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在农村中学生思想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2023-01-22

一、农村中学思想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中学思想价值观教育中, 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青少年的心理期望、价值观体系、生活满意度、个人体验等因素;客观因素则包括青少年所在社会的结构特征、社会管理经验、生活机会、社会管理模式等,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决定了青少年生命价值观变化的可能性。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 明确具体的分析了主观因素对于生命认知因素的影响, 并且综合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青少年认知、价值观体系对于青少年心理倾向的影响性。与此同时, 面对农村中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在农村中学思想价值观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化的教学内容, 结合科学性的理论概述, 帮助初中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念, 引导教育者善于利用青少年生命认知的主观因素变量, 改变教育模式的基础机制, 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的主观意愿, 完善青少年的生命认知体系。

二、班主任在农村中学生思想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第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认识。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和领悟, 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不同阶段的差异, 对农村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班主任的教学目标中, 强调对于农村学生个体差异的正确认识, 要求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状态和生活状态, 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引导。同时,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强调将学生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心理因素进行结合,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针对性教学, 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和生命特征, 明确自身与他人的差异和不同, 取长补短尊重差异, 获得更加个性化、积极化的课程实践体验。

第二, 引导农村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教育目标中, 整体的教学目标更加的实际和具体, 关注广大学生所面对的升学压力、学习困境等, 在课程中通过心理调节、情绪控制以及其它人文科学内容, 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自身的学习问题, 理解个人成功和价值的最终体现,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校生活中的压力因素。同时, 通过班主任的工作, 可以了解当前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 引导青少年通过人际交流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更好地与同学、朋友、家长等进行沟通交流, 建立愉快、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 形成了踏实、具体、可操作的教学体系, 整体的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课程明确自身的状况, 引导学生积极的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 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

第三, 引导学生和班主任共同成长。在新课标中, 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具体的学习者, 通过班主任获取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精神和具体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班主任的指导积极的构建起自身的知识结构, 获得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与此同时, 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引导者, 通过日常管理和课程活动, 传授给学生全新的知识, 并且从学生身上获得信息的反馈, 引导班主任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 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 与学生一起获得共同的成长。

第四, 引导中学生面对自身的困惑与问题。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会根据当前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真实问题进行调整, 以社会现实教育为基础, 切实引导初中生解决好自身存在的困惑、不解和生活难题。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融合了心理辅导的内容, 引导初中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升学压力时可以进行及时的疏导, 避免心理问题的激化和偏差;并且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 与学生的家长一起, 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压力状态。此外, 面对当前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更加注重引导初中学生正确看待物质和精神的和谐,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教育和现实感悟, 帮助他们认识到物质价值的体现和精神内涵的重要, 引导初中学生正确看待嫉妒心、虚荣心和物质欲望, 使其明确物质欲望的本质和精神价值的内涵, 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面对自身的欲望倾向, 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

三、农村中学思想价值观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要点

首先, 在班主任的引导教育中, 需要融入亲情感恩教育, 结合生命的成长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长赋予自己的生命价值, 帮助他们明白感恩亲情、珍惜亲情的道德要求。在班主任活动以及思想品德课中, 通过多种教学途径,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的定义, 明白父母和自己之间的情感纽带, 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其次, 面对初中生的困惑和迷茫,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需要融入更多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 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和特点, 尊重自己的个性, 建立自信心和自尊感。同时, 面对他人的特点和个性, 要予以充分的尊重, 在尊重自身的前提下, 形成和他人的和谐关系, 建立人文关怀的情操。

此外, 在农村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引导中, 要进一步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内容, 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发展入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快乐”、“成功”等抽象话题, 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个人幸福的体验, 通过教学课程和互动感受, 引导初中学生建立更加人文化的自我关怀意识。

摘要: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班主任对于其价值观、人生理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农村中学生思想价值观培养的主要要点入手, 分析班主任在农村中学生思想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探索班主任对于农村中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农村中学,思想价值观,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 何东蓉.教师的“学生观”与学生的“教师观”[J].教育艺术.2006 (11)

[2] 李猛.从新课改视角看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1 (10)

[3] 申英姬, 金恩喜.谈“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 (03)

[4] 樊秀丽.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 (03)

[5] 彭泽平, 姚琳.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2007 (10)

上一篇:创造幸福教育描绘多彩童年——渝北区龙溪小学“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理念系统的解读下一篇:武隆县山葵种植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