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22-09-1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迅猛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价值功能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定位

2.1 导航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航功能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航标灯和指南针, 对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引领作用, 避免迷失方向, 偏离人生坐标。所以, 教育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学生的全过程, 这对学生们职业生涯和未来人生有深远影响。

2.2 教化功能

中民族传统美德主要体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品质, 而且还能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因此,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2.3 激励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不只是社会主义一致理想, 也代表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植入广大青年的弘远目标, 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一种信念和实现人生抱负的精神取向,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3.1 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国梦的实现是当下重要的时代主题, 其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成为全中华民族共同的最伟大的梦想。对于不同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各方面表现能力, 以此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在学校教育中, 践行核心价值观, 主要培养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 实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此来巩固学生的理想信念, 增强学生的自身的思想信念与道德文化修养, 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规划。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改革开放政策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始终推动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 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使得我国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社会对于人才、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甚至给予了新的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个价值体系中有着核心地位的作用, 主导着整个社会基本价值的总体走向, 支配整个社会基本价值的发展方向。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场地, 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质以及人文道德素养的重要阵地, 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切实地提高自身素养, 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责任。

3.2 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长期指导我国教育工作。而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央对教育方针又进行了多次表述,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项法律规定。具体来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几十年来, 虽然教育方针在具体表述上多次调整, 但其基本的精神并没有改变。这样看来, 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活动中, 在长期应试教育中的影响下, 学校素质教育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 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也不是特别到位。或许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另辟蹊径, 完善学生的自我教育,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增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不足, 及时发现与改正自身不足, 促使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样才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着学校素质教育开展, 便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注重“德育为先”, 教育的重要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始终贯穿着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的教育, 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活动, 以此来实现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养, 使得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有着为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不断奋斗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人文素质。在学校素质教学中还会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来实现学生国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增强学生勇敢探索与创新的实践能力, 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以及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学生作为祖国发展的后备军, 其本身的核心素质对于我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素质教育

上一篇:探析有效提高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下一篇:体积压裂技术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