如培养学术英语能力,帮助学生在今后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够进行独立学习,独立参与学术活动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是否能够开设类似的各种围绕提高学术技能的课程?问题还是回到需求分析上来。

1.学生需求

如果说在过去十几年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那么最近几年,学习目的开始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第一,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和“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竞争力、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郝平2009)要求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得到实现。第二,世界教育资源的越来越开放,如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主的美国20多所高校把自己大学的各学科的几千门课程放在网上,供世界免费共享使用。第三,各大学的国际交换生的比例的增大,如复旦大学要求每个学生今后都有一个学期的到海外大学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有了新的需求。他们需要面对全英语课程,需要掌握能够胜任全英语课程的英语水平。如我们(2010)对复旦大学修读了由外籍教师马丁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课程的7名学生和中途退出的3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他们强烈希望在上这种全英语专业课程前有一门衔接性课程:

“因为第一次接触全英文授课很难适应,严重影响到听课效果。我想在学习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前,应该有个过渡,如能够学习一些全英文授课的公共课程,即课程内容不是单纯的普通英语,而是有学科主题的,或者说有一些知识的,最好使用原版教材,老师也应当选择外籍教师。”

“希望能多一门衔接类的全英文课程,不要一开始就是很专业的知识,而是从基础开始,与专业相关就行。最好授课方式能像外教那么有趣。”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先学习一门理论性不是很强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再学习马丁的课程,这样可能会好很多。”

“目前的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如大学英语收获不是很大,还不如改为通过学习知识来学习英语。”

何宇茵等(2007)在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过双语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中也有发现学生有类似的需求,“有一名女生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可以改良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中融入简单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学了英语,也对专业知识有所裨益。还有一名男生认为,可以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间开一门过渡性课程,讲授一些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和语言习惯表达法,辅助双语教学的开展”。

学生需要就是学术英语。从基础英语训练出来的学生直接去上全英语专业课程,无论在听英语专业讲座,记课堂笔记,课堂陈述观点,还是在解读专业教材,阅读专业文献,拥有专业词汇,了解专业文章语篇特征,写期末小论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或不适应(罗娜2006,张玲2007),而学术英语课程就能为他们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为过渡到双语课程作好准备。

2.实施条件

Posner(1994)和Furey(1984)认为,影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理论依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实施条件这四个因素。换言之,学术英语能否在一般大学开设和有没有开设的条件有关。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大学英语有120学分,共28周1125个学时,他们可以开设丰富的以学术技能为导向的各类课程,而一般大学却做不到。根据我们了解,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都是12~16学分,而重点大学尤其是部属重点大学由于受到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和减少本科培养总学分的双重压力,大学英语学分面临压缩。如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大学英语学分都被压缩到6~9学分。因此,如在8个学分144个课时里开设学术英语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认为有两点可做。

(1)积极调整课程设置。目前的大学英语学分主要分成大学英语综合系列和英语技能选修课系列。而前者占去了一大块学分,一般比例是3:1。因此我们建议类似复旦大学全英语课程开得较普遍的大学应把这个比例到过来,成为1:3。绝大部分学生只学一个学期的大学综合英语,其余三个学期主要是选修课程。由于大学英语的重心从原来的综合英语转向了选修英语,我们建议把原来的选修英语称为大学英语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一般技能选修课程和学术技能选修课程两大类。前者是原来的英语技能选修课系列(如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后者则是新开设的学术英语,主要是3门:学术书面交流、学术口头交流和学术专门课程。学术书面英语主要是学习学术写作,如如何回答专业思考题、如何查阅和组织文献、如何写课程小论文、如何引用资料和符合学术规范,如何写摘要等。学术口头交流主要学习小组学术讨论技能、听学术讲座做笔记技能、做演示进行陈述技能等。当然也可以把这两门课程内容合起来开设一门。学术专门英语主要是根据自己专业选修的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生物英语、新闻英语、环境英语等,这些英语不是非常专的,是一般性的,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方面的词汇,熟悉这类文章的用词特点、句法结构和篇章特征等。

如复旦大学从2011年起开始把大学综合英语变为没有学分的课程,新生入学可以根据自己英语能力,可选可不选大学综合英语。通过了复旦大学的水平考试,就能进入大学英语的核心课程。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以有在8个学分中有6个学分选修学术技能课程或一般技能课程。

当然,综合英语、一般技能和学术技能这三种课程的比例都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毕竟,在中国大多数大学里,即使是在一个专业里,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还是少数。因此对学术英语的需求不是普遍性的,可以侧重一般技能课程或外语通识课程。

(2)争取额外大学英语学分。这几年大学英语压缩学分和一些学校认为大学英语无所作为有关。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把16学分压缩到12学分,再压缩到8学分和6学分前都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而学生反映最多的是大学英语课程没有让他们学到什么东西,内容和高中重复。鉴于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到东西,压缩学分就成为正当理由。换言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或把它限制在打基础里是主要原因。如果大学英语目的是打基础,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那他们中大多数已经达到了,或学一个学期至多二个学期就可以达到了,就没有必要学四个学期,应对考研或考托福考GRE不是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范围。因此压缩大学英语学分我们无话可说,谁叫我们拿不出新的东西,提不出新的目标来吸引学生?而学术英语的开设就是新的、学生需要的东西。而且由于这种课程是促进学校双语课程和全英语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政策上也很容易得到学校的支持。

五、小结

一个目标明确,学习外语就是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作好语言方面的准备,为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保障;一个目标含糊,学习外语就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应用能力,由于“应用”没有方向,只能用去应对各种英语考试。结

果,一个认为英语课“生动、有趣、能学到很多东西”,一个认为英语课“以应试为主,没有兴趣,学不到东西”(P.157)。这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从李岚清1996年提出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来,十多年来大学英语界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有的从大中小学衔接一条龙来提出建议(戴炜栋2001),有的认为和四、六级考试有关,应从改变应试教学的角度来考虑(钱冠连2002),有的认为应该从加强听说,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来解决(张尧学2002),也有认为这主要是环境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胡壮麟2002)。但是很少有研究从学习目标和学生动力去考虑。在影响效率的所有因素中,学习的主体对象最重要,环境再好,教师再好,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兴趣,一切都无济于事。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或许不可能在中国其他大学照搬,这是由于专业学习的主要语言,大学英语的总学时,以及大学英语的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制约。但是他们对目标的设定难道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吗?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中国外语,2010(6).

[2]郝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科学发展[R].在中国高教学会2009年年会上的讲话.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4]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一条龙”规划叫.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5]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6]罗娜,EAP.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领域[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

[7]钱冠连.还是要整合性考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8]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10

[9]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外语界,2003(1),

[10]俞理明,袁笃平.2005等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3),

[ll]张玲.EAP:教学模式及策略探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

[12]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13]Furey,E 1984,Considesations in the Assessment ofLanguage Syllables in Read,J,(ed.)Trends in Language

syuabusDesign[M],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Anthology Series 13

[14]Poaner,G1994,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Developmentfor Teachers[M].Longman

[15]Sinha,A.C.andL.C.Sadorra,1991.A Primer on P:For Teachers of English[M].Philippines:De Salle Universny Press,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及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YY02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立民]

作者:蔡基刚

上一篇:维护消费者权益议论文下一篇:电子电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